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将魂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将魂歌-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蒙恬负责整顿叛军,但大王的旨意说得明白,军中主将,仍然是王将军,蒙恬自然要参见主将,听从主将命令。”

    樊於期的叛乱,打乱了秦国征讨东周国的计划。叛乱平定后,嬴政命令王翦继续原定的征讨计划。经此变故,攻灭东周国的功劳,却是落到了王翦的头上。东周国再小,说起来也是灭国之功。等王翦回国,与嬴政见面,凭嬴政的识人之明,很快就会发现王翦的才华。

    王翦的春天就要来了!以后王氏一族会迅速崛起,或许因为蒙恬的出现,不会出现一门三侯的盛况,不过嬴政并不吝惜对臣下的赏赐,至少一个彻侯是逃不了的。

    旨意交接后,蒙恬没有急着离去,而是呆在中军营帐,旁听王翦的军事会议。

    犹太人有句名言,跟任何一个人做生意,都要当做跟陌生人第一次做生意。王翦打仗,要留一下一句兵法的话,那就是,任何一次战役,都要当做生死存亡的战斗去对待。

    东周国,日薄西山,国内总共才三万兵马,其中还有不少临时拉来的壮丁。可王翦丝毫没有小瞧这个对手,他叫来杨端和、辛胜、王贲等人,围绕着如何攻打东周国,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军事计划,不专横,博采众长,集思广益,真不愧是国之良将!

    只不过,蒙恬没有见到敢打敢冲的李信。李信离开王宫后,正是加入了王翦麾下,应该属于王贲统领,跟随王贲作战的时候,立下了战功。李信这时才二十四岁,作为一名军人,实在太过年轻,而且,他的父亲也不是王翦。王贲就不一样了,每次军议的时候,王翦都会叫上王贲,为的就是培养王贲。

    王翦有些许私心,蒙恬能够理解。与蒙家的家臣相比,蒙恬也得到了蒙家的尽心培养。李嘉诚召开董事会的时候,李泽钜、李泽楷列席旁听,也是同样的道理。任何时代,有个好的出身,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有莫大的助益。想起来,有个倒霉蛋,穿越成了黑夫,需要真刀真枪的搏命抢人头,而自己已经成了秦国历史上少有的少年将军,虽然目前的爵位只是不更,但以后升级却没有那么多生命危险。

    本来,甘罗应该会投奔吕不韦,为了恢复甘家荣誉,绞尽脑汁献策,十二岁拜相。投靠蒙家后,甘罗接受了蒙恬厚积薄发的建议,只不过却让蒙恬少年成名了。蒙恬护卫嬴政斩杀过刺客,平叛的时候守卫宫廷,勉勉强强,获得了不更的爵位。蒙骜兵败后,失去了爵位,不出意外,以后蒙毅会继承蒙武的爵位,而蒙恬嘛,就只能靠自己去奋斗。

    王翦用兵,有一个重要特点,跟后世的朱可夫很像。他的兵一定要多于他的对手,否则,王翦虽然不会大败,但也很难打胜仗。或许,这也是王翦名声不显的原因。攻打赵国、燕国、楚国的时候,王翦兵雄马壮,处于绝对优势,获得胜利似乎理所当然。很多知名球队的教练,往往被讽刺为拴狗冠。人们往往更欣赏那些凭劣势兵马打败优势敌人的将军。

    如果李信二十万能够灭楚,李信的名声肯定高过王翦,很可惜的是,李信失败了。

    随着王翦的计划逐渐成型,蒙恬渐渐有些明白了。王翦用兵,十分注重保证后勤与侧翼。东周国处于多国夹缝之中,北有赵国,南有韩国,东有魏国,一个不好,很容易受到侧翼攻击,大军拦腰折断后,很容易首尾不相顾。

    “蒙恬,你整训军队需要多长时间?”王翦开口问道。

    “半个月。”用兵贵胜不贵久,时间拖得越长,耗费的物资就会越多。

    “需要整训的军队有八万人,你整训完成后,南下阳翟,防范韩楚!”

    “蒙恬领命!”

    “王贲,你率领你部北上,沿黄河一带防备赵军南下。”

    “王贲领命!”

    “辛胜,你负责防卫魏国!”

    “杨端和与本将,直取东周国!”

第41章 整训() 
中国古代打仗,如果以后世的史书为标准,动不动几十万人,双方加起来,往往称得上百万人级别的大兵团会战。

    真正进入这个时代,才会发现,书写历史的人几乎没有上战场,而上过战场的中国将军们,有人留下了兵法,却没有人留下详细记录的战记。

    前线的指挥官,对于自己手下的兵马往往夸大其词,取得的胜果也会添油加醋,不说放卫星,至少也会略显浮夸。战败的将军,为了推脱战败的责任,更是竭力夸大敌方的兵力。后方的史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留下的文字,多少远离了基层的实际情况。

    蒙恬到达叛军大营后,着卜兴、甘罗清点士卒名册,名义上八万人的大军,真正的战兵不到四万人,剩下的都是临时征召的徭役和戍卒。出兵的时候,领兵将领不管战兵,还是戍卒,统统算作麾下兵马,加上一个号称,明面上的士卒数量与实际的情况,根本不是一回事。

    “征召来的戍卒和徭役,你们派人去叫王将军过来接收,王将军手下现在正缺人马!”蒙恬接过甘罗递过来的统计数字,吩咐苏角、涉间与王翦联络,明显是不想要这些乌合之众。

    “将军,人家领兵,都希望自己手下的兵马越多越好,你怎么还往外推的?”苏角口直心快,说出了心里的疑惑。蒙恬带兵,颇为注重集思广益,采用后世的会议讨论方法,鼓励手下的军官们畅所欲言,只是一旦下达命令,无论认同还是不认同,都要拼命去完成。苏角习惯了蒙恬带兵的风格,才敢大大咧咧的说出心里的疑问。

    “是啊,将军,这一下子,可是要分出去四万人哪!”涉间的算术不是很好,他歪着脑袋,想了半天,重复道,“四万人哪!”

    人过一万,密密麻麻,再多了就是数字而已,涉间这小子,根本不明白四万人到底有多少,只是想来四万人不少而已。

    上林苑练兵,蒙恬麾下,长期只有三千人马,分到苏角、涉间等手下,加上他们年轻,也就带领过几百人而已。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有机会统领几千上万人马,这些人都期待着呢。

    嬴政命令,参与叛乱的军吏皆战死,剩下的夺爵,苏角、涉间他们才有可能借着秦王旨意,成为领兵的将领。没有战场经验的人,总以为打仗是件很简单的事,干劲十足,却没有真正明白兵凶战险的道理。

    “没有那份能力,就别领那份差事,我蒙恬自认为没有能力统领八万人。”蒙恬心下感叹,这些未来的蒙家军砥柱,终究还是太年轻了,需要战场的磨练。“没有那份能力,给你们再多的兵马,上了战场,一个个争先恐后要做赵括吗?”

    “兵贵精不贵多,好好按照蒙将军的练兵之法,操练你们手下的士卒,形成的战斗力,不比别人的数倍人马差多少。”卜兴在军中呆了几年,长进不少,逐渐习惯了蒙恬幕僚的角色。练兵之余,卜兴教导大家读书,算得上是大家的老师。

    “留下四万人,加紧操练,我蒙恬麾下,要的是精兵,而不是乌合之众!”蒙恬开始适应主将的角色,下达了第一道命令,“十天之后,我要检验你们的练兵成果,排在最后一位的,其他人的衣服鞋子臭袜子都归他洗了!”

    “诺!”

    帐下众人齐声回应,心下忐忑,偷偷打量,猜想这一回该是哪位会获得这个大礼包。这些人,年轻气盛,抽他们鞭子可不在乎,要他们洗臭袜子却是让他们胆战心惊,憋着一口气也不能成为末位淘汰的那一个倒霉蛋。

    “先生,甘罗,军心士气的工作,接下来就要交给你们了。”

    “诺!”

    所有人都离去后,蒙恬心下一松,箕踞在地,揉着发酸发麻的膝盖。后世的人批评中国人的膝盖是软的,这真他妈的扯淡,要是软骨头,怎么能够长久的跪着。听说,春秋时代,晋国的一位国君跪得腿都抽筋了。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坐倒是一件折磨人的事,在后世,人家让你坐,是屁股坐下来,而这个时代,坐则是跪下来。

    私下里,蒙恬自己做了一把小凳子,没事的时候坐得舒舒服服,以为蒙家人见识后,会大为赞赏,惊为天人,光芒四射。没想到蒙武见了后,脸色阴沉,批评蒙恬没有礼貌,怎么能用裆下对着他人!习惯的力量是无穷的,想要发明一个新事物,迅速的得到人们的承认,进而推广到全国,看来不大现实。

    商业化的时代没有来临之前,新事物新技术都是缓慢拓展,用马哲的话说,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还需要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战国时代,成为铁器时代,可蒙恬调查后发现,战国时代的铁器,运用得并不是很普遍,市场上占主导的,仍然是青铜器。

    青铜器生产的技艺极为纯熟,生产线还没有到濒临淘汰的地步,少有人会拆了青铜器的工艺生产线,改去生产铁器。最为重视工艺的秦国,先进的军事工业,大规模生产的,仍然是青铜兵器。少量的铁器,则分配给了农业部门。

    蒙恬心里清楚,未来是属于铁器的,只是他没有权力改变秦国的军工生产,好在秦国的青铜兵器,质量上乘,比起发展不成熟的铁质兵器,质量上不落下风。

    能在嬴政手下干活,不担心没有机会建功立业,但也不能凭着自己的性子任性胡为。蒙恬放弃大营里的四万戍卒,明面上的理由是他初次领兵,太过年轻,没有能力统领如此多的兵马。更重要的则是,蒙恬心里明白,人生是场马拉松,刚开始跑得太快,未必是件好事。王翦跑得慢,最后却跑完了全程,颐养天年。

    蒙恬未满十八岁,比霍去病还小,突然统领这么多兵马,起步这么高,以后南征北讨,上升的空间就变得小了。蒙恬打定主意,在王翦立下灭国之功之前,他手下的人马,最多也就四万人,只能少,不能多。等王翦光芒四射的时候,嬴政自然会大力扶持少壮派的将军。

    善将者将将,蒙恬吆喝着苏角、涉间等人忙前忙后,自己则在军营闲逛,陪士卒聊天,嘘寒问暖,送些治伤药物,不亦乐乎。

    远在咸阳的嬴政,则皱着眉头,苦恼不已。

    “母后多久没有理会寡人,突然一联系,怎么却是要让这个嫪毐成为监军,立功后还要给他封侯,连称号都想好了?!”

    雍城的王宫,赵姬的纤纤玉指,婆娑着嫪毐白嫩的肌肤。可她眼前的男人,却如同使性的小媳妇,充分利用自己独一无二的性资源。

    “美人,你说的要帮我顺利封侯的,有没有可能啊?”嫪毐不理会赵姬的调情,他摸准了赵姬的性子,只要收起自己的金箍棒,赵姬会想方设法的满足他的要求。

    “毐君,你放心好了,大王是哀家的儿子,也是你的假父。”赵姬伸出舌头,轻轻舔着嫪毐的那玩意儿,妩媚的声音传来,“那孩子,从小与哀家相依为命,哀家的这个要求,他肯定会答应的。”

    男人征服世界而征服女人,可对于一国太后而言,嫪毐征服了她,也就征服了世界。这个夜晚,嫪毐似乎听到了侯爷侯爷的呼唤,他那可以转动铜轮的金箍棒,在赵姬的水帘洞里翻江倒海,辗转腾挪,时而长驱直入,时而浅尝辄止,时而暴烈,时而舒缓,空旷清幽的雍城故宫,充盈着赵姬的呻吟,时而高亢,时而轻哼······

第42章 嫪毐() 
说到吃软饭的历史,那可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时期。那时的男人,附庸于女人,女人挥挥手,男人提了裤子就走,还不用承担一丁点责任。哪像现在的男人,随身带着套子,生怕怀上了等着出抚养费。

    进进出出的男人多了,女人就不晓得,孩子的父亲到底是谁。亲子鉴定技术没出现之前,没有哪个男人敢说,自己老婆生的孩子就一定是自己的骨肉。可是孩子大了,难免会问“阿母,我是从哪里来的?”后世的女人,经过漫长的历史实践,逐渐形成了标准答案:路边捡来的。人类早期的女人,地位优渥,有时间思考,留下了美丽的传说。秦部落早先的女子女修,想必是这样回答她的儿子:有一天,为母四处闲逛,发现草丛里有一颗燕子的蛋,捡起来吃了后,回头一瞧,怎么有个娃娃在后面。这位儿子天赋异禀,擅长驯养牲畜,带领部落壮大后,后代为了称颂他的功绩,总不能说伟大的祖先是私生子吧,某位史官灵机一动,记道“女修吞玄鸟而生大业。”

    或许是因为男人曾经吃软饭的历史,部分男人仍不能摆脱这样的生活习惯,才会有那么多人渴望入赘,想象着娶个有钱的老婆,房子票子车子样样手到擒来。只是身在秦国,赘婿的美丽梦想注定不能出现,秦法规定,征发戍卒的时候,赘婿优先,战场之上,让赘婿去填壕沟,将领们不用将他们当人看。稍微有点头脑的人就明白,入赘并不是改变命运的最好选择。

    与那些选择当赘婿的人相比,嫪毐自认为是很有头脑的人。凭借着与身俱来的独特优势,他想方设法进入相府,成为了吕不韦的门客,打的主意是成为吕不韦女儿的面首。同样是吃软饭,面首免去了赘婿法律上的风险,还可以借机发展自己的事业。为了实现屌丝翻身的梦想,他不惜放下面子,像小丑一样表演神龙转铜轮,吸引人们的主意。果然,嫪毐的名声一转而红,传到了吕不韦的耳里。

    那个夜晚,赵姬过度索取,吕不韦脚步虚浮,全身乏力,听闻嫪毐的惊天一转后,顿时找到了脱离赵姬欲海的救星。一番交谈后,精明的吕不韦认为,嫪毐这人,尘根发达,头脑简单,很快沐浴更衣后送往了赵姬的凤巢。

    嫪毐做梦都没有想到,他的偶像魏丑夫发迹的道路,就这样赤裸裸的展现在他的面前。没有人告诉过嫪毐,宣太后快死的时候,想要让魏丑夫陪葬。或许,对嫪毐这样的人来说,生前荣华富贵享受一场,落个风光大葬也不枉今生走一遭吧!

    女人如果找了一个成功的男人,即使她很平庸,人们也会认为她是一个成功的女人。可男人如果找了一个成功的女人,哪怕他很有能力,人们也会认为他很平庸。当上了太后的面首,不用征发上战场,吃穿用度不愁,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太后姨妈造访的时候,还能得到恩准享用雍城的宫女,比起在相府里受人白眼,雍城的日子真的很轻松,很享受,很快乐。

    马洛斯的需求原理表明,人的基本需求满足后,还要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嫪毐不懂得马洛斯的需求原理,可舒服的日子过久了,嫪毐的心里有了空虚,和太后颠鸾倒凤的时候,再也没有以前的激情。偶尔回丞相府的时候,吕不韦眼里的戏谑、相府门客眼里的不屑,深深刺痛了嫪毐敏感的内心,他们的心里仿佛在说,“嫪毐嘛,不过就是一个吃女人饭的家伙而已!”

    有人受了这等侮辱后,心里想的就是我要逆天。嫪毐不是玄幻故事里的男主角,上天没有给他金手指,他随身携带的器具里,也没有封印着古老的灵魂。幸运的是,上天给了他比加藤鹰还要持久的神龙,潜心专研数年,他的经验和技术炉火纯青,赵姬再也离不开他。

    沉溺在爱情中的女人是愚蠢的,在嫪毐面前,享受了一夜七次郎欢情的赵姬,智商更是急遽下降。嫪毐吃着赵姬的软饭,可他也是有梦想的人,他不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面首,他要超越魏丑夫,成为面首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我要封侯!”嫪毐在心里呐喊,“我要向吕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