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李景隆说道。
正说着,他手下的侍女快步走到门口。此时天还没有完全亮起来,从门口向门内看去还有些昏暗,这个侍女只能对着影影绰绰看起来像是李景隆的人影说道:“大老爷,宫里来人了。”
李景隆放下女儿,迎出前厅。他没走几步,来传口谕的宦官已经走到了前厅门口。李景隆和他寒暄了几句,宦官笑道:“李公爷,皇后天恩……”
李仙惠在屋里等了一会儿,就见到父亲又走了进来,并且还脸带喜色的对她说道:“明日你娘不必去宫里请假了。皇后天恩,许了你假,一直到为父去广枺叭挝埂!
“太好了!”李仙惠兴奋地说道。
虽然六七岁的小孩子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但她今日显然是太过于兴奋了,一直到晚上都不睡觉,到了亥时初李景隆实在觉得太晚了,让妻子袁氏带着他去睡觉。
李景隆自己则又和弟弟李增枝叮嘱道:“还是不要太过于信心十足,你们能想到的办法其他人也能想到。”
“你就放心吧,大哥,我和宋瑄没问题的。”李增枝说道。
……
……
允熥下了朝,回到乾清宫后并未马上批答奏折,而是来到了一间侧殿,似乎在等着什么人。
不一会儿,一个身穿大明正二品官服的人走进来,对他行礼说道:“臣景清见过陛下。”
“景卿平身。”允熥说道。
随即允熥赐座,与他寒暄了几句,景清就说道:“陛下,叫臣过来何事?”他是一个急脾气,兵部衙门最近的事情也不少,所以直接问道。
允熥也不以为意,说道:“朕也知道兵部最近不轻松,正因为如此,朕才要召见你。朕打算派你到廣西担任左布政使。”
景清并未弄明白允熥这两句话的逻辑关系,但他没心思问这个问题,而是马上问道:“陛下,臣这三年在兵部任上,有何不妥之处么?”
“你在兵部任上做的非常好,把兵部打理的井井有条,朕也多次赞许你。”允熥说道。
“那为何陛下要改臣到地方担任布政使?”景清问道。他能够理解皇帝调整官员职位的行为,这是正常的皇帝心思;但廣西这个地方属于穷相僻壤,到廣西为官在他们看来形同贬镝,所以他这样问。
“你千万不要以为朕派你去廣西是贬镝,朕可是要大用你的。”允熥说道:“附耳上来。”
景清有些不解的站起来走过去。等他听完了允熥的话,满脸疑惑地说道:“陛下,虽然其国已经如此了,但未必会如同陛下所说的这样吧?”
“事情定然会向朕说的这样发展。”允熥自信地说道。他之所以如此自信,因为这就是真实的历史上发生的事。
景清虽然仍旧半信半疑,但也不能质疑,说道:“臣领命。”
允熥又好言抚慰了他几句,让他下去了。
但允熥却并未出这间侧殿,而是吩咐黄福又上了一碗茶,自己小口抿了起来。‘嗯,不愧是正宗的西湖狮峰龙井,就是不一样。’允熥心道。
不一会儿一个身穿大明正三品服饰的人走了进来,躬身行礼道:“臣梅殷见过陛下。”
“姑父何必这样客气,快起来。”允熥让黄福扶起他。
接见完了前任兵部尚书,自然就要接见下一任兵部尚书。兵部虽然名声不如礼部,实权不如吏部,但也是六部中颇为重要的一部,允熥自然有所吩咐。
允熥赐座后,对他说道:“姑父,你担任兵部尚书后,要注意和五军都督府的关系。景清在任时其它事情办得都好,就是和五军都督府的人关系闹得很僵。你可千万不要效仿他。军队上的事情,你们两家能通力协作就一定能做好,所以一定要注意和谐。”
“当然,坚持规矩也很重要,规矩若是乱了,什么都乱了。即使要注意和谐,也不能凡事都答应他们。朕看景清的的规矩坚持的不错。”
“是,陛下。”梅殷说道。
允熥又吩咐了几件事情,最后说道:“上直卫最近会有一批人晋升官位,你可以提前预备一下。”
第629章 检阅()
??时候很快就到了六月十一,检阅选出来的士兵的日子。火然文.‘这一天天气并不好,从早上开始就阴沉沉的;虽然没有天气预报,不过经验丰富的老农都认为很可能要下雨。
一大早下了朝,负责具体操办检阅事宜的李坚就和允说道:“陛下,今日天气看起来要下雨,若是检阅之时下起雨来怎生得好?陛下不如改天检阅。”
允抬起头看了看天空,思索了一阵,但仍然坚持:“不必改期,就是今天。”
“陛下,……”李坚说道。
“有朕在,下不了雨。”允打断道。
李坚对于允的话很不理解,但也不敢再说,行礼退下操办去了。
各个卫所的人听到这样的日子仍然不改期检阅,抱怨之声层出不穷,但谁也不敢违背命令,从军营出发前往检阅之地。
下午未时初刻,允来到检阅之地。这是隶属于羽林后卫的一个校场,因为羽林后卫是上直卫,驻地距离皇城比较近,校场也大,所以选在这里。
出于对允推广的新型军队行军方式的好奇,所有相关衙门够资格的官都来了,京里的勋贵只要愿意来看的,允也都允许。
所以允到来的时候,检阅台已经是人山人海,他粗略计算了一下,差不多有一百多号人站在台上,一边聊着天一边等着他,见到他上来马上行礼。
允让他们免礼,站在台上和金纯笑道:“金卿,对讲武堂的学生有没有信心?若是讲武堂的两个年级有哪个年级输了,朕可是要罚你的。”
“陛下,臣不敢保证讲武堂学生的队列一定是最好的,卫所中有本事之人甚多,臣不能及,但能达到陛下之前的要求。”金纯说道。
“哦,那朕可要看一看了。”允笑道。他的要求可不低,在允想来这次检阅很可能没有队伍能够达到他的要求,没想到金纯这么有信心。
这次检阅一共是十三支队伍,十一个上直卫每卫一个百户,讲武堂依据年级,从两个年级各选出一百人组成队伍。
检阅是自然不能一起出场,允亲自定下了抽签的规定。各支队伍抽签,最后讲武堂一年级的学生抽到了第十位,二年级抽到了第十二位。
讲武堂带队之人郑轩满脸喜色地对他们说道:“正好是最后几名,负责压轴,很好。”
“前面卫所的士兵表现的定然是不怎么样,就在连续九个队伍都表现的很差时,咱们忽然出现在陛下的眼前,还不让陛下眼前一亮?说不得就会赏赐咱们。”
一年级学生本来还有些沮丧,觉得排在后面什么表现的机会都没有了,听到了郑轩的话都振奋起了精神,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上台。
反倒是二年级的学生听了他的话更加沮丧:风头都让一年级的出了,他们虽然自认为表现的会比一年级的强,但也不觉得能强出太多。
他们都忽略了其它的卫所士兵,大多数卫所的人自己也不认为能比讲武堂的学生强,听到了讲武堂之人的话虽然不舒服,也无话可说。
不过有一个卫的人却不是这样认为的。“等过一会儿,让你们知道厉害。”李增枝暗道。
随后开始检阅。头一个出场的就是府军前卫的百户。只见这个百户在校场的后面列好队,开始向前走。
允马上就开始皱眉。得益于地上划的线,四列纵队没有变成四条长虫,但横向上不怎么齐,并且很多人的身板也没有挺直,眼睛盯着左右或脚底下,脚步声也不十分整齐。
过了一会儿可能是领队的人说了什么,他们的身板从前向后慢慢挺直了,但纵队却有向长虫变化的趋势。在靠近主席台的位置他们开始正步走,这更是一场灾难。本来就不整齐的脚步声被成倍的放大,队伍也更加混乱。
不一会儿队伍走到主席台前,全体在这里转了几个圈,然后继续行走。还成,没有转错方向的,也没有掉鞋的,算是达到了允的最低标准。
但在场的人虽然不敢说话,却都在心里想道:‘就这,能让百姓一看就看出军队的不同来?还没有以前的方阵整齐、看起来舒服。’
之后又是八只卫所的队伍。允心下生气起来:虽然历史上北洋陆军一个月也成不了军,但自己可是开出了很高的奖励价码,竟然连一个看起来像样子的都没有,就是前世小学生的队伍都比他们强。
一直到第十只队伍,允的眉头才舒展开了一些:讲武堂的队伍所有人腰板都挺得很直,横向上也比较整齐;走正步的时候稍微有些乱,但脚步声整齐如一;最后的转向更是十分利落。
允对身旁的人笑道:“你们觉得这如何?”
蓝珍竟然看得呆了,好半晌才回过神来说道:“陛下,这新式走路之法竟然十分神奇,队伍竟然整齐至如此,与之前完全不同。”
历代的军队步兵都会训练一些方阵,主要用来抵抗骑兵,但都是差不多就行了,一般的骑兵也不可能有多齐,能四层队列挡住骑兵就好。
其它的武将也纷纷附和。他们之前都看过皇宫内的侍卫演示,就几个人行走也不觉得有什么;但今日见到这一百多号人如此整齐的行走,都受到了冲击。尤其是那一段走正步,整齐划一的踏脚声传耳朵,他们从未想到一百多人就可以传出这样响亮的声音,十分惊讶。
允看着他们的表情暗自得意。这泰西19世纪开始普及的练兵之法,岂是西历15世纪初的人能想象的。允估计这些学生距离久经训练的北洋老六镇有差距,但应该已经达到了吴佩孚第三师的水准。
不过想要这样练兵也十分不易,欧洲国家是在普及了六年义务教育以后才出现了这样的练兵方式,19世纪扶桑军队的普通士兵也都是小学毕业,在仍处于农业社会的华夏想把普通军队练成这样很困难。
‘慢慢来吧。’允心道。
第630章 惊奇和无衣()
很快,第十一、十二支队伍也都检阅而过,卫所百户队伍的表现和前几支同样不怎么样,讲武堂二年级学生的表现和一年级学生差不多好。
最后一支队伍出来的时候,允熥自己都没心情看了,转过头对金纯说道:“讲武堂的学生练习的不错,值得嘉奖。金纯,这些二年级的学生,若是从现在开始到毕业时没有犯什么错误,原本该一年撤销但时间不够无法撤销的处分,都撤销了吧;一年级的学生,身上背着的处分减一等;领队的人,朕听你说是郑轩?”
“是,陛下。”金纯答道。
“司务从正七品到从九品的都有,郑轩的司务朕记得是从七品,升为正七品。”允熥道。金纯应诺。
允熥又道:“朕还有一件事情要交给你,……”
他正说着,忽然见到金纯的脸色有些变化,眼睛盯着下面的校场。允熥好奇,转过头也看向校场,这一下子,就看到了令人无比吃惊的一幕。
只见正在行进的这支队伍所有人腰板挺得特别直,就是两支讲武堂学生的队伍也略有不及;这也罢了,可横排也十分整齐,脚步声略微凌乱,却也比其他的卫所队伍强得多。
踢正步脚步声也不怎么齐,也和讲武堂学生的队伍差不多,只是最后的转圈有些乱。
整体上来说,这支队伍与讲武堂学生的队伍可以说是不相伯仲。
允熥问道:“这是哪个卫的队伍?”
侍立在他身边的侍卫李波也十分惊讶:他并未去教导上直卫选出来的百户,但也听说教导他们十分不易,谁知竟然能有一支队伍达到这样的水准。
他听到允熥的话,忙答道:“陛下,是府军右卫的队伍。”
“夫君右卫?指挥使是宋瑄?朕还记得有一个指挥同知是李增枝?”允熥自言自语。
“宋瑄和李增枝呢?快让他们过来。”允熥对李波说道。
李波马上去找。他们二人并未在台上,而是与自家的队伍在一起,李波只能下了台前往检阅完毕的队伍那里去寻找。
……
……
宋瑄放下手中的千里眼,对李增枝说道:“最后的转向有些乱,要不然就能超过讲武堂的学生了。现在综合来看,恐怕是比不上。”
李增枝也放下了手中的千里眼,恨恨地说道:“怎么最后这样不好!”
“你待会儿可别斥责他们。他们表现的已经不错了,咱们本来就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解决转向混乱之事,昨日的排练不过是碰巧了那样好,能当做常例的。”宋瑄说道。
“可是,”宋瑄的话李增枝当然明白,心里其实也觉得是对的。但他一心让府军右卫的队伍压倒其它所有队伍,但就因为最后有些乱而功亏一篑,他不甘心。
但宋瑄是指挥使,他虽然出身较高,但也不能不敬上官,只能压下火气。
宋瑄对自家的队伍夸赞了一番,正当李增枝也要捏着鼻子夸赞一番时,李波走了过来,对他们说道:“宋指挥使,李同知,陛下召见你们二人。”
李增枝完全不愿意夸他们,听到陛下召见马上答应,随着李波前往主席台;宋瑄虽然觉得不妥,但也不能说什么,嘱咐了百户几句,也跟着去了主席台。
允熥见到他们,笑道:“十一支上直卫的队伍,只有你们表现的不错,几乎可以与讲武堂的学生相提并论了。”
“不过,朕想要要你们为朕解惑。你们到底是如何训练的,让这些士兵能够表现的这样出色?”
“陛下,臣与宋指挥使想到了一些窍门。”李增枝说道。
“什么窍门?”允熥问道。
宋瑄开口介绍起来。
原来宋瑄和李增枝在看了五天挑选出来的百户的训练后,就断定:到了一个月之后肯定无法成形,若是地上有竖线,还能保证不会走成蛇形;若地上没有竖线,走成缠绕在一起的蛇也不奇怪。
他们两个就开始想办法。宋瑄忽然想到:‘既然地上有竖线可以保证走直,若是地上有横线能不能保证走平?’
他随即实践起来。依照大多数人一步的距离,他在府军右卫的校场上划上了无数道横线,要求他们每一步都脚尖都顶在横线上,这样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还是不特别整齐。这时急病乱投医的李增枝使出了近似于体罚的一招:命人制造了大量长条的木板,绑在一排四个人的身上,若是木板断了,就说明没有走齐,责罚木板断口处两边的士兵。
同时为了保证他们背挺直,李增枝又花自家的钱买了一百条和后背差不多长短的白杆,绑在衣服里,这样他们的背想弯都弯不下去了。今日检阅时,他们衣服里都藏着木板。
允熥听了他们的话,恍然大悟:“朕说呢,怎么觉得他们的动作十分僵硬,后背也不自然的突起,原来如此。你们可真会想办法。”
可允熥虽然夸赞了他们,心里却不怎么高兴。他是想问出他们训练的诀窍好推广,但除了在地上划横线这一条可以推广外,剩下的不具备推广价值。
若不是允熥给出的赏格太高,若不是李增枝自家有钱能买这些东西,若不是宋瑄在府军右卫威望甚高,若不是府军右卫本来就是精锐军队,若不是最近京卫的伙食有了极大的提高,李增枝的做法根本行不通。一般情况下如他们这样等同于体罚的做两日,士兵就敢抗命不尊,这完全是特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