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昭烈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汉昭烈帝- 第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换了别人,只怕是梦里都不敢想。”

    几十年前,天下最著名的儒家宗师是马融、陈寔、李膺等人,卢植、郑玄,以及寓居辽东的管宁邴原等人要么是入门弟子,要么是挂名弟子,几乎都出自他们门下,这也是儒家当今声势最大,声望最好的一支。

    如今郑玄顶着天下第一大儒的名头,卢植是天下资历最老的名臣之一,蔡邕更是公认的书法和音韵第一人,能够被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看重,对于年轻士子来说,都是极其了不得的殊荣了。

    更别说现在是三大宗师一起出马,用尽各种手段争抢。

    只要刘备让人把这事情传出去,再略微造造势,不等诸葛亮成年,他就会誉满天下,再磨练几年的话,同辈第一人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但是,诸葛亮听了这话,脸上并没有什么喜色,反倒更加闷闷不乐了,“我好好读书,有不懂的道理就去求教先生们,这样难道不好吗?”

    刘备不禁嗤笑起来,“孩子,这可是天下最有名的三位大儒,多少人挤破头都要投入他们门下,你却极力推辞,是不是太过分了?”

    “天下大乱,社稷倾危,这些大儒也没有站出来力挽狂澜啊,跟他们学得再多又有什么用?”诸葛亮昂起头,老气横秋地反驳道:“与其跟着先生们抠字眼,还不如拜使君为师,学习真正能够经世济民,匡扶社稷的本领。”

    刘备无声地苦笑起来。

    这些话要是被先生们知道了,肯定以为是刘备教的,到时候还不得活活撕了他?

    再说了,他刘备何德何能,居然能给诸葛亮这个天才当老师了?

    马车缓缓驶入蓟城,刘备却不急着回州府,而是让车夫转道城东,去艺术学院转上一圈。

    经过一两年的发展,此时的艺术学院已经颇具规模,其中学音乐的人数最多,书院的学子们喜好焚香弹琴,把这当成一桩雅事,自然是人人都要学的。

    学诗词歌赋与书法的学子也是数量不少,蔡邕精于书法,尤善隶书,甚至自创了飞白体,被人们争相效仿,据说老先生有一次醉酒之后还放出话来,说是学到他七成水准,即便是给人书碑立传,也足以保得一生衣食无忧,从那之后,学书法的人就更多了。

    除此之外,以蔡琰为教师的女班也生意兴隆,吸引了幽州各地殷实人家的少女们蜂拥而来,除了弹琴奏乐,蔡琰还毫无藏私地教少女们读书写字,不知不觉间,这位美丽、博学且善良的女子所具备的声望,都快要赶上她的父亲蔡邕了。

    在艺术学院中转了一圈之后,诸葛亮眼睛发光,刘备却是头昏脑涨,由于这些学员水准参差不齐,又喜欢聚在一起切磋技艺,各种稀奇古怪的声音都能给捣鼓出来,他们自己估计是听惯了,都嘻嘻哈哈的不当回事,但刘备就收不了了,恨不得找块布把耳朵塞住才好。

    走过熙熙攘攘的主教学区,刘备等人来到一处清幽的院落,这里正是蔡琰教琴的地方,出于避嫌考虑,基本不让男子进入,赵云还特地出钱,从城中雇了十几个膀大腰圆的中年妇女,有人守门有人巡逻,寻常学子根本无法突破她们的防线。

    刘备吩咐守门的妇女进去禀报,过了一阵,诸葛瑜和诸葛英这一对姐妹就欢喜地跑了出来,紧跟在她们身后的,则是被火红色裘衣裹得严严实实,跑步都有些吃力的蔡琬。

    诸葛姐妹跟刘备见礼之后就拉着诸葛亮嘘寒问暖,蔡琬则是鬼鬼祟祟地凑到刘备身边,不露痕迹地指了指诸葛亮那边,压低声音问道:“他就是诸葛亮?”

    “你这小丫头是怎么知道的?”刘备反问道,顺手帮她扶正了脑袋上的大皮帽子。

    “嘿嘿,我知道的可多呢。”蔡琬性子跳脱,这几年又被所有人宠着惯着,胆子大得厉害,马上就跑到诸葛亮面前交谈起来,她是有说有笑,而另一边的诸葛亮哪见过这阵势,不一阵子就满脸通红,手脚都没地方放了。

    “老大,一物降一物啊,这个奇才终于碰到克制他的人了。”见到诸葛亮的窘迫样子,裴元绍不禁咧开嘴傻笑起来。

第521章 雪灾() 
听了诸葛亮自己的意思之后,几乎所有人都震惊了。

    他居然要拜入刘备门下,而不是三位几乎要打破头的儒家宗师。

    “圣贤经典一窍不通,拿什么教弟子?”郑玄目瞪口呆。

    “字都写不好,凭什么收弟子?”蔡邕火冒三丈。

    和两位老友不同,卢植却是开怀大笑,几乎要笑得背过气去。

    诸葛亮跟了刘备,那就是他卢子干的嫡系徒孙,其他两人跟同辈可以撕下脸皮不要,却也不好意思自降身份,跟小一辈的刘备去抢弟子吧?

    正如卢植所料想的一样,郑玄和蔡邕终究是放弃了把诸葛亮招致门下的想法,但两位老先生在酒桌上一合计,竟然又使出一计。

    他们居然联袂跑到州府,硬逼着刘备认自己当老师,不磕头没关系,以前怎么来往,以后还是一样,就连拜师礼所需的六礼束脩,都是老先生们自己提上门装样子的。

    非但如此,郑玄和蔡邕还极其严肃地进行了“回赠”仪式,每人给刘备一部论语、一捆大葱,一把芹菜,然后不等刘备做出反应,就急匆匆地跑了。

    当天下午,蓟城内就传遍了刘备勤奋好学,拜郑玄与蔡邕为师的消息,不用说,又是两位老先生派弟子去传的。

    “又送葱、又送芹菜,这叫什么事啊?”看着摆在桌子上的大葱和芹菜,张宁有些哭笑不得地问道。

    “大葱的寓意是使人聪慧,芹菜的寓意是勤奋好学。”刘备同样感觉到无语,同时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儒家弟子内心深处的火热。

    这个在原本历史上身经百战,击败所有敌手之后开始内斗,两千多年来从未停止战斗的学派,看上去温文儒雅,谦恭礼让,其实他们对于道统的继承权、经典的解释权这些东西看得比谁都重,斗得比谁都凶。

    为了抢一个才华出众的弟子,他们不惜采取任何手段,绕过一切障碍。

    不能把诸葛亮变成自己的弟子,就把诸葛亮的师傅变成自己的弟子,这就是郑玄和蔡邕的思维方式。

    “就为了个十二岁的孩子,至于做到这份上吗?”张宁又是摇头又是叹气地收拾起了桌子,说实在话,她还真没见过任何一个人如此被卢植等人看重,更没见过任何一个人如此被刘备看重呢。

    这些人怕不是全部失心疯了!

    “以后你就知道了。”刘备嘿嘿一笑,起身帮着妻子收拾起来。

    ******

    刘备的好心情没有延续太长时间,进入腊月,接连不断的暴风雪席卷幽州,气温骤降,道路难行,蓟城拥有大量的煤炭储备,勉强供得上城内居民和周边村庄的取暖,其他郡县就没这么好运,告急的信件如同雪花一般汇聚而来,几乎要将偌大的办公桌淹没。

    “城北二十六处民宅发生垮塌,十四人受伤,所幸无人死亡。”

    “天气严寒,牲畜多有冻毙,右北平的煤炭无法及时转运各地,太守刘政请求州府再支援一批驮马。”

    “”

    “”

    几名低级官员被征召起来,专门负责整理各种报告文书,并向刘备统一汇报,说得口干舌燥。

    刘备和卢植二人则是坐在上首,头也不抬地进行着批示,忙得焦头烂额。

    右北平就是后世的唐山一带,煤炭储量丰富,足以支撑幽州本土的所有燃料供应,但今年的暴风雪来得太过猛烈,太过密集,乃至于交通断绝,大部分运输线路陷入停滞。

    “发文给广阳、渔阳、辽西诸郡,即刻征集所有车马前往右北平,不得有误。各郡县煤炭采取配给制,严禁倒买倒卖、囤积居奇,违者杀无赦。”听了右北平的困境之后,卢植略一思索,便给出了杀气腾腾的指示。

    坐在下首的吏员应了一声,片刻之后就写完了一份公文,吹干墨迹之后送到刘备面前。

    刘备看了看,确认无误之后,在公文右下角重重扣上鲜红的印鉴,这名吏员也不多话,转身回到自己座位上开始封装,最后用细绳捆扎,在接头处涂上油泥,用州府的印鉴做出防伪记号。

    这一切做完之后,另一名吏员立刻上前接过封装完毕的公文,转身走出前堂,整套流程行云流水,没有半点迟滞。

    “右北平来的信使呢,请他进来。”刘备抬起头来问道。

    片刻之后,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进到堂中,对刘备和卢植行了个礼,然后笔直地站在原地。

    “给刘太守带个口信,就说车马即日可达,请他务必保证煤炭供应。”刘备想了想,继续说道:“最好是发动百姓出门除雪,无论怎样都要把道路清扫出来,按照官府雇佣劳工的标准双倍给钱。”

    “喏!”这名信使重重顿首,大步流星地离开了。

    就这样,不断有人进入前堂,又不断有人匆匆离开,等到处理完堆积如山的公文,天色已经黑了。

    “诸位一天都没有吃饭,实在是辛苦了。”刘备满眼血丝,声音也有些嘶哑,“去饭厅随便吃点,然后回去好好歇息吧。”

    饭厅原本是刘备一家人吃饭,或是宴请好友的地方,如今用来吃工作餐,倒也是物尽其用。

    这些年轻人也不矫情,起身就拖着疲惫的步伐往外走去,侍女们见到他们出来,连忙从早已准备好的笼屉内端出热气腾腾的饭菜。

    没有客套,没有矜持,包括卢植和刘备在内,所有人都吃得头也不抬,间或有人吃得太急噎到,马上就有侍女递来温热的茶水。

    众人风卷残云一般吃完了面前的饭菜,然后互相拱手致意,摇摇晃晃地向另一侧走去,那边原本是会议室,桌椅众多,这些年轻官员们进屋之后从墙角搬了被褥,驾轻就熟地找地方铺了,不消片刻,此起彼伏的打鼾声就响彻了整间屋子。

    卢植身份尊崇,在州府里也有单独的客房,自顾自地去歇息了,顷刻之间,偌大的饭厅就只剩下刘备一个人疲惫地斜靠在椅背上。

    这样的工作节奏已经持续了四天,第一天,那些年轻官员们还很拘谨,饭也不吃就离开了;第二天,他们在吃完饭后不肯留宿,而是顶着风雪离开了;第三天,忙完就吃,吃完就睡,没人再矫情。

    在这恐怖的自然灾害面前,所有人都失去了矫情的资格。

    轻微的啜泣声惊醒的刘备,他茫然睁开双眼,才发现自己居然坐着睡着了,抬头一看,只见张宁站在对面,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滴落。

    “好好的哭什么?”刘备深吸一口气,微笑着问道。

第522章 义士() 
经过一夜长谈,在张宁的坚持下,卢植再次抽调了二十余名性情稳重的书院学子前来州府,再加上十几名从一线基层挤出来的吏员,正式成立了应急小组,把州府的前院和客房塞得满满当当,除了两位夫人和公子们的卧房被贴上封条,不让任何人进入之外,其他房间都被改造成了兼顾公干和住宿的形态。

    出于避嫌和孩子们的吃住睡眠等问题,张宁和糜贞也收拾了一些衣物,带着三个孩子去了赵云府上借住,与之随行的还有半截铁塔和裴大虎。

    对于这个安排,蔡琰是举双手赞成的,反正赵云领兵在外,家中只有她一个人,平日里也是寂寞,如今几位姐姐带着孩子过来住,也让她开心了许多。

    没了后顾之忧,增加了人手,刘备和卢植又将一些繁琐的杂事下放给其他人,终于能稍微松一口气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暴风雪的威势逐渐减弱,南部诸郡也陆续传来好消息——从涿郡往南的广大地区只是遭遇大风天气,除了常山、中山北部有雪,其他地区的天气都与往年同期没太大区别。

    十几天后,风停了,雪也停了,当百姓们难得地度过了一个安静的夜晚,第二天清晨出门又看见了久违的旭日之时,整个蓟城顿时被欢呼声淹没,成为了欢乐的海洋。

    成年人扛着各种工具走上街头,熟门熟路地清扫起道路上残留的积雪,孩童们在家中待了许多天,早就闷得要发疯了,他们跑出家门,呼朋唤友地召集小伙伴,小一些的就奔跑在雪地里玩耍,年龄大的则是帮着长辈们推起了满载冰雪的沉重马车。

    蓟城的所有马匹,除了卫戍部队的战马之外,几乎全部都抽调去了右北平,此时此刻,无数辆向城外运送冰雪的马车,都是被城内居民前拖后拽,缓缓走在路上。

    所有人在经过州府门口的时候都是眼含热泪,向着伫立在台阶之上的一老一小躬身行礼,只有经历了这一场灾难的人才会知道,刘使君、子干先生,奔忙在一线的官吏、还有他们自己,究竟创造了多么大的奇迹。

    “除了少数老弱耐不住严寒,整个蓟城,几乎没有因为冻饿致死的百姓,更没有发生成规模的骚乱。”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重新焕发活力的城市,卢植那冷硬如铁的脸庞也露出了一丝由衷的笑意,“真是不容易,我们居然能够做到这种程度。”

    “蓟城拥有数量庞大的物资储备,人力充足,再加上各级官员精明强干,做到这一点并不稀奇。”和自己老师相比,刘备就笑得更加灿烂了,他一边说话,一边还不住挥舞着手臂,和川流不息的人群打着招呼,鼓励他们更好地工作。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刘备没有说,蓟城如今已经基本完成了产业转型,城内男性居民八成以上都是工匠,这些人的纪律性、服从性、组织度等等,都比传统的农民阶层要强上许多,无论是作为兵源还是用来应付突发状况,都可以更好地完成使命。

    可以肯定的是,除了蓟城这座工业发达的城市、右北平和辽东这两处矿业起家的地区,幽州其他以农业为主的郡县,几乎不可能做到蓟城这种程度。

    现在他们只需要等,等待各地汇总上来数据,确定伤亡数量和损失程度,再制定赈灾计划。

    “为了及时运送煤炭,各郡支援右北平的驮马损失过半,人员也颇有伤亡,具体数量还在汇总之中。”

    “由于燃料断绝,蓄养在各郡县的牲畜多有冻毙,为了保证耕牛存活,各地纷纷宰杀其他牲畜,将节省下来的秸秆草料烧了为牛圈取暖。”

    “”

    “”

    一条条消息被汇聚上来,听得刘备和卢植表情变幻不定。

    这些消息有好有坏,主要集中在经济层面上,但在刘备看来,只要人员伤亡被控制在一定程度,保住耕牛这重要的战略物资,包括房屋在内的其他损失就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突然,刘备的目光被最后进来的一名年轻士子吸引。

    他在哭。

    这些年轻人都是幽州书院新一代的精锐,无论能力和意志力都极为出众,即便在前些天那么困难的时候,连天昼夜的加班加点,他们都没有说过半句怨言。

    他们在风雪之中穿行,有人负责汇总各种情报和资料,有人负责组织民众开展自救,很多人在返回州府之后才发现衣衫靴袜已经结上了冰,几乎每个人都有冻伤的经历。

    之前那么苦,他们都没有掉过泪,现在终于胜利了,为什么还要哭呢?

    “是有什么不好的消息吗?”刘备温声问道,同时示意那名年轻士子把手里的资料拿过来。

    纵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刘备没看几行字,眼圈就泛红了。

    这封辽西郡送来的文书,讲述了一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