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兄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消防兄弟- 第2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什么不好,反正我每天也是要出来活动一下的。这样也是对健康有帮助的,上班忙习惯了,突然一下子不活动了,还是蛮不习惯的。”

    “妈,您很了不起,让我很羡慕。工作时,您事业有成,是万人景仰的大校长。家庭里,也一样养大了天宇和天琦,把他们培养的这么优秀。现在都退休的,依然在为教育事业发光发热,贡献力量。”

    “乐童,你也很优秀啊!年纪轻轻的,都经营管理着这么大规模的酒店。也一样生育了两个这么可爱聪明的孩子。现在又创立了很好的酒店服务管理新理念,在酒店行业推广,不仅创造了经济效益,也带来了社会效益。将来,你和小宇一起,一定能培养教育好两个孩子,也一定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

    张乐童听着穆妈妈这么说,心里特别激动,还从来没有人把她的生活与对社会的贡献联系起来。她突然感觉自己也更有了社会价值。

    这实际上对张乐童来说,是一个新的进步!乐童由于父母事情的影响,心里也一直觉得自己即使再无辜,也无法像穆哥哥那样,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

    而穆天宇一家都是社会的重大贡献者,他是军人,他父亲也是军人,他母亲是光荣的人民老师。张乐童感觉到,只有她,没有任何在部队大院里能让人经常称赞的“根红苖正”、“将门虎子”等名称头衔。

    她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但当她融入到真正军人的生活中,她逐渐感觉到了格格不入。

    虽然现在,有无数的年轻人,非常地羡慕张乐童。她哥哥是美国青年才俊、金融巨擘,弟弟妹妹都在美国上大学。而她也是美国毕业的大学生,经营管理着两家五星级国际大酒店。

    更让人羡慕的是,张乐童和穆天宇结婚了,在所有人眼里,他们是男才女貌、珠联璧合。又生育了一对漂亮的儿女。

    而这些,张乐童都觉得,并不能让她感到自己,完全融入到了部队大院里的固有的那种文化氛围。

    只有此时,她很激动,穆妈妈的几句话,让她突然觉得她心里隐隐的一种无形的潜意思,也开始生根发芽。她终于也能有融入到这个文化氛围的理由。

    穆妈妈的确是伟大的教育家。她有一个非常敏锐的洞察人的目光。她能够拨云见物,发现细微之处的精神所在。她更是能够开导人的思想的高手,润物无声。

    她可以看出张乐童潜意识里的遗憾,尽管乐童自己都可能并没有发现。但她依然能让张乐童化解了心底深处的纠结。

    “真的吗?妈,我也为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当然呀!”穆妈妈肯定地说:“不但从你经营的酒店,推行的理念和服务,对社会稳定发展带来了好的影响。而且咱们做为‘军嫂’,能让军人们安心军队事业,也是我们对社会的一种重要贡献!”

    张乐童听到穆妈妈和她讲着理由,让她觉得穆妈妈不只是在安慰她,是真的这么看待她的:“妈,谢谢您能这么看我,我以为自己并没有对社会发展做什么。没想到,您能这么看得起我,还说出令人信服的道理。”

    她显然很高兴,她终于觉得自己能够融入到部队大院里的生活。

    穆妈妈看着张乐童的精神状况一下子好了很多,更加觉得她的这个儿媳妇,潜意识里的心结太重了,她自己都不知道,她如果不调节好心态,对她的健康状况特别有不利的影响。

    张乐童可能在潜意识里,一直觉得自己是外来的,和部队大院里的子弟们有很大的不同。

    她总是让自己做到最好,不影响穆天宇的工作和事业,不要让人觉得她有拖丈夫的后腿。她总是替穆天宇着想,完全不考虑自己的事情。

    她的尽心尽责,其实在部队大院里已经很有名气,对她的赞誉早已有口皆碑。

    穆妈妈觉得,她应该把这些赞誉传递给张乐童。

    (感谢大家订阅,还求多多推荐,多多收藏,多多投票!)

第632章 八二手雷() 
穆天宇安顿好张乐童,便又回到了招待所,继续和金晨、赵震南他们一起,进行着他们的特训。

    穆天宇制定的特训方案,是在基本测试的基础之上,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又作过了必要的调整,以达到因人制宜,收到最佳效果。

    赵震南看到训练方案,觉得穆天宇可能照顾他,安排的训练量比穆天宇、金晨的都要轻一些。

    他有些不可思议地说:“小宇,这样我的成绩永远达不到你俩的水平。”

    “城南兄,我们比赛,是比综合实力,当然也会注意单项个人成绩。而单项个人成绩,对于你来说,是非常稳定的,没有死角。”

    赵震南想着自己,来之前,练越野,就已经跑了8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跑两圈;练高障,从5米高的绳梯上纵身跳下7000次;练低障,在一尺高的低桩铁丝网下匍匐钻爬100公里,相当于围着北京的三环路爬了3圈;练投弹,共投出无柄手榴弹62万枚,共370吨,能装一列火车;练障碍游泳,在水障重重的泳道里累计游了8000公里,相当于横渡渤海海峡60次。

    这么大的训练量,并不是一下子能突击完成的,所以,穆天宇说的对,他也无话可说。

    而穆天宇和金晨,他们以前从来没有赵震南这么系统地训练过。

    所以,他们的测试成绩,在某种程度上并不稳定,需要有一定的训练量积累,达到固化性稳定。

    而金晨,突然对手榴弹单项比赛科目,提出了一个想法。他问赵震南说:“有柄手榴弹要比无柄手榴弹扔得远、也扔得准吗?”

    这个问题赵震南真的研究过,他马上回答道:

    “我国科研部门曾经做过一次很全面的比较,让解放军分别用有柄手榴弹和卵形手雷进行投掷测试,测试结论是:有柄不比无柄扔的远,也不比无柄扔的准。距离取决于重量,而精确度取决于训练水平。”

    赵震南还讲了一个事情,他说:测试中还发现一个问题,军队比武经常把扔的远作为优胜,但是比赛用的都是训练弹,后来拿实弹进行测试,优胜者扔的手榴弹基本上都没时间落地,扔的太远,直接在空中就爆炸了。

    穆天宇听到,马上说:“根据震南兄的说法,这次校官比武大赛,可能会采用无柄手榴弹,而且对投的远可能不会太加分,而投的准才可能是加分的重点。”

    “对,一般来说,投掷距离达到一定范围,就得分,再投远并无加分,超过或没有达到一定的范围,才会减分。”

    “哦,”金晨忙说:“也就是说,如果投掷太远,并不会加分,甚至减分?”

    赵震南肯定地回答:“是的,至少实战状态下是这样的。”

    穆天宇则说道:“听说无柄手榴弹不能向倾斜的坡面或者屋顶投掷,否则就会滚落到投掷者这边。”

    “是的,”赵震南回答道:“这是比赛中一定要注意的问题,如果倾斜坡面或屋顶在目标方,就应该利用滚动的最后停留位置,即实际炸点,才是成绩点。”

    “哦,这和以前运动会上的情况不一样啊!运动会上都是以第一落地点为成绩计算点。”

    “所以,震南兄提供的信息很重要,军事比赛,肯定是以实战效果为准的。”穆天宇也觉得这个信息很重要,他明确提出,特训不能以运动会上的标准为目标,而应该以实战效果为目标。

    实际上,这个问题也是目前我国军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无柄手榴弹,因为它轻、小,携带和使用都比有柄手榴弹更方便,而且可以携带的更多。

    但是,我国军队之所以还装备着有柄手榴弹,主要是库存量太大,一时间消耗不完。加上目前也没有大规模战争的威胁,本着勤俭持家的一贯作风,仍然继续使用有柄手榴弹。

    不过,解放军也装备了新型的无柄手榴弹,例如82…2式手榴弹。该弹性能并不逊色于国外装备的手榴弹,随着库存老式有柄手榴弹的逐步消耗,越来越多的部队将装备新型无柄手榴弹。

    所以,穆天宇说:“我们这次特训,也应该以82…2式无柄手榴弹为主要装备,老式木柄手榴弹为辅助装备。”

    82式手榴弹系列由82-1、82-2、82-3和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组成,前3个弹种都是在1982年完成设计定型的,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是1986年设计定型的,因而又称为86式手榴弹,除两种82-2式手榴弹进行了批量生产外,其余几个弹种也是定型后便转入了技术储备。

    该种无柄手榴弹弹体,是用内部刻槽的A3钢板冲压成球形壳体,装62克TNT炸药,爆炸时,壳体能产生单个破片质量在0。3克以上的破片330余片,使手榴弹的杀伤半径大于6m,临界安全半径小于30m。

    82式无柄手榴弹的引信,为翻板击针式针刺发火延期时间引信,由引信体、点火机构、起爆装置和保险机构4部分组成,这种结构与国外流行的翻板击针机构基本相同。平时用保险销将引信固定在保险状态,并使击发扭簧处于储能状态,使用时拔除保险销,翻板击针在扭簧的驱动下击发火帽,这样大幅度提高了手榴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至于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弹体破片衬套是用1600颗钢珠和塑料注塑成型的,每颗钢珠的直径约3。0mm,在破片衬套外裹注一层塑料,作为手榴弹的壳体。为了防滑、便于握持,在弹体外注塑有纵横肋条,横向肋条5条,径向肋条8条。击发时无烟、无焰,延期药燃烧时的火焰和烟也不会从顶部冒出,从而保证了该弹在投掷过程中不会产生声、光、烟,有利于投掷手的隐蔽。

    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经济性好、体积小、质量轻,而且破片量极大。与67式木柄手榴弹比较,体积缩小了58%,质量减少了57%;杀伤力更大,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

    (感谢大家订阅,还求多多推荐,多多收藏,多多投票!)

第633章 实战意义() 
根据全面研究82-2式全塑无柄钢珠手榴弹的性能,穆天宇和金晨、赵震南都同意,投掷手榴弹的最佳距离在40米到50米的范围。

    再远,比如全军运动会上的最佳投掷手榴弹的成绩记录是87。6米,就只是体育运动项目了,完全丧失了军事意义。

    因为,手榴弹在空中飞行87。6米抛物线时,就会在飞行50米达到最高点时,在空中爆炸。这个最高点已经超过了30米破片临界安全距离,使得手榴弹完全没有了任何杀伤力。

    因此,穆天宇此次特训方案,确定了一个首要的原则:一切从实战意义出发!

    金晨说:“但是,无论如何,这次校官比武大赛,毕竟还是一个比赛。小宇,过于拘泥于实战意义,会不会到时候拿不够应有的分数。”

    赵震南也说:“的确有这种可能,毕竟制定赛制的人,也可能有晨晨同样的想法。”

    穆天宇也有想过这个问题,他的确很纠结。

    就还拿投掷手榴弹来说,比赛明明规定考核两条:一是比投的准;二是比投的远。

    如果讲实战,投掷手榴弹的最佳距离应该在50米左右。基本上是,一落地就爆炸。比较有效,也不会被敌人反扔回来。

    那投出这个距离,几乎是每一个军人,都可以达到这个要求。这样就失去了竞争比赛的价值。

    而且,这和投的准又有什么区别呢?既然都是要投入到一个规定的范围内,那又为什么还要在一个项目内,设立两个小项目呢?那不如就设立一个项目,合并为投入到一个规定的范围内。

    穆天宇因为自己也纠结着这个问题,他一时也解释不了,只好回答二位:“一切以实战为原则,这是不变的。至于投掷手榴弹这个项目,我在考虑,是不是限定原地、隐蔽、卧姿等状况下,投掷出30米算及格;而投掷出50米算优秀。而且是以炸点算距离,不是以第一落点计算距离。这样下来,就能考核投的远了。”

    赵震南一直没有再说话。投掷手榴弹绝对是他的强项。

    但是原地、卧姿投掷手榴弹他尝试过,并没有实际测试过。但是,他骤跑时的投掷手榴弹距离,一般都可以达到80米以上。

    他本来很有信心在这个项目上,与全军的高手们过招。

    看到穆天宇的特训方案,他也无语了。他刚刚开始全面相信穆天宇,却又遇到这种连金晨都觉得不近人情的事情。

    虽然他觉得穆天宇的决定,有些不近人情。但他绝没有觉得穆天宇说的情况,有任何错误。他只觉得,造化弄人吧。

    看着穆天宇和金晨都想让赵震南表达一下,表示支持着他们的一方的意见。但看到赵震南一言不发时,他们也都不再说什么,同样一言不发地,等待着三人中有人打破沉默。

    赵震南心里明白,穆天宇说得绝对没错。但金晨说,这毕竟是一场比赛。赵震南也觉得没有错误。

    而金晨,别看他吵着认为这毕竟是一场比赛。但他很清楚,穆天宇在军校时,就是投掷的高手。他们执行过飕鷈很多的战斗任务,他们经常要靠扔抓钩,获得登上相当高度或宽度的支撑。

    这是穆天宇的拿手好戏,即使论投掷远距离,他也能和赵震南进行PK。

    “小宇,你干吗非要作出这个方案,投掷手榴弹不是你的绝活么?为什么不能展示一下?”

    金晨语出惊人,让赵震南感到有些害怕。

    他听清楚了金晨的意思,那穆天宇投掷手榴弹绝对、一定、必须的也是高手!

    “小宇既然投掷手榴弹比远也是高手,那就测试一下结果,让大家心中有数,在真的比赛的时候,才临时……”

    说到这里,赵震南自己也觉得,他的意思会让人感受到,他实际上是支持投掷手榴弹就应该比远,越远越好!

    他发现自己的表达,可能有些问题,帮把说了一半的话,活生生地,又像咽口痰一样,把痰咽下到胃里。

    “我还是觉得一切从实战出发肯定没错。”

    “当然,我也认为没错。”金晨又说:“但比赛就是比赛,它不可能完全与实战一样,它要比出一个极限水平。那才是比赛的精神所在,就像奥运会精神一样。”

    赵震南听到金晨的回答,简直一下子觉得金晨太有才了,竟然能说出这么惊人的金句!他真的十分地佩服金晨。

    “晨晨说的没错,比赛就是比赛,就是比每个人的极限发挥。所以,还是最好也测试一下成绩,再确定是否进行真实比远的训练。否则,上了赛场,才临时确定要投远了,可能会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觉。”

    穆天宇本来还是要坚持对投掷手榴弹项目,特训时,只考虑实战要求,不无限地追求投的远。而是要投的准和投到一定的距离。

    但他听到赵震南说的,他觉得不能像和晨晨说话那样,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直到争辩出真理,说服到对方,才做出决策或决定。

    现在,赵震南这么坚定地支持着金晨的观点。说明他还是希望测试一下他和金晨的真实情况,以便临场发挥时,没有把握,也没有分寸。

    另一方面,赵震南也确实想知道穆天宇和金晨他们搞消防的,是否对投掷手榴弹这样的纯军事化的项目,也能做得很好。

    转场——转换场地,军事名词。航空兵由一机场向另一机场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