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朝廷用战俘开凿大庾岭新道,并在两旁植树改善通道环境,此路取代西江桂江灵渠湘江这条道路,成为南北水运交通的主要干道,南下或北上者,大都取路此道。沿北江至韶关,入浈水,越大庾岭道,下章水经赣江入鄱阳湖,进长江经运河而通往中原各地。
作为大齐以洛阳为重心的五横五纵国道之一,新道的始发站南海十分热闹。海运繁荣以来,南海城中长年留驻商人上万家,十分繁荣,商船队伍从南海出发,经南州越过贵印两州,抵达阿州及波斯湾,最远可达非州东新港。
一辆私家马车上,两名客人饶有兴趣地打量与内州风情相异的街景,年轻人十分沉稳,反而那名年纪大一些的黑脸汉子,不时忍不住发出赞叹声。
车夫是落户南海多年的汉人,脸膛被阳光照射和海风吹拂,呈现健康的深紫颜色,扭头询问两名顾客,道:“两位客官要去那里?”
“先绕新城一边,再去一趟海神观,我想祭拜一下海神。”年轻人开口说道。此人只有十七八岁,长相十分俊秀,皮肤略有些黑,但并不影响他身上的高贵气质。
新建的南海城,拆毁原来的土城墙重新拓建,四周皆是两丈宽五丈高的石砌城墙,缝隙皆用水泥灰浆抹过。老城区格局变化不大,官府机构皆设在此处,主要以汉人居民为主。新城区以外港的汉教道场为核心,按照蛮坊、归化坊、汉坊分布,主要用以安置蛮夷平民。新区没有修建城墙,按照规划修建十六坊,坊墙围拢新城区一圈。城内新修的大道,均用沥青铺面,分出车马道、行人道。
马车转了大半天走完这一圈,才在年轻人恋恋不舍的目光中,驶出内港区,穿过繁忙的商业街区,到了海神观。“这是汉教道场,里面供着海神,本地人称为海神观。”
青年人的目光聚集到了这座红瓦白墙的汉式建筑,道场占地不是很大,按照三进院落设计,海神像立在第一进院落中,其上盖了遮亭,几案上面摆着无数供物,密密麻麻的信众正在此处祭拜,几乎无处插脚。
现在正是出海旺季,祭神问卜远航的商人最是崇信这些,又逢海神庙会,因此观内观外人山人海,旗鼓喧然,杂耍百戏,热闹非凡。两人不得不在远处下车步行,挤了一身汗,才到了观内海神像前。
“海神像怎么如此眼熟,我认出来了,与威海港立的神像十分相似,这是陛下年少时的形象。”年纪稍大些的人说道。
说话者名叫冯思,原是姜述亲卫,现在水师担任部司马,还有一重身份,宗正府安保司暗卫,身负特殊使命,保护特定人的安全。年轻人是他的上司,太史慈麾下水师校尉董木,真名为董睦,是姜述和董后的儿子。此次西方连续发生战事,先是与罗马人在西班牙角力,后因光明教案与波斯萨珊交战,郎将贾逵此次逢命率军赶往阿州支援,董木随军同行。
董木国学结业以后,先是分到水师担任情报官,不久前才转为水军校尉,董木在国学时品学兼优,能够升任这个职务,在众多国学弟子中脱颖而出,多少还是沾着有人撑腰的光,不过董木确实很优秀,并没有人因此而不平。
宗正府安保司神通广大,派出大量人力确保姜述诸子安全,此次在南海停留一日是贾逵临时起意,但是情报系统依然迅速做出反应,冯思是安保司的人,贴身保护董木安全,还有神鸟机构两位高手在暗处保护,就连那名车夫也是神鸟机构的眼线。
“这是父亲担任东莱太守时的样子,十二岁为二千石高官,比我们兄弟要优秀得多。”董木小声说完,在神像前面郑重地拜了下去。
董木自小在宫中长大,与刘中、刘可
一样,从少年时代便受姜述亲自教导。后来三人搬去南宫,与姜中、姜华等一起玩耍学习,直至国学就读。姜述在董木心目中十分高大,所谓严师出高徒,正是姜述不循情面的教导,才让诸子养成诸多良好习惯,奠定了为人处世的基础。
董木得知姜述是自己亲生父亲,是在国学毕业不久。正是开满樱花的季节,董木踏着樱花满地的小径,去给董后请安,到了董后寝宫,室内高坐的除了董后,还有让他异外敬重的姜述。
姜述身为皇帝,董木只是前朝太后的重养孙,尽管姜述于董木有教导之恩,但是突然在此现身,依然让董木既惊又喜。董后慈祥地望着董木给姜述行礼,突然说道:“你给父皇郑重叩首,算是认族归宗。”
董木一下子没转过弯来,脑子机械地琢磨“父皇”的含义,但是没有发问,给姜述叩完首,道:“给陛下请安。”
董后道:“从今日以后,陛下就是你的父亲。在外人看来,你是陛下义子,其实陛下就是你的亲生父亲。”
董木不由震惊异常,望着姜述和董后半天说不出话来。姜述微笑着招呼董木近前,道:“睦儿,我确实是你的亲生父亲,你的亲生母亲就是您的义太祖母。”
董木更是目瞪口呆,望着年华已逝的董后和风华正茂的姜述,一时不敢置信。但以姜述的身份,又怎会编造如此谎言骗他?若这一切是真的,这又是何种荒唐的事情?
姜述理解董木的心情,接着说道:“我与你母亲的身份与众不同,为了前朝皇室的脸面,不得不遮掩此事。以前你年纪还不便让你知道,如今你国学结业,马上要踏上社会,再隐瞒真相对你很不公平。也许你感觉此事不可思议,却是不容争议的事实,此事除了我们知道,刘可的义祖母也知道此事。”
董木往昔常以自己没有亲生父母而自艾自怜,如今亲生父母就在眼前,这让董木百感交集,不禁痛哭出声。董后上后搂住董木,落泪道:“我在前朝便是失势的太后,新朝建立以后,与寻常命妇并无区别,若非你父皇庇护,母亲怎会如此安逸?你怎能得到与皇子一样的待遇?如今你长大了,应该明白当年的事实。我与你父皇年纪相差甚大,但并不影响我爱他,这些年你父皇也并未因为我年老色衰而弃我不顾。你父皇是个负责任的人,自小对你要求严格,也尽到了严父的责任。我们告诉你这个事实,是因为你已长大成人,能够理解这些年父母的不得已。”
第401章 波斯灭国 1()
董木泣道:“母亲,我知道您和父皇的苦心,原本我以为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因为命好被您收入重义孙,以顶董家之祠。现在我终于明白当年父皇为何如此严厉,也明白父皇为何关心我的上进。我不愿再想过去,我只想告诉您和父皇,有父母的感觉真好。”
姜述也被这份真情感动,上前搂住这对母子,道:“睦儿,你还要知道一件事情,除了姜家子女,你幼时的伙伴刘中和刘可皆是你的哥哥。”
董木想到这里,不由露出幸福的微笑,望着父皇少年时的雕像,心中暗自发誓,一定凭借个人能力建功立业,不坠皇室子弟的威名。
海商并非大汉独创,其实波斯人、贵霜人、罗马人、埃及人很早以前便有海商,只不过因为船只的原因,航线里程较短,载货量很低,贸易额度不高而已。自从威海船厂建成,姜述灌输的先进知识,促成了先进的造船业和海航业,船舶越造越大,航线越行越远,载货量越来越多。
大齐强硬的对外政策,是经济繁荣的保证,因为军事上不断取得胜利,汉商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团体。胡商无论规模还是理念,皆被汉商远远抛在后面。随着大齐捷报频传,接连开疆拓土,大齐人的地位随之水涨船高,甚至不少地方传出“宁为大齐奴,不为异族民”的谚语。
大齐以战俘和占领国百姓为奴,从政治体制上来讲算是倒退,但是大齐目前经济发展太快,无论是农民还是工匠,甚至力工都出现紧缺,这些奴隶恰好补充了这点。
大齐此时实行内圣外王,百姓历来讲究仁义,这些奴隶身份虽低,但在富庶的汉人家中为奴,衣食不缺,甚至还有工钱。大量原为贫农的奴隶,生活比起以前要好得多,产生“宁为大齐奴”的谚语便不足为怪。
大齐钱粮富足其实并没有多少年,自姜述出仕东莱,重视种肥水土,鼓励百姓精耕细作,农业产量大幅度提升,百姓家中才开始有余粮。与大齐相比,西方许多小国和部落,生产力并未得到多大提升,大多数底层百姓还是看天吃饭,一旦出现天灾,无论是农耕部族还是游牧部族,百姓还是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近年主动投奔大齐愿为附庸的部落越来越多,即使号称盛产勇士历来十分强硬的小划羌,也甘心屈从于大齐。为了保住遇到天灾面临的族人性命,小划羌王流离普亚自愿到洛阳为质,而小划羌勇士自愿从军者占了小划羌青壮的大半。
大齐海外势力的崛起不过十余年时间,依靠来自内州源源不绝的人力财力,逐一蚕食周边蛮人占据的区域,通过文化和武力征服,触角越伸越长。在相对平静的西北部,大齐的势力发展也很快,通过文化侵略和宗教侵略,近年归附大齐的西北部落归附者已达上百。
大齐朝廷根据归附部落的现状,将温顺的部族迁至南方新下诸州,蛮勇的部族改为军屯,分散在边关各地,以国家薪俸供养,使他们变成大齐对外的打手,还有一些人口众多向心力又强的部族,迁到与罗马和波斯萨珊临近的地区以为缓冲。
董木参观南海城的同时,心中生出无数感悟,说道:“南海体现了我大齐的繁荣,这些繁荣建立在强大的军事基础上,若非大齐军队无人敢惹,南海这座富庶的城市将是海贼最是惦记的地方。”
冯思担任董木的副手,又被神鸟机构相中,除了武艺高强,还是为数不多的文武全才,相当知情凑趣,也很健谈,道:“海贼已经成了历史名词,原本横行海上的几股海贼不是被我水军剿灭,便是转行当了佣军。敢于将手伸到大汉内州的海贼,我敢说有生之年不会见到。”
原先的海贼大多是海边的强横渔民和犯法汉人,如今国内大力发展渔业,渔民收入提高很多,早就衣食无忧,谁愿再行犯法之事?犯法汉人又可以军功赎罪,到海上以命搏命,还不如去敢死营以军功赎罪,说不定那天立了大功,还会被朝廷封爵,得以光宗耀祖。
地中海附近有不少海贼,这些海贼大多也是汉人,但是这些海贼与以往海贼不同,装备精良,战斗力很强,这些都是水军暗自收编经过秘密训练的专业海贼,主要抢劫扰乱罗马沿海城镇,但绝不会抢劫汉商船只。
大齐新兴行业不少风险很高,与其相应的新行业保险业应运而生。凡是高风险的行业盈利很厚,保险公司收取一定费用,确保此人若遇意外其家人可得到一笔丰厚的钱财。这更让一些喜欢冒险的大齐子弟没了后顾之忧,以年轻人为主组成的探险队伍越来越多,甚至有人组织船队,开始寻找传说中的东方美洲大陆。
一赔十的大额保险金,让遇到风暴损失惨重的探险队,有了卷土重来的可能。遍布沿海各港的大齐银行,除了货币的兑换周转,还提供高利率的探险基金。情报司下属的邮政公司,以低廉的价格为探险队提供消息和情报。
董木参观完保险公司、邮政公司、探险基地,不由对父皇更加佩服。这些新兴行业,皆是父皇提议创建,父皇近年并没有多少精力过问这些,却能根据各地汇集上去的情况,分析出这些新兴行业的风险和变化,提前制定相关制度予以约束。先知先觉开创事业,并能预知以后发生的变化,光凭这一点,就让董木对父皇充满敬畏。
夜幕除临之时,军港号声不断,各军正在集结部下,换上军装的水军士兵,贯甲跨刀,目不斜视,露着精壮的手臂,排成整齐的队列点名,不需看其战斗,便是军容也显示出绝对的强悍。
大漠黄沙,一支庞大的驼队蜿蜒而行,组成人员迥然各异,既有身体强壮的黑奴,也有深目高鼻的波斯萨珊护卫,周边还有十余名身材窈窕、布巾掩面的少女。
中央两个最大的驼帐,一顶是黑色,一顶为白色。黑色驼帐之中,一位二十余岁的贵族正不停地咒骂:“该死的光明教,该死的大齐人!还有这烦人的黄沙,这恶毒的太阳,伟大的光明神呐,你怎能抛弃我们,乃至你的信徒都成为我的敌人。”
驼队停了下来,护卫们临时建好一处可以遮蔽阳光的营帐,一位身材火爆的贵妇人头戴面巾,侍女上前扶她从白色驼帐中下来。贵妇走进营帐,对身边侍女道:“你去看看,皇帝陛下怎么还没过来?”
话音未落,青年男子从门中走了进来,“母后,还要走多久?这里除了沙子还是沙子,该死的光明教叛徒,该死的大齐人……”
青年男子坐在贵妇人身旁,一
位侍女用浸水的纱布帮他擦拭面部,另一位侍女打开一瓶水送到他的嘴边。贵妇人目不转睛地盯着青年,眼神里满是失望之色,语气严厉地说道:“皇帝陛下,如果你不想变成大齐的俘虏或是奴隶,就请你马下停下牢骚,要知道我们不是出来游玩,而是逃亡。”
青年男子神色大变,推开身边那名侍女,急道:“母后,我不想变成俘虏,也不想变成奴隶,我们赶快启行吧。”
青年男子便是波斯萨珊最后一任皇帝启非,贵妇人则是一直执政的苏菲太后。在波斯萨珊王城被围以前,苏菲太后带着忠心的侍卫逃了出来,担心被大齐人追上,不敢经过人烟稠密之处,而是沿着荒无人烟的沙漠穿行。
周瑜统军进入波斯萨珊境内,前军郝昭部所向披糜,进军速度虽慢,过程却异常顺利。光明教徒数量多的地区,光明护教军所到之处,信徒纷纷响应,几乎没有遇到成编制的抵抗。甚至许多信徒拿着简单的武器,尾随其后,随着大军不断深入,这些志愿者越来越多,最终迫于粮草压力,郝昭不得不采取限制措施。
大齐数路大军齐发,郝昭统领光明护教军为前锋,周瑜部为中军,李继宗为左军,右军则是公孙瓒、庞德、高览三路重骑兵。郝昭部得光明信徒之助,势如破竹,所到之处守军非降即溃,间接影响了波斯萨珊其它方向的守军。
周瑜见光明教人心所向,索性让光明护教军分出两路偏师,为左右两路大军的前锋。分兵之后,奇效立现,左右两路大军速度顿时提了上来,诸军如同几支巨大的箭头,迅速杀向波斯萨珊王城。
苏珊太后连续接到前线溃败的消息,计算目前战力,知道绝无抵挡之力,当下以皇帝西巡为名,携带大量银钱物资,在忠心的三千侍卫保护下西逃,将守卫重任委托给首相安不拉那和战神约途。
苏珊太后与启非出城不久,安不拉那与约途接连数日召集朝中众臣商议对策,内有光明教众响应,外有大齐雄兵压境,众人早已人心惶惶。太后与皇帝双双出走的消息,带走了众人最后一点希望,就连一向不服输的约途将军,也悲观地表示,与有大齐精兵相助的光明护教军作战,没有一点取胜的可能。
第402章 波斯灭国 2()
周瑜大军兵临城下,并未遭遇意想中的顽强抵抗,首相安不拉那、大将约途带着合朝文武不战而降,大齐兵马只是付出极小代价,就取得波斯萨珊全境。
周瑜一边派出兵马追杀苏菲、启非一行,一面分派诸军接管边境诸城,报经朝廷捷报的同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