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熥这话一出,大家都不说话了。再说下去,就是质疑允熥的能力。虽然大家确实质疑允熥的能力,但话是不能说出来的。
允熥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叹了口气说道:“朕知道,依照此前皇爷爷定下的规矩,大明最少可以有三百年的国运,三百年之后就各凭天命了。”
“但是朕不甘心,不希望我华夏再陷入三百年一个轮回中去,所以朕遍观历代典籍,找到了管子的施政之法,所以决定效仿。”
“你们放心,朕绝对不会大踏步的改革,只会慢慢改革,如果哪一项不成功,那么朕就会马上停止这项改革。”无奈的允熥只能略做退步。
得到了允熥的保证,在场的大臣们也就不会再说什么了。大家散开,各自去做之前手里的事情。
允熥也坐了下来,但却并未马上接着处置奏折。允熥今日终于见到了之前他只是听说,但是并未深切感受过的事情:儒家在华夏深入骨髓的影响。
就是牛逼如朱元璋,也不得不向一部分他并不喜欢的儒家思想妥协;现在允熥的动作比朱元璋的还大,但是威信还不如朱元璋,感受到的儒家的抵制也更强。
允熥只能慢慢改造儒家思想,使之适应即将到来的变化。
‘从好处想,这也避免了自己头脑一热就上马根本不适合这个时代的政策,也算是有些好处。’允熥最后为了安慰自己只能这样想了。8)
第519章 变革杭州()
暂时安抚住了群臣的允熥继续他的改革。允熥践行管仲的经济路线,取消了蔬菜、木材等十三种原材料或者生活必需品的入城税,还取消了一些钞关,降低了只是随便做一些小生意的农民或者小商人的负担。
不过这些没有固定商铺的人入城售卖货物仍然必须在指定的集市,在城外擅自设立的集市也被允熥禁止了。允熥对于商税不要求多高,但是一定要能够定额收到手里。
他最关心的,还是关税。关税相对于国内的商税,实在是太好收了,洪武三十一年即使只开海了不到半年,也有超过一百万贯钱的税收;建业元年的关税总税收更是超过了三百万贯钱,堪比方鸣谦从金宁带回来的黄金。
借着宣传管仲的东风,允熥正式施行了差别税制,将一些奢侈品的关税提升到了三成,另有一些商品的价格提升到了两成。
这些商品都是允熥仔细挑选出来的。三成关税的商品绝对不会因为加了这些关税而销量大减,两成关税的也一样。
之后,允熥将改革推向外地。不过允熥还是极为谨慎,经过挑选后,选择了杭州作为仿效应天府改革的地方。
杭州是一个经济很发达的城市,与京城类似,有允熥比较信任的大臣练子宁为悊江布政使,杭州距离京城又近若是有问题锦衣卫随时可以上报,所以允熥选定了杭州为下一个胥吏——警察的试点城市。
=============================================
杭州,布政使司衙门。
练子宁放下允熥的圣旨,高兴地说道:“我练子宁终于不必继续等待下去了。”
一旁的书吏并不知道圣旨上写了什么,但他通过练子宁所说的话和表情就知道圣旨上的内容对练子宁来说是好事。
所以他马上笑道:“小的恭贺大人了。”
练子宁笑道:“你知道是何事了?就恭贺本官?”
“不管是何事,既然大人如此高兴,那么一定是好事。”书吏说道。
“怎么说都有你的。”练子宁笑骂道。“不过这次真的是好事。陛下选定了杭州为改革的试验城市。”
“什么改革?”书吏马上问道。
练子宁看了他一眼,虽然这个书吏在他当了悊江布政使之后马上靠了过来,但是练子宁知道他多半是杭州最有钱的几大家族之一的人。
不过此事不需要对杭州城的大家族隐瞒,况且也隐瞒不了几天。练子宁说道:“陛下谕旨,在杭州推行之前在京城的胥吏——警察改革。”
‘什么是胥吏——警察改革?’书吏在心中暗想。他并没有出口询问,因为练子宁绝对不会给他解释的。
书吏随后被派出去干活了,练子宁看着他的背影说道:“不知道你背后的家族到底愿不愿意和朝廷合作了。不过即使不合作也没关系,陛下的手段,我就用不得么?”
“只是,”练子宁又拿起了那封圣旨,看着上面的两个名字,“只是我离开京城还不到半年,这一科的新科进士就有数人入了陛下的眼,这两个人还被陛下派来协助我进行改革。”
练子宁其实对于有人下来协助进行他改革是欢迎的。他在杭州,只能通过邸报和朋友的书信知道京城的改革是怎么回事,不免有雾里看花之感,他也害怕万一失败,所以欢迎有人来辅佐他。
但他担心自己的圣眷。新科进士大量进入朝堂,还足足有六人入了内朝,让他感觉到了危机。
‘等到这次改革完毕,就当面向陛下请求调回京城,哪怕是当应天府尹也好。’练子宁想着。
……
……
杭州城中的一栋大宅子里,一个大约五十许人的中年男子温言对书吏说道:“我知道了。你这次的消息非常重要。”又吩咐身边的下人道:“领他去账房,赏赐二十两白银。”
书吏马上跪倒地上高兴的说道:“谢老爷赏!”我的老天,二十两银子,足够在杭州城一年的嚼用了。
等下人领着书吏出去了,他对着坐在一旁的座位上的一个年约三十的男子说道:“润城,依你看来,咱们家到底该怎么办?”
润城想了一会儿,说道:“父亲,依儿子看来,咱们家其实并无太多插手的余地。”
“这些胥吏,哪个平时没有收受过贿赂?朝廷又有锦衣卫和镇司,只要想查什么查不到?我估计全看布政使大人的心思,他愿意留下哪些胥吏就留下哪些胥吏。咱们家可以通过书吏去稍稍影响,但是儿子觉得不会有大用。”
“以伤残士兵为警察,咱们家更加参和不了了。军中向来和民间互不联系,咱们家又没人在军中为官,只能干看着。”
“依你之见,咱们家只能静待变革了?”中年人问道。
“父亲,儿子觉得,虽然胥吏——警察变革咱们做不了什么,但是可以让城中咱们的店铺提前做好准备,咱们家扶持的大骨也提前躲起来,大不了咱们赶在变革之前给他们办杭州城的户口,买房安置,等风声过去了再说。”
“呵呵,”中年人站起来,“润城你还是见识太少了。咱们家扶持的大骨已经保不住了,马上派人销毁和咱们家有关的文书,再派人把大骨家人保护起来,就行了。”
“你以为马上就要开始变革的时候,练子宁他不会清查这段时日变更户口的人?这个时候办户口是没用的。”
“况且陛下上月就下发了旨意,禁止城中有乞丐。之前练子宁并未对全省、省城公布,大概就是等今天。没了手下的乞丐,几个头目有什么用处?保护大骨的家人,也是为了让他不鱼死网破而已。”
“那父亲,咱们家该怎么办?”润城问道。
“让城门的大使听咱们的话!”
“大使?”
“就是大使!父亲之前研究了京城的变革,发现唯一没有变动的官就是分税司的大使,即使手下的胥吏都被清退了,大使也都留用了。”
“黄淮大概是以为一个大使,在手下人都不是亲信时,用处不大。黄淮的想法也不错,单独一个大使多数情况下用处不大。但是某些情况下,就说不准了。”
第520章 初到永明()
永明海上,数艘大船正在漂泊,驶向西面的一个地方。从甲板上向西方望去,远处的陆地越来越近,码头越来越清晰。
不一会儿,领头的大船已经停靠在了码头上,码头的苦力马上走过来准备卸货。
不过船上却马上打出旗语:本船没有运送货物。苦力们暗骂一句,走向其它运送货物的船。
又过了一会儿,有几个锦衣华服的男子从这艘船上走下来,一个身着蟒袍的少年问道:“这些苦力是什么人?孤看着,不像是女真人。”
几人面面相觑。他们也和朱允熞一样刚刚来到海参崴,对这里的情况两眼一抹黑,怎么可能知道?左相徐增寿说道:“殿下,我们几个也都是刚刚来到这里,还是等着下了船之后见到右相李庆问问他。”
朱允熞失笑道:“是孤忘了,你们也是刚来,哪里知道。”
几人下了船,朱允熞吩咐手下的侍卫去叫李庆过来,自己则出了码头在附近逛了逛。
海参崴是蒙元时期的永明城,忽必烈时代曾经在这里修筑城池,作为统治东北的重要支点。
不过随着中原烽火,蒙古人也顾不上这里了,从元至正十三年开始蒙古人就没有再整修城池;之后他们彻底败退,这里重新成为了各路女真人的地盘,修城的砖石也被女真人拿去盖房子了,城池破败起来。
但是毕竟这里曾经有过城池,朱允熞从不远处望去,还可以见到高耸的城墙。
同时,朱允熞也在观察这里的百姓。那些仅仅裹了一件皮衣、长相凶恶的定然不是汉人,多半是各路女真人,也有可能是朝鲜人或者其他什么人;但穿着汉人衣服的也不一定就是汉人。
不过不管他们到底是什么人,此时都在认真的干活,一旁几个穿着大明卫所武将服饰的人手持腰刀正在看着他们。
朱允熞正看着,一个身穿从二品官服的中年男子跑了过来,对他行礼说道:“臣见过永王殿下。”
“李爱卿免礼,起来吧。”朱允熞说道。“孤有几个事情要问你。”
“殿下,还是入了城再说吧。这里,不太适宜说话。”李庆站起来之后说道。
朱允熞看了看,刚才李庆拜见的话语已经被他们听到了,几个看守和部分苦力都跪了下来,确实不适合谈话。
朱允熞让这些跪下来的人站起来,说了几句话安抚他们,然后带着人跟随李庆前往海参崴城。
此时城中九成的土地都是空地,只有为派过来的官吏、罪民和朱允熞修建的官衙、房舍和王府已经修建好了。不过朱允熞走进为他修建的王府时,一眼就看出来这个王府只是把主体建好了,不要说上漆,就算是院中的杂草都没有拔干净。
朱允熞当然不会怪罪,现在处于创业阶段,要是李庆只为他整修王府,他该上奏折请求换一个右相了。
几人在王府中落座后,允熞抿了一口茶,对李庆说道:“孤刚从船上下来时,见到了不少的码头苦力,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孤看着,不像是女真人。”
“殿下,他们确实不是女真人。这些人以朝鲜人为主,包括部分扶桑人和从国内流放过来的犯人。”李庆说道。
“朝鲜人?怎么会有这么多朝鲜人?”朱允熞惊讶的问道。
“殿下,其实朝鲜人并不多,只不过是有两千多人而已。至于为什么会有朝鲜人,是因为陛下拨给了咱们许多钱。”李庆笑道。
“朝鲜小国,一向贫穷,富裕的中农之家能有几两银子的储蓄就不错了。但是陛下拨给了咱们许多钱和粮食之后,在咱们的码头当苦力,一天就可以挣一百钱,一个月就是三贯钱,虽然当苦力得吃管饱的,但是剩下的钱也比在朝鲜当农民强得多。”
“所以这几个月已经有这么多朝鲜人渡海来咱们这里了。朝鲜东北的郡太守已经向臣提出过抗议了,要求咱们将朝鲜人都遣返回去。扶桑人也是因为同样的理由渡海过来的。”
听到李庆的话,朱允熞也笑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才说道:“不必理会,除非是朱芳远亲自过来与咱们诉说。”
“还有与朝鲜划定边界的事情,可有了准信?”
“殿下,臣之前将二千多人安置在了图们江北岸的入海口处,从图们江到海参崴中间还没有朝鲜人的村落,所以以图们江为界没有问题。”李庆说道。
“那图们江南岸现在有没有朝鲜人的村落?”朱允熞又问。
“禀殿下,并无。”李庆答道。
听到这句话,朱允熞想了想,说道:“既然如此,暂且不必和朝鲜人划定边界。等着他们在图们江南岸有了村落后再说。到了那时,我要在图们江约见朱芳远。”
“是,殿下。”李庆答道。
说完了此事,朱允熞回过头对这段时日一直在主持军务的陈珪说道:“陈将军,辛苦了。”
陈珪躬身说道:“罪臣能够还为大明效力,已是得天之幸,岂有什么辛苦。”他是原来燕军一员,被发配到了此地,所以这样说话。
朱允熞笑道:“不管如何,陈将军对于我永藩国是有功的,孤绝对不会亏待你。”
陈珪又谢恩,然后说道:“殿下,既然左相大人已经到了,臣马上就将军队之事交由左相大人。”
允熞正打算说这话,见陈珪颇为识相自己提出来了,笑道:“既然如此,就从明日起让徐增寿与你交接。不过孤任命你为兵厅仆射,协助徐增寿掌管军队。”
陈珪心中大定。他之所以之前愿意出来做事,就是不想一辈子就这样永无出头之日了。况且就算他不在乎,子孙后代的前程也要顾及。所以他积极帮助李庆管理罪军,还指挥罪军打败了进犯的女真人,立下功劳。
陈珪跪下谢恩。可李庆忽然说道:“殿下,这兵厅仆射应该是文官吧,任命一个武将……?”
“现在咱们永藩国就这么几个人,还区分什么文武。”朱允熞打断道。
他说的也有道理,所以李庆想了想还是并未动用王相的封驳权封驳朱允熞的命令。
之后几人又商议了几句,李庆见朱允熞他们刚刚从辽东坐船过来,路途劳顿,就退下了;朱允熞也未挽留。
第521章 如何治理永明()
第二日一早,经过了一晚上好好休息的朱允熞精神抖擞的起来,首先打了一趟拳,等李庆、徐增寿和其它几人都过来了,一起用过了早饭又出门转去了。
朱允熞行走在随便铺就的石子路上,看着在干活的百姓,当听李庆说到,上个月有一个女真人部落进攻海参崴城,被打败后被俘之人贬为死囚干最苦最累的活儿的时候忽然说道:“李相,那这些戴着脚铐的人就是被俘的女真人了?”他指着路边几个戴着脚铐、衣衫褴褛、被看着干活的人说道。
“殿下,确实如此。凡是敢攻打这里的女真被俘之人一律干最苦最累的活儿;其它自己过来找活干的人并不如此,不过因为害怕他们闹事,还是着人看着,但工钱是不少给的。”李庆说道。
朱允熞点点头,又问道:“刚才我听你说,投奔咱们的蒙古人都打不过女真人?这女真人就这么厉害?当年横扫天下的不是蒙古人么?女真人要是这么厉害,怎么没能横扫天下?”
他这话把李庆问到了。李庆文人一个,虽然不是那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文人,但哪里知道这样的事情,顿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时跟在朱允熞身后一个武将打扮的人说道:“殿下,若是一对一正面比拼,蒙古人确实是打不过女真人。之前臣听英王殿下说过一句话,说是‘这打仗,农耕打不过游牧,游牧打不过渔猎。’”
“咱们汉人就是农耕,蒙古人是游牧,所以正面比拼很难打得过蒙古人,多凭借着武器犀利和开国之时的一股悍勇才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