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师唐-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陶管家到底还是派人过来把书拉走了,这到底是纸印的,拿去当厕纸,也能用一年半载的。

    这回两家的仇算是结下了,可惜李牧没时间多想。中华字典是编撰成功了,但还需排版,雕版。

    用哪种字体,多大字,这都是问题。

    肯定不能像后世那般大小,雕版印刷,字不能太小,不然印不清楚。

    最终确定用唐楷字体,这字体李牧写不了,只能有杜功书领衔,带着一帮先生,学生,抄写,并监督工匠刻印。烧出来的字还要挨个检查,不能有一点瑕疵。

    老杜说

    了,做学问不能马虎,况且这还是一本工具书,更要严苛,若是有半点疏忽,可就贻误了天下人。

    定版的中华字典宽四寸,高五寸,双面,共二百页,售价五百文。

    这五百文李牧不赚一分钱,这是实话,字典里没有插画,全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非常费墨水。

    这还是采用了李牧发明的新墨水,要是用寻常的黑墨,没五贯钱印不下来。

    ;

第四十三章 大学计划() 
这价格对于寻常百姓来说确实贵了,但却是没有办法的事,若是让李牧折本卖,事必不长久。

    就在大家纠结的时候,李牧提出了一个脑洞大开的提议。

    修建图书馆!

    图书馆在后世遍地都是,但在唐朝,却是个稀罕物。

    “我可以修建一座书馆,书馆里收集大部分的读物,供百姓借读,不过不能带出,只能在书馆里读。可以花钱也可以出工。有钱人家的孩子可以借读,借读一次几文钱,没钱人家的孩子可以出工,打扫书馆,或者下田都算。”

    这个提议获得了大家的赞同,但是选址上起了纠纷,先生们想把书馆建在河洛书院,而李默想把书馆建在城外的邙山上。

    你建书馆就是为了方面学生做学问,但你建在城东的邙山上是何意?难道学子们为了读一回书还要跑一个时辰的路,有这时间多做一个时辰的学问不好嘛,一寸光阴一寸金那!

    而李牧自然不是在说梦话,洛阳城现在看起来还算空旷,但要不了多久就会繁荣起来,到时候寸地寸金,想要建立一座大学更是难上加难,后世大部分学校都会搬到郊区,一来低价便宜,成本低廉,二来郊区清静,学生们的心思单纯,容易被繁华扰了心神,远离闹市可以让他们沉下心来学习。

    他既然决定用教育来教化这个朝代,自然要为以后做打算了,山地不适合建城,但建立学校是非常合适的,他计划在这邙山上建立一所举世瞩目的大学。

    图书馆只是他布局的第一步。

    “建设图书馆的钱由我来出。”

    见先生们纷纷反对,李牧丢出了第一张王牌。

    “那也不行,书馆哪有建到山上的道理。”

    可惜,老杜一口回绝了。

    自己穿越而来,徒有一肚子学问,但声明狼藉,想要凭一己之力建立一所大学,何其难也,只能借用杜老先生。这位老人可是李二的老师之一,原本可以在长安享福的,但李二在玄武门的大肆屠杀深深伤害了他,让他愤而出走。

    他想不通,为何文质彬彬的学生忽然就变成了一头地狱狂魔。

    杨广是这样,李二也是如此。

    难道真的如荀子所说,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人性本恶,那人跟畜生还有何区别!

    杨广杀兄弑父才得到

    了皇位,结果短短十八年就断了大隋的龙脉,而如今李二又走

    了他的老路,这李唐又有几年的气数呢。

    命运经不起推敲,正如杜功书担心的那样,李二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当上皇帝的,带了个不好的头,导致他儿子也效仿,李承乾被罢黜,英年早逝,李泰更是说出了‘臣唯有一子,臣百年之后,当为陛下杀之,传国晋王’的混账话,你现在把皇位传给我,等到我老了就把唯一的儿子杀了,把皇位传给李治,这话傻子都不信,你期望李世民相信?

    李治太过软弱,结果不到三十年就被武则天抢了皇位,若不是最终张柬之发动了神龙政、变,帮李显夺回了皇位,这李家皇朝可就真的呵呵了。

    这所大学李牧连名字都想好了,东都理工大学。

    若是能借助老杜的声望,建立起来应该会容易许多。

    “书馆建立后,李牧会收集天下图书,复印后藏于馆中,学生都可以随意翻看。”

    话说道这,老爷子语气有有一丝松动。

    “但建在邙山确实有点远。”

    “为了方便书院学生读书,我会修缮道路,设置专门的公交车接送。”

    公交车?这又是什么东东。

    “所谓的公交车就是公共交通马车,每日四时洛河书院,和图书馆对发,一个时辰一趟,至晚上八时结束,学生们可以凭借学生卡免费乘坐。”

    “这还差不多。”

    见老爷子终于松口,李牧赶紧趁机求他给图书馆题字。

    老爷子欣然答应。

    等到先生们都离开,杜老先生才问他为何执意要把图书馆建在山上。李牧一字不漏地跟他说了自己的计划。

    你竟然要把整个邙山建成一座书院?这要花费多少钱财?

    哪知李牧微微一笑,“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留给儿孙反倒是祸害,不如给天下百姓建一所学校,为华夏民族传承文明留一个合适的场所,也就不愧对家师的一番教诲,不白白到这世上走一遭。”

    一番话说的杜功书感慨良多,这何尝不是他曾经的梦想,只是有了杨广和李二这两个恶魔学生,他就不再奢望。

    “难得你小子有如此雄伟抱负,老夫就陪你疯狂一遭,本来计划立秋才去长安,现在看来已经等不及了,再过一个月瑾瑜到长安述职,我就跟他同去吧,李二毕竟跟我又师徒之情,建一所书院,他应该是会准许的,只是不能带着你觅来的土豆,地瓜觐见,总感觉有那么一丝遗憾。”

    “嘿嘿,这又有何难。到你临走的时候,小子找一口大缸,把土豆,地瓜移植到缸里,你们带着缸一起同去不就成了,从洛阳到长安八百多里地,等你们到了,这庄稼也就熟透了。”

    “这如何行得通,人到了一个陌生地方还会水土不服,庄稼娇嫩,移植到缸里焉能成活。”

    “话虽这么说,但人出远门,都会随身带一捧家乡的黄土,遇到水土不服就拿一撮泡水喝,思乡的病痛立时就解,缸里用的都是本地土壤,我在配一点肥料给你,肯定不会有问题的。”

    用家乡土治疗水土不服只是心理作用而已,洛阳跟长安同在34度纬线上,温度几乎无异。再说华北平原本来就是冲积平原,土壤都来自黄土高原,算是同属一脉,作物没理由活不下去。

    当然,这只是李牧的猜想,他自己也没亲自试验过。

    “如此甚好,我到长安来回估计得三个月,这些时日你好好筹划一下建学事宜,这事做好了,可是百年功德,不容有失!”

    ;

第四十四章 学区房() 
字典只印了一万册,还没有卖完,大多寒门子弟望眼欲穿地看了又看,最终却只能痛心放弃,五百钱的价格是他们快半年的生活费了,大米都能买一千斤了。

    李牧趁机给他们宣布了自己要在邙山建图书馆的事,如果他们闲着没事就可以到工地上帮忙,早上天气凉爽干点小活儿,下午天热就可以找个角落看书,不过书暂时还不是很多,除了李牧发行的几本,杜老爷子赞助了几百本,其他就没有了。

    但这已经足够,学子们纷纷报名前往。

    这里砖窑已经砌好,煤场也建好,水泥产也开始小规模作业。

    洛阳多山,山上多石灰石,粘土也很多,后世洛阳和临近的巩县都是产水泥大户。

    李牧对建筑不在行,但杜老先生认识几个建筑大家,派过来协助他。李牧知道自己的能耐,所以也不掺和,建筑设计都有专业的人来完成,他只是跟这些人演示了一下水泥和砖的用法。开始他们还不相信,用一堆沙,和了一袋子水泥,抹在砖上垒砌的墙,能住人吗!

    有人还上去踹了一脚,一下子就把墙给踹倒了,自己也摔了个狗啃屎,完事还骂咧着到,“你这是给你住的吗,整就一个豆腐渣,这种工程我可不敢做,伤良心。”

    哎,好人那!后世那些建筑队要有这种觉悟该多好!

    李牧嘿嘿一笑,拦住想要拂袖而去的李尚,听杜先生说他是李春的孙子,不知是真是假,历史关于李春的记载不多,如果不说安济桥估计大多数人都想不起他是谁。

    “李师傅莫要生气,水泥就是这个特性,需要一段时间的凝固,才会变的结实无比,这样,咱们先到屋里喝杯茶,探讨一下关于图书馆的设计,等到下午再来,如果那个时候你还能把墙踹倒,我就不再说水泥的事,如何?”

    李牧毕恭毕敬的态度让李尚很是受用,点点头回到了临时搭建的简易木屋里。

    后世拿水泥盖几十层的大楼都没有问题,说明这玩意还是很可靠的。到了下午,任李尚怎么使劲地踹,那堵墙纹丝不动,这让他大是好奇。

    李牧又仔细给他讲解了一下水泥地使用方法,特别叮嘱他水泥和沙子要按比例配制,水泥不要用过量,不然还没等你糊上墙就凝固成一盆了。

    图书馆占地五百平方,共三层,柱子都用钢筋水泥浇灌,结实无比。因为没有机械工具,初步估计工期需要一个月。与此同时,第一批的教学楼也开始规划。

    自家的那些学生都被李牧叫到了邙山,早上干活,下午讲课,当然不是李牧讲,而是这些学生给前来帮忙的外来学生讲。

    学生才学

    了三个多月,讲不了太高深的,但讲基础拼音,算术还是没问题的。

    有时李牧也会让工匠们给学生讲讲工作中的趣事,以及盖房子的事项,后边学物理的时候会用到。

    李牧也知道宰陶千万这一刀有点狠,所以平日里出门都带着燕青,就怕这货暗地里使阴招。看来以后还是尽量不要得罪人,不然出门都得提心吊胆。

    邙山是秦岭的余脉,向东绵延一百多公里,一直通到郑州,李牧跟老颜买下来的这一段在洛阳城东,本来想买城西那一段的,但却被老杜一口否决。

    一问才知,西邙山是道家的天下,山上建有上清宫,据说老子曾在这里炼过仙丹,每到重阳佳节,这山上的香火极旺。

    也是,以自己现在的能力去跟道家抢地盘,跟找死没什么区别。老子已经亡故千年不必去说,近的就有孙药王,也是道家的大人物,李二追着封人家爵位人家都不要,自己拿什么跟人家斗。再说就是能斗过也不斗啊,人嘛,谁还没有个头疼脑热,发烧感冒的,得罪这个时代最牛叉的医生可是再愚蠢不过了。

    要是能把老孙糊弄到学院来教医学,那就再好不过了。

    与西邙山相比,东邙山荒凉了许多,站在山顶能看到远处奔腾的黄河,河谷里都是疯长的芦苇,没有一点人烟。若能把这里开发开发,绝对是一个南泥湾,山上未来会是一座举世瞩目的大学,那山下可绝逼是学区房,价格翻几十倍都是很正常的事。

    李牧是一个说干就干的人,有了决定就立即付诸实践,找一帮工匠商量了一下,大家都觉得可行,只是花费会非常大。

    只要可行,钱不是问题。

    造纸厂从玻璃厂搬了出来,就建在盆地里,推开门就是浩浩荡荡的芦苇丛,还省了运费。

    这么一来,很快就出了问题,纸滞销了。这玩意终究是个准奢侈品,寻常百姓家用不了多少,而市场都被陶家掌控着,而且李牧也没有自己的商队能够把纸卖到外地去。

    最终也只能借着老颜的名号开了一家纸行,在纸行里售卖,但也只是杯水车薪,解不了李牧的燃眉之急。

    现在再想起那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真精髓!

    这个时代就这样,生产力再高也没卵用,市场消化不了,反之当货物供不应求,有大量刚需的时候生产力自然会大幅度地提高。你费了千辛万苦把纸运到长安,仔细一算,麻蛋加了运费比人家本地的还要贵!

    想想芦苇还有什么用。

    做扫帚,做凉席。

    都不靠谱!

    洛阳现在的人口不超过五十万,这已经是了不得了,隋文帝灭陈后,下令将健康夷为平地,城中臣民全部迁到洛阳,这才成就了洛阳现在的规模。

    但还是太少,茫茫芦苇荡作成凉席扫帚也卖不出去多少。

    纠结了好几天,都没有想到良策,一日忽然看到几只白天鹅从芦苇丛里飞出,恍然大悟地拍了自己脑袋。

    败家子啊!

    后世想要去寻这么一片湿地根本不可能,而自己现在得到了,却还想把它破坏掉,这不是败家子是什么!

第四十五章 燕鸣楼() 
花费几日把这片湿地化成地图,在狭窄处画了一道间隔线,线以内约三分之一的芦苇荡处理掉,开垦成良田,并成建制地构筑居民楼。

    剩下的芦苇保护起来,做一道风景,点缀一下自己的余生,想想都有点小激动呢。

    好事成双,这话不假,为了自己未来的家,李牧在邙山忙活了快一个月,管家跑来通报说火窑的工匠已经做出了无色的玻璃。

    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跟李尚说了一声,就带着燕青回了家里。

    那日杜老爷子临走的时候,李牧拜托了他一件事,让他在李二面前提提燕青的事,看能不能解除他的奴籍。杜老倒也认识燕青,知道他跟李二的那点事。

    李二的心胸远没有天下标榜的那么宽广,尤其是对于敌人,他也只能提一提,至于能否奏效,那就不好说了。

    即便如此,也让燕青感动的无以复加。对李牧的安全事宜更加上心。

    本来是要往家里回的,哪知才走到街上就碰到

    了侯杰。见了李牧侯杰就拉着他直诉苦水,说那日李牧可把他给坑惨了。

    李牧也只能无奈地耸耸肩,怪我喽。那日你风风火火的闯进来,看也不看就拉着我,还口口声声地叫着仙儿的名号,你给我提醒你的机会了吗。

    害的老子也被杜先生骂了一顿。

    侯杰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嘿嘿,那日的事就不说了,我正要去往燕鸣楼,刚好碰到你,同去否。”

    “改日吧,今天有些事情走不开。”

    “做事情哪日都可以,但仙儿可不常见,走吧,走吧。”

    说着就要拉着李牧往燕鸣楼去,侯杰人高马大,李牧哪能挣的过他。最主要的是,李牧也想去见识一下那仙儿到底是何种模样,能够让侯杰如此心驰神往。

    到了燕鸣楼明前李牧惊了个呆,这尼玛是青楼?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皇帝的行宫呢!

    好大的一座宫殿,大殿的四周,古树参天,绿树成荫,红墙黄瓦,金黄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正红朱漆大门顶端悬着黑色金丝楠木匾额,上面龙飞凤舞地题着三个大字‘燕鸣楼’。

    这刷新了李牧的三观,尼玛,不是说只有皇家才能用黄瓦吗,为何这里黄瓦如鳞。

    见李牧那一副土包子的模样,侯杰大笑一番,说道,“这里原本是杨广在洛阳的一处行宫,后被王世充占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