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蒙氏,齐国蒙氏,两家连宗,关键还得看时机。现在的秦王,手腕灵活,在嬴政手下为臣,万万不可有结党的行为。不过,如果秦王弱势,两家就有连宗的必要,以抱团取暖,结强自保。
蒙恬未过而立之年,早已懂得不可与蒙嘉走得过近的道理,蒙氏将门之家,可再传承三代也······
“哎哟······”
张良尚在沉思中,突然一股剧痛从额头上传来,疼得他大叫不已。
原来,身下的马车突然加速,张良猝不及防,身子后仰,从软塌上滑下来,额头碰在马车的青铜壁上,撞出了老大一个包。
战国时代的马车,没有出色的减震系统。飞奔起来的马车,让困在车里的张良体会到,大禹治水功成后,诉说自己的辛劳,为何提及出门行车。
出门行车,颠簸起来,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蒙豹稳稳当当的骑着战马,脚下踩着马镫,口里唱着歌儿,分外惬意:
“左一碰,右一碰,手一摸,好大一个包,俊俏公子朝我干瞪眼也·····”
第228章 父与子()
“张公子,你这是咋啦?怎么感觉刚从风箱里出来?”
夜幕时分,蒙恬离了咸阳宫,匆匆忙忙赶回蒙府,生怕张良半途开溜,来个不辞而别。刚刚进到院子,突然看见鼻青脸肿的张良,蒙恬还有些没有反应过来。
“蒙豹,是不是你干的好事?”
蒙恬早就注意到蒙恬强忍着笑意,想来就是他搞得鬼。
“不关蒙豹的事,是我想要体验一回驱车飞驰的感觉。”
张良强忍着面上钻心般的疼痛,挥着手,示意蒙恬不要责怪蒙豹。
听见张良如此说,本来准备向蒙恬请罪的蒙豹,不由得感到万分诧异。这个韩国来的小白脸,竟然没有向蒙恬告状。
“真的不关蒙豹的事?”
蒙恬的脸上写满了疑惑,仔细打量了张良一番,见他确实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
“真的不关蒙豹的事。”
张良的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一般,似乎打定主意认下这份冤屈了。
张良主动为蒙豹开脱,蒙恬也就没有继续探究的理由,只是狠狠的瞪了蒙豹一眼。
经蒙豹一番折腾,张良算是彻底搞明白了。他这前韩国丞相子孙的身份,蒙恬手下的秦军士兵,并不是很看重。蒙恬得了张平的嘱托,或许会照顾他,但他不能时时刻刻跟在蒙恬身边。
这个时候,张良自己都有些相信,蒙恬当真得了他父亲的嘱托。
出于张平的情谊,蒙恬不得不惩治蒙豹一番,只是若彻底得罪了蒙豹,以张良的聪慧,可以预见,以后可就有的是苦头吃了。
前来咸阳的路上,张良少说多听,多少明白了蒙豹与蒙家的渊源。蒙豹很早就跟在蒙恬身边,从军的时候,则担任蒙恬的亲兵统领。两人虽名为将军与短兵,实则近于主仆关系。
蒙豹在蒙恬那里得了惩罚,只会变着花样,与他张良为难。
这样想着,张良就觉得,还不如暂且忍一忍,等过了人生地不熟的关口,再想办法报今日之仇。
暮色渐深,皎洁的月光洒落在院子里,照亮了蒙府熟悉的院子,景色恍然还是离去时候的样子,分外温馨。
蒙恬安排家里的隶臣家将妥善安排张良歇息之处,着人请了医者前来医治。
未到咸阳的时候,蒙恬主动找张良说话,叙说与张家的情谊,张良心里带着狐疑,对蒙恬爱理不理。如今,当了一回风箱的耗子,蒙恬再表现得礼贤下士的时候,张良才觉得,蒙恬这人不带兵的时候,颇有些君子的风范。
待一切安排妥当,蒙恬才回到后院,前去探望一直在家养伤的蒙武。
“父亲,恬儿回来了。”
蒙武正躺在卧榻之上,斜靠在墙壁处,手里捧着一卷竹简,就着明晃晃的油灯,看得津津有味。
“听见外面嚷嚷得那么厉害,我就知道,你这次该回咸阳了。”
蒙武测过身来,放下手里的竹简,慈祥的微笑着,时而重重的点点头:“我听蒙豹说,大王让你可以直接回府,还担心你会少年得志,忘了君臣之礼。你有这份这份觉悟,为父就放心了。”
蒙恬自领兵以来,没有经过什么重大的失利,蒙武的心里一直有些担心,怕蒙恬变得年少轻狂,一得意,便有一些不合适的行为。
国君体贴臣下,可臣下却不能当真,该入宫面君的时候,还得及时前去咸阳宫述职。
“父亲忘了,我蒙家虽说乃将门之间,可内里却也是书香门第,家里的藏书可不少。”
蒙恬走上前去,接过蒙武手里的竹简,替蒙武敲着大腿,口里笑道:“小的时候,大父经常给我讲,当年司马穰苴领兵击败晋燕联军,回都的时候,齐景公特准他不用下车。司马穰苴当真坐着战车入了临淄,不久就遭到了弹劾。”
“司马穰苴用兵之才一流,随后的孙子、吴子所著兵法,可以说是他的隔代弟子。只是司马穰苴不善于处理朝堂上错综复杂的关系,才昙花一现,英年早逝。”
蒙武抬头望着屋顶的横梁,似乎在追忆着春秋时期出现的第一个兵法大家。齐鲁之地学风极胜,善于治兵,留下兵法万言的司马穰苴,成为兵家中的元老级人物。
内心深处,对同为齐人的司马穰苴,蒙武既感到非常敬佩,又觉得非常可惜。
可惜的是,司马穰苴不能尽展其才,齐国失去了一位天才的兵法大家。
“以后,你领兵在外的时候,切不可冷漠了朝堂上的关系。王翦率军灭赵的时候,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王翦仍然定期派信使回咸阳,通报前线的战况。”
蒙武与王翦没有深交,蒙骜为上将军的时候,王翦尚没有独自指挥几十万大军的经历。此次灭赵,王翦领兵的能力得到了检验,但最令蒙武佩服的,则是王翦的小心谨慎,没有引起咸阳的猜疑。
“乐羊灭中山,诽谤的书信堆满一箩筐。前线领兵的将领,不可避免会受到后方的流言蜚语,我会想办法努力应对······”
“大兄,大兄······”
蒙恬正在回应蒙武担心的时候,从宫中值守完毕的蒙毅,身着郎中的彩色甲衣,三步并做两步,兴冲冲的飞奔进来。
“都加冠了,还这么风风火火!”
蒙武瞪了蒙毅一眼,转而开口笑道:“你们两兄弟,一个性子如火,一个又显得太沉稳了。”
“蒙毅还年轻,等他多经些磨练,以后的表现可就不一样了。”
蒙恬抱着蒙毅的肩膀,两相一比对,发现蒙毅都跟他差不多个子了。
“说到多经些磨练,大兄能不能向大王提出,让我加入你的麾下,带兵打仗去?”
蒙毅扯着身上的郎中甲衣,感觉颇有些别扭。郎中令麾下的郎中们,虽说需要护卫宫廷,可常年但在咸阳宫中,根本没有什么战事,蒙毅觉得身上都快生虱子了。
“你在学室的时候,秦律不是学得好好的吗?怎么老想着去打仗?”
蒙恬记得,在邯郸的时候,嬴政曾说过,会调蒙恬入廷尉府下的廷尉狱,负责各个郡县报上来的乞鞫案件。
所谓乞鞫,相当于后世的疑难案件,被告人向高一级的法院上诉,报到咸阳,需要由廷尉府给出最终意见。
嬴政的意思很明白,蒙氏两兄弟,不能都带兵。不比王翦、王贲的年岁,蒙家两兄弟都还年轻,嬴政可不想等王氏谢幕后,蒙氏掌握太多的兵权。
得知自己仍然没有机会去领兵,蒙毅撇着嘴,满脸不高兴。
蒙恬只得在心里暗道一声抱歉:战场无情,刀剑无眼,以蒙毅认死理的性格,确实不适合指挥大军作战。
蒙恬已经过着刀口舔血,风餐露宿的生活,他不希望蒙毅也跟他一样,常年奔波在外,徒留父亲蒙武心心挂念担心······
第229章 赢氏好女初长成(一)()
“蒙恬,你躲在哪里去了?快给我出来!”
夜半时分,已经躺下歇息的蒙恬,突然听见前院传来一阵喧哗之声。
声音既温婉又尖利,似乎是女人的声音,有股异常熟悉的感觉。
莫非是她?
蒙恬一个激灵,瞬间清醒过来,急忙穿好衣裳,推门赶往喧哗声传来的方向。
“蒙恬呢,他不是回来了吗?你们怎么不让我进去?”
蒙府的前厅中,赢燕正带着一队女兵,对着蒙恬的亲兵,气呼呼的,就差动武了。
“将军有令,只有得了他的首肯,才能入营。”
亲兵面无表情,不管赢燕怎么说道,就是不愿意让开道路。
“入营?这里是咸阳,不是军营!”
赢燕感到一阵头大,她堂堂一个公主,竟然在这不知名的亲兵面前吃瘪。
这段日子,赢燕一直呆在甘泉宫避暑。听闻蒙恬回到咸阳后,立即收拾行李,提前回到了咸阳。没有第一时间回宫,而是折道来了蒙府。
“那你快去通报,一刻钟后,再没有消息,我可就要打进去了!”
赢燕喜好舞刀弄剑,平常有些刁蛮,只是在蒙府,她还不敢做得太过分。口气儿仍然很强硬,但她不得不眼睁睁的看着,蒙恬的亲兵慢悠悠的往后院去了。
亲兵的步子,跟平常没有什么两样,但在此刻的赢燕眼里,却显得非常磨蹭。
不一会儿,蒙恬的身影出现在了前厅,衣裳有些凌乱,想来得到消息,立刻马不停蹄的赶了出来。
“公主,你从甘泉宫千里奔袭回咸阳,现在应该很累了吧?快进来坐,我给你揉揉肩。”
赢燕风尘仆仆的模样,落在蒙恬的眼里,既显得有些任性,又带着一丝可爱。
“哼,谁要你给我揉肩。”
赢燕口里否认着,却吩咐随行的宫女在外厅等候,脚步自然的跟在了蒙恬的身后。
待过了两道小圆门,赢燕突然冲上来,揪着蒙恬的耳朵,口里哼道:“我听说你在赵国收了一房小妾,到底是不是真的?”
“那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蒙恬心里有些郁闷,赢燕怎么会知晓这件事情。
“错误就是错误,还美丽,男人就爱找借口。”
赢燕使劲掐了蒙恬一把,瞧着蒙恬明明很痛却不敢大声叫嚷的样子,心里乐了:“一直以来,我还以为你是木头一根呢,现在看来,你总算开窍了。你说吧,什么时候派人去宗正府伐柯?”
对赵国的那个女子,赢燕心里有些小小的嫉妒。只是生在王侯之间,赢燕心里明白,男人有时候不能独占。
别说身为国君的嬴政,同赢燕一同长大的子婴,背地里,经过婢女的教导,已经相当娴熟了。几年来,蒙家没有前来提亲,虽说有战事频繁的原因,可内心深处,赢燕总担心蒙恬没有接受过那方面的教育。
宫中的女子,笄礼过后,有老宫女前来教授夫妻相处之道,不晓得外面的将门之家,是否也有这样的安排。
“当然越早越好,燕子的年纪不小了,现在完全成熟了,再不采摘的话,就要从树上掉下来了。”
心里一放松,蒙恬口里的俏皮话,自然就蹦出来了。想起前世的时候,如果甜言蜜语一点,哪里还找不到女朋友。
“我才不小呢,不过就是男人们加冠的年纪。”
不管在哪个年代,女人都是在乎自己的年龄的。
得到蒙恬计划秦王宗正府提亲的承诺,赢燕心里的那点醋意,很快就消散了。不管以后蒙恬身边是否还会有其他女人,她赢燕的正妻地位,总是跑不了的。
·····
送走赢燕后,蒙恬再次躺回床上,心里却犯了难。
该请谁为他和赢燕去伐柯呢?
赢燕身后没有强大的母家势力,娶她不会引起王室的担忧。蒙家世代从军,若是与王室纠葛太多,以后难免不会卷入君位争夺的斗争中。
秦武王意外崩殂后,公子嬴稷、嬴壮等人争夺君位,不少势力卷入其中,众多公子遭到杀戮。秦武王的王后受到牵连,丢了性命,惠文后则不得不黯然回到母家魏国。
中国古代的君位继承斗争,从公子宜臼引犬戎攻破镐京以来,就一直很残酷。
想到嬴政死后,尸骨未寒,就发生了夺嫡惨剧,蒙恬就感觉一阵头痛。
算了,今日之事今日愁,明日之事明日去烦忧。
蒙恬吁了口气,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过一幕幕人影······
将军王龁、麃公两家,与蒙骜同朝为官,不过同为军中之人,请这两家的人出面伐柯,显得将军们走得太近,可不好。
刚成君蔡泽,本来是极合适的人选,可惜去年就过世了。
上林苑练兵的时候,冯劫曾在蒙恬麾下,两家算是有些交情。不过现在的冯劫,担任郎中令一职,护卫宫禁,两人不能走得太近。
······
晨鸡报晓,东边的天空,透出了曦微的光亮。
蒙恬拖着疲惫的身躯,从床上爬起来,出到门外,呼吸着清晨的新鲜空气。
稍微活动活动身子,蒙恬晃晃悠悠,打了一通军体拳,大汗淋淋之后,整个人变得清醒多了。
再挥洒一番刀术,感受着环首刀传来的冰凉之感,那股刀身与心意连通的感觉,细如发丝,似乎在渐渐变粗变壮。
后代的读书人,常说十年寒窗苦,可习练武艺的武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每天坚持打磨武技,十年如一日,才终于能大道至简,洗练无华。
蒙恬现在的武艺,或许比起那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藉,尚有些差距,但也步入了一流武将的殿堂。
有些人,天生神力,远者有春秋时的勃缇,近者有秦武王时的乌获、孟悦。蒙恬自叹,在先天上比不得这样的人物,只好通过后天勤加苦练,与这些人到达同样的境界。
“昨夜,燕公主前来,所谓何事?”
朝食的时候,蒙武发现蒙恬有些疲倦,笑着询问道。
蒙毅低头扒着饭碗,努力的憋着笑意。
昨晚,蒙武与蒙毅听见了赢燕的狮子吼,明白不干自己什么事,没有出来掺和。
未来的妻子打上门,几十年来,蒙家还是第一次遇见这样的事,想想都觉得这是一件大乐事。
赢燕让蒙恬请人去宗正府伐柯,这样的话,从一个女子口里说出来,蒙恬不好传扬出去。他没有接蒙武的问话,而是转而开口说道:”父亲心里可有合适的伐柯人选?”
第230章 嬴氏好女初长成(二)()
八月时节,桂子花开,十里飘香,沁人心脾。秋日的凉风吹来,更添清爽之气。
秋天的咸阳城,虽没有香山枫叶满山红的盛景,但南边的终南山,东篱下的菊花,满地盛开,铺就一篇金黄色的华毯。秋高气爽的日子,借着闲暇,咸阳人间或前往东篱赏菊,自有一番别有的韵味。
这个秋天,咸阳原秋意盎然,天色高院辽阔,万里无云,碧天蓝幕。咸阳人的举手投足间,无不透着一股自然洋溢的喜气。
郑国渠里的流水,日夜汩汩不息,灌溉着关中的几万亩土地,粮食年年丰收,没有饥馁冻饿旱涝之虞。遥想秦王政刚即位不久,关中缺粮,不得不采取纳粟千石,拜爵一级的临时措施。那时,秦人的餐桌多了蝗虫这道闻所未闻的食材,美其名曰飞蝗腾达,可事后秦人心里才明白,飞蝗腾达这道美食其实是缺粮给逼出来的。
秦赵之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