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为如此,袁绍此时简直连肠子都悔青了,可这是上却是没有後悔药可吃,就算连吕风这个拥有系统的妖孽,也没有看见系统市集里面有卖这种药,更不用说是袁绍了。
董卓见大军到来,顺势控制了一半的洛阳城,为什麽指控制了一半的洛阳城?
因为,另外一半洛阳城的控制权。控制在何进的弟弟何苗与袁绍等人的手中。何进死後。其麾下所有的将领都投靠到何苗的麾下,若是董卓想要控制着整个洛阳城,首先要铲除的便是何苗。
随後。董卓在李儒的操作下,派其弟董旻策反何进的心腹大将吴匡,让董旻告诉吴匡说何苗与张让等人勾结,一起杀了何进。
吴匡乃是武人,听董旻说何苗与张让等人勾结,合夥谋害大将军何进,登时大怒的吴匡想也不想,立刻举兵杀到何苗家中,把何苗杀了。
为什麽吴匡想也不想就举兵杀了何苗呢?话说,当年吴匡得到何进的赏识。在何进身边听用,吴匡对何进的知遇之恩心里非常感激,前不久听闻何进被杀,他更是带兵杀光了皇宫内的宦官,如今一听董旻说何苗居然勾结张让等人,谋害大将军何进,他怎麽能不起兵为何进报仇杀了何苗。
吴匡为了替何进报仇杀何苗,立时打破了洛阳城中的平衡,袁绍、曹操等人听到吴匡杀了何苗,顿时大惊失色,只要是有识的人都明白,在此时把何苗杀了,得利的人绝对是董卓,可吴匡却是听信董旻的话,把何苗杀了,他怎麽能知道这不是董卓的诡计。
就算此时吴匡明白过来,也是为时已晚,当袁绍跟曹操带兵来到何府的时候,吴匡已经把何苗杀了。
而吴匡自以为替何进报了仇之後,感念董旻把此事告诉他,让他可以替何进报仇,因此吴匡便率军投靠到董旻的麾下。
何苗死後,其麾下一众将领可以说是树倒猢狲散,有些人纷纷投靠到董卓麾下,而像袁绍等世家子弟,则手握重兵与董卓对抗,随着董卓渐渐地接收何苗麾下的禁卫军,董卓的势力可以说锐不可挡,整个洛阳城都被其控制在手中。
而袁绍与袁术等世家子弟,虽然手握兵权,可却是斗不过董卓手中近乎三十多万的大军,因此袁绍等人只能忍气吞声的看着董卓把持朝政。
董卓控制了整个洛阳之後,先自封为司空而後大肆的封赏自己的麾下众将,另一面拉拢各地豪杰贤士,建立自己的名声。
董卓徵僻荀爽、蔡邕等人到洛阳为官,更是上表皇帝刘辩让刘辩加封吕风为大将军,此点众多大臣都看的出来,董卓此举在於拉拢吕风,毕竟吕风乃先帝之女婿,现今陛下之姊夫。
朝中大臣们更是知道,董卓跟吕风的交情不错,现在董卓虽然控制了整个洛阳城,但是董卓却是害怕吕风带兵来洛阳城,原因无他,那就是吕风本身的武艺高强,若是吕风想强制把董卓拉开,那简直就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因此董卓唯一要做的便是安抚吕风,让吕风待在并州不管洛阳城的事。
这点还真给董卓猜对了,不说吕风现在正在闭关对抗心魔,就算吕风现在仍然在并州,他也不会管洛阳城里的风风雨雨,如果吕风在的话,他肯定会跟董卓说:"董老哥,我明白你想做甚麽,你大可放手去做,不过在明面上却是莫要做的太过份,毕竟老弟我还挂着个陛下姊夫的名头,董老哥你总不能让我难做人,你说是吧!"
可惜,众人根本不知道吕风怎麽想,而董卓跟李儒还真真的猜中了吕风的想法,因此在李儒的帮助之下,董卓在洛阳城的威势可以说是日渐增强。
随着权力日渐巩固,董卓觉得自己权倾朝野,便想行废帝之事,於是这一天,董卓在朝堂上不经意的说:"先帝本喜陈留王继位,如今本司空想完成先帝遗愿,不知诸为可有意见。"
朝中大臣都害怕董卓手握众兵不敢出声,其中却是卢植第一个出言反对道:"司空大人,陛下自继位以来并无做错任何事,司空若想废除陛下,却是不可。"
董卓一听有人出言反对自己,心理不由恼怒,正想让人把卢植抓下去砍了的时候。
在董卓身边的李儒,见董卓恼怒赶紧出言说道:"主公,卢植乃朝中重臣,不可轻杀,若是杀了卢植便会引来朝中上下的反弹,还请主公息怒。"
"卢大人说的是极,却是董某枉测先帝圣意了!"董卓也不是不明事理的人,经过李儒提醒,董卓自是知道,现在不是与卢植等人硬碰硬的时候,当下放缓语气说道。
董卓的退让,真真是跌破朝中一群大臣的眼镜,众人心中纷纷排腹道:"这还是董卓吗?""董卓哪时候变得如此知礼?""难道董卓真的是忠臣?"
第一百四十五章 朝堂论废立之事()
正在众人想着,董卓今日的反常之举时,突然有个声音说道:"废立之事,起事尔等匹夫可以轻易论述。"
"谁!?"董卓原本压制下来的愤怒,顿时被此人的嘲讽拉大了仇恨值。董卓没想到,今天只是小小提了一下,居然这麽多人反对自己,现在更是有人当着朝中众人的面,如此轻视自己,自己手中可是掌握着整整三十几万大军,难道还真没法说一句废立的话吗?
众人循声望去,出言嘲讽董卓者,原来是袁绍,袁绍见董卓今日反常,以为董卓不敌自己等人软弱下来,便出言讥讽道。
董卓一见是袁绍,拔出腰间配剑怒指袁绍说道:"袁绍小儿,你莫不是不知道我的剑利乎,既然敢如此讥讽於我。"
袁绍怡然不惧,当着朝堂百官的面上,对着董卓喝道:"董卓汝何德何能居然敢私自议论废立之事,难道你自比与霍、伊二人乎?难道只有你董卓剑利且不知我袁绍剑不利乎?"
董卓跟袁绍两人在朝堂之上剑拔弩张,坐在龙椅上的刘辩更是被两人的举动吓的瑟瑟发抖,连话都不敢说一句。
李儒眼见袁绍与董卓起冲突,连忙上前劝说道:"主公,袁家乃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全天下,现今还不是与袁家起冲突的时候,望主公息怒。"
"哼!!"董卓听从李儒的劝说,冷哼一声说道:"退朝!!!"
对於董卓的话,百官却是不敢违逆,而此时的袁绍也醒悟过来,自己在朝堂之上,居然与董卓起冲突,这下自己可怎麽办才好。百官们对着坐在龙椅上的刘辩一礼,便退了出去。
袁绍满心忐忑地回到家中。一进家门走在袁绍前面的袁槐对着袁绍说道:"本初,你今天怎麽如此冲动,居然当着百官的面与董卓起冲突,洛阳你却是待不得了,唉。。。。"
袁绍被叔父如此说,当下也觉得自己今天确实过於冲动,可是如今却是无法挽回。
"唉~!!"袁槐叹了口气说道:"本初,洛阳城你是无法再待下去了,不若带着你的人离开洛阳回汝南老家,暂且躲避一段时日吧!"
袁绍听从袁槐的意见。连夜带着颜良跟文丑,还有两营的将士离开了洛阳,返回汝南以待时机。
袁绍一离开,袁术也跟着带领着自己麾下将士离开洛阳,他可不想让袁绍这个家伙趁机赢得家里那些老家伙的欢心,而让他们把袁绍定为家主继承人。
袁绍跟袁术虽说都是兄弟,但因为袁绍乃庶出,而袁术才是真正的嫡长嫡系,所以袁术非常看不起袁绍这个哥哥。两人的明争暗斗其实许多人都知道,只是对外依然要摆出一副互相融洽的样子。
董卓听下人来报袁绍居然连夜带人撤出洛阳城,高兴得哈哈大笑,现在整个洛阳城已经没有人能够与自己抗衡。也就意味着整个洛阳城都进落入董卓的手中。
李儒听下人来报後,沉思了一下说道:"主公,虽然袁绍离开洛阳,但朝中还有许多袁家的人。不若封袁绍一个太守让其当当,也算是拉拢一下袁家在朝中的势力,如此一来主公想要废帝将再也没有人反对。"
"好!!"董卓说道:"文优。就听你的封那袁绍小儿一个渤海太守,让袁家的人支持我们废帝,哼~~明日我就在朝堂尚在言废立之事,若是有人胆敢阻挠,杀无赦!!"董卓说道最後的杀无赦,其杀意冲天,让一旁的李儒感觉到董卓说话间那寒冷的杀意。
李儒当下应了下来,便去准备明天废帝等事宜。
次日早朝,董卓当着群臣的面再提废立之事,而今袁绍走後只剩下卢值等老臣出言反对,可当董卓拿出先帝遗诏後,这群老臣便不再出言反对,先帝遗诏本就名正言顺,而现任皇帝乃是当初何进推举上位,并没有拿出任何先帝的诏书,因此现在刘协可以说是名正言顺的继位。
可当董卓拿出现帝遗诏之後,丁原却出言说道:"董司空,你所谓的先帝遗诏我等却是不知真假,可否给老夫一观?"
董卓见百官对自己噤若寒蝉,而当自己拿出先帝遗诏之後,卢值等老臣也都不再反对心情大好,如今丁原居然质疑他的遗诏是假的,还说想验证看看,董卓便顺他的意让他们彻底死了这条心。
董卓让人把先帝遗诏拿给丁原过目,可谁知道丁原一拿到遗诏,看了一眼後,居然那喝道:"董贼,你居然伪造先帝遗诏,往行废帝之事,其心可诛阿。"随後不等董卓反应,居然把先帝遗诏给撕成碎片。
董卓这下彻底傻眼,他没想到丁原居然直接把先帝遗诏给撕毁,当董卓反应过来便对着丁原大喝道:"
丁原你这匹夫,居然撕毁先帝立位遗诏,罔顾先帝圣意,来人把丁原拖杀去杀了。"
听到董卓的命令,守护在大殿之内的西凉军,便有人把丁原拉出去砍头。
丁原因为吕风这只小蝴蝶的出现,搧动了原本历史的轨迹,本来现在因该与董卓对峙的丁原,却因为吕风的到来提前进入洛阳担任执金吾,虽说丁原在洛阳城内有一些亲近将士,可怎麽能与洲牧的军队做比较,因此现在的丁原虽然也想反抗董卓,可奈何他手上没有兵权,在丁原手上只有受护洛阳城内治安的一般士兵,怎麽能敌的过董卓的西凉铁骑。
更不用说历史上丁原身边还有另董卓忌惮的吕布,现在吕布跟着吕风依然在并州,可丁原身边却是没有任何武艺高强的武将,可以让董卓感到忌惮甚至是感到威胁,因此丁原也只有被拖下去的命。
朝忠百官见董卓要杀丁原,无人敢上前替丁原说哪怕是一句话,见此情形卢植跳出来替丁原说道:"董司空,请息怒,想来丁大人确实不是故意要撕毁先帝遗诏,还请董司空饶恕丁大人。"
"哼!!"董卓说道:"既然卢大人替丁原求情,老夫就看的卢大人的面子上,放过丁原这次,但丁原撕毁先帝遗诏之事却是不可饶恕,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把丁原收押洛阳城大牢。"
卢植见董卓看在自己面上放过丁原,不由暗暗松了一口气,丁原虽然在洛阳城担任执金吾不过两年时间,可卢植还是感觉的出来丁原忠心於大汉,如此忠臣若是让董卓将他杀了,那可是大汉的损失。
而且根据卢植跟丁原的接触,他知道丁原绝对不是如此鲁莽之人,其中必定又甚麽缘故,才让丁原将先帝遗旨给撕毁,在卢植想来那先帝遗旨莫不是真的,丁原为了不让董卓行废帝之举,才强行将先帝遗旨给撕毁,卢植是越想越觉得有此可能,方才出言保下丁原,他想问问丁原到底那先帝遗旨是不是真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六章 刘协继位()
丁原被董卓的人压下去之後,董卓对着朝中众人说道:"如今先帝遗旨虽然被毁,但我等还是因当遵从先帝之遗愿,立陈留王继位,我想诸位因该没有人反对。"
谁都能够听得出来,董卓说此话中的杀意,当下也确实无人敢反对,就算他们敢反对,也要看看守卫在大殿之内手持兵刃的那些西凉军。
此时守卫大殿之内的西凉军,各个都把兵刃拔出窍,或许只要有人胆敢出言反对,那麽董卓必然会让在场的西凉军把人给杀了,董卓的底线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挑衅,若不是不希望把此事闹得太大,让吕风觉得难堪,董卓定然会直接在朝堂上大开杀戒。
可现在董卓顾忌到吕风,若是他在朝堂上大开杀戒,届时吕风定然不能装作没看到,他可不希望在自己即将掌握大汉江山的时候,出了甚麽岔子,因此董卓才会如此一而再,在而三的忍让,却是没有大开杀戒。
但此时要是有人胆敢反对,那麽董卓必定不介意让朝堂上这群人见见血,在董卓看来朝堂上这群人根本就没有任何作用,死了也就是死了。
眼见没有人出言反对,董卓对着太傅袁槐说道:"袁太傅,劳烦太傅请何太后替先帝草拟一份诏书,废黜陛下。"
"董司空放心,在下请何太后草拟诏书。"如今的袁槐只能无奈应下董卓交代的事情,如今袁绍等袁家未来的希望都走了,自己就需要替子侄辈担起在洛阳的事情,现在袁槐只能世顺着董卓的意思去办了。
坐在龙椅上的刘辩,此时也不知道自己该说甚麽,最近几天他都是亲眼看着董卓在自己面前,大肆谈论要废了自己的事情,可他却是没有勇气替自己说话。而现在自己被废的事情已经确立,刘辩只觉得董卓简直就是个恶魔,朝廷上的事不再是自己这个皇帝可以作主,现在整个洛阳整个朝廷可以说已经是董卓的天下,董卓想做甚麽便做甚麽,现在刘辩只担心,董卓废了自己以後会不会要了自己的小命。
董卓虽然准备把刘辩给废了,心中也有把刘辩跟何太后杀了以决那帮老臣在立刘辩为帝的心思,不过当董卓想到吕风,这个念头又被他抛诸脑後。
不为别的。就因为吕风是刘辩的姊夫,自己就不好做的太过,既然自己废帝提升自己名望的事情已经落实了,而且也即将实施,没有必要为了刘辩跟何太后惹得一身腥,虽然留着刘辩有可能让中原诸侯打着复辟的名号起兵攻打自己,若到时候诸侯起兵,自己也可以找吕贤弟来助阵,吕风的武艺可是先帝册封的天下第一武将。更不用说并州军骁勇善战,就连自己的西凉军见到也只能绕道而行,还有吕风手下的将领,那可是各个都有万夫不挡之勇。
董卓自知废帝之举。定然会引起中原诸侯反弹,因此董卓知道拉拢吕风,让吕风成为他最坚实的盟友,
只要有吕风的并州军支持。董卓才不怕中原其他诸侯,就算到时候其他诸侯联手,也未必打得过自己跟吕风的联盟。
一个月後。昭宁元年(188年刘辩登基时年号),董卓拿着何太后亲拟的诏书,在崇德殿前念道:"孝灵皇帝不究高宗眉寿之祚,早弃臣子。皇帝承绍,海内侧望,而帝天姿轻佻,威仪不恪,在丧慢惰,衰如故焉;凶德既彰,淫秽发闻,损辱神器,忝污宗庙。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而乃有阙,罪之大者。陈留王协,圣德伟茂,规矩邈然,丰下兑上,有尧图之表;居丧哀戚,言不及邪,岐嶷之性,有周成之懿。休声美称,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可以承宗庙。废皇帝为弘农王。"
随着董卓颁布诏书後,太傅袁隗把废帝弘农王身上佩带的玺绶解下来,进奉给陈留王,自此刘辩便被史称为少帝。陈留王遂即位,改元永汉。然後袁隗扶弘农王下殿,向坐在北面的新皇帝称臣。见儿子刘辩被如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