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诸葛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诸葛天下-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尚留军兵二百,必定无忧,将军且去,无论是何身份,先带回来看看。”

第114章 打输了,走吧(三更)() 
邓茂无奈,只好随意地点选了一百军兵,跳上战马,执行诸葛亮的命令,前去阻挡那一群黄巾反贼的逃跑,并将黄巾反贼杀散,带回最前面的人。

    在幽州涿县刘焉那得到补给的泰平军装备精良,马力极快,邓茂不费吹灰之力就追上了这群逃跑之中不忘护主的黄巾反贼。

    两条腿的人,肯定是跑不过四条腿的马啦。

    邓茂当然知道这群人最前面的是谁,这也是他不愿前来捉拿的原因。不过,自从追随了诸葛亮之后,得到了官兵的身份,脱去了贼寇的身份,邓茂也是铁了心想跟着诸葛亮干到底。

    毕竟,能不追究一个黄巾反贼造反的事,甚至也不在意曾经做过山贼,仍然愿意给邓茂一个官兵出身的机会,邓茂觉得除了诸葛亮,可能就很难再找到这样的明主了。

    邓茂眼下已不是黄巾反贼了,就算念旧情,也不会为了过往,而得罪诸葛亮,不然以后怎么混吖。

    “前面的黄巾娥贼站住,不然休怪我等无情,大开杀戒。”

    邓茂已率兵跟在黄巾反贼的身后,却是提前和这群黄巾反贼打个招呼,开始劝停,准备劝降。其实,邓茂可以一声不响,带兵冲锋,那群人必定死伤惨重,但邓茂并不想这样做。

    可惜,前面的黄巾反贼转身发现是大汉官兵追来,反而更是加快了脚步,不领邓茂的情。开玩笑,若是官兵不理则好,被官兵重视的黄巾反贼哪有好下场,何况这里还真有黄巾的大人物。

    这群人知道,邓茂也知道。

    邓茂知道若是无功而返,恐怕将在诸葛亮的心中打上了标签,影响他日重用与仕途。一心想翻盘,开启新人生的邓茂觉得已是做到仁至义尽,不能再心慈手软了。

    “给老子将前面的人拿下,但有反抗,就地格杀。”

    这些军兵,都是诸葛亮让高堂隆一手练出来的,邓茂也不想耍什么心眼,干脆了当地下令。不过,邓茂多年为贼,还不习惯称呼自己为将军,而是称呼为老子。

    粗俗的话语,倒是引来这一百多军兵的共鸣、好感。毕竟,多年军旅,这些人是高雅不起来了,反而喜欢那听起来虽粗鲁,然则富感军中袍泽兄弟情的粗鄙言语。

    “得令。”

    遵从军令第一的泰平军,哪怕只有一百多军兵,仍不忘军训,不散军魂,整齐地回答了主将邓茂的军令,然后两腿一夹,催促战马更加卖力地往前冲去。

    一番厮杀,在所难免。

    黄巾反贼缺兵少甲,今日又已是疲惫不堪,哪敌得过一直跟在诸葛亮身边的这些军兵。这一百多军兵未曾参战,养精蓄锐,战意狂热,可谓战力极强,以一顶十。

    很快,胆敢反抗的黄巾反贼就被邓茂所率领的军兵,砍瓜切菜般给料理得干净利落,只剩下几个黄巾反贼将前面那人死死地围成一圈,不让官兵靠近。

    邓茂驱马,来到近前,朝着最中心的那人望去,却是一言不发,等待那人的责问,甚至是责骂。邓茂也是做好心理准备,认了这一身的污名。

    攻城不利,反投官兵。背弃旧主,诛杀昔友。

    这一条条,邓茂都觉得逃不过去,于是,他不知该如何先开口,只好沉默等待。

    等待那人的爆发。

    虽然邓茂从未曾见过那人爆发过,那人在邓茂眼前,极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爆发过,总是那么恬静如花,温柔如水。

    曾经,邓茂见过那人为受伤的普通百姓治病送药;曾经,邓茂见过那人为有家境贫寒的太平道教徒资助扶助;曾经,邓茂见过那人为他们这些做过山贼,无恶不作的部下煮饭添菜。

    那人笑起来,总是那么好看,那么温暖,就像冰山融化,如春燕衔泥,若细雨润物,仿佛在那人的照耀下,这世间都会洗涤过往,充满美好的未来。

    邓茂曾经那么坚信过,直到大兴山那一战,邓茂才发现原来黄巾大军打不过官兵。在那锋利闪光的长刀低吟下,在那优良肥硕的战马嘶吼下,所有人都感到害怕,包括邓茂自己。

    后来,邓茂被擒了。没有别的原因,只是邓茂不想死,就投靠了诸葛亮为新的主公。人只要能活下去,其他的理由和借口,都是次要的。

    况且跟了诸葛亮之后,邓茂感觉就像是得到了新生,也开始换位思考,看待黄巾大军的所作所为。邓茂觉得诸葛亮说的很有道理。

    大汉朝廷是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对,就像卖官,就像听信宦官、外戚,不顾百姓生死安危,就连天灾人祸都不重视,草芥人命。

    但也没见得黄巾大军就做得多好,攻陷城池却不懂得治理,更是裹挟百姓从贼,就连老弱妇孺也不放过,席卷哄抢普通人家的财物,蛮横霸道,早已不是昔日和善的太平道教徒。

    青州就是最好的佐证,大多郡县人去楼空,十室九空,皆拜黄巾大军所赐。

    “是你。”

    那人见官兵统领竟是邓茂,也是大吃一惊,还以为邓茂早已战败身死。不然,眼前的幽州军兵是不会出现,成为青州救命稻草的。

    “是我。”

    此时任何的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邓茂也想为自己洗白,摆在眼前的事实就是最好的真相。他,邓茂已不再是黄巾反贼的统领,而成为泰平军临时的副将。

    拥有二千多正规军队配置的泰平军临时副将。

    虽然,诸葛亮尚未将邓茂的军职搞定,正式登名造册,但诸葛亮曾经有意暗示过,提点过。泰平军由都尉薛悌、督军高堂隆统领,邓茂要想上位,还有一段路要走哩~

    “为什么?”

    那人一脸不相信地又问了邓茂一句,旁边却是听不懂这突兀的一问,不知其所指。

    但邓茂听懂了。

    那人问的是邓茂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原本就是数万人黄巾大军的统领,又为什么会带着这些官兵前来?幽州援军是为什么会出现在青州的?

    百思不得其解。

    深知邓茂不是卖主求荣,委身于官兵的人,不然以前就不会去当山贼了。就算卖主,难道就为了统领这百来人?真乃笑话。

    “打不过,就像今天。”

    邓茂原本只是想简单地解释了一下,随后,叹了一口气,补充多说了一些。

    “我在幽州输了,你在青州输了。我投降了官兵,你也要随我去一趟。我的主公想见你。”

    邓茂不敢说出劝降的话语,自觉身份还不够,向来都是崇敬有加,哪敢随意招揽为下,只是将幽州一战总结了一下,说和今天青州一样,都打输了,点明是诸葛亮想看看你。

    “打输了,走吧。”

    那人闻言,神色一悲,不知是可惜幽州打输了,还是无奈幽州打输了,还连累青州也打输了,或是怜悯因打输了而丧命的黄巾贼众。

    不过,很快,她又变得淡然,气质宛如天山雪莲,优雅自带高贵,并不再挣扎,一脸从容,平静地对邓茂说。

    “打输了,走吧。”

    邓茂也跟着叹了一口气,内心百感交集,造化弄人,命运多变,奈何身在其中,只能随波逐流,非人力所能改也。

    邓茂挥了挥手,示意手下让出一匹战马给那人。

    那人骑上战马,跟在邓茂的身后,一路朝着诸葛亮而去。

第115章 火气挺大,好冲(一更)() 
邓茂前去追击黄巾反贼,尚未返还,倒是高堂隆后发先至,率军回到诸葛亮所在地。

    高堂隆回来一看,只有诸葛亮孤零零地待在那,不见邓茂,幸好身边还有二百多军兵,略显放心。不过,高堂隆的内心不由暗暗责怪邓茂,果然当初的安排不会多余,有备无患。

    “主公,末将幸不辱命,和太守龚景、校尉邹靖等军合力已于临淄城下击散黄巾敌军,因见黄巾反贼四处流窜,恐主公安危有虞,故率兵返回护卫,还请主公恕罪。”

    高堂隆相信诸葛亮也能从大量逃跑的黄巾溃军之中,看出青州之围已解。高堂隆不怕诸葛亮怪他作战不力,只怕诸葛亮嫌他不懂争功,此时理应抢先进城,拔得救援头筹,再派人迎回诸葛亮方为正道。

    返回寻诸葛亮,仅仅只为了护卫,况且诸葛亮身边尚有三百多军兵,高堂隆生怕诸葛亮一时不喜,重重处罚。

    不过,高堂隆的担心明显多余,诸葛亮见事已至此,也好作罢,毕竟护主之心本没有错,只好微微一笑,对高堂隆安抚,道:

    “升平兄有心了,此番作战,贼众极多,敌势浩荡,能击溃已是大功一件,待率师凯旋,回泰山必为升平兄表功。升平兄辛苦了,且为我讲讲此战的收获与战损吧,但愿泰平军莫要伤亡折损过多。”

    诸葛亮闲来无事,既然高堂隆一番好心,不忍责怪,那就让高堂隆讲讲临淄城下的战场近况,也好给诸葛亮个参考,以便作下一步的计划和安排。

    于是,高堂隆就将如何按照诸葛亮的吩咐,待龚景出战之后,再率兵冲锋,一举击溃了早已处于慌乱、炸营的黄巾大军,并与龚景取得联系,末了,高堂隆突然想起还搭救了一些俘虏,也将此事向诸葛亮汇报了一下。

    “主公,末将率军杀至临淄城门下,恰逢和太守龚景所率的民兵相遇,故与那临淄太守龚景会过面,其提到青州刺史赵琰曾率全城郡兵出城与黄巾反贼厮杀作战,至今生死未卜,恐为贼军所擒,托末将于乱军之中营救,说来也运气,末将还真的从黄巾反贼手中救下了一些俘虏,只是尚不知是否为那龚景所说之人。”

    龚景的为人,高堂隆之前并不相识,也未曾结交,不敢打包票,若是龚景和邹靖皆事后翻脸不认人,说高堂隆未曾出手帮青州解围,还真拿这事没办法。

    难不成还能像黄巾反贼一样,率军冲击临淄郡城,那可就乱套了。因此,高堂隆此时也心生希望,但愿从千军万马之中,随意搭救的人能够是青州刺史赵琰,那样的话,就等于抽到大奖了。

    “那还不快快带上来,不管是谁,莫失了礼数。”

    诸葛亮对高堂隆急急地说道,显得有些不安,生怕高堂隆真的搭救了个什么大人物,却没第一时间与之结交,好言好语相向,而是一路挟带着回到诸葛亮这里。

    看到诸葛亮着急的样子,高堂隆不敢再怠慢,连忙示意手下将战场上搭救的几个俘虏带上来。

    很快,军兵就将从黄巾反贼手中救下的俘虏带上来了,并为他们解开了绑在双手及身上的绳索。

    这些人的手脚获得了自由,连忙理了理衣冠,力求不显得太过于狼狈。

    诸葛亮从这些人的表情之中,不伤脑费力地就判断出了谁是领头之人,于是,诸葛亮走到一个面容严肃,看起来十分谨慎、稳重的人。

    这人看起来二三十岁的样子,不带笑容,不怒自威。他的脸就像刷了一层浆糊般地紧绷着,仿若生铁浇铸,没有一丝丝的表情。

    冷峻的面色,使得空气里弥漫着沉重压抑的气息,若是心中有愧或思绪邪恶之人,就会不由自主地不敢直视那人的眼色,这人的气质素养形成的氛围,就像一块白玉,不容玷污。

    “蔡伯喈公门下,泰山郡丞之子,末学后进诸葛亮拜见将军,今日有缘与将军一见,幸乃天之眷顾,敢问将军如何称呼?”

    诸葛亮笑容可掬,先亮出自家的招牌,表明自己的身份,一般抬头了天下文人之魁首蔡邕,加上诸葛亮的手下搭救了这些人,兼之伸手不打笑脸人,相信这人若是读过书,不会再继续保持如此严肃,阴沉如水。

    果然,听到诸葛亮的话语后,那人面色一缓,不敢小看年纪尚小的诸葛亮,而是向诸葛亮回了一礼,道:

    “在下姓赵,名琰,字雅珪,乃汉中郡南郑人,愧任青州刺史一职。因黄巾娥贼造反作乱,挟众围我青州辖治临淄郡,一时气不过,就率军与黄巾大军厮杀,黄巾反贼却无耻地用人命不断填补,继而包围我等。”

    赵琰显得十分气愤,就好像打牌,遇到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一样,却无法用规则遏止这些乱来的家伙。赵琰一打开话匣子,就说个不完,且越说,火气越大。

    “这些黄巾反贼不懂国法,不明律令,纵是攻陷了城池,又能怎么样,还不是白白让其荒废,成为一片废墟。被包围之后,我也不忍多造杀孽,面对这些手无寸铁,拿一根薄薄的木柴,几板削尖的竹支就想造反作乱的黄巾娥贼,真是可笑。”

    “于是,被包围之后,我也束手就擒,不愿再斩杀这些面容饥瘦的黄巾娥贼,若是攻打外族,我当身先士卒,但这些老弱妇孺组成的黄巾大军,我还真下不了手。”

    “真是气煞我也。”

    赵琰越说越起劲,仿佛变成了自言自语,不过,僵硬的面部开始有了表情,也不知是惋惜自身因黄巾作乱,多此败绩,还是为这些黄巾娥贼感到心疼。

    诸葛亮就站在赵琰面前,静静地倾听着,也不愿打扰赵琰此时的发泄,只是赵琰却是越说越气,最后更是引经据典,将黄巾娥贼的所作所为,批判得一无是处。

    关键是赵琰开始变得火冒三丈了。

    诸葛亮内心不由暗暗想道:

    “这人火气挺大,好冲!”

第116章 不如跟我混(二更)() 
待赵琰说到口干舌燥之后,才算是止住了赵琰滔滔不绝的表达。诸葛亮能从赵琰的话语之中听出,赵琰此人极为崇尚法家,兼之口才一流,倒是颇有些以法为底,纵横其外的感觉,虽话语有些重,然瑕不掩瑜,堪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演讲家。

    诸葛亮身为后辈,自然得表现知书达礼,不会留赵琰一个人在那表演,于是诸葛亮见缝插针地说:

    “赵刺史,奋勇杀敌,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奔走于第一线,如此忠君爱国,护民如子,实是我辈学习的楷模。若是刺史不嫌弃,在下愿率领部下护送刺史返回青州临淄,以表拳拳钦佩之意,也好让青州早日得主,大局已定,民心思安。”

    诸葛亮表示赵琰您是高高在上的刺史,哪怕被俘虏,还是一方刺史,青州之主,您再怎么喷这个,喷那个,都不关我们这些尚未出仕的人一毛钱关系。

    还不如早早地让诸葛亮护送回青州,也好让大伙领了功劳,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诸葛亮早已对大汉朝廷死了心,曾经花费所有的心力都没能逆转,这一次更加不是把任何筹码押上去。

    当然,对大汉失望,也不会将希望寄托于黄巾反贼身上,那些人胸无大志,腹无点墨,更不值得拥护。美好的生活,宁静和平的世间,还是得靠自己用双手踏实地一点一点创造。

    “回去?老子不回去,这世道太令人失望了,当官的不好好当官,为民的不好好为民,弄得整个大汉官怨载道,民不聊生。老子这刺史不干了,谁愿意回青州去理那摊鸡毛事,就让谁回去,反正老子是不想理了。”

    赵琰显得十分激动,正当壮年,却是一口一个老子,好像自称老子就是一种表达骂人的意境似的。赵琰是真的对大汉朝廷与天子失望透顶了,自从卖官开始之后,大肆敛财,导致混进官场的人,良莠不齐。

    不再是以前一样,每一个官吏都是一步一步用品行、孝德和才学慢慢积累,最后通过人品信得过的在职官员举荐,才算正式进仕。这种举孝廉制度,虽然会导致大量的人才不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