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片刻二人就交锋上了,长枪如龙,银戟嗜血,贾复率先出击,一戟劈向了赵云。
雪白的戟刃,化作一道闪电,瞬间出现在了赵云头顶。
危机时刻,赵云横枪举过头顶硬生生接下了贾复这一戟。
虽然接下了这一戟,但赵云并不好受,虽然赵云在力量上比起以前增长了许多,但是与贾复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
硬接这一戟的后果,自然是很严重的,赵云两只手掌渐渐的青了,手臂也有些发颤。
“赵云,你也不过如此吗?”
贾复大笑道,经过第一合的交锋后,贾复自信心瞬间上涨,当初败给赵云的影响瞬间消失。
此时赵云脸色凝重,所有注意力都集中了起来。
“杀!”
贾复再次杀向了赵云,赵云调整身体,坐骑,严阵以待。
贾复不断进攻,连连挥戟,赵云没多虑就陷入了不利境地。
“叮!”赵云“武神龙胆”属性发动,武力加5,当前武力119。
约莫交锋了二十合后,原本已经处于不利境地,甚至处于危险境地的赵云,开始还击,随着他那无双的枪法,不断施展开来,赵云慢慢的稳住了局面,没有让自己一败涂地。
转眼间,二人交锋三十合,赵云一直处于逆境,但也凭借着无与伦比的韧性,还有绝世的枪法稳住了局面,没有让自己受伤,落败。
“叮!”赵云“武神龙胆”属性发动,武力加3,当前武力122。
随着战斗的不断的进行,赵云打得越来越顺畅,开始不断扭转局势,渐渐地成为掌握主动的一方。
“叮!”贾复“镇国”属性发动,武力加3,当前武力122。
赵云的变化,贾复感受得最为清楚,他不愿意再次败给赵云,所以他开始了自己的爆发。
……
“李靖,开始安排吧,待会就给城头上的守军一个惊喜。”
在赵云和贾复战斗的同时,刘辩对李靖下达了命令,这个命令具体是啥,刘辩没有讲出来,因为在一开始这就是一个已经安排好的计划,不过按照原本的计划是李存孝挑战的,战则斩贾复,不战则削敌军士气,只是如今发生了一些变化而已,不过在刘辩看来并不会影响自己的计划。
“诺!”
听到刘辩的吩咐后,李靖立即向大军深处退去。
没多久刘辩的这支大军就开始出现了变化,原本处在大军前方,或者中间的骑兵,开始向两侧还有后方慢慢退去,盾兵,弓箭手开始向前推进。
这一幕自然逃不了城头上郭子仪的眼睛,郭子仪在观察贾复和赵云战斗的同时,也在观察城外大军的变化。
“通知下去,让将士们随时做好躲避和反击的准备。”
郭子仪立即向自己身旁的将校下达命令。
“这是为何?”
并不是所有武将都有郭子仪一般的眼光和思维的,这名曹军武将就是这样。
“看城外敌军的变化,本将猜想他们要不了多久就会攻城的,必须早做防范。”
郭子仪信誓旦旦的说道。
“咝,那贾复将军怎么办?”
周围的几名将领都在一瞬间变了脸,其中一名将领立即问道,
“赵云是刘辩最重视的武将之一,以刘辩的性子绝不会为了取贾复将军的性命而让赵云枉死,只要短时间内赵云不能打害贾复将军,赵云自然就会退去,那时候贾复将军便有机会退回来。”
郭子仪肯定的说道,
“你们快去安排吧!”
“诺!”
众将都相信了郭子仪的话,毕竟也都是征战沙场许多年的武将,该有的经验和判断还是有的。
此时战场上,赵云还在和贾复战斗,二人你来我往,不断交锋,贾复气势如虹,战戟每一次挥动,都是势大力沉的进攻。
而赵云则稳如泰山,长枪灵巧多变,简单但带有无尽杀机,凭借着这绝世的枪法,不断化解着贾复强大的进攻,同时不断反击。
“叮!”贾复“镇国”属性发动,武力加3,当前武力125。
转眼间二人的战斗来到了百合,此时贾复又有变化了。
“让子龙立即回来!”
刘辩在听到系统提示声后,立即对李存孝大喝道。
“陛下有令,子龙将军速速归来!”李存孝对赵云大喝道,同时取来一副弓箭,张弓搭箭,随时准备以箭矢支援赵云。
赵云听到声音后,再想到刘辩的叮嘱,非常干脆的选择了撤退,一枪直逼贾复面门,迫使贾复躲避,然后又迅速收枪,掉转马头。
“贾复将军,速速归来!”
……
第930章箭如雨下,攻心之计()
“贾复将军,速速归来!”
就在贾复准备追击的时候,郭子仪的声音也传到了贾复的耳中。
贾复自然心有不甘,不过当他看到,那前方已经张弓搭箭的李存孝后,也放弃了追击的念头。
就在这时候,郭子仪的声音再次传来了,而且还带着急促。
“贾复将军,速速归来!”
无奈之下,贾复只好调转马头,返回城池,而这时候城门已经慢慢打开了,贾复随即快速入城。
与此同时,刘辩已经退入了大军深处,而大军则在李靖的指挥下开始向前推进了,最前面的是一排举着八尺盾牌的士兵。
这一排盾牌手足足有两千人,跟在他们后面的是背负箭囊,手提弓弩的弓箭手,加起来足足有六千余人,在他们后面又是一排盾牌手,不过这些盾牌手拿的是直径四尺的圆盾。
再后面又是两列的弓箭手和一排盾牌手最后还有四列弓箭手,这次出动的弓箭手加上盾牌手已经超过两万人了。
“陛下!臣让陛下失望了!”
赵云退回了刘辩的身边。
“无碍,此战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你虽未打败贾复,但朕的要求你达到了。”刘辩轻松的说道。
“接下来就好好看着吧!”
赵云跟随刘辩,将目光投向了前方的大军和对面的城楼。
李靖指挥着大军不断推进,转眼间最前头的将士已经前进了二十像距离了。
此次出兵除了留守在大营的三万余兵马,其余十五万大军全部出动,主攻两门,刘辩这一门更是重中之重有八万兵马,另外一门也有六万兵马由杨延辉,杨延安,薛讷三人统帅,留守大营的则是刘辩的儿子刘亘,禁军副统领尚师徒还有文鸯。
此时贾复也终于返回了城内,同时登上了城楼。
“郭将军,你为何让某回来啊,如果继续交战,百合内,某必胜赵云。”
一上来,贾复就直接找到了郭子仪,进行质问。
“贾复将军看到我面前的东西没有?”郭子仪指着自己面前对贾复问道。
贾复跟随郭子仪的手指看去,只见在郭子仪前方一丈左右的位置正有十数名士兵举着人高的盾牌挡砸前面。
“贾复将军你再看城外!”
郭子仪指着城外说道。
贾复闻言立即向城外看去,当贾复看到城外的景象后,一瞬间惊呆了。
“是末将错怪将军了!”
当反应过来后,贾复连忙向郭子仪道歉。
此时此刻,贾复如何还能不明白郭子仪连续两次催促自己回来的用意啊,在他看来,如果自己刚刚没有回来,而是选择追上去,此时恐怕已经是一具尸体。
“无妨,现在最重要的是抵御外敌。”郭子仪洒脱的说道,丝毫没有在意贾复刚刚的质疑。
……
“止步!”
……
“呼哈!”
……
城外,原本在推进的大军终于停下来了,此时他们距离城强只有四十丈的距离了。
(ps:请以汉代一丈的距离来计算,不要以现代一丈等于三米三来计算。)
“准备!”
在李靖的号令下,所有弓箭手都开始取箭拉弓,并且对准了城上的守军。
除了这将近两万的弓箭手,在他们的后面还有一排床弩,一架床弩需要三个人配合,此时对准城头上曹军的床弩,足足有八百架。
“将军,这个距离我们的弓箭杀伤有限啊!”曹军的将领无比惊慌的说道。
“通知下去,让将士们做好躲避的准备吧,不管最终能伤到几个人,或者杀掉几个人,弓箭还是必须放的。”郭子仪脸色一沉,凝重的说道。
“诺!”
……
“放箭!”
一声令下,无数箭矢争先恐后的飞了出去,而目标自然就是他们面前的城池。
“嘭,嗒,噗,砰……”
仅仅片刻,这些箭矢就落入了城墙内外,有的射在城墙上,有的射在城楼上,有的射在盾牌上,有的射进了城内的地面上,不过更多的是射在守军士兵身上。
这就是刘辩麾下弓箭手的能力,不仅规模大,而且准头非比寻常。
这第一轮箭矢有将近三成射在了人的身上,一下子守军就有千人受损,或死或伤。
“放箭!”
城上的守军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也射出了箭矢,无数箭矢再次出现在空中,不过这次他们飞向的目标是城外的大军。
“举盾!”
在箭矢出现的一瞬间,城外的盾牌纷纷举起,弓箭手们紧紧的聚在一起然后集体躲在了盾牌手的后面,箭矢并不像子弹一样,快到无法躲避,更何况现在双方相隔的距离并不近,
虽然说这样做并不能完全挡住身体,但依旧还是有些作用的。
没多久,那些箭矢落在了人群之中,箭矢有直接落在盾牌上的,有直接落在地面上的,也有落在士兵身上的。
不过令人惊奇的是,那些被箭矢射中,甚至身中几箭的人都没有事,除了那极个别倒霉的,直接被箭矢射穿喉咙的以外就再没有死亡了。
有些中箭的士兵忍痛将箭矢拔出来以后,才发现这些箭矢仅仅只是穿透了自己的甲胄,蹭破了皮,最深的也就进去了半寸。
究其原因就在于双方弓箭的差距,刘辩手下将士的弓箭射程远,力量足,即便相距四十丈依旧有着强大的杀伤力,而曹军的弓箭最有效的距离是三十五丈左右,到了四十丈的位置已经没有什么力量了,能够穿透甲胄,还是因为居高临下的原因。
“放箭!”
无数箭矢飞向了城池。
“放箭!”
一轮又一轮的箭矢不断飞向城池,比起守军射出来的箭矢,
半个时辰后,
那些弓箭手都退回了原来的位置,这半个时辰内,刘辩麾下将士射了二十轮箭矢,也就是将近四十万箭矢,守军也差不多射出了十几轮箭矢。
不过相比起来,双方的损失却是天差地别,刘辩手下的人阵亡只有几百人,受伤的有将近万人。
而守城的曹军光是阵亡的就超过万人了,受伤的人数更是在阵亡的两倍以上。
“城上的将士们,你们感受到了没有,朕的大军即便不杀进城去,也有办法让你们身首异处,你们何必为了曹操这大逆不道之人而葬送性命了,若你们愿意出城投降,朕可以既往不咎让你们返回家中做一个普通人。”
不久后,刘辩再次出现在了曹军将士的视线中,同时还伴随着刘辩的声音。
刘辩的话无疑是让人心动的,许多江东本地的,同时对曹操心怀恨意的曹军将士心中都有了想法。
“立即去通知各级将领,让他们安抚好手下将士,同时把城门,粮仓,军库的守卫换成陛下的嫡系士兵。”城头上,郭子仪立即着手应对刘辩的攻心之计。
“诺!”
……
“陛下,大营遇袭有叛军在攻打大营。”就在这时,赵云找到了刘辩。
“传令下去,撤兵!”
刘辩脸色平静,丝毫没有惊讶,平静的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诺!”
郭子仪与贾复领五万兵马驻守城池,而夏侯惇与曹文豹则率领剩下五万兵马驻守城外,与城内守军互成犄角,相互依存。
不久后,刘辩带着大军在曹军将士的注视下撤退了。
……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居
第931章大军虚弱,元庆大怒()
“陛下,臣等无能,还是让敌军成功上岸了。”
曹彬自责的说道,十几天的阻截,曹军还是没能挡住对面渡江的大军。
“不怪你,长江已经落入了他们水师的掌控了,你们能够挡住这么久已经是尽力了。”
曹操并没有怪罪曹彬,反而开口安慰了曹彬。
“谢陛下!”
“此次我军伤亡如何?”
曹操询问道,
“毕竟长江被敌军掌控,我军虽有地利的优势,但此次阻截依旧伤亡惨重,足足五万人受损,其中战死过万,不过敌军比起我们只会严重。”曹彬回答道。
“伤亡有些重,不过也在预料之中。”曹操轻轻点头。
“你猜猜看,他们现在会在干什么?”曹操意味深长的问道。
“如果所料不错,敌军此时应该正在修养吧。”曹彬回答道。
“为何?”
曹操继续问道。
“雨季刚过,江水湍急,莫说他们这些北方的将士了,就是我们江东的将士长时间在船上停留也会不适,更何况在我军阻挠的情况下在船上停留的时间就更长了,所以臣以为现在敌军应该是处在修整的状态下,短时间内是不会大举推进的。”曹彬回答道。
“说得不错,所以接下来该怎么做还需要朕教你吗?”曹操盯着曹彬意味深长的说道。
“臣明白了!”
曹彬经过曹操的提醒后,一下子就反应了过来。
“去办吧,如何安排你自己决定,朕等你的好消息。”曹操笑着说道。
“臣告退!”
曹彬兴奋的离开了。
……
与此同时,
徐达召集了麾下武将。
“如今大军已经成功渡过了长江,不过仅仅渡江成功那是不够的,因为接下来的大战才是重中之重。”徐达沉声说道。
“我等明白!”
众人纷纷点头,徐达的话无疑是提醒他们不要懈怠,他们自然是明白的。
“我军不识水性者甚多,不习惯渡船者亦是不少,而且此次情况特殊,我军十几万将士基本上都处在一个虚弱阶段,然大战在前,不可懈怠,如果某所料不错,接下来曹军必然会前来挑衅。”
徐达脸色凝重的说道。
“如果曹军此时来攻,将对我军极为不利啊!”高长恭叹息道。
“曹彬,曹仁或许不明白,但是曹操,王猛,程昱必然不会不明白的,如今我军的状态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好的机会,他们也绝不会错过的,我军必须早做打算。”李信严肃的说道。
“曹军动兵,无疑是有两个打算,其一,打压我军士气,占据有利地形,其二,找寻机会,给予我军迎头痛击,要破解也不难,只要我军能够反客为主便能做到,但是以我军将士如今的状态恐怕难以做到,所以我军的首先应该做的就是休养生息,恢复实力。”
徐达沉声说道,
“若是我军不做出反击,岂不是会让敌军占据了先机。”李信担忧的说道。
“我军现在的确处在虚弱时期,但是以我军的实力不能攻,莫非还不能守不成,而且这么多年我军的士气何时低迷过,至于地利也就那样罢了,如今长江已过,这扬州虽有河流,虽有山川,但绝算不上天险,只要我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