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汉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姜汉风云-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待。”

    “大帅,若是我军渡河救援,则苍亭可能有失。”

    “皇甫嵩只留了三千骑兵,妄图破我苍亭,简直是痴心妄想!他压根儿就没想先打苍亭,他是想占了东武阳后把我部堵在南岸,然后顺流而下,到时候我部难以阻挡,必败无疑。我部留三成兵马守苍亭就可保无忧。已现在的速度,皇甫嵩若是调兵来打苍亭,我部回撤也来得及。”

    卜巳令副将率领主力兵马提前做好了渡河准备,试图在皇甫嵩大军赶到东武阳之前,完成东武阳的战术部署。而中军部队由卜巳指挥防守苍亭。

    周仓作为先锋,早已暗中监视苍亭黄巾的动向,发现黄巾准备渡河后立即报告给姜盛。

    姜盛部驻扎在寿张县西南六十里,得到黄巾准备渡河的消息后,姜盛令于禁率两千骑星夜兼程北上苍亭,作出要攻苍亭的态势,又令周仓率先锋二百骑日夜袭扰卜巳军,然后自率数百骑分赴东平、济北二王国劝说太守(职务相当于郡太守)招募乡勇义兵配合作战。

    周仓把先锋骑兵分作三组,四个时辰一轮换,日夜不停的骚扰黄巾军,卜巳不胜其烦,后来干脆就置之不理,各部只管准备渡河船只、箭矢等物。

    三天后,于禁率军在苍亭南部二十里处扎营休整。济北、东平两处义勇军也已浩浩荡荡地向苍亭开进。

    卜巳得到消息后大为吃惊,这皇甫嵩哪来这么多部队?看样子胃口不小,是想把东武阳和苍亭一锅烩了,于是下令终止渡河计划,做好苍亭防御战的有关准备。

    有探子报告了河水南岸的情况,皇甫嵩心中狐疑,姜盛原定的目标是让卜巳大军渡河,现在造出这样的声势来,分明就是不想让卜巳支援东武阳,这小子搞什么鬼?难道是想让官军顺利拿下东武阳,然后在南北夹攻苍亭?那上游的几十条火船岂不是忙活了?

    卜巳按兵不动,其实是姜盛为皇甫嵩大军争取时间,如果卜巳提前渡河,那皇甫嵩面对的就是两支黄巾军的合力防守,胜负尚未可知,官军主力被牵制,就算拿下苍亭也没有什么意义。

    姜盛没有向皇甫嵩传递任何消息,皇甫嵩虽然有疑惑,但目前形势对官军主力是大好机会,东武阳没有援军,在官军面前根本不是问题,皇甫嵩决定先拿下东武阳再说。

第五十九章 仓亭之战() 
卜巳心急如焚,东武阳的求援信已经送来两天了,合围苍亭的官军却围而不打,又不退去,卜巳进退两难。

    卜巳也看出官军是想调虎离山,但又不得不发,若是救援东武阳,或许还能成功,大不了就放弃苍亭,留在东武阳,可若是不救,东武阳兵败时就是苍亭的末日。

    姜盛又冒用东武阳黄巾军的名义发出了求援信,催着那卜巳出兵救援,可卜巳却是迟迟未动,离约定的攻击时间只有三天了,姜盛也着急了。

    这天,卜巳正苦恼着救还是不救,斥候来报。

    “大帅,小的探听清楚了,济北和东平来的官军都是义勇军,这些天补给跟不上,都各自散去了。”

    “你说的真实么?”卜巳有些激动,抓住那斥候的胳膊问道。

    “济北已散去大半,东平的几乎全都撤了,大帅可以派兵渡河了。”

    “不可贸然行动,快去,探出八十里,看看是不是真的撤了!”

    济北、东平的义勇军是真的解散了,姜盛为皇甫嵩争取的时间已经足够,若是继续做出包围态势,卜巳不敢出兵,那计策就真的落空了。

    卜巳确认情报无误后,即组织主力部队西渡河水,支援那东武阳。

    与此同时,皇甫嵩军向东武阳黄巾军发起了总攻,东武阳黄巾军死战不退,把官军堵在东武阳以西三十里的地方。

    苍亭西侧河水之上,数千条船满载着黄巾兵向对岸驶去,北岸负责接应的黄巾兵见援军向北岸行来,大喜过望,连忙回去报告统领。

    而这时候,上游数百条木船顺流而下,满载着引火之物,这也是按着姜盛的设计方案搞出来的,这些船的船头被涂满了白磷,白磷就是后世火柴头上涂的那层东西,燃烧点很低,有四十度就能烧起来,如果以高速撞到木头上,自然就会烧着。

    已经渡河到中央的黄巾援兵看着上游这些船飞速驶来,还以为是官军乘船来堵截援军,都做好了战斗准备,艄公们一刻不停地划船向对岸驶去。

    走到近前,船上的黄巾军才看清船上是什么,这些慌了神,有的跳水,有的帮着快速划船,一片嘈杂。

    火船以极快的速度冲入了黄巾军的船阵,但是那冲击力就毁掉了上百条船,火船撞裂的时候,引燃了白磷,顿时烧起了冲天大火。

    卜巳远远看到河面上冒起滚滚浓烟,大叫不妙,原来官军的杀招在这里,火攻!但救援已经来不及,卜巳气得暴跳如雷。

    有句话说人在倒霉的时候,喝口水都能呛死,卜巳就是这样倒霉,数万将士在河水上被烧死、淹死。

    东武阳黄巾被皇甫嵩大军打得落花流水,溃退到河水岸边,却无船可用,而河面上的大火也让他们心惊胆寒,渡河也是死路一条。

    卜巳正在苦恼的时候,姜盛军打响了苍亭的攻击战。

    姜盛让麾下三千骑兵用草绳扎住油坛,像扔链球一样扔进苍亭大营,然后用密集的火箭引燃。

    卜巳抬头看到满天的油坛飞入黄巾大营摔得四分五裂,坛中的火油喷溅到营帐、鹿砦等可燃物上,大叫不好,指挥守营将士迅速外撤,但为时已晚。

    密集的火箭已经倾泻而至,落地即燃,苍亭大营陷入了一片火海。

    都说水火无情,姜盛从参战一来,一直用火攻破敌,此刻也不例外,卜巳率领守军拼死冲出火海,正暗自庆幸的时候,于禁出现了。

    于禁率千余骑冲了过来,卜巳的部队全是步兵,在骑兵的冲击下死伤惨重,卜巳率领残兵躲过了于禁军的冲杀,向东逃去,但面前的并不是坦途,而是姜盛的两千骑兵。

    卜巳直感到眼前发黑,亲兵连忙扶住他,“大帅,你快走,我们殿后!”这些黄巾兵还算忠诚,用血肉之躯抵挡姜盛骑兵的进攻。

    周仓“哇哇”乱叫着冲在前头,一柄鬼头刀如绞肉机一般收割着黄巾军的性命。

    万余黄巾军用生命缠住了姜盛骑兵,卜巳这才死里逃生。不过他的霉运还没到头,于禁早就在前面等候多时了。

    “卜巳,你已经走投无路,还不投降?”

    卜巳并不答话,掉头就跑,于禁率军围了过去。

    黄巾兵确是悍不畏死,死战不退,姜盛令周仓率军缠斗,而自领五百骑去搜索卜巳的下落。

    天色已晚,姜盛暗叫可惜,令全军就地休息。这时候,于禁率军走来。

    身后一匹战马上捆着一个人,姜盛问道:“难道是卜巳?”

    于禁点了点头,拱手道:“幸不辱命!”

    姜盛喜道:“文则立下大功,我必向皇甫中郎举荐。”

    于禁道:“主公好意,文则心领了,此生只会追随主公,绝不会更换门庭!”

    姜盛一怔,笑道:“文则之忠心,我何尝不知?但有功当然要赏的,姜某囊中羞涩,只好让皇甫中郎将破费了,哈哈。”

    这天是七月十六日,满月当空,河水上的浓烟烈火都已不见,只有没有烧尽的破船木板随波逐流,三万黄巾军葬身河水。

    皇甫嵩大军杀到天黑,扫平了东武阳黄巾,又乘胜追击拿下了北部的阳平县。

    第二日,姜盛在于禁的陪同下押着卜巳渡河来到东武阳皇甫嵩大营,受到了皇甫嵩的热情迎接。

    “子诚一策定兖州,如今兖州黄巾尽平,我们要好好庆祝一番才是,这卜巳也被子诚擒了,大功累累啊!”

    “将军过奖了,若不是将军指挥得当,子诚哪有功劳可言,这卜巳也是于禁所擒,并非子诚之功也。”

    于禁见姜盛果真将功劳推辞,心中感激,跟着这样的主公,此生无憾了。

    “哦?于禁乃子诚之部曲(私兵),何必分得如此清楚?你多加赏赐就行了。”皇甫嵩说着就拉着姜盛的胳膊,走进大帐,好不亲热。

    是夜,除守备将士之外,全军把酒言欢,热闹非凡,一直持续到子夜时分。

    次日日上三竿,辕门外几名骑士翻身下马,大踏步走进大营。

    “左中郎将皇甫嵩接旨——”其中一名骑士尖声细气地说道,原来是朝廷派来传达灵帝旨意的小黄门。

第60章 定计() 
历史上记载的卜巳是在八月被擒的,现在由于姜盛这个“穿越来的蝴蝶”扇了扇翅膀,历史轨迹发生了小小的变化,七月中旬就发生了卜巳被俘的事情。但南方的战事却没有丝毫改变。

    朱儁与荆州刺史徐璆组成的联军攻打宛城受挫,从六月至七月中旬仍然毫无进展,张让之流又开始借题发挥,建议灵帝召回朱儁问罪。

    司空张温奏道:“当年秦用白起,燕任乐毅,都是旷年持久,才能够克敌。朱儁讨颍川之贼,大获全胜。诏令朱儁率部南征,计划很周详,此时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战争不是一战而胜的,应该给他时间,方能成功。”

    灵帝道:“恩,张司空所言有理,召回朱儁之事,不必再议!”

    朝中有与朱儁相近的官员,暗中送信给朱儁,言明了朝中非议之事,朱儁大怒,“久居庙堂,眼高手低,前线战事岂是无根之人(即宦官)所能知晓?”

    徐璆道:“宛城久攻不下,朝中难免惹人非议,将军无需动怒,我等尽本分即可,何必与这些小人斗气!”

    朱儁道:“徐刺史所言极是。宛城物资储备丰厚,黄巾贼拒城而守,我军唯有强攻方可取胜,拼消耗并非明智之举。”

    宛城兵多粮足,赵弘干脆就对官军的攻击不予理会,反正你来攻我能守住,你引我出城我只作不见。

    朱儁愣是拿他没办法,考虑到官军连日作战,非常疲惫,朱儁只好退兵休整,然后以大军主力牵制宛城,派出小规模部队在徐璆的协助下清剿南阳郡其他地区的黄巾部队,打算积小胜为大胜,让宛城黄巾孤立无援。

    话表两头,朝廷诏令到得皇甫嵩大营,皇甫嵩受了诏令,并把东郡战报交由小黄门带回朝廷。

    在战报中,皇甫嵩表奏姜盛为校尉,由于姜盛与十常侍向来没有交集,也没有厚礼贿赂,这校尉之职就与姜盛无缘了。

    张角军取得几场大胜后声势猛涨,冀州黄巾的实力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充,已达十万之众。

    颍川大战后张宝撤退至下曲阳休整,而张梁则退回广宗。一南一北两个根据地连成一片,刘虞消极防御,对于冀州战事视而不见,也不出兵支援。而董卓接连失败,士气不振,对于黄巾的扩张无能为力。

    十常侍眼见冀州黄巾日益壮大,知道瞒不住了,于是就在灵帝面前磨嘴皮子,灵帝见到新的战报后大为震怒,下诏令皇甫嵩全权指挥冀州战事,而将董卓贬回陇西,任陇西郡太守。

    皇甫嵩既得诏令,择日拔营北上,威逼广宗。

    张角把广宗当成黄巾军的大本营来经营,南有馆陶、曲周、巨鹿各县部队设置了层层防线,北有张宝驻守的下曲阳及周边各县部队,几乎占据了整个巨鹿郡。

    皇甫嵩尚未掌握冀州战事情报,没有贸然出击,而是在馆陶南部五十里处高筑壁垒,安营扎寨,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姜盛仍任别部司马,但皇甫嵩对他信任有加,调拨步兵一万、骑兵五千归入姜盛麾下,负责冀州与司隶校尉部交界区域的清剿作战和支援作战。

    姜盛穿越前仅仅是指挥几十人的特战分队队长,到了东汉时代后,由于黄巾之乱,机缘巧合,竟然指挥一万五千兵马,相当于整编师的编制了,现在也是响当当的独立师一把手了!

    张角部署在魏郡的前锋部队发现了姜盛军的踪迹,然后星夜报告了张角,张角令各部严防死守,不必主动出战,只需牵制官军即可。

    何仪原为颍川黄巾波才部的中层干部,波才军覆灭后,何仪收拢残兵两千人加上张宝军败退时逃走的败兵共五千余人,避开官军锋芒,北上冀州,占了司隶校尉部与冀州交界线北侧的魏郡,在官军夹缝中发展起来。

    此番姜盛面对的就是何仪的部队,这是姜盛穿越一来指挥的第一场成规模的大战,心中不免惴惴,直至深夜仍然在研究情报及破敌之策。

    姜盛穿越而来,知道情报的极端重要性,因此,每到一地都会派人出去搜集情报,不论时军事方面的还是风土人情、水文地理等,都要梳理出来。

    姜盛在总结开展大半年以来的作战经验,发现历次火攻能够成功,大部分是在夜间,白天成功大多是在兵力优于敌军或者敌军面临崩溃的时候,而且都是辅助性的进攻。

    魏郡却不同,姜盛组织的是成规模的正面攻击,火攻能不能用是个值得怀疑的问题。

    何仪在魏郡的守军共两万人,主要集中在邺县至w县一线,uu看书(ww。uuam皇甫嵩主力驻扎在馆陶以南,西侧即为w县。姜盛出兵后的第一战也会是在w县。w县守军由何曼指挥,共七千人。何曼原来跟何仪都是颍川黄巾的中层将领,兵败后与何仪合并,受何仪节制。

    w县城虽然不大,但城墙很高,强攻胜算不大。

    城门外树林中,穿着百姓衣服的姜盛正仔细观察着w县守军的动向。

    城东门是可以通行的,但由于官军进驻冀州,w县明显加强了警戒,城门口有数十兵丁负责查验,姜盛注意到,百姓进城时都要把一种类似于令牌的物事交给士兵,然后方可进城,而出城的百姓要从士兵手中领取这个令牌。

    姜盛不禁暗赞,这何曼还是挺有招的,竟然搞通行证制度,倒是个人才,可称赞归称赞,事还得办。经过几日的观察,姜盛掌握了士兵的换班规律,早有计策浮出脑海。

    八月十五日,正是后世的中秋节,但此时还没有中秋节一说,不过月圆之日,百姓出城的很多。

    守城兵士限制了人员出入,防范更加严密,每两个时辰放行一次,城门内外都有百姓排队,姜盛觉得机会来了。

    下午的时候,出城的百姓陆续回城,而守卫的兵丁也早已换班,于禁等数十人混到百姓中间排着队等待入城。

    “你的出城牌呢?”一名士兵拦下了正要进城的于禁。

    “出城牌?”于禁没有反应过来,那士兵手握刀柄,警惕地看着于禁。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请到。

第61章 进W县() 
这几天,最劳累的是周仓,姜盛令他五天之内造出二十架云梯。周仓知道姜盛准备强攻w县所以昼夜加班劳作,已经完成了十九架,正组织士卒在树林深处制作最后一个云梯,累的满头大汗。

    周仓累的是身体,而姜盛累的是脑力,他面对的是被他“抓”来的w县百姓。

    董卓指挥冀州战事的时候久战无功,w县就是在董卓期间被黄巾军占的,百姓对官军丧失了信心。

    姜盛的想法是设法取得百姓的出城牌,然后由精干士兵冒充百姓入城,但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麻烦:没有一个百姓愿意主动交出出城牌!

    百姓的想法可以理解,毕竟一家老小都在城中,自己若是没了这出城牌就进不了城。鬼才知道官军能不能成功,万一官军拿不下w县遭殃的可都是百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