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将军,你说大王的血脉不纯,可有什么证据?不能······”
一位不开眼的校尉当即表示质疑,可他话还没有说完,一把秦剑透胸而出。
“证据,还要什么证据吗?谁不知道,赵姬曾经是吕不韦府上的舞姬,庄襄王驾崩后,吕不韦经常在宫里宿夜,咸阳城里,好多人都知晓!”这名校尉举着流血的青铜剑,狠狠的啐了一口,叫道,“成蟜公子才是大王的真正血脉,你们有什么疑义吗?”
支持成蟜的将领们,纷纷高呼。负责警卫的短兵们,手已经按在了腰间的剑上,只待哪个不开眼的,就上前将他剁为肉酱。
“我等愿追随成蟜公子!”参加叛乱可能会死,而要是不参加,那可是立刻马上会死,这个时候,傻子才会跳出来表示反对呢!
第36章 咸阳乱()
“快,给我顶住,别让叛军攻进关口!”
残阳如血,箭矢如飞蝗,羌瘣头一偏,躲开飞来的流矢,命令一队士卒顶上摇摇欲坠的防线。
函谷关前,杀声震天,攻城的是秦人,守城的也是秦人。
函谷关守将羌瘣,祖上本是陇西羌人,与秦人的祖先多次征战,逐渐为秦人所征服。陇西边境之人,尚武之风更浓,十户人家,九户人家都会有人从军。羌瘣十七岁傅籍,便加入了秦军,二十年征战,立功得爵,当上了函谷关守将。
叛军的计划里,本来是想偷袭拿下函谷关,可没想到,羌瘣曾经跟随过王翦,耳濡目染,同样的小心谨慎。羌瘣很快察觉到叛军的异常,第一时间关闭关门,敲响战鼓,训练有素的守军,很快挡住了叛军的进攻。
函谷关,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信陵君叩关后,这里常驻有近万兵马。秦国尚未实现统一之前,函谷关的军事价值无疑十分重大,后来起义军轻松攻破函谷关的事情,轻易不会发生在这个时候。
叛军攻打函谷关的时候,远在咸阳的人们,发现了函谷关方向传来的烽火狼烟。夕阳照耀之下,更舔一丝压迫之感。
樊於期的府邸,夏氏站在高高的亭台之上,心中升起了一股慌乱。按计划,樊於期偷袭拿下函谷关之后,派轻骑火速赶往咸阳,里应外合,顺利拿下咸阳。函谷关的烽火传来,那边的计划肯定出了纰漏。
荣华富贵,在此一搏。反叛的道路,有进无退,要么功成名就,要么死无葬身之地,没有第三种选择。昭襄王登基的时候,公子壮等人的下场,夏氏的心里再清楚不过。
“樊熊,你立刻率领城中兵马,攻打王宫!”夏氏稳住心神,立即命令家将樊熊率先发兵。
“遵命!”
蛇无头不行,人无头则为乌合之众。樊於期不在,夏氏的话就成了最高的命令。
“胖墩、瘦猴,你们护卫公子立即离开咸阳!”
如果叛乱不成功,至少要保住樊家的血脉。
“阿母,我不走,我要跟樊熊一起去攻打王宫!”
“走,再不走,我就杀了你!”夏氏心很下来,拔出护卫的青铜剑,怒目圆睁。
樊天壹还没有见过母亲如此模样,吓得呆了。他的护卫胖墩、瘦猴见状,连拖带拉,护着樊天壹快速离去了。
“大王呢?”蒙恬匆匆忙忙赶往嬴政常住的寝殿,刚好遇到了有些错愕的景开。
“大王正在寝殿读书!”景开也注意到了远方的狼烟,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妙。
“大王,蒙恬求见!”
这么晚了,有什么事呢?嬴政放下手里的商君书,揉揉眼,快步赶了出来。
“大王,成蟜反了!”
“成蟜反啦?!”嬴政眉头一皱,迅速反应过来。“现在情形如何?”
“叛军正在攻打函谷关,守军燃起了狼烟,想来挡住了叛军,具体情况,还得等信使前来。”蒙恬指着函谷关方向,继续说道,“末将现在担心的是咸阳城里有叛军同伙······”
“报,咸阳城里突然有叛军出现,正在向王宫赶来!”身材有些微胖的冯劫,跑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他今天不当值,悄悄去了一趟烟花巷,出来的时候见到樊家有兵马异动,顿时觉得不妙,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咸阳宫报告消息。
“蒙恬,你能守住王宫无恙否?”嬴政深吸了一口气,目光变得坚定起来。
“末将誓死守卫王宫无恙!”
“好!景开——”
“臣在!”
“你立即传本王命令,让仲父、郎中令昌文君率军平定咸阳动乱!”
王宫无恙,吕不韦没有参与叛乱,嬴政心里轻松了许多。只是他心里一直在戒备吕不韦,没想到第一个反叛他的却是自己的弟弟成蟜。
“成蟜的叛军······”嬴政沉吟着,转向蒙恬,“蒙恬,让蒙武将军前去平乱怎么样?”
“大王,我蒙家受先王及大王恩惠,感念在心,这次平叛,末将恳请大王启用王翦将军、杨端和将军。”
“王翦,杨端和?”
“王将军、杨将军从军多年,受白起牵连,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大王启用他们,他们一定会感念大王的信任。”
秦人心中的战神白起,死后多年,秦人仍然心心念念。蒙恬既同情他,又不同情他。白起作为军人,数次拒绝昭襄王的任命,抗命不遵的罪名总是逃不过。只是白起之死,对秦军的影响实在太大。白起大小七十余战,从无败绩,不知多少人在他手下立功,司马错之孙司马靳、王翦、杨端和等将领,均为白起所提拔。
昭襄王赐死白起,军中浮躁,秦军出工不出力,送了昭襄王邯郸一个大败仗。昭襄王恼羞成怒,跟白起有关系的将领,一概不用,不少老秦军事世家的子弟,还被赶出了军队。王翦、杨端和背后没有什么世家背景,勉强留在了军中。这么多年过去了,王翦、杨端和一直不上不下,名声不显。
“宋午,你去给王翦、杨端和传令,让他们立即赶往函谷关,平定叛军!”
嬴政传递完命令,率领蒙恬登上高高的阙台。咸阳城中,火把此起彼伏,叛军正疯狂的攻打咸阳宫门。咸阳没有城墙,靠的是关中地形险要,秦国的君主还没有自大到不修宫墙的地步。商鞅营造的咸阳宫,宫墙高有四五米左右,宫内的郎中、蒙恬训练的羽林郎,居高临下,稳稳的挡住了叛军。
“蒙恬,你看,怎么有人攻打你们蒙府?”
“什么?”蒙恬的目光一直落在宫门处,一时没有发现,他们家也正在遭受兵灾。
“刺!”
“噗!”
蒙家府邸,蒙武指挥着家兵们节节抵抗,他心里根本不知道,叛军如何会攻打他们蒙家。
原来,樊天壹率军离开咸阳的时候,心有不甘,路过蒙府的时候,见蒙家似乎没有什么防备,想起曾在蒙恬手里吃瘪的往事,气血上涌,竟命令护卫们偷袭蒙府。
幸好蒙府里有退役的老兵在,蒙毅、甘罗学过武艺,借助熟悉的环境,很快扭转了颓势。
“那不是樊天壹吗?”甘罗眼尖,一眼发现了罪魁祸首樊天壹。“擒贼先擒王,先拿住他!”
甘罗一提醒,蒙毅也发现了,当即指挥一队家兵杀了过去。
······
这一晚,咸阳注定不平静。
第37章 嬴政的怒火()
“内史、咸阳令,这次叛乱,你们真的一点察觉也没有?”
王座之上,嬴政微笑着,只不过,谁也不会认为这笑里有什么笑意。
“大王,臣等真的不知啊!”
内史盛、咸阳令陈忠面如死灰,跪在地上,战战兢兢。按商君之法,叛乱在他们的辖地发生,会受到连坐。
“你们是否知情,由廷尉府去调查,从现在开始,免去你们的职务!”
吕不韦眉头跳了跳,终究没有说什么。
一流的政治家,天生就懂得借力打力。咸阳动乱平定后,嬴政借题发挥,免掉了不少吕不韦一系的官员。
动乱给了嬴政机会,借着这次叛乱,嬴政发现,这是他拓展自己权力的绝好时机。
“仲父年纪大了,怕是精力有所不济,需要有人帮仲父分担手里的工作。”嬴政想了想,缓缓开口,“昌文君熊启平乱有功,寡人任命他为左丞相,仲父劳苦功高,为右丞相。”
庄襄王去世后,吕不韦独占相邦。现嬴政提拔昌文君为左丞相,分化了吕不韦的权力,还能让双方互相制衡。
“昌文君,你是否有信心接任左丞相的位置?”
“臣有信心!”
昌文君熊启迎向嬴政凛冽的目光,不敢推辞。昨夜,嬴政给了他一道命令,凡是参与叛乱的,皆族。樊於期家,更是被杀了个鸡犬不留。好在夏太后惊惧而死,倒用不着别人动手。否则,他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攻打蒙府的樊天壹,见识不妙,想要逃跑,被驰援的李必一箭射死。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叛乱突然而兴,不过一夜功夫,连一点灰烬也没有留下。
宜阳城中,成蟜两眼无神,樊於期目眦欲裂。
咸阳的消息传来,樊家被诛族,夏太后惊惧而死,夏夫人自缢而死。咸阳的叛乱失败了,他们成了一支孤军。
王翦率领援军赶到函谷关后,叛军再没有攻下函谷关的可能。樊於期心里明白,他们败亡只不过是早晚的事。
“将军,要早做打算啊?”裨将军壁犹豫着,劝说道。他们失败了,想来他们的家人也会受到连坐,何况他还是其中的死忠分子。
“死者已去,生者还要继续求存,将军,我等的性命就落在将军身上了!”蒲鶮顿首拜道。他们这支叛军,名义上的首领应该是成蟜,可成蟜呆呆的样子,实在给不了他们什么信心。
樊於期叹了一口气,选择叛乱的时候,就应该想到失败的后果。
“韩魏实力太弱,赵国缺兵少马,我们去投赵吧!”
樊於期等人尚在商议的时候,杨端和化妆潜入了叛军军营。
王翦这人洞察人心,制定平叛计划的时候,知道一味使用武力的话,叛军没有退路,拼死反抗,只会使秦人的血流得更多。他没有贸然进军,而是派杨端和前去说降。
十万叛军,有那么几万人能迷途知返,此后的平叛也会顺利很多。
杨端和这人,又称杨翁子,斥候出身,年轻时候的本事没有落下。他偷偷摸入叛军营地后,联系他和王翦的同僚、部下,趁着黑夜,一下子拉走了七八万士卒,等樊於期反应过来的时候,营中只剩下人心惶惶的两万士卒。
王翦不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不到半月时间,就在屯留包围了樊於期的人马,无奈之下,樊於期只能护着成蟜投赵去了。
“这王翦将军真是一员良将啊!”前线的战报传来,嬴政开心得哈哈大笑。打压了吕不韦的权势,短时间平定成蟜的叛乱,嬴政心情大好。
王翦父子后来可是帮你灭了五国,要是嬴政得知王翦这么厉害,会不会惊得眼珠子掉下来。蒙恬不知道王翦如何得到嬴政的重用,不过这个时空中,王翦可是欠了他一个人情。
“只是可惜,没有拿到樊於期的人头!”高兴过后,嬴政心里恨恨不已,在他看来,成蟜不过十四岁的半大孩子,懂得什么,肯定是这个樊於期在后面搞鬼。“传令下去,有人能献樊於期首级于寡人者,赏钱百万!”
史料记载,嬴政恨透了樊於期,莫不是就是因为成蟜叛乱这件事。蒙恬心想,樊於期辗转腾挪,不会最后还是会投靠燕太子丹吧?嘿嘿,到时候没准儿能亲自看到荆轲刺秦王的事发生呢!
嬴政没有通缉成蟜,或许,在他心中,还存有最后一分兄弟之情。
“大王,这次参与叛乱的军吏,大王打算如何处理?”新任的左丞相昌文君接过王翦的战报,见上面说有不少军吏迷途知返,脱离了叛军。
“哼,这些人,明知道樊於期叛乱还要跟随,留着有什么用!”嬴政眼里闪过丝丝狠厉,由不得他不生气。樊於期叛乱的名义,传到嬴政的耳朵里,差点没有气得吐血。赵姬与吕不韦有染,藕断丝连,嬴政心里有所察觉,可这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樊於期公然叫嚣,说他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嬴政怎么受得了。每次上朝的时候,嬴政越看吕不韦,越觉得别扭。
秦国的贵族,可以把樊於期的叫嚣当成污蔑。这个时代,没有亲子鉴定技术,贵族家庭娶妻的时候,有一套严格的礼仪,规定三月后才能与妻子同房,为的就是保证妻子没有怀别人的孩子。结婚之前,和别人好过不要紧,只要不给夫家戴绿帽子,这时候的男人到不在乎那层***。后来儒家的那套存天理灭人欲的要求,现在还没有任何市场。
庄襄王再落魄也是秦国王子,向吕不韦讨要赵姬的时候,不会想不到血脉传承的问题,那么多年都忍过去了,不相信连三个月都忍不了。实在憋得慌,随便找个丫鬟婢女不就解决了吗!
谣言止于智者,可这个世界上,智者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人民群众,不说愚昧,至少有一颗八卦的心。这时候,娱乐资源稀缺,王室的八卦新闻,黔首们自然心里直痒痒。他们不在乎嬴政是谁的儿子,他们在乎的有关王室的任何秘闻。要不是秦国有非所宜言罪,只怕各大酒楼早已编排了赵姬情史的剧目。
宣太后的时候,豢养面首魏丑夫,秦人哪个不知,谁人不晓,可秦人却没有说什么。女人嘛,没有了丈夫,跟男人一样,也是有需求的。如果樊於期指责赵姬养男人,秦人最多只是点头表示知道了,可一旦涉及王室血脉的指控,一个处理不好,很容易影响嬴政在秦人心里的权威。嬴政后来变得好大喜功,也有可能跟他想要证明自己的心理有关。
“这次叛乱的军吏,全部斩首,剩下的人,全部迁移到临洮!”
天子一怒,血流成河。嬴政的怒火所及,只怕也会死人不少。
第38章 蒙恬谏言()
嬴政要求斩死参与叛乱的军吏,普通士卒全部流放到陇西临洮。
陇西本是秦部族的龙兴之地,秦人的祖先非子,在犬丘养马,繁衍良多,得到周孝王赏识,得以分土为附庸。此后秦人势力增强,征服、同化西戎胡族,稳定后方后,向东发展,陇西渐渐成为秦国的边郡,而临洮又是陇西的最西之地。
历代以来,中国东边属于繁华之地,西边则苦寒贫瘠,人口稀少,政府不得不强制迁徙内地居民戍边,其中又以刑徒罪犯为多。根据秦国的户籍制度,迁徙边地后,几乎再没有迁回内地的可能,以古代人的眼光来看,嬴政的惩罚不得不说十分严厉。
后世有人说,中原的华夏民族性格属羊,而草原民族属狼。蒙恬不想反驳这种论点对不对,出入宫廷,蒙恬可以查阅秦国的藏书,知道华夏民族的生存空间其实是打出来的。春秋时期,中原大地,除了华夏民族,还有不少大大小小的胡族,各国东征西讨,进入战国时代之后,中原大地上的胡族要么被同化,要么就被消灭了。中国古人不缺血勇之气,不缺开拓精神,他们一直在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战国七雄,秦、赵、燕、楚不仅要与中原诸国争斗,还要与濒临的胡人、蛮族打仗,反倒是内地的韩魏齐没有了异族的威胁。北边的匈奴,西边的月氏,双方边境冲突不断,流放到陇西的士卒,只怕不得不适应草原人常来抢掠的日子。
蒙恬有心劝谏嬴政,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