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礼部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
现在礼部被马鸿一分为二,其中:
一、现在的礼部主要为六司:
祭祀司,掌吉礼、凶礼事务;准确来说就是掌管帝王家的祭祀的各种活动,若是以后马鸿挂了,他的后人们每年都要祭祀他,那么这事情就是祭祀司管的事情,祭祀司的老大叫祭祀司,虽然名字不好听,那也就凑合着用吧,毕竟这是马鸿安排的。祭祀司的老大的顶头上司就是礼部老大礼部尚书。
内客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地官员入京所需要的相关事务;准确来说就是外地文官或者将军入京,所需要住的房屋和食物都是由内客司来准备。更准确来说就是一个负责搞内部行政的。
外客司,这个司和内客司是差不多职责,只是这个外客司主要负责国外的外宾入楚国,外客司主要负责这些工作的准备。
仪仗司,掌管仪仗队、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准确来说就是装逼司。
大宴司,这个司主要做的工作就是天子举办大的宴会,用来祝寿或者招待外宾等等,由大宴司来负责,这个司长的工作就是平时很闲,忙起来忙死你的工作。
宫内司,这个司有些特别,其成员大多为阉人,其老大也为阉人,也就是太监,主要负责马鸿和他的那些嫔妃、子女们的膳食、衣着、等等等东西。这些司都是我编的,快编不下去了。
也就说现在的礼部完完全全被分割为了两部分,在将其内容细分,现在的礼部老大的权利与原先礼部老大的权利相比,大大的弱化了。
二、文部。
礼部分为六司,文部也分为六司。
文部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
文部的六司分别为:
文司,这个司是最大的,主要负责一切文科类的东西,简单的来说就是负责现在的历史、语文、地理、政治,当然那时候的语文更多是四书五经,历史嘛,史记这些东西。更准确的工作就是编制和管理文学方面的书籍,派人到各地绘制地图等一切事宜。
理司,这个司主要负责一切理科类的事务,简单的来说就是负责现在的数理化,俗话说得好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当然在这个时代理科生好像并不吃香。
乐司,这个司主要负责音乐、舞和各种音乐器具的研发,整件舞乐,为再大型场合演奏所用。这个司的司长,马鸿心目中的人选是诸葛亮的夫人黄月英,如果貂蝉还活着,估计马鸿多半儿会去找貂蝉。
科司,科学,有一个很厉害的解释,它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它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所以马鸿设立科司为求发展,为求带动全世界乃至全宇宙的发展,当然这并不完全是玩笑话。
考司,这个司比较牛逼了,专门负责科举考试的事务,算是掌握天下学子命运的司了,当然现在来说是没有半天毛用的司,因为考试的人也没几个,大多人是读不起书的,能找个读书人用用也是不错的。
博司,这个司听起来就有一种很厉害的感觉,博大,对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司的司长是专门找寻那种民间流传的很厉害的人物,比如大儒了等等,要费劲心思将他们请到博司里,让他们为楚国的文学做出贡献,编写书籍了,或者写出一些脍炙人口的文字,博司也就是专门用来养活那些大儒和喜欢纸上吹牛逼的人物,当然前提是要不你很有名声,要不文采很好,你要只会吹吹牛逼,对不起,哪里凉快,您去哪里,我们这里不养闲人,哦,对不起不好意思,说出了,我们这里养的都是闲人,只是不养牛逼吹的够大,写不出来的闲人。
(。)
第三六六章:制度三之九部()
刑部,说起刑部,先说说他的前身以及发展,中国古代官署。东汉尚书置二千石曹掌刑狱,三公曹掌决案。魏、晋以后,尚书之三公、比部、都官等曹均关刑狱,南朝之宋、梁、陈、北朝之北齐,均设都官尚书。隋文帝定六部制度,初沿北齐置都官,开皇三年改称刑部,主官为尚书;次官,炀帝定为侍郎。后代均以刑部掌法律刑狱,与最高法院性质的大理寺并列,惟元代只设刑部,无大理寺。明清两代,刑部作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都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将刑部改称法部。
你要说马鸿懂得刑部所有的指责或者上面所有礼部和吏部的指责,呵呵,他懂个鸟粪,最多他是知道名字,以及知道哪些人会做哪些大概的事情而已。所以咱们那个把自己关在小黑屋的马鸿,趁着伤心之时,给自己找点工作来做,不让自己心痛,就开始琢磨其刑部的事情,他将刑部一分为二,改为法部和刑部。
原来刑部的指责主要是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刑部的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是按省设司。清代刑部各司除分核本省刑名外,职掌他省及衙门的部分文书收发和某些日常政务。此外,清设督捕司,掌督捕旗人逃亡事;秋审处,掌核秋审、朝审各案;减等处,掌汇核各省及现审各案之遇赦减等事;提牢厅,掌管狱卒,稽察南北所监狱的罪犯,发放囚衣、囚粮及药物等;赃罚库,掌收放现审案内赃款及没收各物件,并保管本部现银及堂印;赎罚处,掌罚罪事;律例馆,掌修订法律。
马鸿呵呵一笑,这些他知道个皮毛,当然不是全知道,再说他前世又不是学法务的,说到法他倒是懂一些,他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的法律是宪法,当然还知道一些别的。马鸿看到这个刑字时候,呵呵一笑,将刑部拆分为二,分为两部。
在马鸿的笔下,刑部的指责变成了审问犯人,弄各种案件的组织结构,当然在马鸿的笔下,犹豫了一下还是写上了两品以上的官员或者皇亲国戚犯错,要交给独立结构六扇门来做,六扇门是干什么呢?被马鸿改变成一个用来用来审理一些特别的人所存在的小法院。在马鸿的笔下这刑部彻彻底底地变成了管理犯人,给犯人判罪的工作,也彻彻底底丢了一项重要职责,制定法律、
法部所关的事情,被马鸿大笔一挥,只有一件事情,制定法律。法部的老大,你没事可以制定点小法律什么万万,用来约束万民,但你千万不要搞个对我不利的法律,否则我要搞你,马鸿当然不会这么写,他只写了一句,法部所制法律都需要由丞相和皇帝批复,也就是说你可以做出法律来,我来负责看,确定这行不行,当然天下都是我的,法也是我一家人的法。
至于剩余的兵部、吏部、工部,马鸿没有做出改变,只是为其增添了几个职责而已。
自从马鸿在小黑屋王宫中拟定出了九部之后,瞬间增添了许许多多的官职,马鸿心一轻松,因为这下子跟着他的那些文臣武将终于可以当一些官了,虽然官多了,可能俸禄要更多,可是这都不要紧,因为在马鸿的估计下,煤矿、铁矿各种矿业以及蒸汽船的研发后,马鸿可以闲着没事派出一队军舰去别国抢夺资源去。因为拿着砖头去别人家盖逼人一脸,这种事情对一个王来说,特别是对马鸿这样的王来说,是最喜欢做的,当国内有矛盾,好,我们去揍别人,给你们点钱花。当国库钱少了,好,我们去揍别人,抢点钱花。反正我们的船大,跑的远,反正我们的船大,装的东西多。
之后马鸿又设定左丞相、右丞相,左为尊,庞统为左丞相,右丞相职位暂时空缺,左丞相比右丞相权利大,为九部除兵部外的最高负责人,兵部的最高负责人,也就是兵部部长之上的大将军和大司马之上的便是王,也就是马鸿。
所谓乱世之中,由于将军们不断立功,那当然总有点奖赏才对,但是官职是有限的,总不能人人都要当将军,所以马鸿用尽脑汁,想了三十六个很烧包的称号。
原先的将军的军衔是:
大将军(甘宁)、大司马(刘晔):武将之首,其官职位比三公,有时在三公之上,有时在三公之下。这有时就是打仗的时候,乱世一般都在三公之上。
骠骑将军(魏延):
位在大将军之下,比三公。将军中位比三公的共四级: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车骑将军(张郃):
位在骠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卫将军(黄忠,战死)
位在车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以上将军皆为正一品军衔。
然后便是正二品的前后左右四将军,分别由李严为前将军、庞德为后将军、狐笃为左将军、王平为右将军。接下来四征将军和四镇将军同为正二品,也就是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征南将军
然后马鸿在这正二品之下的第三品,三品本来应该是四平将军,也就是平北,平西,平南,平东这四个将军和一些杂牌三品将军,马鸿便又添了九个三品将军,毕竟文官都添了那么多,武官添九个三品的也不碍事,毕竟天下本由将军定。马鸿当然是添了九个很烧包的称号,为九远将军,分别为定远将军、平远将军、明远将军、清远将军、开远将军、驰远将军、志远将军、谋远将军、海远将军。为什么要用九个远字来定将军呢?马鸿已经想好了,等平定天下之后,谁成为这九远将军,他就将谁派出去,用来打别的国家,呵呵,他也想要当一个侵略者,出去盖别人的脑袋,出去盖别人脑门当然是要远离家门,因此要取个远字。
(。)
第三六七章:水军军制()
除此之外马鸿还在武将的第四品上又加了十二个职位,这十二个职位全是水军将领,分别为破浪将军,破风将军,乘风将军,承浪将军
又在第七品武将上增加十五个武将职位,名为忠尉。
当然单单是增加三十六个职位,武将制度不改革,显然是不行的,战乱时期正是武将建功立业之时,这个时期任何君王都会增加一些杂牌将军来封赏自己的武将们,马鸿增加三十六个将军职位后,决定开始进行军制改革制度。
由于现在水军将领和陆军将领区分不是很大,马鸿可以断定在不久的将来,他楚国的水军将会成为最大的杀气,因为蒸汽机船的发明将推动整个楚国的发展,因此他增加的这些将军职位,全都是按照水军将领的职位来增加的,增加三十六个职位后,马鸿决定创建水军军衔系统。于是设定了水军大将军。
水军最高统帅由楚王担任,其次水军中最高的职位为水军大将军。
正一品:水军大将军、水军大都督、扬海将军、神舰将军、威海将军。正一品共计五人。其中扬海将军、神舰将军、威海将军是三个独立的部队,不受大将军约束,直接听命于楚王,每只舰队配置最先进的武器和战船,每只舰队共计一万人。
正二品:定远将军、平远将军、明远将军、清远将军、开远将军、驰远将军、志远将军、谋远将军、海远将军。正二品共计九人。正二品的九名远将军直属于水军大将军,每人麾下最高掌管一一万水军,只受水军大将军调遣。
正三品:南海将军、渤海将军、黄海将军、东海、河海将军、以及为水军大都督直属的十四名水军都督。其中五海将军为虚职,为那些有功但没有统兵能力的臣子所设立,水军大都督负责国内水战,其十三名水军都督为其直接统领,分布与全国各地,由水军大都督统领。
正四品以下进行详细的职能分解。
先进行对水军大将军的只能分解。
水军大将军设立水军大将府。
其麾下直属正二品的水军大将军,大将军府有水军军师(正三品,是大将军军师,不掌管军队)、还有正四品的八大司马,分别为前后左右、东西南北八大司马,为将军府统兵司马。
正二品以定远将军为例,其次八远将军和定远将军府设定相同,设定远将军府。
将军府设定远将军军师(正四品)、水军左郎将、右郎将(正四品)为将军直属水将,各领一支水军。
左郎将和右郎将麾下各自设正五品的扬帆将、铁舰将、悍江将。
以杨帆将为例,铁舰将和悍将将与其相同,麾下设铁船长(正六品),每部铁船长各领一艘战船。
正六品的铁船长内部设立总长(七品)、忠卫(七品)、船副(七品)。
大都督府内部划分的官职基本上与大将军相同。不过大将军麾下的都督府内不设置中郎将。
当马鸿走出宫殿将其所拟的军制以及各种方案让马益看后,马益大惊道:“父亲仅是这些时日就做了这么多政务吗?”
马鸿脸色有些疲倦地说道:“你看一下,不足之处你修改一下。”
“孩儿”
马鸿见到马益有些扭扭捏捏的样子,显然是不敢对自己所做的东西进行修改,马鸿叹了一口气道:“人非圣人,孰能无过,这里面肯定有我没想到的额,你帮我修改增添,记住,你是未来的王,我的继承人,懂了吗?”
“孩儿懂了。”
马鸿看着马益的眼睛缓缓说道:“你是我的嫡子,未来楚国的继承人。”
这句话,马鸿对了马益说了两次,马益点了点头,他明白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他现在已经十四岁了,还没有什么建术,而他长兄马双已经率兵奇袭了建邺,拿下了孙权,还为父王铲除了祸患,这些功劳远远不是他这个太子能比的,父亲做了这些东西扔给他,让他去修改,意思很明显,父王做出来的这些东西,让他修改之后,便成了他们父子一起弄出来的,那么大臣们也会对他另眼相待。
马益手捧着父王所拟的草稿,坐在马车上回到了东宫,入宫的时候,正见到马凤兮在其宫门前等候,他在马车上不紧不慢地将父王的书藏了起来,然后下车对马凤兮道:“不知长公主殿下来此,所谓何事?”
马益和他的亲姐姐马凤兮的关系一向不好,原因就是马凤兮一直认为其生母也就是马益的母亲蒯氏之死完全是由马益,这个当今的太子殿下造成的额,这么些年来,马益受到蒯越的照顾和调教,而马鸿多年在外,无心估计马凤兮,马凤兮大多时间是被马云禄养大的,相比之下,马双倒是更像他的亲弟弟。这两人的称呼,马双称呼马凤兮为姐姐,而马益只是称呼他为长公主殿下。不过这也是正常的,马凤兮和马益基本上小时候很少见面,在马益九岁的时候,马凤兮曾去蒯府见到了马益,他们两人久违的见了一面,而且是独处,那时候马凤兮想到了母亲,越想越生气,扇了马益三个耳光,扇的马益脸肿了三日,但是马益硬撑着不说自己是被谁打的,只说自己是摔倒的。蒯越是何人,自然知道事情的原由,便痛骂了马凤兮一顿,将其赶出了蒯府。
自此以后,马益和马凤兮的关系更差了,马益每次见到马凤兮都会恭恭敬敬地向其行礼但说的都是:“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