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宫里的时候,想找机会去探探婉儿师父的想法,结果,婉儿师父似乎还在生他气,完全不搭理他。这真是完全没道理可讲了!婉儿师父跟郑太太果然不愧是母女啊!
这师徒俩儿的异样,连女皇陛下都看出来了,特意寻了个上官婉儿回寝宫的时间,女皇陛下居然使人来传张昌宗,召见于他:“你怎么惹你师父生气的?”
张昌宗叹气,反问道:“陛下,您怎么觉得是我招惹了师父,而不是师父不讲道理呢?”
女皇陛下理所当然的道:“婉儿那般好脾性的人,轻易不会动怒,而你做事,常有不按规矩、行事莽撞的时候,定然是你不好,惹怒了她。”
这逻辑真是很强大,推理的很有道理了,完全没毛病!
张昌宗直接没言语了。
女皇陛下瞥他一眼,反问:“难道朕说的不对?”
张昌宗:“不,陛下永远都是对的。”
“朕既然永远都是对的,那为何不理狄仁杰的时候,你竟敢来替他解围呢?”
说着,脸上和语气都有些嗔意。
张昌宗确认,就算是千古唯一的女皇陛下,她也就是个女人,不讲道理和小心眼儿起来,便是女皇帝也不例外。
张昌宗坦诚道:“那是末将敬佩狄公的气节和胆子,陛下威严深重,纵观全朝,包括末将自己在内,敢如狄公那般劝陛下的,也没别人了,狄公真乃大丈夫也!六郎自己做不到,但不妨碍六郎敬佩狄公,这样的人,完全无法看着他受苦受累,真真是恨不能以身代之,如此或许才能聊表敬佩之意。”
语气间还是掩不住的敬佩之意。女皇陛下看他一眼,自是看得出来他语出至诚,忍不住白了他一眼,嗔道:“这股敬佩之意竟然比朕自小看你长大的情谊还重要?”
张昌宗愣住,苦着脸解释道:“陛下,这不一样,完全没有可比性。这个那个算了,说不清楚,陛下罚我吧!”
女皇陛下瞥他一眼,冷眼盯着他看了两眼,淡然问道:“所以,六郎是支持狄仁杰提议的?也不赞同朕立魏王?”
“呃”
张昌宗的表情,那叫一个苦啊:“陛下,可以不回答这个问题吗?”
女皇陛下看他一眼:“你说呢?”
张昌宗一脸蛋疼的斟酌词句:“秦,始皇帝弃扶苏而选宠爱的胡亥,秦二世而亡;前隋,弃杨勇而选了钟爱的杨广,隋二世而亡。陛下,太子关系国本,选对继承人很重要,事关家国存亡,人大多数都喜欢过和平的日子,谁也不喜欢乱世的颠沛流离,能安安稳稳过日子,为什么要选个乱世呢?”
女皇陛下臭着脸道:“魏王也挺好的。”
张昌宗一脸“陛下您当真吗”的表情,颇有些蛋疼:“对陛下来说,魏王自然好,只是,对于朝臣们来说,陛下,您觉得魏王将来能做贤明之君吗?”
武承嗣会拍女皇陛下的马屁,这些年行事,有许多几乎都是贴着女皇的心思去做,自然得女皇宠爱,在拍女皇马屁这件事情上,武三思也是不及他的。
只是,大约是得女皇宠爱的关系,行事颇有些肆无忌惮,在女皇面前那是恭顺至极,在外面却嚣张跋扈,心狠手辣。
张昌宗忍了忍,不禁念及二叔当年所教的心正二字,忍不住道:“陛下,有些事,师父从不会向陛下提及,然六郎却记着。当年,六郎进宫请求拜修仪为师,恰好撞破时任周国公的现魏王欲对我师无礼,若非机缘巧合被我撞破,我师会如何六郎不敢想。师父念此才收我做徒弟。”
张昌宗顿了顿,复道:“我师身为陛下身边人,魏王所为,往大了说是窥伺禁中,目无君上;往小了说,好色无度,胆大妄为。”
女皇陛下沉默不语。张昌宗想着说都说了,干脆说完吧,是杀是剐随便就是,总之,虽然是比烂,但李显显然比武承嗣好些,最重要的是李显命短,若是让武承嗣上了真的可以收拾铺盖卷跑路了!
张昌宗又道:“还有一件事,陛下不知道有没有听说过,这件事在长安城中早就传遍了。当年,乔公有个侍婢,名唤碧玉,生得美貌而又能歌善舞,在长安城里挺有名的,许多人都想向乔公讨要,然乔公挚爱,不肯割舍,最终被魏王以权势夺之。这件事究竟如何,陛下可使人去打听,六郎不想多说。六郎只知,自古而今,只靠媚上而无任何功绩得太子之位的,便是荣登大宝也难长久!陛下,高宗皇帝与您夫妻数十载,山陵崩时托二子与家国于陛下,太子之位,关系国本,请陛下三思。”
女皇陛下依旧不说话,面上表情沉凝,几乎看不出息怒来。张昌宗都豁出去了,也不想看了,只是跪下尽吐胸中之言。妈蛋的,武承嗣那厮也是志大才疏的典范,若真有心当太子,你就是装也装个贤明出来啊,结果,这厮只记得拍皇帝姑妈的马屁,别的完全不顾忌,行事肆无忌惮成那样还想当太子他当天下人都是瞎子吗?当朝臣是死的吗?
良久,女皇陛下终于开口:“莫成安,你跟了朕几年了?”
莫成安吓了一跳,连忙跪倒:“回陛下,老奴自显庆四年到您身边伺候,如今已然近四十载。”
“四十载,你也算朕身边的老人了,你心中可是惧怕魏王与梁王?”
女帝幽幽问了一句,莫成安吓了一跳:“陛下,老奴老奴陛下恕罪。”
“恕罪?你是朕身边伺候的老人,朕虽年老,然朕依旧耳聪目明,一顿善能食两碗,你居然惧怕魏王、梁王真真是难堪大用!”
“老奴有罪。”
莫成安脸都吓白了,只知道一味的请罪。女帝冷冷望着他,眼神冷静得近乎冷酷:“你确实有罪,不过,若是你能把朕交代之事办好,朕便免了你的罚。”
“请陛下明示。”
“去查一查这些年,魏王、梁王所言所行,据实而查,据实而报,你可明白?”
“喏,老奴遵命。”
“下去吧。”
“喏。”
莫成安战战兢兢的走了,看那样子,似乎恨不得生四腿,肋下生翅一般。张昌宗看得挺乐呵,还有心情咧嘴笑。
女皇陛下冷冷望着他,看他没心没肺的笑容:“六郎还有闲情笑话旁人,莫不是以为朕不会罚你?”
张昌宗心里偷偷的打自己两巴掌,面上却坦然:“六郎今日这般胆大妄言,陛下便是生气也是应当。”
“那为何还不请罪?”
应着女皇犀利冷淡的目光,张昌宗微微一笑,道:“回陛下,六郎幼时,我家二叔张鲁客曾对我说过,为人当心正。六郎虽不才,然长辈教诲不敢或忘。陛下又可知,我家中所住的院子,刚搬新居时,下人来让我取名,我取了竹石馆。”
“竹石馆?”
“正是。”
“此名何出?”
女皇问了一句。张昌宗再笑,缓缓吟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六郎不才,望以此诗自勉。”
女皇陛下表情莫测,神情沉凝,完全看不出喜怒来,口中幽幽把竹石一诗复诵了一遍,静默良久,看张昌宗还直挺挺地跪着,双拳也高高举着,淡然开口:“六郎。”
“陛下,末将在。”
“朕有一事交付于你。”
第229章 关禁闭()
“什么?六郎触怒陛下,被勒令回家反省?”
太平公主收到消息的时候,很是震惊了一番,凝眉沉思片刻,追问道:“陛下可说要解他的职?或是旁地?”
张嬷嬷道:“回殿下,旁地倒不曾听说,便连怎么触怒的,也不曾有消息传出来,只说,陛下勒令六郎回家反省,据宫人说,六郎乃是自己归家,神态有些沮丧懊恼。”
“上官呢?她日日在御前,怎不为六郎周旋一二?”
“据说,六郎触怒陛下时,修仪并不在御前。再则,宫里这几日都在传,都说不知六郎怎么触怒了上官修仪,这几日看着像是两师徒怄气,连见都不曾见六郎。”
张嬷嬷小心的说着。果然,才说完,主子便一把拍在坐榻的扶手上,嗔怒道:“这个上官真是!当初六郎就不该拜她!罢了,既然她靠不上,少不得靠我。唉!”
说着,叹了口气,复又想了想,道:“陛下是何等果决之人,既然没有说解职,想来对六郎也不至失了眷宠,等她老人家气消了,自还有六郎重回禁中之时。”
“喏,老奴也是这般想的。”
“不过,陛下年事日高,性情也”
顿了顿,突然转口问道:“十一郎如何了?”
张嬷嬷答道:“据阿罗回报说,已然听话不少,不该有的心思,不知是掐了还是藏了,让练习的才艺,也知道刻苦练习了。”
“加紧督促,务必在万寿之前练出个样子来。”
“喏。”
“秀儿呢?她哪里应该也收到消息了吧?”
话题又是一转。张嬷嬷面上现出个笑的样子来,眼神带着欣慰之色:“大娘子这些年历练之下,除了宫里,耳目只怕要比老奴还灵醒些,想是已经收到了。不过,大娘子不愧是殿下的女儿,收到了也不曾慌乱,很是端得住。”
太平公主也露出个满意的表情来,眼里的欣慰之色只比张嬷嬷多,不比张嬷嬷少,笑道:“我的女儿我自是晓得的,秀儿是能经得住事务的人,既然她都不曾惊慌,我们也当稳住,且看看再说,不过,若是能查明六郎是如何触怒陛下的那就更好了。”
“喏,老奴使人试试。”
“去吧。”
太平公主这里虽惊讶却不至惊惶。张家那边,张鲁客、张梁客两个在洛阳的长辈,一收到消息便往张昌宗府上赶,结果进去连人都没见到,唯有老大嫂韦氏接待他们。
韦氏道:“劳二位叔叔跑一趟,只是,六郎回来便把自己关了,说是陛下令他紧闭反省,每日只让华为送饭食,无陛下敕令,不得出屋。进去前,六郎也曾交代我说,此事定然会惊动两位,让我替他转达,说是心意他领了,待他出来,定然去二位府上亲聆教诲。”
张鲁客和张梁客对望一眼,张梁客还是有些不放心,追问道:“阿嫂,六郎可说是怎么触怒的陛下?可要我这里上请罪的表章?”
韦氏道:“此事六郎有交代,说陛下只是罚他,并非真生他的气,待陛下气消了,此事也就无妨了。若叔叔问起来,过旬日可代他上一道表章,以提醒陛下莫要忘了让他出来嗨,这胡闹的!”
张鲁客闻言笑起来:“我看六郎这不是胡闹,而是心有成算。罢了,老四啊,看来我二人是白担心了,这小子心里有数呢。”
张梁客点点头,不过还是有些不放心:“表章我这里,还有鲁客那里也莫忘了,我们两人一起上表章,总比一个人好些。对了,郑家太太那里可有话说?”
韦氏连忙道:“郑太太那里,六郎刚把自己关起来的时候,我有些惊慌,去请问过,郑太太沉思半晌,说是让我听六郎的嘱咐行事,说是待她往宫里的名帖,去见见修仪再说。”
张梁客若有所思,想了想,点头道:“也罢,我们先做我们应该做的和能做的,郑家太太从小看着六郎长大,连外间都知道她老人家待六郎自小情分便不同,想来不会袖手旁观,我们呢,也不能乱了分寸,以免坏了事。”
“叔叔(老四)言之有理。”
韦氏和张鲁客都表示赞同。
外头都传得这么开了,宫里的上官婉儿自然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只是,以她对陛下的揣测和对六郎的了解,总觉得现在的情况,有哪里透着不对,但究竟是哪里不对,她又一时没有头绪。
“修仪!”
明香从小看着张昌宗长大,把他当亲弟弟似的对待,听到消息后,不禁有些着急。上官婉儿蹙着秀眉端坐在座榻上,抬手道:“莫急,让我想想,事情刚出来,现在就去求情,徒惹陛下不快,缓缓再说。”
明香一想也是,但是,心里还是有些担心:“也不知陛下多久才能消气,若是就此不再对六郎宠爱也不知六郎是否还能进宫来看修仪您。”
上官婉儿一顿,问道:“可听说六郎进宫的牌子被陛下收回?”
明香被问得一愣,想了想道:“这个奴婢不曾听说过。”
上官婉儿果断道:“我这里不太方便,这样,你寻机使人通知公主一声,看看监门卫那里登记的宫牌可取消了。”
明香小心的道:“若是问这个,修仪,奴婢倒认识个人,名叫陆安康,是宫里尚食局的人,算是奴婢的总角之交,我们一起进的宫,奴婢有幸跟了修仪,在宫里不曾吃过什么苦头,那人可是从小太监升上去的,奴婢仗着您的名头,给他撘过手,他经常出入宫门,与监门卫有些交情。”
上官婉儿一听,立即道:“既如此,那你去办,公主那里能不惊动便不惊动吧,省得她每次总是不情不愿地。”
“喏。”
明香领命而去,不过半日功夫,便有消息传来,登记于张昌宗名下的那块宫牌,并没有被收回。
上官婉儿这才轻轻舒了一口气,明香还有些担心:“修仪,陛下对六郎这是”
上官婉儿轻轻一哼,道:“你可还记得?前几日,我让六郎出师之日那一日陛下曾来过。”
明香记性也不差,点头:“奴婢记得,陛下那日还说,让六郎进学完了去陪她说说话,那时对六郎圣眷颇隆。”
上官婉儿颔首:“那日陛下被魏王惹得心烦,居然主动过来找六郎解闷,显见心里对六郎颇为不同。不过区区数日,这圣眷便消了不成?”
明香恍然大悟:“修仪是说?”
上官婉儿娇媚一笑,道:“来人,与我卸妆,唇色淡些,莫要太浓。”
“喏。修仪这是?”
上官婉儿淡然道:“徒弟惹事了,我这做师父的自该第一时间去请罪才是,如此方才符合常理。对了,把活血散瘀的药膏备好,少不得要吃些苦楚。”
“喏,修仪辛苦了。”
“对呀,辛苦了,待六郎回来,我自会慢慢找回来。”
上官婉儿笑得狡黠,而关在屋里偷偷准备行李的张昌宗,却情不自禁地打了一个喷嚏,一边收拾衣裳,一边还感叹:“我这一被关,关心的人应该还挺多的,也不知是哪个念叨我,这喷嚏打的!啧啧,希望回来的时候,她们不至于恼羞成怒,不然就惨了。唉,身边女人多了,也是愁人。”
这小子明明是抱怨,脸上的笑却极为嘚瑟,简单利索的把行装打点好,整理出一个小包袱,安安稳稳的睡了一觉,第二天,天还没亮便爬起身,背起自己的小包袱,趁着夜色出门。
出了城门,等候了一会儿,见老头儿带着人出来,迎上前,抱拳为礼:“徐公,昌宗在此恭候多时。”
“有劳大将军久候,之后的路途,烦请大将军照看了。”
徐彦伯笑吟吟的道。张昌宗赶紧回礼:“不敢,大家身负陛下重托,职责所在,徐公请放心就是。我的人马这几日已陆续安排在前面等候,徐公请,我们赶一程便能汇合。”
“可,走吧。”
一行人悄悄地,谁也没惊动的出了洛阳。
第230章 到达()
徐彦伯是以公干的名义出东都的,从洛水搭乘官船,顺流而下,张昌宗名义上是徐彦伯的护卫头领,领着从羽林卫中抽调的人手,弓刀齐备的护送着徐彦伯南下。
时值秋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