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贤士向莫若清行礼,说道:“有请莫姑娘做个见证。”
莫若清还礼,算是应允。
管贤士多说,走到案台前。
这是有人就准备好了琴,放在了案台上。
管贤士吸了一口气,开始奏琴。
他弹奏的是一曲凤求凰,相比于程繁所弹出的那股柔情,管贤士弹出来的则是阳刚了许多。
琴声确实优美,不少人都露出欣赏陶醉的神情,沉迷了进去。
莫若清听着这略显阳刚的琴声,脸上依旧是如画般的笑容,没有表露出她的真实想法。
程繁听了,在心里摇了很多次头。
这个管贤士,倒真是会投其所好,他看见了莫若清跳的舞,知道了莫若清舞蹈中的锋芒气息,所以弄了这么一手。
莫若清不拘泥于以往那些舞蹈的繁文缛节,勇于改正并实践,管贤士清楚了这一点,便有了应对的方式。
所以管贤士的琴声与其说是阳刚,倒不如称之为和莫若清一样的锋芒。
这种想法确实很好,加上在场的众人都把心思花在如何讨好管贤士上,所以自己弹奏出来的琴声,肯定是不被认可的。
这是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就是管贤士的琴艺确实了得。
这也正是程繁摇头的原因。
远处的君且见到管贤士如此行为,喝在口里的酒忽然吐了出来,吐了他一身,青衫上沾着的都是酒水。
管贤士收了手指。
他起身看了一眼程繁,说道:“该你了。”
程繁到案台前坐下,把“雪”琴放在案台上,他也看了一眼管贤士,但没有说话。
不过从他的眼神上来看,大概的意思就是:你还是太年轻了。
可是这时的管贤士却没有看他,而是把目光放在莫若清身上。
琴声起。
同样是一曲凤求凰,但是和管贤士相比,韵味大相径庭。
管贤士带的是阳刚之气,而程繁没有改变曲子的情感,还是那样的柔情。
这种柔情程繁没有在丽花楼展露过,他只是展露了一次,那就是在齐王府,那是程繁抚琴,张青舞剑。
程繁之所以弹出和齐王府一样意味的琴声,不光是要战胜管贤士,更的是,他想猜一猜莫若清和张青之间的关系。
相比于管贤士琴声中的刚烈,程繁琴声里那种对佳人的殷切爱意完美无缺的表现出来,在场的一老爷公子没有陶醉,反而想起当初走在一起的妻子和真心姑娘来。
他们来的这里消遣并不是出卖家庭,而是仕途不顺,或者心情不好。
于是场间的人们在琴声里渐渐流动着,一部分回到了家里,去找他们的妻子儿女,一部分进了房间,去找他们在意的姑娘。
还有一些人就是这样呆呆看着那个脸色微黑的青年,然后缓缓地低下了头。
管贤士没有理解人们的做法,他认为人们程繁的琴声表示出不满,以离开现场为理由,向程繁表示他的琴声不如管贤士。
君且低着头喝着酒,只听着琴声,用手帕擦着青衫上的酒水,没有在意场间的变化。
静静站在楼上的韩大家没有在意程繁影响了他的生意,她平静的面容微微动摇,似乎想起了某个人。某个她对不起,或者对不起她的那个人。
莫若清没有说话,一直保持着一个表情,那就是展开柳眉,微笑着,不清楚她的内心想法。
柔情似水,水可化为万种形态,填补人们心中的疤痕和空洞。
凤求凰所要表达的情意就是如此。
管贤士的脸色语气越来越难看,当难看到了极点的时候,他望向程繁的目光变成了钦佩。
程繁也收起了手指,向莫若清和管贤士行了一礼。
“程繁公子,第一局我已经输了。”管贤士还礼,说道:“不过后面的我可没有认输,我们还要再比。”
“…………”
程繁不想说话,因为后面的两轮,除非齐王或者军师来跟他比,其他人不说是战胜他,连平手都很难。
不过这个管贤士醒悟的倒是很快,若他是个纨绔子弟,对程繁生出忌恨来,程繁的计划就会受到很大的阻力。
“那我们比试计谋推演,你我互相出题,难住谁了谁就败,怎样?”
程繁说道:“那都答不上来怎么办?”
管贤士想了想,说道:“那就让莫姑娘出题,我们谁先答出来,谁就胜。”
程繁说道:“那都答不上来怎么办?”
还是那句话,管贤士有些尴尬。
“没关系,我出的题比较容易,你们会答上来的。”
就在两方互相纠结题目的时候,莫若清说话了,绝美的面容依然露出的微笑,柳眉依然舒展开来。
其实程繁刚才的两句话是玩笑话,自己出的题管贤士是肯定回答不上来的,至于管贤士出的题……程繁信心百倍。
既然莫若清跳完了舞,比赛完了之后就是一些会客的环节了,程繁虽然也想和莫若清聊两句,但他不愿在青楼多待,来日方长,日后或许还有机会问出点什么。
至于现在,知道她和张青有联系就行了。
后面的比赛跟弹琴没有什么关系,程繁拿出粗布将案台上的“雪”琴仔细包裹好,然后背在后背上,管贤士出题。
“襄国皇帝陛下路游西锦城郊外樱山,发现山上樱花盛开。陛下十分惊奇,于是将士下令斩花。将士斩花半山,陛下饮酒一壶,后陛下发现美酒不多,待将士在将那剩下的半山樱花斩下一半,陛下再饮下半壶酒,如此穷举排列,问将士斩了多少樱花,陛下饮下了多少酒?”
第七十二章 面具后面()
程繁想了想,说道:“陛下喝了两壶酒,斩了一山樱花。”
管贤士说道:“程繁公子弄错了,这题有很多答案。你只是说对了一个。”
“哦?”程繁有些意外。
“我问的是陛下喝了多少酒,有曾说过多少杯,多少滴?我问的是陛下斩了多少樱花,有曾说过多少片,多少颗?”
管贤士意味深长地解释说道。
“确实有道理。”程繁点头,这确实是符合穷举的道理,这样说来,答案有无数个。
“是我思虑不周。”
“程繁公子,该你出题了。”
“樵夫砍柴,见有一大截柴,用柴刀劈之,第一次只是劈成两份,樵夫不喜,劈之,成四份,樵夫又不喜,再劈之,不眠不休连劈三日,直至那一大截柴成了一地碎屑,不能再劈,樵夫方才罢手,适时天降大雨,问樵夫将柴劈成多少份?”
“嗯……”管贤士想了很久,最后无奈摇头,说道:“在下不知。”
一旁的莫若清也露出疑惑的神情。
程繁一笑,说道:“适时天降大雨,也就是说,樵夫砍柴而出的碎屑跟天上的雨点一样多。”
管贤士听到是这般答案,极其吃惊,向程繁行了一礼,说道:“受教了。”
程繁说道:“我和管公子都没能答出对方的问题,所以请莫姑娘出题。”
莫若清收敛了疑惑的神情,露出那副平易近人的微笑,说道:“小女子恭敬不如从命,要出题了。”
莫若清摇了摇手上的红色烟罗,说道:“我的红绫有多长?”
这个问题确实出乎了程繁和管贤士的意料,十分棘手。
他们万万没想到莫若清竟然会出这种问题。
这个问题之所以棘手,是因为不能一直盯着莫若清看,用目光来测量红绫的长度,只能凭借自身的积累回答出一个绝佳的答案。
这个答案不是红绫的真正长度,而是一个概括,能够概括出的红菱之长。
两人冥思苦想了很久,然后眼睛同时一亮,同时说道:“三尺红绫和姑娘你的身高一样长。”
两者同时开口,答案各不相同,事实上在他们出口的那一刹那,便有人知道了胜负。
不是在远处自娱自乐的君且,也不是平静如水的韩大家,更不是在他们面前一直微笑的莫若清。
管贤士向程繁行了一礼,说道:“惭愧,在下输了,心服口服。最后一轮推演谋略我看还是不要比了,是在下败给了程繁公子。”
管贤士的主动认输使得程繁对他的印象改观了很多,至少没了那股嚣张跋扈的气焰。
下一步就是,自己该如何引出大皇子。
“公子是当世奇才,不知改日能否和在下一起渐渐熟人?”
管贤士的语气有些试探的意味,这样也没错,敢公开向程繁挑战谋略,从他的琴艺和所问的问题上来看,管贤士多少也沾染了他父亲的味道,政治智慧暂且搁在一边,心中的小算盘可是很不错。
可是程繁向莫若清介绍自己时,他已经把自己的来历说的很明白了。
我叫程繁,我从齐王府来。
程繁是在承认自己是齐王的人。
“不知是何熟人?”
管贤士给了一张笑脸,说道:“是我在安昌城的一些酒肉朋友,平时一起潇洒玩乐的,不过有些人倒还是有些才华……”
管贤士隐晦的跟程繁使了一个脸色,再加上自己话没说完的拖沓语气,很容易让人想到什么东西。
君且在白天说出了管贤士与大皇子之间莫须有的关系,再结合如今的情况,程繁知道,大皇子的事情他不用操心了。
“有时间我们再谈。”
程繁看了看低头喝酒的君且,其实他很想现在就和管贤士谈论一些东西,只是这些东西不可能当着君且的面说,所以是能拖。
“那行。我……托人给你帖子。”
……
告别了君且和青楼里的那些姑娘们,程繁便离开了那里。
他不想和管贤士聊一些杂七杂八的话题,比如哪家的姑娘很好看,哪里的风光无限好。
他隐隐觉得管贤士有点可怕,这点可怕不是体现在他技不如人然后输给了自己,而是那风流纨绔的假面具下隐藏的真实面目。
这种人韬光养晦,表面好色嚣张,实际光芒万丈,老头曾经教导过,像管贤士这样的人,是能够做成大事的人。
回到客房,程繁不禁想起凌可医的那封信,信里说襄国人才济济,果然是真的,还有雪国,他只是提了寥寥几句。
还有凌可医托付给他的女儿童小蔓,如今还是音讯全无,越狱时的莫二什么时候才能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
那日的台山悬崖,以及台山的一些关于夫子的事情,程繁渐渐起了兴趣。
夫子虽受世人敬仰,可是他的一生还是充满了许多的秘密,和夫子一样,台山也有着很多的秘密,尤其是那两道遥相对望的悬崖下面的一条河。
……
“你说……他把秘籍藏哪去了?”
齐王府的书房里,齐王坐在椅子上,在他的对面站着一位老人,身着一身管家的服装。
“王爷,当年我败给了他,但是他已经十几年都没了消息,你说他会不会?……把秘籍也带进土里面去了?”
齐王的面庞还是那么和蔼,尽管面对的是他的心腹,他都不会随意表现出严肃的神情。
“世间总有很多东西不为人知,最令人不为人知的,就是极北方的那个国家,那个国家的人,以及一切东西……现在雪国人出来了,西荒人也回来了,世间的格局也就会变了。还有,那个人可能躲到雪国去了,并没有死。”
老管家点了点头,说道:“说来也怪,他当年也是六十多岁吧?可看起来就和王爷您一样。”
“这确实很蹊跷。”齐王是个中年人,老管家间接说明,那个人看起来年龄不大。
齐王说道:“不过发生在他身上……也算是正常了,甚至我有时候怀疑,他和夫子有着若有若无的关系,而且不是师徒的那种关系,虽然他们看起来不认识。”
“秘籍的事情先放一放。那个张青的情况查的怎么样了?”齐王问道。
“王爷……由于我们的人没有进出雪国的办法,所以有些粗陋。就在我们正准备克服的时候,被一股势力生生顶回去了。”
“什么势力?”
第七十三章 天下三绝()
“朝廷,雪国的朝廷。”
齐王有点惊讶。
老管家抬起手,搁在下巴上,猜测着一些事情。
“听说雪国的皇帝林宗山和皇兄是至交,我们襄国去办事,总得留点面子吧。”
齐王和蔼一笑。
“私人关系只能局限于私人,如果把这些关系带进家国争端,恐怕事情就会变得难以处理起来。程繁是张极推过来的,那自然就得由他帮我们做一些事情。”
老管家说出了一直想说的疑问。
“王爷,您到底是什么态度?是想要杀了他?还是留着还有用处?”
齐王用手指磕了磕桌子,发出阵阵轻响。老管家直言不讳,若是一般人,肯定不会跟齐王这样说话,尤其是以老管家的身份,这是一个下人的身份。可若是撇开这一层身份,那他们之间的关系恐怕就不是主仆那么简单了。
“我不想杀他,不过有人想要杀他。”
老管家有点愣神。
“王爷,您觉得是谁?难道是军师?”
齐王抬起了手指。
“你看着便是,不过我想程繁是不会那么容易就死了的,这是一场好戏。”
老管家露出了忧虑的神情。
“王爷,您不怕他对你做出一些不利的事情吗?”
齐王理所当然地笑了笑。
“很多时候你确实是看到了表面,如果把那层皮给剥开,我相信你肯定会再进一步。”
……
尘土在飞扬,道路旁的树叶染上了一层浅浅的土黄色衣服,随之而来的,还有车轮滚动声,以及马蹄踏地声。
一辆马车在道路上疾驶着,留下了一轮残影。
这个马车在三个月前从吴国的都城海南出发,一路向北,一直都没有停歇,可谓是风尘仆仆,风雨交加。
隐姓埋名,四处提防的日子变得光明正大。
因为这个马车之前属于一个不大不小的车队,这支车队的主人姓“余”。
提心吊胆的过了很长时间,越过了吴国边境,一直在襄国的西部游走,终于遇见了一个惊喜。
强盗。
经过强盗们的仔细梳理可清洗,这支车队的钱财被掠夺一空,只剩下一些干粮,随之而来的就是背叛和离去。
除了一直忠心于余家的一位老人,陪伴余辽的只有无尽的寂寥和孤独。
经过三个月的调养和休息,余辽的伤势好了许多,已经基本痊愈,可是前日有人送来一封信。
余辽看了信,再度瘫倒。
凭什么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过,却要哥哥来替自己赎罪?
余辽心中满是自责,看了一眼坐在旁边一直跟随自己的老人。
“钟叔,为什么?”
钟叔目视前方,没有回话。这位小祖宗,太过于顽劣,因为与别人争强好胜,在途中露财,导致被强盗截杀,若不是那天强盗们大获全胜,满载而归,恐怕这支队伍的人全部要去见他们的老爷。
余辽就像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子,见唯一陪伴自己的钟叔也不理会自己,心中更添了一丝苦楚。
他转过头,口中一直小声轻喃:“为什么……”
钟叔转过头来。
“二爷,你如果要问为什么,那你还是好好的问问自己吧。”
“我自己?”
钟叔没有多说。
车窗外面的微光轻轻刺进气氛压抑的车厢里,给余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