《大汉昭烈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昭烈帝- 第2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真让人头疼。”孙观苦恼地叹了口气,他当年虽然恶名昭著,但从来不对老弱妇孺下手,更做不出在孩童面前杀死父母的事,跟臧霸在徐州任职,又投入刘备麾下之后,更是悔恨当年的荒唐行径,转而学着幽州军一干将领,开始捐出一部分俸禄给育婴堂,做起了行善积德的事情。

    如今他家有贤妻,儿女双全,心肠变得更加软了,根本见不得这种生离死别,之前兴冲冲赶来之时积攒的冲天斗志,此时也全部消散得无影无踪了。

    “管亥,孙某再给你一次机会,只要束手就缚,我就留你一条性命,交给刘使君去决定生死,如何?”孙观思索片刻,最终还是决定把这个难题交给更上一级,反正他不缺钱,更不缺这种绝对优势下得来的“功劳”。

    “如此也好,给我一根绳索。”管亥精神一振,连忙应下了这个提议,不管怎么说,他是绝对不希望女儿眼睁睁看着自己血溅三尺,更不希望女儿落得孤苦无依,曝尸荒野的下场。

    “不必了,带着个孩子,就是想跑也跑不掉。”孙观淡淡说道,然后转头望向远处的流民人群,以及聚在一团的兖州军士卒,对他们高声喊叫起来,“歇息够了吗?继续走吧,再有两天就到琅琊了。”

    远处的人们如蒙大赦,连忙相互搀扶,再度踏上旅途,管亥见女儿哭得有些脱力,便费力地抱起她,咬牙跟上队伍的尾巴,然而所有人都像是躲避瘟疫一般,拼命地拉开与他的距离,好几个老人还因为走得慌张摔了跟头。

    见到这般情景,孙观又从粥棚那边调来两三辆空马车,载上流民队伍中的老弱妇孺,让他们轮换着乘车歇息。

    管亥本想将女儿也放上马车,却又担心吓到别人,正在犹豫之际,孙观那边遥遥招呼一声,他转头望去,却见那名恶名昭著的匪首跳下战马,示意自己把女儿放到他的马背上。

    就这样,孙观让部下牵马,马背上坐着小小的女孩,他自己则是与管亥保持着丈许距离,一左一右地并排而行。

    “将军之恩,管某铭记在心,只是不知为何如此厚待。”走了一阵,管亥终于忍不住心中疑惑,开口询问起来。

    “别误会,只是觉得你这样的人罪恶深重,光是一刀砍死太便宜你,不如交给使君处置,就算当个挖渠修路的苦役,也算是赎罪了。”孙观大咧咧地答道,然后抬了抬下巴,“要谢就谢你女儿,你这条命是她保下的。”

    管亥沉默片刻,忽然失笑起来,“想不到大名鼎鼎的孙仲台居然是个善人。”

    “我以前和你们差不多,都是贼皮披得久了就习惯了,都忘记了自己还是个人,直到成了家,有了安稳的生活,又被刘使君指点了几次才幡然悔悟。”孙观有些感慨说道:“如今我穿上盔甲就是大汉兵卒、上了战场就是杀人魔王、可是回到家中我还是个丈夫和父亲,还是个扶危济困的大汉子民,这么多身份糅合在一起才是我孙观,才是个完整的人,你说对不对?”

    “听不太懂,却好像很有道理。”管亥老脸一红。

    “这也难怪,你统领数十万黄巾军,每一天都殚精竭虑想着怎么活下去,怎么会有闲暇来思考这些?”孙观笑了笑,“我当初也听不懂,想不明白,后来生活安稳了,活着活着就突然明白了。”

    管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刘使君倒是个妙人。”

第588章 海内存知己() 
青徐两州的流民潮浩浩荡荡地进行着,与此同时,一支船队逆流而上,在仓亭津靠港,并卸下了堆积如山的粮包。

    得到消息之后,程昱第一时间赶到渡口,然而一番询问之下,他才惊讶而又失望地得知,这只船队是来自幽州,而不是曹操之前发去求援的袁绍那边。

    为首的年轻人名叫田豫,说是大儒卢植的弟子,此次是奉刘备之命前来吊唁,程昱虽然满是疑惑和警惕,但伸手不打笑脸人,他还是秉承待客之道,派人护送田豫一行前去鄄城,同时向鄄城方向送去急报。

    “田豫,田国让。”得到消息之后,曹操同样有些疑惑,刘备那边能人如云他是知道的,但除了关张赵云几个讨伐黄巾时期就结下友谊的武将外,他还有印象的就只有曾经在讨伐董卓的时候,那个千里迢迢传讯的简雍简宪和了。

    “此人是子干先生的高足,刘玄德的同门,前两年在徐州主持商会,据说简宪和留在中原地区的情报网如今也是他在掌管。”相比起日理万机的曹操,荀彧对田豫这个基本没有在公开场合露过面的同行显然相当了解,简简单单几句话,就让曹操弄清了对方的来历。

    果然,曹操来了精神,想要见识见识这个了不得的人物。

    两天后,田豫一行进到鄄城,并得到了曹操的热烈欢迎。

    “久闻使君大名,今日得见,足慰平生。”田豫和曹操相差十几岁,此时更是毕恭毕敬,令人大生好感。

    对方客气,曹操也不落后,他热情地拉着田豫的手,与他并肩而行,不住询问着刘备和卢植的近况,一路谈笑风生来到府中厅堂。

    主宾依次落座之后,田豫再次道明来意,曹操麾下这些文臣武将听闻刘备因为曹嵩逝世,专门派人前来吊慰,不由得大为感慨。

    当然,随田豫一同前来的二十船粮食,就更让他们激动了。

    “难得玄德还念着当年的情分。”曹操也表情复杂地叹了口气,旋即展颜一笑,将话题引向其他方面。

    然后,田豫就变成了厅堂内当仁不让的主角。

    他跟随大儒卢植求学,又在刘备麾下干了这么些年,从塞北草原到江淮海滨,外交内政均有涉猎,堪称全面型人才,几乎任何人提出的话题都能接上,丝毫不见紧张,座中众人虽然是以水代酒,气氛却热烈得胜似美酒在杯。

    “玄德公有阁下此等大才相助,难怪声势日盛。”到了最后,就连荀彧都忍不住对田豫的欣赏,出声赞叹起来。

    “哪里哪里,天下谁不知道文若兄才是王佐之才,在下这点本事差得远了。”田豫谦虚地笑了笑,对荀彧微微点头说道:“这几年来,我在文若兄这里可是吃了不少苦头呢。”

    不少人投来好奇的目光,荀彧却面色如常,随意将话题引开。

    之前荀彧和荀谌二人坐镇黄河两岸,一度掐断了简雍费尽心血建立的情报网,后来简雍远赴并州雁门,将重任交给田豫,田豫又以徐州作为落脚点,重新建立起庞大的情报系统,与荀彧重新展开对决,此中艰难唯有他自己知道。

    这种事,除了当事人,就只有双方阵营中最为核心的成员知道,就连陈宫这种被曹操视若心腹的人,都只是知道荀彧在做许多事,也隐约知道是什么事,但荀彧怎么做,他就一无所知了。

    “回想起十年前,我与玄德并肩作战,每逢闲暇,也是众人围坐于篝火,天南海北无所不谈。”曹操见田豫似乎是要跟荀彧别苗头,连忙开口把话头接了过来,“往事历历犹在眼前,但当年之人已经各奔前程。”

    田豫呵呵一笑,“使君每每说起曹公,同样是心怀敬意,有一次说起讨伐董卓,还为曹公作了两句诗呢。”

    “哦?”众人齐齐来了精神。

    当年一首侠客行,让刘备在天下人面前狠狠地刷了次存在感,在座之人不分文武,几乎都读过或是背诵过,如今听说刘备还专为曹操作诗,他们都想听听,还会有什么名句问世。

    一时之间,偌大的厅堂中静寂无声,只有田豫清朗的声音响起。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田豫吟诗两句便坐下身子,对仍在等待下文的众人笑了笑,“使君一向作诗只作几句,然后就憋不出来了,这两句诗也是如此。”

    众人齐齐长叹。

    把人的好奇心都吊起来了,结果就只有没头没尾的两句,这叫什么事啊?

    太扫兴了。

    曹操自己就是个优秀的诗人,一听就知道这两句肯定是一首长诗的结尾,不由得心痒难耐,像是有无数猫儿在抓挠一般。

    但是,曹操稍稍静下心来,仔细咂摸起这两句,却觉得完全是为自己量身而作,充分体现了刘备的真情,让他大为感动。

    “玄德如此深情厚谊,不知何年何地,我能与他再度把酒言欢。”曹操悠悠叹道,声音中满是落寞。

    实话实说,曹操的朋友不少,而且都挺有本事,但如今袁绍与他若即若离、张邈莫名其妙地背叛、鲍信更是为他而死,他本以为自己形单影只,如今却突然知道,唯一还想着他,认可他的,竟然是那个早已天各一方,并且成为竞争者的刘备。

    所谓世事无常,不过如此。

    “使君还有一语,在下愿献于曹公。”看着曹操的表情,田豫不由得想起刘备当年对他的推崇,脑海中忽然冒出两句诗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两句诗原本是刘备无情剽窃,用来勾搭陈登的,可是田豫用在这里,却显得浑然天成。

    果然,众人的表情再度一变,即使是一开始没什么好脸色的,也被刘备的深情所感动了。

    什么叫交情?

    这就是!

    曹操更是感动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他本身就是个真性情的人,因此一路吃苦头、一路栽跟头,为了活下去,为了理想,渐渐变成另一个人。

    今年发生了这么多事,曹操原本已经不相信什么友谊,但刘备从千里之外派人前来,却让他的冰冷的心重新温暖起来。

第589章 卖粮() 
男人最看重友情和理想,田豫两度吟诗,恰恰合了曹营诸人的心意,一时间堂内气氛热烈,仿佛半年来的苦厄艰难都消散得无影无踪。

    直到日头偏西,侍者们端来饭菜,所有人才陡然意识到,原来不知不觉,大半天时间都过去了。

    由于田豫是打着吊唁的旗号而来,程昱也没有动那二十船粮食的念头,而是调了所剩不多的马车,一路将其运送至鄄城,此时众人面前的饭菜,就是田豫带来的。

    “幽州苦寒之地,居然有水稻出产?”看着碗里晶莹洁白的米粒,曹操惊异地问道。

    “自然不是,黄河以北气候干燥且偏冷,只能种植小麦和豆类。”田豫笑着解释起来:“使君担心曹公家眷吃不得粗粝的麦饭,故而托韩州张都督送来稻米。”

    韩州?

    张都督?

    所有人都有些发愣,大汉十三州里似乎没这么一个州,那个都督又是何许官职?

    “韩州便是乐浪及故三韩之地,数年前马韩出兵攻我乐浪,使君便使人执节统军而往,灭其国、徙其民、设立州郡、委派官员,将彼方化为汉土。”田豫对众人继续解释道:“那位张都督也是曹公故人,张焕张子元,曹公可还记得?”

    “原来是张子元。”曹操抚掌大笑,显得开心之极,“开疆拓土,扬大汉之荣威于海外,真是快意,想不到当年那数百人中,竟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

    听闻刘备悄无声息地平定了一方海外之国,并将其化为汉土,诸将纷纷面露神往之情,他们这一代人都是听着卫青、霍去病和班超那些人的故事长大的,几乎每一个人童年都曾经梦想过纵马横刀,扬威异域,如今听闻有人做出这等伟业,他们心中既有羡慕又是感慨,只恨自己被强敌锁死在这方圆之地,为求生而苦苦挣扎。

    “听说乐浪、三韩之地荒凉贫瘠,汉人难以久居,不知可有此事?”陈群饱读诗书,对海外诸国颇有耳闻,便拱手问道。

    田豫摇了摇头,“所谓荒凉贫瘠,只是尚未开化的另一种说法,韩州西部背山面海、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流众多,田间有五谷、林间有果蔬、山中有鸟兽、海中有游鱼,短短数年,州中人口便已涨至百万,民众安居乐业,治所汉城更是气势磅礴,不亚于大汉任何一座城池,长文兄若是有雅兴,也可以乘船前去看看。”

    “不想海外蛮荒之地,居然还有此等去处。”见对方说得有鼻子有眼,陈群也不再质疑,转而赞叹起来,说实话,他一直对刘备这个人充满了好奇,若不是已经效力于曹操麾下,只怕真的会跟随田豫去幽州,见一见那位创造了无数奇迹的男人。

    除了米饭之外,众人面前的菜肴便只有野菜蒸咸鱼,也都是田豫随船带来的,这些往日里显得粗陋的东西,如今却成了难得的珍馐,众人风卷残云般吃完了自己面前的饭菜,许多武将还意犹未尽地看着空空如也的碗碟。

    见到这种情景,曹操也善解人意地开口,让荀彧统一安排,给每个人家中送去几石稻米和一些咸鱼,众人大喜,堂中气氛再度高涨起来。

    许久之后,文臣武将们各自散去,田豫本想告辞,却被曹操硬拉着留在府中,说是要秉烛夜谈。

    没有旁人在侧,曹操说话也就随意了许多,他看着田豫,直截了当地问出了自己这一整天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玄德此举究竟是何用意?”

    “哪有什么用意?只是念在旧情,想拉把手而已。”田豫笑道:“使君说曹公也是一方诸侯,总不能平白无故受人好处,便让在下顶了个吊唁的名头过来,还望曹公莫怪。”

    “他这是把我架在火上烤啊。”曹操冷笑起来,“区区二十船粮食,用于一家则有余,用于一州则是杯水车薪,玄德故意这样做,难道不是为了引发民众对我的不满?”

    虽说这二十艘船容量颇大,根据估算,送来的粮食怎么也不会少于一万石,在当下遭了灾荒的兖州来说,就是花费千金,也未必能买得到这么多粮食。

    但曹操治下至少有百万人口,刨掉实在忍受不下去,前往徐州青州逃荒的那些,也还有数十万人,难道曹操自己吃饱了,就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继续挨饿、甚至饿死?

    田豫摇摇头,继续笑道:“曹公这话就说得不大气了,我家使君听闻兖州遭灾,便向冀州各郡发文,询问今年秋收和存粮情况,几位太守也齐心协力,计划向兖州调拨粮食赈灾,只是还有些具体事宜需要沟通解决,所以才耽搁了。”

    “哦?”曹操眯起细长的眼睛,有些疑惑地望着田豫,等待他的下文。

    果然,田豫继续说道:“虽说兖州百姓也是我大汉子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人之常情,但毕竟数额太过巨大,将民众辛辛苦苦积攒下的积蓄拿来送人,谁都会舍不得。”

    “我买,玄德能卖多少?”曹操想都不想便脱口而出。

    要知道蝗灾席卷的地方不光是曹操的领土,而是整个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在这种局面下,除了刘备之外,几乎没有人能够为曹操提供粮食,他别无选择。

    再说了,当今乱世,粮食是任何一家诸侯赖以安身立命的本钱,说得夸张点那就是命,所有人都恨不得把自己那点粮食捂得严严实实,坐等别人饿死,肯大规模卖粮,这就是刘备对兖州的恩德。

    “五百钱一石,要多少有多少。”田豫也不犹豫,当即报出了一个数字。

    曹操再度动容。

    粮价是跟随着世道的变化而随时波动的,在十几年前,天下还相对太平的时候,一石粮食的价格是在三百钱左右,但这些年来战乱不断,生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中原一带的粮价已经普遍上涨到了数百至千钱,据说关中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一石黍米卖到万钱的荒唐事。

    能够给出五百钱一石的良心价,刘备所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