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必、骆甲有些汗颜,作为骑兵将领,攻破井陉关的时候,他们没能发挥什么作用。攻占石邑,他们又没能赶上。没有想到,蒙恬率领步卒进攻的时候,也仍然如此迅速,毫不拖泥带水。二人心里铆着一股劲儿,接下来的战斗中,必须要让赵国人尝尝秦军骑兵的厉害。
石邑县府的正厅里,蒙恬终于等到了自己的大部队。接近两万人的队伍,涌入石邑之后,即使有什么小心思的赵国人,也不敢轻举妄动。
蒙虎、蒙豹挺着胸膛,满脸自豪。他们率领的亲兵营,这次敢打敢冲,表现出色。攻入石邑之后,得了石邑的粮草物资,算是发了一笔小财。
“大家都坐着说话,我军的时间宝贵,可损耗不起!”
蒙恬坐在主位,招呼荆苏等人就坐,问道:“杨将军的北线大军,现在到哪里了?”
“据探子汇报,杨端和现在才刚刚过了井陉关呢!”荆苏的口气带着嘲讽,“将军兵贵神速,连续攻破井陉关、石邑,杨端和却在后面做了乌龟,慢吞吞的,只想着轻松的接收地盘!”
“杨端和给的理由是,大军行动不便,需要时间调度。”任固想了想,也开口道:“我军出发的时候,杨端和也没有表示给将军拨付粮草,依我看来,杨端和是不希望将军进军太过迅速了。”
蒙恬皱了皱眉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杨端和作为北线秦军的主将,如果在粮草问题上卡住了他,那可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迟早会成为强弩之末了。
得知蒙恬攻破井陉关后,杨端和一直没有派信使前来传递命令。杨端和想着,蒙恬没了粮草,迟早会向他求援。
“既然杨端和没有命令传来,我就可以理解为,我军可以自由行动。”蒙恬没有傻傻的呆在石邑,等候杨端和的打算。“我会留下一小队兵马守石邑,等待杨端和的大军前来接收。其余的人马,稍事休息后,立即随我出发。”
兵法有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杨端和行动缓慢,倒给了蒙恬机会,借此机会,独立行动,不理会杨端和的掣肘。
等大军离开石邑之后,杨端和更管不到蒙恬的骑兵了。
“将军,我军离开石邑之后,石邑会安全吗?”
蒙恬会率军向哪里进攻,众人没有过多询问,而是担心起退路来。
李必初来乍到,明显的感受到了石邑人目光中的怀疑,不由得有些担心:“如果杨端和的大军没能及时前来,石邑发生什么变动,我军可就成了一支孤军了。”
“李必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我建议在出发之前,将赵人有实力反抗的潜在分子,尽数杀掉!”任固目露凶光,做了一个斩首的手势。“非常时期,行非常之法。蛇无头不行,没了领头人,赵人就再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任固长期执掌军法,杀人不少,明白以杀止杀的道理。
李必、骆甲等人听了,也不由得连连点头,附和任固的提议。
有实力反抗秦军的赵人,肯定不是什么平头老百姓,而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一般来说,有头有脸的人,家里的钱总不会少。
蒙恬心里暗笑,他如何不明白李必等人的心思。
“蒙虎,许松那边有什么消息了?”
蒙恬没有正面回应手下将领的提议,而是问了一个显得有些突兀的问题。
将军怎么会关心石邑的那个老县长?
李必、骆甲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懂蒙恬的意思。
“将军,晴姑娘朝食过后,就去了许松的房间,只是尚没有明确的消息传来。”
蒙虎的目光,偷偷瞧了蒙恬一眼,心里面对自家主将佩服得五体投地。许晴本来是去刺杀蒙恬的,结果可倒好,不仅被蒙恬给说服了,还共度良宵。清早的时候,有些跳脱的蒙豹,还开玩笑,恭喜蒙恬从此告别了处男的日子。
“那我就再去一趟吧,许松总需要一个台阶下。”
蒙恬心里轻笑道,睡了人家老来得的闺女,不知道许松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呢!
“阿翁,秦赵之间的仇恨,说起来赵国的先祖,还有错在先。赵国国运将尽,我听说,太子赵迁继位为赵王,公子嘉遭到软禁。主少国疑,庸臣当道,赵国是没有前途了。”
回想着昨夜蒙恬说过的话,许晴心里早已释然了。秦国人一直跟晋国人过不去,或者说跟赵国人过不去,细说历史的话,赵国先祖确实做得不地道。三家分晋之后,魏国攻略秦国河西之地,赵国出兵相助,欺负了秦国不少日子。
蒙恬那句话说得对,赵国强大的时候,欺负弱小的秦国,并没有觉得什么不对。可秦国强大之后,赵国成了受到欺负的角色,就开始觉得不公平了,秦国也成了赵人口中的虎狼之秦。
蒙恬年纪轻轻,能文能武,谈吐不凡,剑眉星目,面若朗月,内外兼修。想到昨夜蒙恬的温存,告别处子之身的许晴,体验到了什么叫做女人的快乐,她就有些面红耳赤,目光迷离。
“你做了蒙恬的女人?”
瞧见自家女儿的姿态,作为过来人的许松,如何不明白。年轻的时候,他在邯郸游历,曾跟一乡下女子野合过。许晴进门的时候,从走路的姿态,许松就发现,自家闺女,已经告别少女,成为女人了。
“昨晚,我听说秦人监禁了阿翁,就自作主张,想要刺杀秦军主将······”
许晴简单的将昨晚发生的事,说了一遍。只是蒙恬如何调教她的事,许晴没有细说,只说蒙恬承诺带她回咸阳蒙府,她觉得蒙恬这人不错,就没有反抗。
“哎······”
许松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自己在这里矜持着,可自家闺女,却自己找上门去了。
蒙恬软禁他,可却没有杀他的意思。许晴的阿媪去世的早,听说许松有难,就想劫持蒙恬,换得许松的性命。蒙恬出自武将世家,武艺高强,哪里是许晴能够应付得来的。
现在可倒好,自家女儿差不多跟人私奔了,生米煮成了熟饭,保不准蒙恬在心里会怎么偷笑呢。
“罢了罢了,没有永远不亡的国家,赵国的气数已尽,我许松又怎么能跟天命相对抗呢!”
第162章 许松归降()
“将军,那个许松可靠吗?”
次日清晨,借着晨曦的亮光,蒙恬率领大军,悄然离开了石邑。
行军路上,回望逐渐模糊的石邑城郭,想到石邑县长许松那有些睡眼惺忪的面容,李必心里就不踏实。
“不管他可不可靠,他现在都没有退路了。”骆甲的双脚,踩在青铜制成的马镫之上,整个人轻松不少,再也不用担心从马背上掉下去。“将军任命许松继续担任石邑的县长,但又让任固协助他清理石邑的不稳定分子,交了投名状,许松的心里面,自然不会有其他心思了。”
“领兵之人,可不能仅仅会打仗。等你们能打胜仗,又能安抚占领地的时候,当个一郡之守,也不是没有可能。”蒙恬开口说道,“我军孤军深入,不可一味杀戮。许松的投靠,既为我军指明了潜在的反抗分子,又能帮助我军笼络人心,这样一来,我军才不会陷入赵国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许松决定投降秦国后,给了蒙恬提供了一份名单。
名单上的人,据许松所说,当属于赵国的死硬分子,别看暂时蛰伏,却永远没有屈服的可能。
既然熟悉石邑情形的许松都这样说了,蒙恬派人偷偷调查后,发现果真如此,自然不会客气。放任那些复辟分子在眼皮下活动,蒙恬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蒙恬让许松露面,任固操刀,将石邑再次清洗了一遍。既震慑了人心,又没有滥杀无辜,若按任固初始的提议,少不得来个肃反扩大化。
大棒之后,蒙恬亲自率人,拜访那些态度暧昧的本地乡老,给足了他们面子。得知蒙恬会保证他们的安全之后,这些乡老大为松了一口气,感到庆幸的同时,也彻底没了跟秦军作对的心思。
许松都投靠了秦军,还能继续担任石邑县长,无疑打消了他们心中最后一丝疑虑。
“任固留在石邑,暂时担任县尉,我相信他知道该怎么做。”
古人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说这句话的人,大都是没有什么政治经验的文人罢了。用人可以疑,疑人可以用,只要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疑人也能发挥他的作用。
蒙恬可不会因为睡了许松的女人,就会对他百分百的信任,那才是政治上幼稚的表现。自古以来,降而复叛的事,发生的太多太多了。蒙恬不会心存侥幸,认为自己属于例外的幸运儿。
早在南阳的时候,如何管理敌后,稳定新占的敌国土地,任固就学到不少经验。有任固的牵制,石邑当不会有什么大碍。等杨端和的大军,过了井陉道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这天傍晚时分,山那边的阳关渐渐西落。昌成县的城头,抹上了一层光晕。
“你们看,那是什么?”
城头上,一名赵军士兵,站到城垛之上,一只手遮着阳光,一只手指着西边,高声叫道。即便夕阳的余晖,仍然有些晃眼。
城头上的赵军士兵,顺着那名赵军士兵的手指的方向,远远望去。只见夕阳的余晖之下,一支雄壮的骑兵,正踏马而来,不慌不忙。
一会儿过后,夕阳的金辉散去过后,这支骑兵才显出庐山真面目来。
“大惊小怪什么,没看出来么?”守门的城门监呵斥道:“这是代地来的精锐骑兵,快准备迎接。动作慢了,那些代人的马鞭子,可不会认人。”
“诺!”
城头上的赵军士兵听闻后,立刻散了开去。以前攻打燕国、齐国的时候,他们曾见过代地骑兵的风采。打仗勇猛没话说,可脾气也大,难伺候。代地华夷杂居,戎人的风气很重,跟赵国南部的邯郸等地,有些格格不入。
以邯郸为代表的南部人,看不起代地的北人。赵国朝堂之上,来自代地的高官很少,可以说几乎没有。只是近年来,赵国实在没有拿得出手的将领。长期在代地带兵的李牧,才得以进入邯郸中枢,总理赵国军事。
代地的骑兵,为何会来到昌成?
城门监挠了挠头,有些想不明白。昌成位于赵国偏东部的位置,只有对齐国、燕国用兵的时候,赵军才会在昌成集结修整。
上面大人物怎么想的,真是搞不懂。城门监没有多想,现在赵王刚刚去世,新王初继位,朝政有些混乱,说不定是为了防止燕齐两国趁火打劫。
想到燕国,城门监就有些生气。燕国人最不是什么东西,老喜欢落井下石,处处想要占赵国便宜,好咬下一块肉来。
至于齐国人,城门监鼻子哼了一口气,目露轻视之色。几十年下来,齐国人越活越文气了,似乎失去了胆气。
赵国尚武的风气很浓,尊奉武士。即便代地人显得有些粗鄙不堪,但人家马上功夫厉害,打起仗来勇猛无敌,城门监心里一点也不敢怠慢。
“将军,看上去,昌成没有什么防范。”
蛮强的眼尖,不愧曾经当过猎人。昌成的城头,除了刚开始有些慌乱,很快就平静下来。赵军士兵甚至忙不迭的跑下城头,大大的打开了城门,不像是有埋伏的样子。
“赵人肯定把我军当成赵军骑兵了。”
“我军穿着赵军的衣服,当然是赵军骑兵了。”
蒙虎在一旁,瞅了蛮强一眼。这个出身猎户的乡野之人,现在爵位已经到了第五级的大夫,很受蒙恬的重用。几乎每次诈城的时候,都离不开蛮强率领的那支锐士营。
“假装是,你就是了。”
蒙恬扯着身上的赵军服饰,几分淡淡的绿色,比起秦军清一色的黑色来,更有利于隐藏掩护。
“蛮强,派代地话说得利索的士卒,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诺。”
原来读战记的时候,总是看到诈城的情节,蒙恬原以为没有什么难度。可真正带兵的时候,蒙恬才发现,像三国、说唐里的诈城案例,放到战国末期,几乎没有可能。
战国七雄并立了这么久,各地语言文字差异很大,去哪里找那么多语言说得溜,头脑还机灵的士兵。后世的时候,中国有过统一的经历,战乱年代,各个势力之下,来自各地的兵员都有。即使守城的人,突然遇到外地口音的队伍,也不会觉得那么奇怪。
可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间,士人流动很大,可普通百姓,却是非常稳定。赵国守城的人,突然遇到一支队伍,满口秦国话,想要诈城,真是比登天还难。
蒙恬精心训练了这么多年,才好不容易建立了一支不到一千人的古代特种部队,勉勉强强能将几大战国的本地话,说得能糊弄过去。
接到蒙恬命令后,蛮强挑出十几名锐士,奔走在队伍的去前面,很快冲到了昌成的城门前,甩了其中一名看起来有些胆怯的赵军士兵,口里飙着带着胡音的代地话,凶狠的喝道:
“你们这些杂碎,呆在后方图安逸的家伙,赶快准备,迎接代地大军的到来!”
第163章 大纵深(一)()
初秋的阳光洒满天空,秋高气爽,万里无云。高阔辽远的天空,弥漫着浓浓的一片蓝色的幕布,像极了齐地东边的辽阔大海。
阏与大营,赵军士兵们,抬头仰望着头顶上的深邃天空,内心惊叹不已,享受着这难得的闲适。
主将司马尚的帅帐里,司马尚握着手里的一片竹简,瞳孔睁得大大的,嘴巴微微张着,好半天没有合上。
帅帐四维张着结实的幕布,呆在里面,时间久了,会有些燥热的感觉。司马尚的额头上,冒出了几颗冷汗,身子猛地一颤,似乎感受到了些许寒气。
“将军,没事吧?”
帐下的骑兵将领扈辙察觉到了,司马尚似乎有些不对劲。他支开不相关的军将,放下帅帐的门帘,急切的询问道。
“井陉关失守了······”
司马尚叹息了一声,将手里的竹简,递给了扈辙。
“怎么可能?”扈辙感到非常吃惊,“井陉关山高路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任秦军有千军万马,也施展不开。”
“你说得不错,秦军正面攻打井陉关,根本无法得手。”司马尚无奈的摇了摇头,“秦军派小部队,越过太行山,偷袭了我军的粮队,再假扮运粮队,偷偷混进了井陉关。”
“赵同是干什么吃的,北线的秦军,大部分来自北地、上郡,稍微用点心,很快就能分辨出来!”
扈辙狠狠地跺了跺脚,阏与的赵军,几番苦战,击退秦军,可哪里想到,原本万无一失的井陉关,赵同却丢得干干净净。
“赵同前去井陉关的时候,本将就特别交代,万不可出战。赵同是什么货色,读了些兵书,但没有拼死的胆量。他去守井陉关,倒也谨守命令。”
司马尚的语气一转,一拳砸在桌之上,怒道:“可千不该万不该,失了井陉关后,赵同不应该立马赶回邯郸,而是应该退守石邑,联络援军。”
“哼,等我回了邯郸,定要斩了赵同!”
扈辙对着邯郸的方向,啐了一口。赵国宗室,勇武善战的人不少,军中亦安插了不少赵家的人。长期的安邑生活,或者说赵国先祖的武勇透支了赵家人的尚武之气。近几十年来,赵国宗室出身的领兵将领,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你要怎么斩他?他可是平原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