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有家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有家店-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孙承宗对他们丝毫不关心,全都是一群尸位素餐,只知道争权夺利的人,孙承宗要是在乎才怪了。

    崇祯皇帝拉着孙承宗,沉声说道:“爱卿到兵部之后,先要理顺的就是兵部的人事,崔呈秀在并不期间,提拔党羽,结党营私,兵部乱的不成样子,朕希望爱卿能够选贤任能,尽快让兵部如臂使指。”

    让孙承宗做兵部尚书,那是因为孙承宗在军中的威望和人脉,只要他到了兵部,很多人立刻就会老实下来,他也知道兵部该用什么样的人。

    “皇上放心,臣不会辜负皇上的厚望!”孙承宗连忙跪倒在地说道。

第二十五章 吏部尚书人选() 
再一次伸手将孙承宗搀扶起来,崇祯皇帝笑着说道:“爱卿,朕对你的能力是非常的相信的,也相信对你大明的忠心,对于吏部尚书的人选,爱卿可有人举荐?”

    吏部尚书乃是天官,掌管着全国大小官员的官帽子,位置可以说非常的重要。

    崇祯皇帝要改革吏治,澄清朝堂,一位无私且能干的礼部尚书是必不可少的。

    孙承宗没想到崇祯皇帝会问自己这个问题,刚刚任命了自己兵部尚书,现在有垂询自己吏部尚书的事情,孙承宗深深的感受到了崇祯皇帝的信任,心中也更坚定了为国出力的决心。

    “吏部尚书乃六部天官,职权很重,这个时候应该选择一个才德兼备,而且没有党派的人为最佳!”孙承宗想了想说道:“原本韩爌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是韩爌乃是叶向高的弟子,与东林牵扯太深。”

    崇祯皇帝一笑,孙承宗到这个时候还不忘了给东林党上眼药,看得出来他的立场并不偏向东林党。

    韩爌岂止是和东林党牵扯的深,身为东林党魁叶向高的弟子,韩爌可以说就是现在东林党的党魁,或者说是二号人物,启用韩爌为吏部尚书,除非自己疯了。

    “臣举荐李标!”孙承宗想了想,给出了一个崇祯皇帝没有想到的名字。

    “李标是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泰昌时,累迁少詹事。天启中,擢拜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标师同邑越南星,党人忌之,列名《东林同志录》中。标惧祸,引疾归。”孙承宗缓缓的介绍道。

    李标的老师是赵南星?崇祯皇帝真的没想到,这个李标可以信任?

    要知道赵南星可是一个著名人物,东林党魁之一,赵南星为明末东林党重要人物,世以赵南星、邹元标、顾宪成比拟为汉末的“三君”,时称“东林三君”。

    赵南星就是党争坚定的支持者,他在主持京查的时候,弹劾了两京三百多官吏。

    针对齐浙楚党和与自己政见不合之人来了一个大清洗,当时人记载的很清楚‘方东林势盛,罗天下清流,士有落然自异者,诟谇随之矣。攻东林者,幸其近己也,而援以为重,于是中立者类不免小人之玷’。

    因为这种做法,将齐浙楚党和很多中立官员,直接推到了魏忠贤的一侧,为阉党的建立和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只不过支持东林党的泰昌皇帝登基一个就死了,这里面说不定就是齐浙楚党搞的鬼,只不过是没证据罢了。

    泰昌皇帝死了,天启皇帝登基,信任魏忠贤齐浙楚党的投靠,使阉党大为壮大,这才有了后面对东林党的清洗,还搞出了一个什么东林六君子,使的党争成了朝堂上的主要基调。

    真的要说起来,党争扩大化,与赵南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作为赵南星的学生,李标真的能做到公正公允?崇祯皇帝很怀疑啊!不过李标自己称病辞职,不参与党争,或许从某种程度上也展现出了他的立场,加上这个人是孙承宗推荐的,崇祯皇帝心里也没谱。

    对于赵南星的主张,崇祯皇帝看过,知道他主张改革,主要是改革励志,澄清朝堂。

    只不过他的改革,选用的都是东林党人,所谓的正人君子,在赵南星担任吏部尚书的时期,也被人成为“众正盈朝”!

    崇祯皇帝对东林党人气节这方面还是挺佩服的,视死如归,将儒家文化践行的非常好。可是也有一点,这些人都是玩手段的高手,口号喊得震天响,真的做点什么,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想了想,崇祯皇帝还是决定给李标一个机会,便沉声说道:“朕会桌内阁拟旨,启用李标的!”

    孙承宗自然看出了天启皇帝的犹豫,似乎对李标是赵南星的弟子有顾忌。孙承宗也理解,朝堂上党派纷争严重,作为东林党魁之一赵南星的弟子,李标很可能继承了自己老师的作风。

    要知道赵南星对朝堂上的打击和清洗,孙承宗也是知道的。

    反正自己暂时也没有合适的人选,崇祯皇帝就准备用李标试一试,不行的话在换人。崇祯皇帝考核人的标准和简单,那就是他对自己的改革是否有用,是否支持。

    至于为官是否清廉,现在还那个精力顾及,只要他能够把事情做好,这就足够了。只有将改革最好,税制从新厘定,国家的状况好一点,才有精力腾出手来收拾贪官。

    “谢皇上信任!”孙承宗躬身行礼,他对李标还是有信心的。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对于韩爌,崇祯皇帝也听过,他开始的时候还能坚持和齐浙楚党共处,包括其中的方从哲这样浙党党魁,朝中局势也相对平稳。

    那个时候,内阁既有东林党,也有齐浙楚党,朝中的局势还算平稳,可是制衡做的很好。

    赵南星仗着有泰昌皇帝的宠信,对齐浙楚党展开的大规模清查,成为了党争加重的导火索。导致了两党的全面对立,到了魏忠贤大肆清洗东林党,使两党的斗争到了不可开交的地步。

    以前虽然也有党争,但是都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大家不会以国家大事开玩笑。

    关键是党争不见血,最后就是罢官,最后都留一线,魏忠贤上台之后,对东林党的清洗是血淋淋的,从熊廷弼的死,到后来的东林六君子,造成了两党无法合作的现实。

    想了想,崇祯皇帝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对孙承宗说道:“爱卿,辽东督师人选,爱卿可有合适的人?袁崇焕如何?”

    问到袁崇焕,显然就是崇祯皇帝给孙承宗挖的一个坑,想要看看孙承宗的想法和做法。

    崇祯皇帝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希望辽东维稳,自己腾出手来处理内政问题。

    这个时候启用袁崇焕,显然是和这个大战略相背驰的,袁崇焕一项主张扩军备战,每年向朝廷要的粮饷都是一大笔,如果这个时候孙承宗还说用袁崇焕,崇祯皇帝真的要好好想一想了。

    孙承宗怎么可能看不出崇祯皇帝问话的意思,他也能明白崇祯皇帝的想法。

    崇祯皇帝就是要看一看,在皇上的想法和你不同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毕竟崇祯皇帝给孙承宗讲了一番道理,辽东维稳是大战略不可动摇,孙承宗想了想,最后还是摇了摇头说道:“如果是以稳守为主,元素并不合适,他主张练兵收复辽土。”

    崇祯皇帝之所以选择维稳辽东,那就是因为他相信后金打不进来,根本不可能攻破山海关。

    事实上也是如此,即便统一了蒙古,降服了朝鲜,后金能绕到攻击bj却攻不破山海关,无法长驱直入。在冷兵器的年代,想要攻破山海关这样的关隘,根本不现实。

    “心不明,则眼不亮,让元素去做他本心不愿意做的事情,自然心蒙尘,心蒙尘,必然会影响到他的抉择。”孙承宗想了想,继续说道:“况且元素之长不在于守城,他不合适督师辽东。”

    对于孙承宗的说法,崇祯皇帝还是满意的,袁崇焕还有一点,那就是喜欢大权独揽,不听别人的意见。

    袁崇焕在辽东的任上,不是经抚不和,就是将帅不和,与满桂的不和已经公开化了,经略王之臣奏书请求留住满桂,袁崇焕又因此与王之臣闹不和。

    朝廷担心这两个人闹矛盾会影响大事,于是将两人分开,王之臣督关内,袁崇焕守关外。关内关外不能协同,能打好才怪了!最后崇祯皇帝只好赐予尚方宝剑,将整个辽东全都托付给他。

    拿到了辽东的大权,袁崇焕直接拿毛文龙开刀,这个不听他调动的人,袁崇焕拿毛文龙立威了。

    如果一次不和怪别人,两次不和怪别人,可是袁崇焕次次与人不和,不是要调开这个,就是要调开那个,大权独揽杀人立威,不顾大局,直接干掉了毛文龙。

    这样的事情一出来,让人不得不有想法,到底是别人和袁崇焕不和,还是袁崇焕和别人不和?要不就是袁崇焕用人无方,不会和人相处,一个督师大帅,你连自己的手下都摆弄不明白?

    每次一出事,就是上书朝廷,请求调离,次次这么做,手下人谁会服你?这就是一个会打小报告的领导,谁心里面会舒服?

    从他挤走自己的顶头上司王在晋开始,这种情况就出现了,隐患已经埋下了。

    当初他还是王在晋的手下,王在晋也很器重他,只不过他不同意王在晋的策略,他就直接尚书内阁首辅叶向高,然后才有了孙承宗巡视辽东,直接将王在晋罢官。

    满桂毛文龙等等将领,基本都是王在晋提拔的,算是王在晋提拔的。

    孙承宗在的时候还好,毕竟孙承宗真有能力,还有威望,也有手腕,辽东局势平稳。可是交到袁崇焕手里,下面的人怎么可能会服气?打小报告弄走上司,还总打小报告弄走下属,这样的领导谁要跟他干?

第二十六章 外举不避仇() 
对于孙承宗的回答,崇祯皇帝还算是满意,点了点头说道:“既然袁崇焕不合适,那爱卿心中可有人选?有的话不妨说来听听,王之臣在辽东,朕有些不放心啊!”

    其实王之臣这个人,崇祯皇帝觉得他有些悲剧,总是在为别人打替补。

    天启五年,代替吴用先担任蓟辽总督。宁远之战后,王之臣替代不援宁远和觉华岛而免职的高第,为辽东经略。与袁崇焕经营关宁锦防线,在满桂的留任问题上,与袁崇焕发生争执。

    袁崇焕上奏请求遣其镇守其他城镇,于是满桂被召还bj而王之臣极力反对,并请求朝廷命其镇守山海关。朝廷为了缓和各方矛盾,命令王之臣专守关内,而关外士兵将领皆由袁崇焕派遣。之后袁崇焕自悔,请求朝廷依照王之臣建言。

    天启七年,袁崇焕回乡,王之臣代为督师兼辽东巡抚。

    崇祯元年,被罢免蓟辽督师职位,由袁崇焕担任。

    崇祯皇帝觉得王之臣应该恨死袁崇焕了,他的手下估计也不喜欢袁崇焕。辽东的人事,袁崇焕就没有百弄明白过,杀毛文龙立威,结果弄得尚可喜和耿精忠投降了后金。

    不过想要找一个各派系都能支持的人,怕是也不容易,难道让孙承宗去?崇祯皇帝看着面前的孙承宗,心里不禁有些犹豫,以孙承宗的威望和能力,维稳辽东绝对没问题。

    以孙承宗的性格,自己把话说透了,让他维稳,他应该也能改变自己的想法。

    可是崇祯皇帝却不想这么做,京城之事才最重要,他不可能把孙承宗放到辽东去维稳。京城的事情必须有一个老成持重的人掌控,孙承宗是不二人选。

    沉吟了半晌,孙承宗说出了崇祯皇帝怎么也没想到的名字:“皇上,臣举荐王在晋来出任辽东督师!”

    王在晋?崇祯皇帝虽然属意王在晋,可是崇祯皇帝没想到孙承宗会举荐王在晋。要知道,他们两个可一直是冤家,因为想法的不同,倒是他们一直在争论,谁也说服不了谁。

    尤其是身为王在晋下属的袁崇焕,倒向了孙承宗之后,并且挤走了王在晋,使王在晋丢失了辽东督师,两人的关系就已经有水火不容的感觉了,孙承宗现在居然举荐王在晋?

    “王在晋非常擅长使用水师,对水师战舰非常的有研究,加上毛文龙乃是王在晋的旧部,由王在晋出任辽东督师,可以避免动荡,收敛人心。”孙承宗没有看崇祯皇帝的脸色,接着说道:“满桂等大将,也是王在晋一手提拔,不会造成军中纷乱。”

    在熊廷弼和王化贞丢了广宁那一段时间,王在晋治理辽东,可以说门生故旧遍布辽东,这也是袁崇焕白弄不明白人事的主要原因。

    “况且王在晋一项主张勾连蒙古和朝鲜,在辽东采取收缩兵力,各个城池为犄角,互相支持的守城策略。”孙承宗侃侃而谈:“皇上既然决定在辽东维稳,那王在晋就是最合适的人选,虽然臣和他在很多的地方的主张不同,但是为国选材,臣还是能做到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看向孙承宗的目光更加的柔和了,笑着说道:“爱卿真乃真挚肱骨之臣!”

    “皇上谬赞了,臣愧不敢当!”孙承宗连忙客气的说道:“臣只是如此说,具体怎么做,还是要皇上乾纲独断才好。”

    摆了摆手,崇祯皇帝笑着说道:“朕明白,朕会好好考虑的。”

    孙承宗离开了乾清宫,崇祯皇帝伸了一个懒腰,看了看天色,差不多到时候了,自己要该回到门店里面看一看去了,毕竟自己依靠的就是那家门店,弄一把后装燧发枪去。

    吃了晚饭,在王承恩的伺候下睡下,崇祯皇帝迷迷糊糊的来到了自己的门店。

    睁开眼睛,从床上起来,伸了一个懒腰,走到店门口,将停止营业的牌子摘了下来,将店门打开,崇祯皇帝才回到柜台,先用意念联系了亨特,然后拿起桌子上的电话打电话。

    这个电话不是打给别人,正是打给老赖赖永福,上一次想要买自己青瓷碗的客户。

    电话很快就打通了,只听那边一个清冷的声音说道:“你找谁?”

    崇祯皇帝一愣,撇撇嘴,沉声说道:“我找赖永福!”

    时间不长,电话那边再一次响起了声音,这一次就是老赖接的电话了。赖永福心情不错,笑着说道:“你好,我是赖永福,请问你是哪位啊?”

    “我是当铺老板,上一次你在我这里看了一个青花瓷碗,我想问问你还要不要,你要是不要的话,我准备卖个别人了。”崇祯皇帝语气淡淡的说道:“东西很抢手的。”

    赖永福急切的说道:“要,怎么会不要,我马上带人过去,你等着!”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这几天赖永福已经带人来过了,之不过崇祯皇帝这里一直关门罢了。现在崇祯皇帝主动打了电话过来,赖永福自然不敢怠慢,准备马上过来将东西入手。

    无论是自己收藏,还是拿出去送礼,这东西都是非常不错的。

    只有倒卖,赖永福根本就没想过,这样的好东西倒卖出去,实在是暴遣天物。

    崇祯皇帝对这笔交易也非常的看重,可以拉住赖永福这个大客户,还可以为自己带来大笔的资金,现在崇祯皇帝就缺钱,非常的缺钱,亨特那边给了五十万,连一支像样的队伍都没有。

    很快就有人来了,只不过来的不是赖永福,而是亨特。

    亨特一进店铺,面大喜色的看着崇祯皇帝,笑着说道:“老板,我已经找到弗格森步枪了,保存的非常完好,还能够设计,完全满足老板的需要。”

    对于亨特能打听到消息,崇祯皇帝倒是不差异,开口问道:“好弄到吗?”

    摇了摇头,亨特沉声说道:“在一家私人的博物馆里面,警报系统非常的厉害,甚至堪比银行的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