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昭烈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昭烈帝-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备看着这名老汉单薄的衣衫、佝偻的身形和谦卑的笑容,心中很不是滋味,他站在一边看了片刻,终于忍不住走上前去,把张焕拉到一边低声嘱咐起来。

    “这些老人愿意干些活,那就让他们去干,就算是他们回报的力量再微薄,那也是一片赤诚之心。我知道你劝阻他们也是出于好心,但他们不这样,就会觉得自己是被我们施舍,没有人喜欢白白得到他人的施舍,老汉们这样做也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尊严,我们应该尊重。”

    尊严?

    尊重?

    张焕被说得一愣,再转过头去看了看趁机走开,继续起自己工作的老汉,心中仿佛有什么东西被触动了。

    拍了拍张焕的肩膀,刘备继续往北走去,他一边迈动脚步,脑中却在不停地深思,这些社会最底层人民虽然没文化,讲不出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身上却闪耀着淳朴而又无比绚烂的人性光辉。

    为了保卫这一份善良和尊严,必须坚持为人民而战,永不退缩!

    刘备捏紧拳头,脚步越发坚定起来。

    到了城北军营,刘备却诧异地发现,这里只有稀稀拉拉的百十名士卒在看守营房,他麾下的主力部队和将领却都不翼而飞了。

    张着嘴发了好一阵子的愣,刘备才想起来,原来前段时间关羽就曾经跟自己说过,城中军营地方狭小,容不下两千人的规模,他在城北河边发现一处被废弃的村庄,那里地势开阔,且和襄平城形成掎角之势,正是驻军的好地方。

    好在这些士卒大都是认识刘备,连忙给他找了一匹战马,刘备翻身上马,一路就来到了城北的那处村庄,正赶上关羽他们在操练队列,一千多人的部队在新平整出来的校场上排列得整整齐齐。

    看到老长官亲自来视察自己操练,那些在校场上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士卒们一个个更加来劲,一时间呼喝连天,各个百人队前进后退的脚步也比平日整齐了许多。

    刘备被几名将领们簇拥着穿行在操练的队形里,关羽不断给他讲解军队建设的最新进展,当听关羽说到辽东士卒精锐,可以做到三天一操练的时候,刘备不禁皱起了眉头。

    “云长,这样的训练强度会不会让士卒们受不了啊,你们这里粮食还够吗?”在中国古代,五天一操练就是绝对的精兵,三天一操练是人的体能极限,因为在养殖业大规模发展起来之前,中国人普遍缺乏动物性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而重体力运动消耗的能量又极其多,很难通过吃谷物来补充,刘备担心关羽这样盲目的加大训练量恐怕不等敌人来杀,士兵自己就把自己练死了。

    关羽有些自得地笑了起来,他拉着刘备来到部队硕大的厨房,“大哥请看。”

    刘备放眼望去,不禁瞪直了双眼,只见这厨房地上正静静躺着几只硕大的野猪尸体,墙上还挂着几只野鸡,他回过头来问道:“这是从哪打的?”

    “哈哈哈哈,俺老张在河边打的。”跟进来的张飞放声大笑,这些可都是他昨天带着士卒亲手杀死的,当时为了对抗最大的那一头成年野猪,他老张的手都快给震断了。

    原来这辽东地广人稀,野兽遍地,而河边又是动物们饮水的必经之地,所以当关羽他们第一天搬进来之后就开始注意野兽群的动向,终于在最近开始了大规模的捕猎活动。

    几员猛将在关羽的安排下分成三组,各自率领二十多名精锐士卒,每天都有两组人不用操练,而是外出打猎,成果十分丰厚。

    另外还有不少士卒原本是当过渔民的,他们每天轮换驾船,从早到晚出没在宽阔的辽河水面上打渔,收获也是不少。

    “将士们不敢说顿顿吃肉,但天天吃到肉是没什么问题。”张飞边笑边说道:“大哥你昨天没来,咱们打了好几头鹿,一顿全给吃光了,那家伙真香啊,鹿皮还晾在俺房前,准备哪天给你送过去呢。”

    “不对啊,要是真有这么多野兽,那咱们来的时候怎么没看见?”刘备疑惑地问道。

    其实他错怪这些动物们了,当初刘备大军来的时候那可是十几万人铺天盖地浩浩荡荡,野兽们恨不得多生几条腿来躲避这些奇怪的两脚动物呢,哪还敢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大部队面前。

    看完野猪,张飞又献宝一般地把这些天打到的其他动物皮都拿来给刘备炫耀,刘备看得点头不已,他原本最担心军队的伙食没有油水,而这些人自给自足,干起了猎户的买卖,这些就放心多了。

    “既然你们能吃上肉,那训练的事我就再也不用担心了,弟兄们都是万里挑一的良将,自然会将士卒都练成精锐,回头我让城里在运点盐巴过来,你们吃不下的就抹了盐腌起来慢慢吃。”刘备这才放下心来。

    又坐了一会,刘备才想起来另一件大事,他笑嘻嘻地看着赵云说道:“子龙,有件事得你去跑一趟,恐怕得一两个月才能回来,青州有一个名叫左伯左子异的人,此人会造纸,我想请他来辽东。”

    一听又要出远门,并且是去找人,赵云的双肩马上塌了下来,无精打采地问道:“找人这种事谁去都行啊,何必非要末将前往?”

    刘备看看在座的其他人,扳着手指头分析起来,“云长要练兵不能走,翼德脾气太坏相貌凶恶,老段武艺稀松,万一遇见贼寇就得跑路,颜良兄弟初来乍到,正是熟悉军队事务的时候,你说说除了你,还有谁能胜任?”

    赵云还没说话,张飞和段浩互相看看,这俩人先不干了。

    “大哥玄德你这话就太伤人了,我们怎么就不能胜任。”

    刘备笑道:“我这次要请的人是文人,翼德你满脸横肉凶神恶煞,人家哪会相信你是去请人而不是绑人的?子龙在咱们这些人里算得上形象好气质佳,他一出马必定可行。”

    “我说大哥,为什么要着急请人来研究造纸,咱们的当务之急是操练士卒啊。”关羽也不想让赵云跑出去几个月,他可是辽东骑兵的主将,主将跑了其他人怎么训练。

    “造出纸来我找人给你抄一本春秋左氏传,我老师亲自注释过的。”刘备斜着眼说道,关羽爱书是出了名的,当初他孤身一人从河东逃亡出来,背囊里就装着本旧左传,这么多年下来早已破破烂烂不堪翻阅了,用新书来诱惑他绝对没错。

    这一招果然有用,关羽听了之后毫不犹豫,一拍桌子正色说道:“子龙兄弟,服从安排,你这就去收拾收拾,明日一早就出发吧。”

    夕阳西下,刘备得意洋洋地跨在马背上向襄平方向驶去,赵云垂头丧气地在他身边一语不发,那哀怨的模样活像是被贼寇绑架了的小媳妇。

第52章 襄平东门送君去() 
第二天一早,赵云告别刘备,踏上了南下的道路。

    山东和辽东之间在汉代就有了一定规模的航海往来,而两个半岛之间距离最近的航线就是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沓县,也就是现在的大连市到山东半岛的东莱县。

    从襄平到沓县有几百里的路程,为了确保来回的顺利,刘备专门挑选了十名自称是辽东本地通,熟悉沿途道路的老兵跟随赵云前往。

    “子龙,咱们是讲道理的人,一定记得要以礼相待,那个左伯要是不来,你就打昏了带回来。”刘备大言不惭地说着前后矛盾的话却一点都不脸红,“还有,遇见有能耐的人都带回来,咱们辽东需要人才,还有船匠,能召集多少就召集多少。”

    赵云面无表情地听完刘备唠叨,跨上骏马就像逃命一样地飞速离开,而刘备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啰嗦,他手搭凉棚眺望着赵云等人远去的背影,忽地诗兴大发起来:“襄平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好诗,真是好诗。”

    在一旁忍了半天的裴元绍终于羞愧地捂住了脸,摊上这么个没羞没臊、喜欢自吹自擂的老大,他感觉自己有时候都被传染得不靠谱起来。

    时间就像赵云一样跑得飞快,转眼之间已是十二月,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到来了。

    那些跟随着刘备的脚步,跋涉了几千里来到辽东,然后又辛勤建设了新的家园之后,原本的黄巾余众们终于可以安心躲在属于他们自己的房屋里度过这个冬天。

    这里有坚固的住房、有充足的食物和燃料,还有愿意为他们的生活而奔波劳苦的官员,没有什么更好的了。

    冬天过后就是春天,到那时这些人将会将希望的种子洒进开垦好的田野,到那时他们的新生活才算真正的进入正规,所有的百姓们都在翘首期盼这一天的到来。

    刘备和张宁正在太守府里对着火盆烤火,张宁的身上穿着一件栗红色,并且点缀着白色斑点的漂亮皮衣,这是上次刘备去视察军营时带回来的梅花鹿皮做的,在他的坚持下给张宁做了件长风衣来御寒。

    美丽的梅花鹿皮被做成了一件连帽束腰大衣,这是刘备特意画出设计图给襄平城里最好的裁缝李大娘去做的,一开始李大娘还不怎么相信男人的眼光,结果当皮衣缝制好,被穿在张宁身上的时候,李大娘那惊艳的眼神着实让张宁得意了许久。

    刘备是除了张宁之外最得意的人,他按照自己的喜好给张宁改了个造型:马尾辫、红色大衣、黑色的齐膝皮靴。修长的收腰设计将张宁的苗条身材衬托得更加优美,而被扎成马尾辫的黑色长发让她白皙的脸庞显得格外皎洁,如今张宁每天出门走在襄平城的街道上都会受到无数目光的注视,让她这个小女孩的心里又是不好意思又是暗自得意。

    “郎君是怎么想出这种不合规矩的打扮的啊?现在人家都不敢出门了。”张宁故作羞涩的模样让刘备看得心中暗笑,也不知道是谁每天对着铜镜看好几次,恨不得不到饭点就不回太守府呢。

    如今在两个人独处的时候,张宁已经放下了拘谨和羞涩,大胆地用郎君称呼起了刘备,虽然他们还没有夫妻之实,但双方早已默认了对方就是自己的爱人,每日里卿卿我我个没完。

    刘备拨弄几下火盆里的炭火,张宁连忙向后缩了缩身子,她可不想有火星蹦到这件宝贝衣服上。

    “你打扮得越漂亮越好,城里的女人们看了你,她们也想自己漂亮,女人漂亮了,男人干起活来也更有劲头。”刘备懒洋洋地说道。

    张宁嘿嘿笑了几声,“那郎君是不是也更有劲头了?”

    “是啊,我现在每天想的就是出去宰头熊,给自己也做一身威风的皮衣,总不能看你一个人得瑟吧。”

    两人正在乐呵呵地闲聊,突然门外传来一声响亮的咳嗽,刘备一听就是裴元绍的声音,这小子现在也不怎么进门了,都是站外面咳嗽然后大声通报事情。

    “启禀太守,赵都尉回来了。”

    这么快?刘备噌地一声从矮凳上跳起来,起身来到门外,一溜小跑就来到了太守府用来待客的前堂。

    只见屋里除了赵云之外,还有两名男子,他们一见刘备进来,连忙齐齐向刘备行了一礼。

    “子龙怎么回来的如此之快,找到我要的人了?”众人落座之后,刘备首先瞪着赵云询问道,从襄平到东莱不仅要走陆路,还得渡过渤海海峡,如此不远千里去陌生的地方找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太容易办到的,更不要说在短短一个月内就成功回来了。

    赵云呵呵一笑,将目光转向了他左手边那名书生模样的青年,此人神色谦和,对着刘备又是一礼,“在下东莱左伯,见过刘太守,听闻大人机智百出,对于造纸颇有心得,特来叨扰请教。”

    “哎哟哟,还真是子异兄,不过纸坊还没建,就等先生来共同研究呢。”刘备心中大喜,赵云办事果然可靠,还真把这个造纸能手给忽悠来了。

    左伯笑道:“在下这次前来是带了全家人的,还希望大人赏个住处。”

    这时候赵云在一边插话进来,原来青州再次出现大规模的盗匪踪迹,各地百姓无不人心惶惶,当他到了东莱找到左伯的时候,这家人正在收拾细软准备跑路去海对面的辽东呢,正好省了劝说和准备行程的时间。

    来到襄平之后,赵云自作主张,让随他前来的一行人住进了原本公孙昭一家的院子,由于公孙昭作恶多端,百姓们宁愿挤在别处也不愿住他家,所以那座院落一直空闲着,刚好便宜了左伯一家和其他人。

    “又闹匪患了啊,真是多事之秋。”刘备皱起眉头长叹一声,对左伯宽慰道:“子异兄只管安心在辽东住下,其余的事情就不要多想了。”

    左伯感激地点点头,在这乱世之中,能有一处安稳的避风港来庇护家人,他已经别无所求了。

    “末将此行找到的子异可不止左子异一个。”赵云见刘备一口一个子异兄,呵呵笑了起来,“这边还有一位。”

    刘备一愣,顺着赵云的手势,将视线转向屋内的另一名青年,这人从刚刚进来就一直沉默不语,此时见刘备望向自己,便不卑不亢地向刘备抱拳行礼,朗声说道:“在下东莱太史慈,字子义,见过太守。”

    卧槽!偶像!刘备差点叫出声来,他用力咽下口中的吐沫,仔细打量了对方一番。

    只见这太史慈肩宽背阔,双臂健壮,身上穿着的淡青色麻布长袍似乎难以容纳他的体形,被棱角分明的肌肉绷得紧紧的,两条长眉斜飞入鬓,一双眼睛更是炯炯有神,脸部线条极为硬朗,顾盼之间颇有豪气。

    应该是本尊,这种外形和气势绝对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刘备在心中下了结论,忍不住对赵云投去了赞叹的目光,这家伙似乎自带吸引名将的光环,先是未来的河北第一勇将颜良,现在连未来的江东第一名将太史慈都能勾引来,难道强者之间都能互相吸引吗?

    赵云在旁边介绍道:“这位子义兄在家乡得罪了官员,故而准备渡海避难,正在港口盘桓,等待前来辽东的船只,恰好末将遇见,便请他来大人军中效力。”

    太史慈对赵云感激地点了点头,说道:“在下原本还担心家中老母五人照料,结果赵都尉专门派人前去将她接来,此恩没齿难忘。”

    高,实在是高!刘备忍不住对赵云竖了个大拇指,此时他心里不知道多得意了,赵云办事办得太讲究,连太史慈老娘都给请来辽东,只要把老太太给伺候好了,太史慈还不得为辽东赴汤蹈火吗。

第53章 孤胆英雄太史慈() 
由于旅途劳顿,左伯坐了一阵就有些精神不振了,刘备见状连忙喊来裴元绍,让他把左伯送回去,然后又特意叮嘱,务必要把太史慈家的老夫人接到这里来居住。

    “此时万万不可。”太史慈连忙起身阻拦,他如今一介白身,和刘备的身份有天壤之隔,再加上初来乍到未立寸功,怎能受得起对方如此的礼遇。

    更何况老娘是自己的,让别人伺候算什么事啊。

    刘备用力按下太史慈的双手,正色说道:“我府中人手充足,侍奉老夫人不过是举手之劳,子义无需多虑。”

    “可是这”人家这么客气,丝毫不考虑双方的身份差距,几乎可以说是折节相交,太史慈反倒一时间不知道怎么说好了。

    “子义乃是人中豪杰,难道来我辽东不想着有所作为,反倒甘心每日待在家中侍奉令堂?”刘备干脆站上了道德制高点,开始以理相晓,“若是子义实在过意不去,那就请在我帐下多多施展才能,就算是报答了。”

    中国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