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竖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竖子- 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挥挥手,韩言眉间的阴霾稍微消散了一些,也不再理会满脸苦闷的糜芳,闭上眼睛养起神来。

    “是!子方告退!”

    就像是失去了灵魂的木偶一般,糜芳的动作说不出的板滞。

    韩言闭目养神,自然也就没有人敢开口多说什么。一直等到糜芳离开之后,这才有些忍不住了。

    “公子,这样是不是有些过了?”

    满含忧虑地看了眼糜芳离去的方向,黄忠很是担心现在糜芳的状态。

    “过了?有什么过了?”

    韩言缓缓地睁开了双眼,神情说不出的疲惫。

    “唉!主公,方才子方回来,明明可以好好解释一番,为何……为何……”

    长长地叹了口气,对于韩言刚才的行为,胡敏也很是不解。不过为臣下者,质疑上官一直都是一个大忌,因此胡敏也没敢把话说得太明白。

    不过,韩言却是明白众人心中都是在想些什么,无非是觉得自己有些苛责糜芳了。但是,韩言毕竟已经不是之前那个无忧无虑的半大小子了,有些事情不是说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的,就像刚才的对待糜芳的态度。

    之前糜芳每次离开办事的时候都是信誓旦旦地跟韩言保证着,而借住糜家在青、徐二州的人脉,糜芳每次都能做得很好。但是,这次的事情明显是超出了糜芳的能力范围,如果说在徐州的话说不准还能容易一些,青州之内糜芳就有些力不从心了。而为了给糜芳长个教训,让他心甘情愿留下看守这两千人,再加上给在座众人都提个醒,韩言也是不得不这样做。

    不过,这些话韩言却是不能说的。

    右手扶着额头,韩言抬起左手来拿手点指在座的众人,开口说道:“今天只不过是子方赶上了,从今往后不管是谁,做事之前要好好思量一下。如果说力有未逮,那便不要随便夸口,而一旦说出口来,那就必须要做到,如若不然,那不管结果如何,受罚是免不了的。你们都懂了吗?”

    “是!”

    答应一声,本来要以‘军械已有供应’来为糜芳辩解的孙观也不说话了。

    “嗯!接下来的几天里你们负责整肃手下的将士,选出一千忠于职守的人来交到糜芳的手上……”

    见已经没有人有异议了,韩言开始布置起接下来的任务来。

    “一千?不是两千吗?”

    不等韩言说完,黄忠满含疑惑地开口,打断了韩言的话。

    “另外一千,想必主公是想从青州刺史那里调来的人里面出吧?”

    深深地看了韩言一眼,胡敏立刻就猜出了韩言的想法,于是开口替韩言向黄忠等人解释起来。

    “不错!那一千人势必要从青州刺史派过来的人里面出!”认同地点点头,韩言开口为几人解释起来,“如果两千人完全从我们这边出的话,那相当于青州刺史出兵五千,孔融出兵三千,我们两千,那到时候真到了紧急的时候,我们未必能掌控住青州的这些人。但是如果从青州刺史派来的人里面抽调以前,那么就是青州刺史四千,孔融和我们各三千……”

    说到最后一句,韩言闭口不说了,不过,尹礼却是适时地开口补充道:“如此一来,我们毕竟能够靠着孔融来压服青州刺史的那四千人,并且还能跟不受孔融的钳制!”

    “不错!正是如此!”

    点着头,韩言看向了尹礼,虽然说后者的武力不怎样,但是这算计人的功夫可是没几个人能比他强了。

    “那……如果青州刺史的人和孔融联合起来呢?”

    沉默了许久的昌豨,突然的开口了,而且一开口就指出了一个隐患。

    “这个啊,那就要等着陈宫来了再说了。”

    轻轻拢了拢鬓角的碎发,韩言毫不在意这个潜在的隐患,或者说,是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担忧。

    孔融与青州刺史派来的人联合,有没有这个可能?

    有,但是在韩言看来这个可能并不是很大。毕竟孔融在北海的这段时间并不是很得人心,除了他手下的那些宾客之外,就算是县吏氏仪等人也都多多少少有些不满,这样的一个人被联合的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让韩言并不是很担心。另外,陈宫本身就是青州刺史焦和府上的宾客,有陈宫在,青州的这些人能掀起大浪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至于说那万中才出现的一,韩言已经做好的打算,只不过现在不愿意提罢了。

    三天的时间转眼即过,远远超出韩言预计的,陈宫带着整整万余人的粮草军械从青州城的方向赶了回来。

    在离城二十余里的地方截住了陈宫所带的队伍,韩言望着那看不到尾的运粮队伍久久无言。紧接着,在韩言的建议之下,包括陈宫在内的所有人马,全部都屯在了离剧县以西二十五里的一个小山谷之内,等待着来日韩言的召唤。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洛阳之内传出了消息,新帝登基,改年号为永汉。元月开始,便是永汉元年元月。紧接着,似乎是为了对抗桥瑁所发的檄文,彰显自己的权势,董卓强势任命刘虞为大司马,封公孙瓒为蓟侯并拜、奋武将军。

    另外的,辽西传过来了消息,说是叛国外逃的钱中山太守张纯为其手下王政所杀,人头送与刘虞作为了进位之后献给朝廷的第一件大礼。

    而在这段时间里,韩言悄悄地将陈宫带来的一半军械暗地里送到了自己的军中,将那四千人装备了起来。再之后,除了给南城的蔡琰等人送过去几封书信之外,韩言再也就没什么动作了。当然,韩言并没有在书信里面写任何要出征的内容,就连负责送信的人也已经被换成了跟着糜芳跑过好几次的五明骥。如此一来,韩言倒也必想蔡琰会不会担心自己了。

    眼看着元月已经过了快一半了,孔融也终于坐不住了。

    就在元月十七的晚上,孔融宴请韩言,约定了第二天出兵。韩言算算时间,差不多远道而来的人也差不多快到洛阳附近了,因此便答应了孔融的提议,稍稍饮了一些酒便告辞回去布置了。

    至于说后来孔融和韩言一同离开剧县,等到看见了青州刺史派来的那些人之后是什么表情,韩言已然没工夫去注意了,更重要的信息,已经从洛阳那边传过来了。

    相比于韩言的磨磨蹭蹭,已经有很多人赶到了司隶,这其中,以袁家兄弟袁绍和袁术最为显眼。

    袁术离开洛阳的时间,比韩言还要早那么几天,而与韩言离开洛阳之后的无所事事相比,袁术则是悄无声息地组织起了一只三万人的队伍。而袁绍,也不过是凭借着袁家的名号,勉强凑够了三万人之数。

    而此次事件的发起人桥瑁,也已经带着两万人赶到的兖州酸枣。除了桥瑁之外,屯驻在酸枣的还有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及其胞弟广陵太守张超、济北相鲍信、袁绍的堂兄山塘太守袁遗还有典军校尉曹操。

    至于说其余的人,袁绍和河内太守王匡屯驻河内,袁术屯驻鲁阳,豫州刺史孔伷、陈国相许妥を4ǎ街菽梁ネ秃幽冢4ㄌ乩顣F屯颍川……

    陆陆续续的,还有不少的人正在往洛阳这边赶,而现在,韩言已经带着人到了酸枣。

第214章 始会盟() 
本来按着韩言的意思,酸枣屯驻了这么多的兵马,到时候遇到些事情必然会大乱,所以还不如往洛阳近一些,直接驻扎在原武。不过耐不住孔融的软磨硬泡,最后还是选择了酸枣。

    带着兵马赶了快一个月的路,到了酸枣之后的当天晚上韩言连营帐都不带出的,直接在营帐之内一觉睡到了大天亮。

    而到了第二天,天还没亮,营帐外已经忙活了起来。

    “公子?公子!”

    营帐外面,一个声音响了起来,轻声呼唤着韩言。

    从睡梦中惊醒的韩言,不用猜也知道是黄忠在叫自己,毕竟这个称呼现在除了他也没有别人用了。轻轻揉了揉眼,韩言费力地从床榻上坐起身来,闷声说道:“汉升啊!发生什么事情了?这么一大早的就来喊我。”

    “公子!各路的‘义军’已经到了,现在他们准备要会盟了,公子您还要不要去了?”

    营帐外面的黄忠,声音不紧不慢,慢条斯理地说着外面发生的事情。

    “他们要会盟了?怎么这么早?这帮人都不用睡觉的嘛!”感觉有些烦心的韩言,抬起手来狠狠地在自己的头顶上挠了两下,然后深吸一口气,说道:“这样,你等我一下,我马上就来!”

    会盟这种事情,韩言还是要去的,不管怎么说这已经来了,那也不可能白白走这一趟。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先认识一下自己这边的‘盟友’,也省得到时候出了乱子打错了人。

    稍微收拾了一下,韩言穿好衣服起身就出了营帐。带着黄忠往营门外走去,远远地就看见外面诸多营地的中间搭起了一座高台,上面插着大概有十几面的旗帜,也不知道具体都是哪家的。

    就在韩言驻足远眺的时候,从营门后面闪出了一个人影,一见到韩言,立刻抱拳拱手,高声喊了起来,“少师!”

    “嗯?是公台啊!怎么起得这么早?”

    韩言一转头,立刻就看见了精神抖擞的陈宫,手一抬,便打起招呼来。

    “是啊!今天说是诸侯会盟,自然是要去看看热闹了!”

    点了点头,陈宫的目光却是一直放在了高台的方向,似乎在想着些什么。

    “嗯~~~,这样啊!”沉吟了一阵,韩言觉得自己似乎是有些莽撞了,向黄忠挥了挥手,随即开口吩咐道:“汉升,你去一下,把通达给我叫过来!”

    “是!”

    黄忠应了一声,转身离去。

    诸侯会盟,自然是少不了勾心斗角,因此带着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在身边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当然韩言的身边还有孙观等人,不过昌豨除了裹乱也帮不上什么忙,尹礼勾心斗角可以却是不太会同人辩论,至于说孙观本人,韩言觉得自己带的人已经不少了因此也就没考虑他。

    不过韩言想得简单,等到黄忠带人回来的时候,韩言这才发现不只是胡敏,就连孙观等人也一并跟着来了。

    “汉升,你这……唉!”

    看着一走一串儿的这些人,韩言就感觉有些头痛,谁家会盟带这么些人的?算起来加上自己都已经有七个了。

    “主公,一会到了那边的时候我们三个在下面等候差遣,就不跟着上去了。”

    孙观一见韩言为难的样子,立刻就猜到了韩言的心思,连忙解释起来。

    “那好吧!”

    见孙观都这样说了,韩言总也不好再遣散几人,只能点点头,当先向高台的方向走去。

    等到了高台之上,人已经到的差不多了,只有少数的几个座位还空着,其余的大多坐上了人。

    “呀!有信来了啊!”

    已经占住了首座的袁绍,一见韩言从高台之下慢慢走了上来,连忙站起身来,大步迎了上来。

    “本初兄!”

    看着满脸堆笑向自己走来的袁绍,韩言连忙拱手,做起揖来。

    “哈哈!他们都说有信你来了,我还不信来着,这可真是……来来来,这边坐,这边坐!”

    袁绍大声笑着,左手就扣住了韩言的手腕,拉着韩言往首位旁边的座位行去。

    悄无声息的,韩言右手一扭,从袁绍的束缚之中挣脱出来,看着停下脚步皱着眉看自己的袁绍,拱了拱手,正色说道:“本初兄,有信今天是跟着北海孔大人来的,便不喧宾夺主了。”

    “这怎么行?那孔融……”

    一听韩言的说辞,袁绍的眉间顿时就挤出了一个‘川’字,伸手就想再去拉韩言的手腕。

    “我看便这样吧!本初你若是执意如此,那让孔北海怎么办?他的脸面往哪里放?这会盟还未开始,自家就先乱了,这可不是我们的本意啊!”

    看着争执不下的韩言与袁绍二人,曹操面无表情地从座位上站起了身来,大声说道。

    也就是孔融现在还没有到,如若是孔融在这里的话,记恨不记恨袁绍且先不说,这脸上的颜色绝对是好看不了的,到时候真要闹将起来,在场的众人谁都免不了个尴尬。

    感受到众人投向自己的目光,袁绍的心中很是恼火,但是却也不敢跟大多数人翻脸,只能是恶狠狠地瞪了曹操一眼,摔手向着自己的座位走去了。

    “来,有信,这边坐!”

    看着转身的袁绍,曹操嘴角微微一撇,脸上露出了一丝不屑,紧接着不再去看袁绍,转而招呼起韩言来。

    “这个……还是要看孔北海坐哪里的……”

    面对曹操的邀请,韩言可不敢直接答应,毕竟跟袁绍解释就在那么几个呼吸之前,现在直接坐过去可是跟袁绍交恶了。

    “呵!这可真是巧了,孔北海的座位就在曹孟德旁边……”

    不阴不阳的,窝在袁绍座位旁边的袁术突然开口了,言语之中多是对韩言的讽刺,只不过双眼却是一直看着曹操。

    “哦?这可真是巧了啊!”

    韩言的眉毛轻挑,看了袁术一眼,满含深意地说道。

    要知道,曹操的座位已经是在这群人里面靠后的了,不过曹操因为之前在洛阳职位便不高,现在也只有那五千人马,还挂名在了陈留太守张邈的麾下,如此座位倒也是平常。不过那孔融好歹也是北海国第一人,怎么座位也这么靠后?

    怀着满腹的疑问,韩言迈步走到了曹操身边的座位,转身坐了下去。跟在韩言身后的胡敏、黄忠还有陈宫,见状也是紧走几步,站到了韩言的身后。

    “来,有信,我给你介绍一些,这位是……”

    见韩言坐稳了,曹操伸手就拉住了韩言的手腕,拿手一比右手边的一个中年男子,就要给韩言介绍。

    韩言左手抬起轻轻摆了摆,然后从曹操手中抽回右手,抱拳说道:“不用说,这位便是陈留太守张邈张大人吧?久仰!久仰!”

    本来满脸笑容的中年人,听到了韩言的话之后脸上不由得露出了一丝的尴尬,本来已经抬起来要作揖的双手也停止了动作,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哈哈!有信你可真是!”连笑了两声,曹操摇着头,抬起手来就把中年人合拢的双手压了下来,“有信啊!这你可是猜错了,那边那位才是陈留太守张邈。而这位,是广陵太守张超!”

    “啊?这……这……”

    听到曹操的解释,韩言立刻就愣住了。

    按着曹操比划的看去,与张超隔着一把椅子的地方坐着的才是陈留太守张邈。不过,曹操不挨着张邈坐也就罢了,怎么张邈的弟弟还要跟张邈隔着一个座位呢?

    “有信你是想问为什么那里空着一把椅子吧?”一眼就看出了韩言的疑惑,曹操微微一笑,解释起来,“那便是留给孔北海的位子,毕竟他也是一路诸侯,座位不该在我们之下啊!”

    “哦!原来如此!”点了点头,韩言明白了曹操的意思,不过来不及细想,手一抬,跟张超打起招呼来,“刚才可真是……还望张大人不要怪罪!”

    “哪里的话!哪里的话!在下可是久仰韩少师之才名,今日一见,可真是令在下汗颜啊!”

    面对韩言的致歉,张超连忙回礼,跟韩言客套起来。

    “张大人客气了,客气了!”

    韩言跟张超客套着,但是双眼已经转向了另一边,悄无声息地观察起来。

    高台之上,左右各一排座椅,在正中还有一个较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