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简雍也开口了,“我军粮草不足,而且缺少精锐步兵,不适合在并州作战,还是先回幽州再作打算的好。”
刘备见张燕和简雍都不支持,便把目光转向赵云等人,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现在打不了,必须回幽州,从雁门那边下手。”赵云摇摇头,无奈地说道。
如今韩馥削减了粮草和物资供应,即便是让辅兵回幽州,把骑兵留下作战,也是支撑不住的。
再说了,刘备在并州那边人生地不熟,幽州军过去之后很难得到当地支持,稍有不慎,就会遭遇败仗,到时候四面皆敌,跑都没地方跑。
“虽然如此,我们也不能看着盟友孤军奋战,张首领,黑山军需要什么援助,尽管提出来。”刘备见众人意见一致,便也不再坚持,转而把心思放在如何让黑山军稳住战线。
张燕考虑片刻,轻声说道:“目前我军已经在各处隘口设下壁垒,确保敌军无法进山袭扰,只要幽州收容老弱妇孺,让弟兄们没有后顾之忧,稳住现有战线不成问题。”
“迁徙工作即日便可进行,我军正好可以沿途护送。”刘备点点头,继续说道:“我再给你五千柄长枪、五千副皮甲、十万斛粮草。”
“我听子龙兄说起,军中粮草仅能支撑大军返回幽州,使君给我们留下这么多,万一——”张燕先是惊喜,紧接着,他又有些犹豫,担心刘备照顾自己,却让军中缺粮士卒心生不满。
简雍却笑了起来,“张首领不必推辞,尽管放心收下,我们再过几天就要去邺城了,韩馥不顾盟约大义,擅自削减我军粮草供应,于公于私,都得有个说法。”
第327章 浩浩荡荡()
有了刘备的保证,黑山军那些老弱妇孺自然是欢天喜地,纷纷收拾行囊,位于南部的那些民众直接加入了幽州军的队伍,浩浩荡荡跟在士卒后面,位于太行山深处的那些部众也有人前去通知,他们将沿着最近的通道出山,等候在幽州军行进路线上。
宁为治世犬,不为乱世人。
他们太渴望和平与安宁,太渴望好好活下去的希望了。
幽州军此次南下的部队之中,有很多都是当初被击溃、被俘虏的黄巾军,也有很多是各地逃难去幽州的流民,他们看着这些黑山军部众,看着这些人眼中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希冀,心中感同身受。
在这样的氛围中,这支北上的队伍就像是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发地臃肿不堪,但是,纪律保持得很好。
无论军民,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维护着来之不易的善意和信任。
如此规模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变得更加庞大的队伍,把冀州各地的官员和豪强都吓得够呛,他们纷纷派出人手,远远地就在城外设立粥棚,送上粮食,生怕一个不小心惹恼了这些人,遭至灭顶之灾。
流民手无寸铁,倒是不怎么可怕,真正让各地官员恐惧的,是那数千名骑着高头战马,走在最前面的幽州骑兵。
对于这些人主动释放出的善意,刘备自然是一一笑纳、并让简雍出面安抚各地,让他们不要惊慌。
虽说那些粥棚能够喂饱的人数有限,对于已经膨胀到二十多万人的流民队伍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但别人能有这份心意,就值得刘备去感谢。
几句好听的话就能换来粮食,何乐而不为呢?
由于队伍之中人员身体素质参差不齐,为了防止有人掉队或是劳累过度,刘备特意吩咐放慢行军,保持着每天十里到二十里这样的速度。
正因如此,从黑山附近的朝歌到邺城,短短数百里路程,刘备等人走了足足有半个月时间。
“终于到邺城了。”看着出现在远处地平线上的土黄色城墙,刘备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从得知幽州军决意北返,冀州牧韩馥就每天提心吊胆,担心刘备找他麻烦,后来听说刘备带了几十万人浩浩荡荡地直奔邺城而来,更是吓得寝食难安,几乎每天都要派出人手前去幽州军中,一遍遍地重申他和刘使君之间的友谊。
与此同时,一辆辆运载粮草的车辆源源不断地从邺城周边各地开出,最终汇聚到幽州军那里,根据几名年轻士子的计算,这些粮草,甚至足够五十万人从冀州走到幽州的。
韩馥如此示好,早已让刘备对他那点不满烟消云散,如今来到邺城地界,他想的也只是拉拢韩馥,让对方不要像原本的历史上那样,轻易倒向袁绍。
为了表达诚意,韩馥甚至派了耿武迎出城外十里,带着一群猪羊前来犒军,并且邀请刘备入城一叙。
“文威兄何须如此多礼,有你前来迎接,就是莫大的礼数了。”刘备见是熟人,并且是曾经在暗中向自己示好之人,便亲切地拉着他的手,满脸笑意地聊起了近况。
被刘备如此礼遇,耿武心中舒坦,满是皱纹的老脸笑得像是花儿绽放,口中连称不敢,脚下却是不停,任由刘备将他带入帐中坐了。
二人闲聊几句,刘备便询问起刘惠近况,那位老先生德高望重,一向是韩馥的首席幕僚,自从上次险些丢了性命,惊吓过度加上气怒攻心,刘惠便卧床不起,这几个月下来,也不知道好些没有。
他这不说还好,一说起刘惠,耿武便满脸怅然,神情无限萧索,“当日刘子惠一病不起,使君走后不到半个月,便忧愤吐血而亡了。”
好家伙,还真有丢了面子就能气死的?
虽说刘备对这种所谓的气节并不怎么感冒,但据他所知,刘惠平日里为人正直,德高望重,对百姓也多有体恤,也算是个好人,便重重地叹了口气。
“韩使君去吊唁了吗?”刘备问道,这可是韩馥挽回冀州士人心意的最后机会。
“去了,结果被刘子惠的家眷拦在门外,不让他进去。”耿武气哼哼地说道。
刘备静静看着耿武,从他的表情之中,刘备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这个耿武虽然也为刘惠的遭遇抱打不平,但他对于韩馥,似乎还是抱有希望的。
毕竟韩馥和刘备这种边地军人出身不同,他是名士,和耿武他们是同一个阶层的,天生就有共同语言、共同利益。
想要图谋冀州,刘备真正能够依靠的,或许是田丰沮授这样有威望却不得志的冀州本地人、或许是鞠义那种有本事却得不到重用的武夫,而绝不是那群被韩馥委以重任却对自己暗中各种示好、试图多方下注的墙头草士人。
他们天生就不可信、不可靠。
想到这些,刘备顿时对邺城兴趣索然,对于耿武转达的,来自韩馥的盛情相邀,也被他婉拒了。
“天气炎热,这几十万人的衣食住行都是大问题,与其给我准备山珍海味,还不如省下钱财,换成粮草支援。”刘备脸上挂着礼貌的微笑,口中说出的话更是义正辞严。
耿武一愣,在他看来,刘备这样有野心,同时对冀州虎视眈眈的人物,不会拒绝每一次与冀州本地世家豪强接触,并且与之交好、获取支持的机会。
上一次邺城相会,刘备也正是这样做的。
可是这次为什么不一样了呢?
“使君尽管放心,招待使君与赈济流民并不冲突,冀州富饶,这点钱粮还是有的。”耿武继续劝说道。
“哎,话不是这样说,我等不事生产,一饭一菜皆是民脂民膏,当省则省,何必让百姓徒增负担?”刘备见耿武不甘心,索性站上了道德制高点,让他无话可说。
见对方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耿武也无计可施,只能留下猪羊,悻悻返回邺城复命去了。
听了耿武的禀报,韩馥只觉胸中憋得想要吐血,他供应了几十万人的粮草,还得花费心思讨好对方,到了最后,反而被扣上不体恤百姓的大帽子。
这刘备也太无耻了吧!
第328章 驱虎吞狼()
幽州军和浩浩荡荡的黑山部众迈着缓慢而又坚定的步伐,与邺城来了一次擦肩而过,然后脚步不停,继续北上。
对于那些在山中生活了几年的黑山军部众来说,前路漫漫,却丝毫不令人生畏。
因为有人同行。
五千铁骑前方开道,三万步卒沿途护送,车队里堆积如山的粮草,以及传说中短短数年,就以及变得富庶安定,可以让人安居乐业的幽州,都在不断地为这些早已疲累不堪的人们灌注着力量,灌注着信念。
只要走下去,就能迎来美好的生活。
从黑山到邺城,再到赵国、常山国,一路北上,不断有得到消息的黑山军部众走出太行山脉,等在这支庞大队伍的行进路线上,然后默默加入,默默跟随。
除了黑山军部众,还有很多已经被压迫剥削到极限,不得不背井离乡求活路的冀州百姓,刘备暂时没有在这些地方搞幽州那一套的打算,于是便让他们也加入队伍。
“人越来越多了,真要把他们全部安置到幽州?”这一天,简雍来到刘备的营帐,不安地向他询问起来。
作为公认的天下第一大州,冀州人口数量极其庞大,眼下路程才走了一半,跟随刘备和幽州军北上的百姓已经达到了六十多万,如此恐怖的数字,让见惯了大风浪的简雍都有些胆战心惊。
万一安置不好,闹出民变,到时候尸横遍野,他们就要背着满身罪孽和内心的不安度过余生了。
“原本是这样打算的,但是看这个情况,恐怕是压力很大。”刘备也有些担忧,幽州那边确实还有很多荒地,但骤然增加这么多的人口,恐怕对治安、行政等各方面工作都十分不利,“派去幽州的人回来了吗?”
“估计就这几天了。”简雍答道。
早在十天之前,他们就已经感受到北上百姓人数即将失控,连忙派人去幽州请沮授等人过来,希望从这些冀州本地人那里得到有用的建议。
多几个聪明的脑袋思考问题,总要比两个人苦思冥想要好。
正在刘备与简雍一边行军,一边捧着地图,琢磨着应该如何安置这些百姓的时候,沮授终于赶到军中,和他们一起南下的,还有数十名精明强干的幽州官吏,以及上百名年轻学子。
那些官吏都是刘备写信让关羽挑选出来的,个个都有极其丰富的齐民编户、引导移民重建家园的经验,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的存在,就是幽州这台巨大的机器可以流畅运转的关键,随便拉出一个人,都比大汉王朝九成以上的官员有本事。
而那些年轻学子,就有些出乎刘备的意料了,他一直极力鼓吹,让幽州书院的学子知行合一,在读书的同时,积极投身到地方行政及各个行业之中,但都被郑玄以“有辱斯文”的理由挡了回去。
如今来了这么多人,不禁让刘备有些怀疑,郑玄老先生是不是吃错药了。
尤其让刘备吃惊的是,一向厌倦官场,只想着钻研学问的田畴也来了,而且看他的架势,还是这些学子的领头人。
一百多名被寄予厚望的年轻人聚在此地,齐齐向自己行礼,刘备心中充满了自豪感,他强压着激动之情,让这些人先去歇息,自己则是带着沮授和田畴等人来到帐中。
“田元皓和审正南二人正在辽东考察,所以无法前来,还望使君恕罪。”众人刚刚坐定,沮授便再次拱手行礼,面带歉意地对刘备解释起来。
原来他们三人去了幽州之后,便被那边的变革吸引住了,为了更多地了解这些变革的缘起、作用以及后续影响,田丰和审配二人在蓟城周边转悠了两个多月还觉得不够,索性结伴东行,想去刘备起家之地,也是种种变革的发源地辽东看一看。
“嗯,挺好,难得那两位有心了。”听了沮授的解释,刘备丝毫没有不快,反倒是喜不自胜,他这个人不擅长理论研究,只是利用后世的记忆不断地推出举措,若是有田丰这样的才智之士归纳总结,推出一套细致严密、可以推广到各地的改革方案来,其价值可要远远胜过一个跟在自己身边出谋划策的谋士。
解释完田丰和审配的行踪之后,沮授再次开口,谈起近期最令刘备困扰的事情,“匈奴南下之事,我们已经从来信中知晓,请使君放心,数月之内,南匈奴部队必将北返,单凭白波军和一小撮黑山叛徒,是掀不起什么风浪的。”
“怎么做到的?”简雍陡然一惊,出声问道。
“田国让去了一趟沮阳。”沮授微微一笑,“和连与楼班都带着亲信在那里避暑,国让说了于夫罗带领全部精锐南下的事,并让他们约束部众,不要趁机劫掠匈奴王庭,免得伤了和气。”
简雍忍不住笑出了声。
这明明就是找到两个惯匪,对他们说另一个贼寇出门了,老巢全是没人看守的宝物。
对于乌桓人和鲜卑人这种劫掠成性,出门没抢着钱都要叹息自己运气不好的家伙来说,得到匈奴大军南下、王庭空虚的消息,无异于往他们面前扔了一堆金灿灿的财宝。
不去抢才怪。
“这么好的办法,我怎么就没想到?”刘备有些郁闷地挠了挠头。
自从亲自带兵,刘备就觉得自己的思维有些僵化,面对敌人的时候,总是想着利用自己强大的武力去进行肉体消灭,往往忽略了纵横捭阖,利用其他资源去做一些事。
像这样驱虎吞狼,借刀杀人的计谋,他以前也是能想出来的呀。
田畴补充道:“就在我们召集人手,准备前来迎接使君的时候,沮阳那边传来消息,说是乌桓和鲜卑的主要首领都已经离开了,上谷和代郡附近也有大批人马在集结南下。”
此时正是夏天,战马贴膘之时,若是乌桓人和鲜卑人遭遇匈奴人抵抗,把战争的时间拖长,就算他们最终可以赶在于夫罗回援之前满载而归,也没有能力在年内再次发兵。
那就意味着,从今年秋天到明年秋天,幽州西北部是安全的。
不费一兵一卒,削弱三个敌人,真是好计谋。
第329章 田畴的雄心()
刘备赞叹了几句,方才开口问道:“这主意是谁想出来的?”
听了这话,沮授刚想开口,却被田畴抢先回答,“是公与先生。”
“韩馥真是有眼无珠,放着先生这样的大才不用,反倒亲近庸人。”刘备摇了摇头,庆幸地笑道。
于是乎,一边奋力吹捧,一边极力谦虚,两人又客套了几句,沮授见刘备似乎有话要跟田畴说,便主动请辞,去巡视流民们了。
沮授离去之后,简雍微笑着说道:“看来这位沮先生的本领更多是在运筹帷幄方面,有此人出谋划策,我就能专心搞情报了。”
那可不,在当初的历史上,沮授能够在兵多将广,统领幽并青冀四州的袁绍麾下担任谋主,监督诸军,靠的就是超群出众的计谋水平。
除此之外,沮授的战场指挥水平也极其强悍,单论军事水准,比简雍高了不止两三筹。
刘备点点头,决定还是应该让简雍回到最擅长的岗位上去,一边建构情报网,一边去坑蒙拐骗,欺负那群胡人傻蛋。
简雍高高兴兴地走了,刘备又转向田畴,对他微笑起来,“子泰,决定出山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小弟虽然才疏学浅,却也愿意追随师兄,为天下人出一份力。”田畴俯下身子,恭敬地答道。
田畴和田豫、徐邈一样,都是卢植在幽州收的亲传弟子,那两人一个喜欢研究农业、一个喜欢坑害胡人,都已经在幽州出仕为官,唯有田畴生性淡泊,始终不愿加入刘备麾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