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汉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姜汉风云-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支骑射营都是从归顺的各股黑山军中选拔而来,不具备官军的身份,算得上是姜盛的私人武装,只不过为了掩人耳目,留在官军中听用罢了。

    官军的越骑营也多有骑射之士,但那是北军的人,战后即归建,与姜盛无任何关系。

    张白骑这几天病得不轻,

    冀州的初冬向来寒冷,张白骑心力交瘁之下,染上了风寒,几天之后竟然卧床不起。

    眭固带着告急的报告来拜见张白骑,只听得房内张白骑连声咳嗽。眭固被姜盛大败之后,即投到张白骑营中了,黄巾时,眭固就积极支援张角,张白骑也知道此事,所以眭固来之后很受重用。

    过不多时,军医出得房来。

    “大夫,大帅要不要紧?”眭固低声问道。

    大夫摇了摇头,叹口气告辞了。

    “门外可是元进啊?”张白骑沙哑着嗓子说道。元进是眭固的表字。

    “元进拜见大帅!”眭固只得进了屋。

    “前线战事可还顺利?”张白骑问道。

    “大帅身体抱恙,前线的事就让属下去办吧。”眭固没敢直接回答。

    “咳咳——哇”张白骑听得这话,知道前线不顺,急火攻心之下呕出一口鲜血。

    “大帅!来人,速去唤大夫过来!”眭固大喊道。

    张白骑摆了摆手,道:“不打紧!元进啊,你跟我说实话,损失了多少?”

    眭固欲言又止,张白骑道:“我能承受得住!你说吧。”

    “官军攻占了三县之地,我军战死两万七千人。(uukashu)”眭固小声说道。

    张白骑听了后脸色煞白,沉默着,屋里静的出奇,只剩下两人的呼吸声。

    过了许久,张白骑才缓缓说道:“去唤宁宁过来吧。”

    眭固自去接“宁宁”,屋里只剩下张白骑。

    张白骑挣扎着爬起来跪着,双手合十,对天拜着。

    “义父!孩儿无能,未能完成义父的遗愿!今天数使然,孩儿也即将追随义父而去,只是宁宁该如何生活下去?眭固虽然忠心,但有勇无谋,汝南的刘辟、龚都生死不知,青州管亥也难堪大用。义父啊,孩儿该怎么办啊?”

    张白骑正拜着,被唤作“宁宁”的女孩儿跟着眭固来了。

    “大哥!你这是做什么?”“宁宁”问道。

    这“宁宁”就是张角的独女张宁,现在还不满十岁。张白骑是张角的义子,所以张宁称呼其为“大哥”。

    张白骑跪坐着,问眭固:“那些归顺姜盛的黑山军结局如何?”

    “回大帅,青壮士卒被编入了姜盛的私兵卫队,年老体衰者都领了盘缠回乡去了。”

    “咳咳,朝廷能有此人,实乃天注定我太平道败亡之命数。我看啊,今后的大汉也不再姓刘,而改姓姜了。姜盛有大仁,必不会赶尽杀绝。为今之计,便是去投那姜盛吧。”

    “大帅!我等乃黄巾旧部,那姜盛能饶的我等?”

    “大哥!我就算死,也不会投奔仇人!”张宁态度坚决。

    “仇人?哈哈……我之将死,心中却解不开一个死结:我太平道举事到底是对还是错?”张白骑惨然笑道。

第一百零七章 接见张白骑() 
姜盛组织官军东征西讨,可谓是百战百胜,连胜之下,官军的士气高涨,一改往日的萎靡不振,朝廷的封赏也是及时跟进。在这种形势下,冀州的战事成为京城人人挂在口上的喜事,而凉州战事则成为人人不愿意提及的大凶之事。

    西线的凉州战场上,北宫伯玉、边章、韩遂各挥军八万攻打“三辅”之地,张温用兵水平一般,只是被动的防守,皇甫嵩、周慎等人都劝以攻为守,但遭到了拒绝。

    冀州全线获胜的消息传到凉州,张温坐不住了,生怕朝廷怪罪,就召集各路主将议事,张温把自己的担忧跟大家说了。

    皇甫嵩道:“两军这样相持下去可不是办法,唯有出战才有可能解脱困局。”

    执金吾袁滂道:“贼军势大,我军防守已是艰难,岂能分兵进攻?”

    众人意见不一,争论着,唯见董卓一言不发。

    “仲颖,你有何见地啊?”张温问董卓,仲颖是董卓的表字。

    董卓道:“现在我们虽然处于不利地位,但只要我们稳住军心,等待时机,一定能击退敌人。如果连我们这些将领都惊慌失措,势必会动摇军心。若是分兵出战,则会给敌人各个击破的机会,得不偿失!”

    张温道:“那朝廷要是怪罪下来,我等该如何应对啊?”

    董卓道:“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因为朝廷的怪罪而贸然出击,到时候可不是斥责贬官的事了,而是丢脑袋的。只要保住三辅之地,就算破不了贼兵,也是大功。”

    及至十一月中旬,西凉战事仍无任何进展,但由于战事吃紧,不便于换将,十常侍就以灵帝的名义对西凉众将领进行斥责,众将都不是傻子,斥责嘛,当然要上供的,十常侍又发了一笔横财,众将对十常侍的怨恨又增添了一分。

    董卓等的机会终于来了,是夜,硕大的一颗流星飞过,烧红了半边天,边章、韩遂的军营中战马受惊,叫唤不已,士卒们都被惊醒,早有很多人观察到这颗诡异的流星,古人最讲这个什么预兆啊之类的。

    虽然韩遂等人严禁军中谈论流星乃灾异之兆,但军中所传播的兵败之兆还是蔓延开来,这是士兵已经与官军对峙了半年多了,早就有厌战情绪,都想回金城郡去。

    董卓探得消息,大喜过望,就与鲍鸿合兵一处,向韩遂大营突然发起攻击,贼兵本就士气低落,加之对峙时间较长,警惕心不高,面对官军的突然袭击猝不胜防,被官军冲入大营杀得大败。

    边章和韩遂率残兵败将往榆中方向败退,董卓决定乘胜追击,但犯了“穷寇莫追”的大忌,又是孤军深入,被数倍于官军的羌军分割包围,损失惨重,幸得皇甫嵩率军救援才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危险。

    撤军途中,董卓作出粮草断绝的假象,迷惑敌军,韩遂决定围而不打,企图让董卓大军饿死,但董卓早已趁机逃回了官军大本营。捷报发到朝廷之后,灵帝大喜,就封董卓为台乡侯,食邑千户。

    与西线相比,东线的官军也是势如破竹,张白骑重病,主要战事都是眭固指挥的,眭固有勇无谋,被姜盛耍得团团转,号称十余万的大军,仅剩下不足四万。

    而姜盛对归降的黄巾残部和黑山军都采取了宽容政策,除了青壮年被编入冀州军,其余的人等都被遣散回乡,张白骑的队伍去征募兵勇的时候,这些感念姜盛恩德的人都拒绝了,有的甚至组织起民众跟张白骑的部队打了起来。

    冀州范围内官军的兵力扩充到了十六万人,四倍于张白骑军,这种形势下还有什么可打的?张白骑决定向姜盛投降。

    姜盛的大军已经到了南皮,而张白骑的残部则在高城,距离南皮并不太远,就让人送信给姜盛。

    张白骑在信中言明了归降事宜,但有两个条件:一是放过张宁,二是善待黄巾残部。

    姜盛穿越前是解…放…军军官,思想上还是比较宽容人性的,赶尽杀绝的思想还没有出现在姜盛的头脑中。

    姜盛回信说:张角之罪乃其一人,不应祸及子女,何况张宁还不到十岁;至于黄巾残部,只要一心向善,姜盛绝不为难。

    张白骑收到信后,才松了一口气,姜盛到底是仁者,张白骑忽然心中有些感动,而不再是仇恨的态度。他也看透了黄巾军的结局,虽说自己还秉承着信念试图东山再起,但现实让张白骑不得不考虑这些信徒今后的生活。

    张宁是张角唯一的骨血,uu看书(ww。ukanshuom)若是留在黄巾军中东奔西走,很难活下去,而且黄巾军早已是日薄西山,苟延残喘罢了。张白骑的唯一愿望就是让张宁好好的活下去。

    虽然姜盛说了不祸及子女,但他能放过张宁,朝廷能放过吗?张白骑决定去见姜盛。

    姜盛仅带了四名随从出城去见张白骑,以示诚意,而张白骑却带了足有二百人,张白骑觉得自己现在还不能死,万一官军突然发难,他也好从容逃走。

    到了约定的地点之后,姜盛的随从都是大惊,暗骂这张白骑卑鄙。不过姜盛艺高胆大,加上本来就是接受张白骑投降的,并不担心。

    众人担心张白骑是假投降,但姜盛带人去见面的事张白骑并未提及,是姜盛自己决定不带兵去的。

    张白骑见姜盛只带了四名随从,大为羞愧,就让二百人在远处候着,单独来见姜盛。

    “姜将军真乃至诚之人,实令罪将汗颜啊!”张白骑道。

    “张兄何来此言啊,世事难料,谨慎些是人之常情。张兄约姜某见面,是不是未收到我的回信啊?”姜盛在信中已经写明招安的事宜,不知道张白骑为何还要免谈。

    “信已收到,在下也已组织部属整理物资,准备归降。今日约将军见面,只因有事相求。”

    “张兄尽管开口,只要本将能办到的,一定会帮忙。”

    “在下乃张角的义子,我亲眼见证了黄巾由盛而衰、短时覆灭,也多少悟出点什么了,所以我不想再害人了,这么打下去,我实在不忍心看着这些来自百姓的将士们一个个死于非命。”

第一百零八章 托付() 
“张兄能看透,不失为智者。接受招安是明智之选。”

    “嗯,我现在已是病入膏肓,没几天活头了,叛乱之罪,就由我一人受领吧。只是放不下我义妹张宁,所以今日求将军做的就是保护张宁的安全。我信不过朝廷,只信将军你!”

    姜盛想了想,道:“好!我答允你!只要我姜盛有一口气在,必定会保张宁周全。”

    张白骑双膝跪地,拜道:“恩公在上,请受张白骑一拜!”

    姜盛双手搀起张白骑,说道:“张兄忠义无双,姜某佩服!不知对于你的旧部,你有何要求?”

    张白骑道:“姜兄之前对黄巾降兵的宽容便已足矣,白骑不敢再得寸进尺。三天后,我自率所部将士来南皮城外,将军接收即可。至于张宁,后天戌时,我自会送到姜盛行辕。”

    姜张会面之后,张白骑就回营布置归顺之事,姜盛则令各部停止对张白骑各部的进攻,在南皮城外十里扎营休整。

    是夜,张白骑把张宁叫到营帐内,屏退了左右。

    “大哥,不知有何吩咐?”张宁问道。

    张白骑掩上大帐的门帘,然后坐在塌上与张宁说话。

    “对于我军的情况,你是否了解?”

    “大哥,军中之事,宁宁从不关心的。出了什么事吗?”

    “你可知我们为何从中山、巨鹿退到此处吗?”

    张宁摇了摇头,她才十岁,加上众人都全力保护她的安全,她并不知道现在的处境。

    “是被官军打败的,愚兄试图恢复义父往日的光景,但天数使然,我也无力回天啊。大家都怕惊到你,所以战事一直都瞒着你。可现在不同了,瞒不住了。姜盛善于用兵,我们根本抵挡不住他的攻势,如果我还让大家坚持下去,那就是害死大家。”

    “大哥,既然那姜盛这么厉害,如果我们偷偷地把他杀死,那大家就都不用死了。”张宁不愧是张角的闺女。

    “胡说!以前攻打我们的卢植、皇甫嵩、董卓之流,不管我黄巾兵投降也好、被俘也罢,都逃脱不了他们的屠刀!可姜盛素有仁义之心,我黄巾士卒无论是归降还是被俘,姜盛都以宽仁之心对待,愿意追随姜盛的青壮就留在他军中,不愿意追随的和年老体衰的,姜盛都发给盘缠让他们回乡。若是姜盛不再领军,换了他人来对付我等,大家岂能活命?”

    “如此说来,这姜盛还是好人咯?”张宁道,“那么爹爹和二位叔叔的死就是活该吗?”

    “宁宁,你有所不知,姜盛只是奉命行事,若是他不开战,朝廷就会要他的命。况且,义父和二位叔叔都不是死于姜盛之手,义父乃是病故,二叔死于皇甫嵩枪下,三叔死于叛徒严政之手。”

    “可姜盛屡次与我太平道为敌,死于他的部队刀下的可都是太平道弟子。此仇不得不报!”张宁心中的仇恨并没有消解。

    “宁宁!冤有头债有主!姜盛是仁者君子,你不可造次!他武艺高强,身边又是猛将如云,你不可寻他的晦气,也不要报仇!咳咳——”张白骑疾言厉色,忍不住剧烈咳嗽起来。

    “好——好吧,宁宁记住了,大哥你不要生气啊!”张宁见张白骑如此模样,连忙服软,拍打着张白骑的后心。

    “宁宁,现在不如以前了,我们要为今后的生活考虑,重要的是你要好好地活下去。”

    “大哥,我以后都会跟着你,大家都会好好活下去的。”

    “唉,

    愚兄自知大限将至,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

    “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兵荒马乱,你一个十岁女娃怎么能照顾好自己?不要任性了,你要听大哥我的话。”

    “大哥有什么话你就直说,我都会听您的。”

    “三日后,我决定率各部归降姜盛——”

    “大哥,不可以!”张宁态度坚决。

    “你听我说完!我今日去见过姜盛了,我部归降之后,青壮年自己选择去或者留,年老体衰者领到盘缠就会回乡。至于你,我已经托付给姜盛了,他会好好保护你的。”

    “大哥,你怎么能把我托付给仇人?”张宁哭道。

    “宁宁!姜盛不是仇人!你怎么能是非不分,咳咳——哇”张白骑咳得凶,呕出一口鲜血。

    张宁大惊,连忙掏出手帕给张白骑擦血。

    “义父把《太平要术》留给你,事关重大,如果没有足够实力的人保护你,你会时刻处于危险之中。姜盛有仁者之风,他说要保护你,那就绝对没有问题。等你长大之后,去留自有你自己选择,我已与他约好,后天戌时我带你去他的行辕,(uukansu。co )你就跟他去吧。”

    “可他若是贪图《太平要术》而据为己有,然后杀我灭口,该如何是好?”

    “我压根儿就没跟他说我们拥有《太平要术》谅他也不会贪图这些道家典籍。你到他府中之后,要谨小慎微,切莫让他身边的人发现《太平要术》在你这里,你至少要在他府中生活六年,待及笄之后,你方可离去,不过要看清形势,三思而后行。义父就你这一脉骨血,你可千万不要胡来。”

    “嗯,宁宁记住了!大哥,那你早点歇息吧,我回帐了。”张宁告辞了张白骑。

    张白骑已经病的不轻,药石无救,就用太平要术上记载的练气之法调息起来,他要坚持到队伍完全交到姜盛手中的时候。

    两天多的时间内,除了大夫和侍女们出入张白骑的大帐外,没有任何人出入,连张宁也没有来探望,张白骑就派人去唤张宁过来,晚上就要分离了,他还有很多话要跟张宁说。

    “禀大帅,小姐她不见了。”

    “什么?不见了?眭固呢,传眭固过来!”张白骑大吃一惊,他想到那日跟张宁说话时张宁的态度,感到不妙,就让人传眭固过来,赶紧找人去。

    “眭将军今早带着几名随从出营,尚未回来!”

    张白骑一口气差点没上的来,他其实才不到三十岁,却已病成这个样子,两鬓白发,看起来都有五十多岁的样子,可以说是真的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了。

    张白骑令人去传早上守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