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中人来报,无忌叔正在家里宴乐。”
“呵呵,他这是在韬光养晦吗?”安釐王皱着眉头,眼里闪过一丝精光。对自己的这个弟弟,安釐王深深的忌惮,又深深的嫉妒。信陵君礼贤下士,聪颖绝顶,文武双全,每个人见了信陵君,谈不了三句话,定会深为折服,倒头便拜。
与之相比,安釐王嘛,魏国人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心里倒是哀怨,安釐王干嘛生这么早呢。生这么早,干嘛不早些夭折呢。长期笼罩在信陵君的光环下,明明是安釐王的亲弟弟,但在安釐王心里,信陵君却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那么完美。
“你再不听话,寡人就废了你,改立无忌!”父王常常用来鞭策安釐王的话,安釐王只觉得深深的耻辱。
想起二十多年前,那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信陵君轻描淡写的说出,他在赵王身边安插了钉子,安釐王全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当时那种惊讶、惊恐、后怕的感觉,他到现在都还记忆尤新。弈棋结束后,安釐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查身边的宦官、宫女,有可疑的人统统打死。
这么多年过去了,信陵君的声名传遍天下,窃符救赵,挫败秦军,挽救赵国,哪怕他不在魏国,仍然有很多人怀恋他,前去投奔他。四年前,信陵君击败蒙骜,率领联军打到函谷关,魏国趁机攻占秦国的东方飞地陶邑,就有魏人呼求:信陵君应该成为魏国的王。
国家的强大和自己的王位,该如何选择,安釐王做了一个符合人性的选择。他选择王位,剥夺信陵君的权力。四年过去了,信陵君每天纵情声色,宴饮无度,似乎那个英明的信陵君远去了,现在的信陵君只是一个酒鬼。可安釐王一点也没有放松对信陵君的监视,老虎不可怕,学会了隐藏自己的老虎才最可怕。信陵君的作态,会不会故意做给别人看,学那勾践卧薪尝胆。
“他的那些门客呢?”信陵君的门客,个个卧虎藏龙,手段通天,想起晋鄙,想起如姬,安釐王灰白的脑袋上,似乎泛起了一层绿光。寡人最宠幸的如姬,心里却深爱着无忌,竟然愿意为信陵君偷盗兵符,以死相报。世人都说安釐王昏庸,可如果有一天,你的妻子窃取了你的大笔财产,选择投靠了她一直深爱的小白脸,哪怕那个小白脸很有能力,作为男人,你的心里又会觉得如何呢?!
“父王减少了无忌叔的用度,一些门客见势不妙,已经离去了。”
“朱亥呢?”
“朱亥一直留在无忌叔身边,只是他不出门,找不到机会杀了他。”
锤杀晋鄙的人,就是这个曾经做过屠夫的朱亥。安釐王心里明白,山东六国的门客之风颇旺,这些人忠于主人,眼里没有国君。信陵君的门客,与信陵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肯定有不少人在暗中谋划。信陵君于国有功,国人心里同情他,如果我驾崩之后,太子只怕会压不住他。
太子魏增的能力,知子莫若父,安釐王心里叹了一口气,寡人这儿子,学诗书倒是一块好料,可作为国君,诗书再怎么精通,没有治国能力,也是鸡肋啊!
“增儿,寡人累了,你先回去吧!”安釐王有些困倦,说了太多的话,消耗了他不少的精力。
烛光摇曳,已经闭上眼睛的安釐王,双眼再度展开,哪里有半分困倦,却透着一股狠辣。我亲爱的弟弟啊,怪就只怪你太优秀吧!安釐王干枯的右手从被衾里抽出来,拉动了帐后的一根隐藏的绳子。
“大王!”不一会儿,尚书令恭恭敬敬的跪在了安釐王的面前。
“寡人不希望死在无忌的前头。”
细弱蚊蝇,平淡无奇,安釐王没有任何的犹豫,话音里也没有任何的惋惜,说完后再度闭上了苍老的双眼。
第32章 将星陨落()
滚滚历史发展向前,到底是必然,还是偶然。
后世的历史学家,皓首穷经,得出结论,历史的发展,必然中蕴含着偶然,偶然中蕴含着必然。说得玄可玄,非常玄,玄而又玄。
有哲学家说,早晨吃饭的时候用左手吃饭,还是用右手吃饭,以后发生的事都会不一样。一个国家、一个文明,缺了一个重要的人,这个国家、这个文明的历史就被改变了。
失败者没有必然,只有胜利者才代表了历史的必然。
信陵君死亡的消息传来,秦国人的心里,明显松了一口气,对这个名声传于天下、多次击败秦国的信陵君,秦人心里面是爱恨交加。信陵君活在魏国,魏国就有了威慑秦国的战略核武器,现在魏国没了信陵君,山东六国,再没有登高一呼、万人云集的合纵人才。楚国的春申君,权势滔天,可他不通兵略,与信陵君相比,相去远矣。
失一人则国灭,魏国的国运注定暗淡无关。
春秋时期,有楚才晋用之说,进入战国时代,则演化为晋才秦用。魏国为战国第一代霸主,经济发达,文治兴盛,杰出人才喷涌而出,可这些人才在本国却没有用武之地,甚至受到了迫害。商鞅入仕无门,投奔秦孝公。范雎遭受淋尿之辱,投效秦昭襄王。
不作死就不会死,魏国则是自己把自己作死了。
秦人没有高兴多久,就笑不出来了。咸阳传来消息,秦国的上将军蒙骜病倒了。
彗星出,将星落。中国古人喜欢观察天象,对不能解释的彗星、日食、月食等现象,往往有特别玄幻的理解。奇异天象出现的时候,要么代表着受灾,要么就会死人。
蒙恬不信太祝令的说辞,彗星不过是正常的天文现象罢了,可当甘罗前来告诉他,蒙骜突然中风,只怕命不久矣的时候,蒙恬心里仍然升起了一股敬畏感。
“大父?”蒙恬陪着蒙武、蒙毅,跪在蒙骜的榻前,眼角有些湿润,心里不由自主的泛起了悲伤。
血浓于水,血脉上的感应,说不清道不明,蒙恬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血脉中的那股亲情与悲伤。无端来到这个世界七八年,深受这个军人世家的陶冶,蒙恬的内心,早已不知不觉的融入了蒙氏一族,也融入了脚下的这片土地。
“生有时,死亦有时,本就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哭什么哭!”蒙骜深深的吸了口气,面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大战小战经历无数,生老病死看得淡了。能见到自己儿子的儿子,蒙骜觉得自己已经是很有福气的人了,唯一遗憾的是,不能见到蒙恬、蒙毅娶妻生子。时间不多了,该交代的还是要交代啊!蒙骜让蒙武扶着自己斜躺在榻上,背上垫着松软的枕头,舒服了很多,他的脸上泛起一股红润,点缀着微微的光彩。
回光返照,蒙恬心里一惊,蒙骜的生机只怕到了最后关头,只会最后绽放一点光彩。
“蒙武,我蒙家以忠义为信,庄襄王待我不薄,又曾托孤与我,我死之后,你当继续效忠当今大王。”
“谨遵父亲教诲!”
“我的兵符在哪里,你是知道的。记得交还给大王!”
蒙武重重的点头,神情坚定,明白了蒙骜的意思。兵符除了给大王,谁也不能给。
“蒙恬······”
“大父,蒙恬在的。”
蒙恬向前挪了挪膝盖,探身近前,蒙骜枯瘦的手恰好搭在了他的肩膀上。
“大父知道你与大王交好,可你要谨记,君臣有别,再亲密的君臣关系,涉及到厉害关系,也只会按利益原则进行处理。等大王亲政后,你要记住,当与大王保持适度的距离,专宠之臣,人前风光,背后不知多少人恨着,你还小,或许心里不明白,等你经历得多了,就会明白了。”
“蒙恬牢记大父教诲!”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蒙骜的声音不大,却宛若雷声,噼噼啪啪的在蒙恬心里炸响,整个人顿时明悟过来。蒙恬心里崇敬塑造了大一统的秦始皇,但经受了平等思想教育的他,无意识中却没有将嬴政视为高高在上的君王。人人生而平等,那是两千多年后的理念,战国时代,各国等级分明,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秦国军功爵制度下,秦人可以通过军功步入上层社会,但真正出将入相、封侯耀祖的,可是少之又少。国君在上,臣民在下。嬴政年轻的时候,或许不会介意,等嬴政真正掌权,他肯定会掌握一切,清除权力路上的阻碍。
蒙恬记得,原本的历史上,他蒙氏一族的结局,可是相当的悲惨,很可能是被赵高诛族。蒙毅被自杀,蒙恬被自杀,留下家人任人宰割。蒙毅与赵高有仇,赵高报复,蒙恬能够理解,可为什么李斯等重臣却没有反对,只有子婴站出来说了几句话。专宠之臣,受人嫉恨,邓通、董贤曾经何等荣宠,可皇帝一死,他们很快就身死族灭。
秦军东出函谷,扫荡六合,王氏父子功盖天下,蒙武只不过是王翦的副将。朝堂之上,王绾、李斯等人运筹帷幄,周输运转,功劳不比前线将领少多少。统一天下后,始皇巡游天下,蒙毅常与之同车,要知道,蒙毅只不过担任了廷尉而已。
“蒙毅,你大哥蒙恬以后从军,你以后恐怕就要留在朝廷为官了。当今大王,有自己的主见,不会让你们兄弟俩同掌兵权。”蒙骜眉间闪过一丝忧虑,“你的性子太过耿直,刚正不阿,有时候,也要适当柔和一些。”
蒙骜识人的本领是有的,更何况是自己的孙子。蒙恬明显对武事更感兴趣,蒙毅进入学室后,很快展露出了在律法上的天赋。法不阿贵,王子犯法与民同罪,商鞅传下来的法律理念,深入人心,秦国真正的法吏,大多数都是铁面无私的人物,而蒙毅的性格正在向这方面转变。蒙骜来自齐国,以他几十年的人生经验,自然知道审判犯罪的工作容易遭人记恨。两千多年后,仍然有法官遭到当事人的报复。原本历史上,蒙毅后来的命运,果然证实了蒙骜的担心,他依法审定赵高的罪过,却导致赵高怀恨在心,与蒙氏一族结下生死大仇。
算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我蒙氏一族,代代自有人杰出,再大的危机,儿孙自会去面对。这样想着,蒙恬的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安详的闭上了眼睛。
“父亲!”
“大父!”
······
秦王政四年冬,征战一生的秦国上将军蒙骜,走完了他的一生。
第33章 兵权()
咸阳宫,依然庄严肃穆,只是宫殿的主人,却充满了焦虑。
嬴政刚刚接到消息,蒙骜过世了。
秦国将才辈出,一名将军的离去,秦军的运转不会有任何不良影响。秦军的军事制度规范成熟,官员们只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按章办事就行。但蒙骜的离去,在这个特殊时期,却有着令人不安的气味。庄襄王驾崩后,军事方面,有蒙骜、麃公、王龁等老将坐镇,将军们规规矩矩,就算有什么小动作,也成不了什么气候。随着蒙骜、麃公、王龁等军中宿将的相继离去,秦国的兵权出现了巨大的权力真空。
秦国朝廷,现在地位最高的将军,前将军张唐、后将军樊於期,一个投靠了吕不韦,一个是成蟜的支持者,没有蒙骜压着他们,嬴政睡觉也不会安心。
吕不韦能量也是颇大,把嫪毐进献给赵姬后,将张唐捧到了前将军的位置。
“寡人还真是心累啊,仲父没有当管仲的心思,母后搬到了雍城,蒙老将军一死,寡人的压力越来越大了······”嬴政背靠在王座上,紧闭着双眼,感受到了一丝疲惫。
过往的一幕幕,不断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邯郸街头,颠沛流离,刀光剑影,仇人追杀······不,寡人绝不会这么屈服!嬴政暗中捏紧了拳头,生死关头,寡人都经历过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
夜,渐渐散去,新的一天已经到来。
上朝的时候,秦国的大臣们,不住的望向蒙武。早听说蒙骜病重,他们想要从蒙武的表情里,窥探蒙骜是否咽气的信息。可他们失望了,蒙武仍然像往常一样,不苟言笑,看不出高兴,也看不出忧伤。
蒙骜交代遗言的时候,蒙恬清空了院子,秘不发丧,只暗中给嬴政传递了消息。蒙府里面,除了几个贴身家将,没有人知道,蒙骜已经去世了。
咸阳内宫,戍卫宫廷的人,早已换成了蒙恬训练的羽林军。幸好羽林军练成的时候,蒙骜还在,否则,晚了那么几天,蒙恬可不敢随随便便入宫。
真正善战的将军,善于隐藏自己的情绪。乐羊面对中山人送来的肉糜,面不改色,行动如常。蒙武还记得蒙恬说过的话,兵符交还给大王之前,蒙骜的死讯不能泄露出去。军人不干政,可要想成为真正统领大军的将军,或多或少都有些政治上的敏感性。蒙武想做一名纯粹的军人,但秦国的政治格局,不允许他太过纯粹。如果太后赵姬得知蒙骜的死讯,派人来接收兵符,蒙家给还是不给,那可是个大问题。
“蒙将军,听闻乃父旧疾复发,不知道老将军的身体怎么样了?”內史盛想起吕不韦的交代,装作偶然的凑到了蒙武身边,不经意的探寻。
“你说什么?”蒙武装作没听到,高声问道。蒙武的声音本来就洪亮,此刻特意加大了音量,不少大人都听到了,目光纷纷洒了过来。
內史盛呆了呆,上朝的时候,大家相互之间说说悄悄话,你说得那么大声,我还怎么悄悄的和你说话。这个时候,嬴政已经从殿后走了出来,內史盛只能顺势退了回去。
“秉大王,臣蒙武有事请奏!”嬴政还没有跟大臣们虚言客套,蒙武突然挺着身子,从地上站起来,满脸庄重。
“蒙将军,你有何事?”嬴政面上很淡定,心里却有些激动,他已经知道蒙武将会做什么。
“家父已于昨夜殡天,遗言武交还兵符于陛下!”
蒙骜死啦?!很多人突然听到这个消息,没有心理准备,尚在震惊之中,宦官宋午动作迅速,似乎经过了数次彩排,等吕不韦反应过来,兵符已经回到了嬴政的手里。
战国时代,为了防止将军们私自调兵,各国建立了严格的兵符制度。统兵将领们,认符不认人,才有了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精彩故事。秦国以法治国,制度尤其规范,没有兵符,战功赫赫如白起,同样调不了兵。这个时代的兵符,大多做成老虎的模样,又称为虎符,分为两半,一半在领兵将领之手,一半控制在国君手中。
蒙骜交还虎符,兵权名义上就回到了嬴政手中,哪怕嬴政还没有亲政。太后手里也有兵符,但能调动的只是秦国的卫兵,而不是正规军。蒙骜从军多年,军中宿将,有自己的老部下。当过兵的人知道,在某个将军手下当过兵、打过仗,这种印记很可能会伴随一生。蒙骜主动交还兵符,还传递了一个信号,蒙家忠于秦王。蒙骜的那些老部下,也会忠心的站在秦王一边。
失策,失策!吕不韦暗地里恼怒不已,大家同为山东之人,蒙骜为何不与自己抱成团,专心对付秦国的本土大臣呢!本来想利用赵姬掌握兵权的计划,看来是落空了。想到赵姬,吕不韦心里是爱恨交加,曾经沧海难为水,赵姬有了嫪毐之后,只疼新人,忘了旧人,一心一心宅在雍城,让吕不韦在咸阳少了很多助力。这还不说,那以前对他点头哈腰的嫪毐,得了赵姬雨露滋润,有模有样的学着吕不韦招揽门客,竟然渐渐形成了一股势力。私下里,赵姬还要求吕不韦帮助嫪毐封侯,一个女人,要求以前的情人帮助自己现在的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