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 第7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怀仁心中暗骂,你们哭个屁啊,哭的应该是我好吗?!

第1806章:赵煦的思虑() 
赵煦泪眼朦胧里看见了其他人也跟着他哭,连那些太监们也哭成了泪人儿,好像他们真的能体会到他内心里最深处的痛苦似的。

    只有杨怀仁没有哭,而是一脸的无奈。

    赵煦之前没理解杨怀仁做了那么多是为了什么,现在从一个父亲的角度讲,他明白了。

    杨怀仁闹了半天,不还是为了大壮吗?

    这让赵煦觉得又尴尬又欣慰,是啊,大壮是他一手带大的,他们之间的感情一定很好,这让他忍不住有些羡慕。

    可发生这种事,又怪不了别人,只能怪他年轻时犯下的错误,他不仅没法怪杨怀仁,反倒应该感谢他,如果不是他,今天的父子重逢,也就不存在了。

    赵煦想到这里边浑身汗毛直立,他没法想象管秋漓把孩子交到别人手里,或者由他这样一个阉人把孩子带大,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甚至会不会活下来都是个大问题。

    现在看来,大壮虽然对他有些怕生的意思,可刚才他和大壮相拥在一起的时候,他分明感受到了孩子身体因为激动而颤动。

    因为血脉相连而产生的感情上的共振,这是真实的,孩子和他相拥而泣的那一刻,赵煦相信孩子幼小的心灵里,也感受到来自血脉的天然的亲近感。

    大壮虽然年纪不大,可性格却很讨人喜欢,看来在杨怀仁家里,大壮被他、还有他的母亲和几位妻妾教育的不错,起码是个正直的好孩子。

    也许正直,这就足够了,孩子将来继位为帝,有个正直的品性,就是天佑大宋。

    一个好皇帝,或许根本不需要懂得玩弄权术,正直而仁义,这才是最重要的。

    赵煦也不会盲目的幻想孩子会取得多么大的成就,会不会成为万古明君,只要他能快乐,能用仁义治世,得到百姓的爱戴就行了。

    想到这里,赵煦忽然感觉很惭愧,他在位这些年,看起来似乎做了不少事,可他在朝堂上听到那些朝臣们拍马屁的话不少,可从来没听见过来自民间的称赞他的声音。

    如果这都不能说明问题,那就没有什么能说明问题所在了。

    所以他对大壮的期望,也有了微妙的变化,起码不能像他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还沾沾自喜。

    想起来赵煦便觉得自己是多么可笑,曾经的远大志向最后都变成了过眼云烟。

    他又开始担心起来,特别是孩子被册立为太子之后,朝堂内外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又会有什么样的纷乱,都是他难以想象的。

    他的身体如今这副样子,是没法帮上太多了,赵煦不自觉地又看向了杨怀仁,这是他最信任的人了。

    从年少时第一次见面被杨怀仁骂,他就意识到这个人的真实,也许他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可赵煦信任杨怀仁,绝不会有造反的心思。

    这种感觉,赵煦很有自信。如果杨怀仁真有心思造反,他机会简直太多了,凭他现在的能力,他若是造反肯定比其他任何人更有机会。

    可他并没有那么做,也数次表明了他的态度,甚至让赵煦觉得,人家根本就看不上皇帝这个位置。

    他手上权力虽大,却从来没有滥用,对于外敌的仇恨,似乎又比谁都更强烈。

    而杨怀仁对于生活的态度,就更是赵煦自觉羡慕不来了,这种情怀以前赵煦也不太好理解,现在似乎越来越明白了。

    有的人天生就是这样的,这样的人虽然少,可世上也还有许多例子,这些人的思想层次,赵煦作为皇帝也自愧不如。

    比起高高在上,他们更喜欢平凡却简单快乐的生活,赵煦现在也开始向往这样的生活了,当皇帝对他来说,越来越像是人生的负担。

    只是他没有选择,生在帝王家,命运从一下生开始就注定了。

    如果只看眼前,赵煦也是认命的,无论他如何悔恨都是无济于事的,走到这一步也怪不得别人,全都是他自作自受。

    所以他现在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让大壮能好好生活下去,也能找到一个办法来弥补他对孟皇后所做的一切。

    他也只能寄望杨怀仁将来能倾尽自己的所有去保护大壮,扶持大壮安稳的坐在皇位上。

    这一点赵煦是看好的,这也许是少数不多的几件让他有信心的事情了,就算大壮不是杨怀仁抚养长大的,杨怀仁也会这么做。

    加上这层关系,杨怀仁便更会不遗余力,至于杨怀仁会不会变成一个权臣,赵煦也怀疑过,不过他也管不了了,总不能死后变成厉鬼留在宫里不走,一直守着大壮。

    再大的权力在生命变得脆弱的时候,也会显得无计可施,赵煦就是这种感觉,有时候他都搞不懂他在最艰难的时候急召杨怀仁回京,是因为权力还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情谊。

    他知道杨怀仁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所以他可以把放权给杨怀仁,也把他的生死存亡交到杨怀仁的手上。

    既然如此,那他也就不那么担心他死后的事情了,既然杨怀仁现在都一直忠心,再考虑将来他不在了之后的事情,那就更是多余的。

    就这样吧,泪眼朦胧的赵煦灿然一笑,冲众人挥挥手,“朕累了,你们下去吧。”

    众臣施礼告退,该干什么的干什么去,当然每个人心里也在担忧,赵煦这么急着立储可以理解,可立储之后会发生什么,他有心理准备吗?

    他们偷瞧了一眼杨怀仁,也在怀疑,杨怀仁能不能保护未来的太子殿下,就算能安然度过未知的混乱,那将来杨怀仁又会不会成为新帝的威胁呢?

    他们更多的考虑的还是自己,包括自己的家族在这件事之中的得失,他们能得到什么,或者失去什么,也许是更加家族繁盛,也可能是百年基业毁于一旦。

    所以他们要好好考虑清楚,应该怎么做,又要如何站队。

    杨怀仁望着大壮,不知是不是就这么转身而去,大壮从来没离开家在外边过夜,现在让他回家显然已经不可能了,那他会适应将来的生活吗?

    

第1807章:告别() 
第1807章告别

    杨怀仁正要转身离去,身后赵煦的声音传来,“杨爱卿留步。”

    杨怀仁似乎知道赵煦留他要说什么,转身认真道,“请陛下和两位太后娘娘放心,宫外不管是洪水猛兽还是城狐社鼠,微臣可以像陛下保证,微臣在,他们绝对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赵煦的身体真的是每况愈下,刚才只是坐了一会儿,便已经非常疲惫,他只能勉强挤出一丝微笑来,表示对杨怀仁的信任。

    “爱卿能做到,这一点朕从来么怀疑过,朕留下你,是想让你和孝祖告别。”

    话说到了杨怀仁心痛之处,不过他也非常明白赵煦此举的含义所在。

    首先自然是表达多谢杨怀仁能保护皇子,把他养大,还能在最关键的时刻把他送回来。

    其次便是想表现的有人情味一点,让他们俩告别,其实也是明显表达出一点,大壮进了宫,想出宫可就难了。

    平时或许还好,但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为了大壮的安全考虑,赵煦一定会安排宫中最精锐的侍卫寸步不离的保护大壮,就更别说出宫那么冒险的事情了。

    最后也是想让杨怀仁帮忙说几句话,能帮助他和大壮之间,从新建立父子关系。

    大壮虽然还不到八岁,可很多事上他却非常懂事,也早想明白了他将来要面对的事。

    马上就要离开杨怀仁了,他心里自然非常难过,可是他知道这件事超越了他个人的感情,所以他一直在忍着没有哭出来。

    可他毕竟是个孩子,让他离开一个养育了他七八年的父亲,他还是非常不舍,眼泪被强忍着没有流出来,却一直在眼眶里打转,样子十分可怜。

    杨怀仁走到他身边,抬手想像往常一样去摸孩子的脑袋,可想了想,现在他这么做似乎已经不太合适了。

    伸出去的手在半空中停滞了一下,往下探去,只是轻轻在孩子的肩膀上拍了拍。

    “好孩子,回到你的亲生父母和祖母身边,你应该开心才是,以后要好好孝顺父母和祖母,知道吗?”

    杨怀仁说着说着便说不下去了,他是大人,还能抑制住自己的感情,扭头瞅了一眼当着孟皇后的那张纱幔,不知道今天孟皇后为什么话这么少。

    是她真的在这些年里想开了,早已经超脱了红尘间的感情束缚,还是在纱幔之后早已经泣不成声,杨怀仁搞不清楚。

    宫里是什么样子,杨怀仁即便没有亲身经历,却也非常了解,即便没了刘青箐,也不代表就没有其他有心之人。

    说到底还是利益,赵煦那么嫔妃们,在自身利益面前,是会冒着极大的风险去谋害大壮的。

    赵煦现在这个样子,能做的也只是派他认为最好的侍卫保护大壮,可别人真要对孩子不利,绝不会是最简单粗暴的武力暗杀。

    暗地里可以谋害大壮的方式太多了,简直数不胜数,指望那些粗鄙的侍卫,似乎也不保险。

    所以他看向了孟皇后,希望她能放下心中的怨恨和对赵煦的芥蒂,回到宫中来。

    在经历了那么多事之后,杨怀仁相信凭她的能力,才能更好的保护大壮,她是个善良的女人,可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杨怀仁觉得她完全可以变成一个强势的女人。

    只是孟皇后一言不发,杨怀仁实在搞不懂她在想什么,或者是有什么顾虑。

    当然也有其他的选择,比如两位皇太后,孩子虽然不是向太后的亲孙子,可杨怀仁看得出向太后对大壮的喜爱。

    如果孟皇后不愿意回宫来,那么把孩子交到向太后手里,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向太后往日里看似很平和,可她要是玩起手段来,那也绝对不是吃素的。

    至于朱太后,杨怀仁也相信她对大壮的宠爱都是真心实意的,只是朱太后这个人没有什么心机,更容易粗心大意。

    可话却不能说的那么明显,杨怀仁对两位太后施礼道,“孩子以后就要仰仗两位太后娘娘多多疼爱了。”

    向太后自然听出了杨怀仁话中的意思,微微笑着点了点头,朱太后不太喜欢杨怀仁,讪讪道,“大壮是本宫的孙儿,本宫自然会好好疼爱他的,还用你说?”

    杨怀仁笑笑没有多说什么,最后眼神坚定地对大壮点了点头,便转身告退。

    向太后又说了一句,“杨大帅乃是陛下的股肱之臣,记得时常进宫来,太子也需要杨大帅多多教导呢。”

    杨怀仁没有回头,脚步顿了一下,接着大步走了出去。

    赵煦实在是累了,父子重逢的兴奋让他耗费了太多了体力,这会儿他已经没有力气去说什么了,甚至听别人说什么,都开始变得有点模糊。

    苏公公赶紧伺候他躺下休息,向太后和朱太后也带着孩子离开了皇帝的寝宫。

    按道理大壮进宫,是应该住在太子所在的东宫的,只不过宫里多年来没有太子,东宫早已经荒废了许多年。

    尽管期间也是有宫人打扫宫殿,保证了宫院里的清洁,可宫殿年久失修,显得非常破败。

    朱太后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便佯作跟向太后商量道,“姐姐,东宫久未修葺,怕是不适合大壮居住。

    姐姐的宫院不如妹妹的寿安宫宽敞,不如让大壮寿安宫,姐姐觉得如何?”

    向太后微微笑着,似乎早就料到了朱太后要和她争夺孩子养在哪儿似的。

    她也不好拒绝朱太后,便答应了下来,只不过也开了条件,一是孩子身边伺候的宫人,要她亲自挑选;

    二是大壮将来要学习宫中规矩和礼仪,还要请先生教他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太子,请先生和上课的地点,要安排在她的宫院里。

    朱太后听罢觉得这个提议也是比较合理,既然孩子都住在寿安宫了,她可以日夜都和孩子多亲近,其他安排人手等事情,她也不再介意,便答应了下来。

    事情定了下来,朱太后似乎又有些忘乎所以,想起刚才的事情来,忽然笑道,“杨怀仁也真是多余,还摆脱咱们好好疼爱孩子,这不废话吗?

    叫本宫说啊,他就是个二愣子,可不能让他把咱们的怪孙儿教坏了。”

    大壮并没有说什么,却也明白以后他在宫中,应该依仗谁了。

    。更新最快网址:

第1808章:人间的味道() 
赵煦这个皇帝也好,还是两位太后娘娘也好,也许都沉浸在失而复得的兴奋之中,竟忘了如何安排孟皇后。

    杨怀仁往宫外走,心情十分不好,看着整座皇宫都一股死气沉沉的腐朽味道,脸色便更难看了。

    给他引路出宫的两位太监也是察觉到了他的怒意,只得小心伺候着,不敢说一句话,生怕说错了什么惹了大帅不高兴。

    杨怀仁走着走着,也忽然意识到了孟皇后的问题,于是放缓了脚步,还不时地扭头看身后,似乎是再等着什么人。

    两位小内侍糊涂了,本来杨怀仁走的大步流星,好像一刻也不愿意在宫中呆着似的,可这会儿却忽然走一步停一会儿,他们又不好催促,只得低着脑袋瞎琢磨。

    果然,不一会儿之后,又有宫人引着头戴幕离的孟皇后和随身的几个小尼姑走了过来。

    杨怀仁不好上前直接问话,只是装作偶遇似的,等孟皇后他们走的近了,才施礼道,“见过妙静仙师。”

    孟皇后虽然停下脚步,却没有要多说什么的样子,也许她已经想到杨怀仁为什么刻意放慢脚步在等着她了,只是有些话,当着这么多人面前,不好说。

    她淡淡地说了句佛禅,“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说完便迈步走了,留下杨怀仁皱着眉头呆住了。

    杨怀仁并不是一个很通佛禅之人,如果只是从字面意思来琢磨孟皇后留下的话,似乎又说不太通。

    他下意识的问身边的小内侍,“刚才妙静仙师说的禅语,你听懂了吗?”

    小太监更是愁眉苦脸,心说你都听不懂了,我一个小太监字都不认得几个,哪里懂是话什么意思?

    杨怀仁也摇了摇头,问他们问题跟问石头差不多一样笨。

    再琢磨那句话,好像是劝人心如止水,好规避风险的意思,杨怀仁有点分不清孟皇后这话是在说她目前的打算,还是在提醒杨怀仁应该怎么做。

    也或许,就是用这句话来简单的安慰杨怀仁?

    杨怀仁只能叹气,如果只是光看字面意思,似乎理解出来不太符合现在他们的处境,可如果往深了想,就不好理解了。

    “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杨怀仁默默念叨着这句话,再抬头才发现孟皇后一队人并没有出宫,而是走向了宫里一个偏僻的所在。

    杨怀仁似乎有点明白孟皇后的意思了,她想表达的,也许是她很清楚杨怀仁打算让她放下心中芥蒂,好留在宫中照顾和保护大壮的事情。

    只是她也身不由己,赵煦对她,并没有太直接的表明准备怎么安排她,既没有表达要让她复位,重新为后的打算,可也没让她再出宫回到玉清庵居住。

    作为孩子的亲生母亲,杨怀仁觉得孟皇后也是想留下来照顾孩子的,只是这种事不好从她口中说出来。

    赵煦没直接挽留她,两位皇太后也不好去劝皇帝,所以只能等着赵煦想明白他打算怎么做,才能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