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 第5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后大喊了一声“拔锚”,接着令兵朝后方的战舰群舞动旗帜发号施令,岸上的乐队也鼓乐齐鸣,一声长号响起,各个舰船开始拔锚起航。

    一名岸上的礼官开始唱乐,内容已经听不清晰了,只是曲调合上了号角和锣鼓,显得倒是非常合拍,想来应该是古老的送军出征的诗歌。

    大船由港口的拖船拖出港口,战舰上的大帆才被缓缓拉起,巨大的船帆渐渐兜住了西北风,带动着舰船开始缓缓移动。

    岸上的官员和百姓集体跪拜下来,嘴里念着祝福的话语,杨怀仁望着岸上的母亲和妻儿,用了挥了挥手。

    不多会儿时间,江阴港便披上了一层浓雾,逐渐消失在视野之中。

    一开始在宽阔的长江上顺流而下,船速非常快,一路上也能遇上不少小一些的商船,他们见到大宋的威武舰队,也都自觉地避让出航道,船上的水手也自发的行礼致意。

    两个时辰之后,清晨的雾气渐渐散去,舰队也已经行驶到了长江口。

    从长江入海,水军中的水手们立即调整风帆,让大船改变了航向,开始向南行进。

    杨怀仁望着一望无垠的大海,胸中忽然间豪情万丈,不知从哪儿冒出一群海豚来,在旗舰的左前方在大海里飞驰,还不时的跃出海面,发出吱吱地悦耳叫声。

    徐泾在杨怀仁身后说道,“恭喜大帅,前方有海猪引路,这是大吉之兆。”

    杨怀仁心情大好,他笑着点了点头,表示对徐将军所说的吉兆的认可。

    实际上对于海豚在古代被成为海猪的事情,杨怀仁是有些替海豚们鸣不平的,海豚这个名字多好听啊,偏偏被古人叫做海猪,真是不给海豚面子啊。

    海豚本来就是很聪明的动物,可以说是除了灵长类之外最聪明的动物之一了,它们不仅会主动给人类的船只指引航向,在有人落水的时候甚至会主动救人。

    海豚的这些行为模式,是很难理解的,古时候最早渔民开始出海的时候,是摸不清大海里哪里有暗礁的。

    而海豚这时候就主动出来为人类引路,让人类的船只躲开暗礁,可以说是为人类最早探索海洋指引了方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出海的水手们把海豚引领航线这种事,也就自然而然的当做了一种吉祥的意思。

    掌舵的水手也会严格遵守海豚指引的航线前进,因为从经验上来说,这些海洋精灵们,也从来没有给人类指引错方向。

    杨怀仁问徐泾,“按照现在的航速,多久能抵达交趾?”

    徐泾侧身观察了一下海面,然后稍稍心算了一下答道,“现在风很好,按照现在的航速,大约十天就能抵达交趾海岸。

    不过像今天这么好的风和天色,不是天天都有的,正常来说,舰队应该在十五天左右抵达目的地。”

    杨怀仁道,“不错,比我想象的快。”

    他又想了一下,“咱们的战船快,那后边的货船队伍呢,能不能跟得上舰队?”

    徐泾道,“这一点请大帅放心,跟随大军补给的船只和商船,是可以跟得上舰队的速度的,就算遇上风浪的话,他们延缓一下航速,等风浪过去,他们也能跟的上来。

    末将已经在每一艘商船上安排了军中熟练的水手,不会出错漏的。”

    “很好,”杨怀仁认真道,“就算十五天后抵达交趾沿岸,这期间也不要让将士们白白荒废了时日,给将士们安排好作息时间,让他们能轮流在甲板上操练。”

    徐泾和黑牛哥哥同时答道,“得令。”

    。

第1459章:偷偷的进交趾() 
兵法有云,兵贵神速。

    这句话理解起来不难,用兵嘛,自然越快越齐越好,两军对垒若是正面交锋,最终决定性的因素还是军队的数量,其次才是将士、军器军马的质量。

    十个打一个,放到军阵上其实给那一个人的施展空间不大,武功再好也白搭。

    当然,杨怀仁相信科技的力量,用热兵器去对阵冷兵器,一个打十个也不是不可能,甚至可以再来十个也不成问题。

    但有一点,不能明着来,杨怀仁听说交趾国的国都升龙城非常高大坚固,要是明着来的话,就算有火器,也要付出不小的损失。

    杨怀仁可没打算攻城,他也没带攻城器械,要是硬攻城的话,只能用火药硬炸,炸烂了升龙城的城门或者城墙才能让将士们冲进城区抓住交趾皇帝。

    这样做也可行,但是将士们一定会损失很大的,杨怀仁觉得自己手下的将士们命都金贵着呢,可不能硬来。

    所以要偷偷的进交趾,打炮的不要。本来就是以多打少,更要跟交趾人玩偷袭。

    半年前他就派出了风神卫,这些人扮作了大宋商人已经混入了升龙城内,虽然在交趾也受到了些屈辱,但为了完成杨怀仁交给他们的任务,这点屈辱不算什么。

    将来内应外合,智取升龙城,到时候他们这半年来在交趾人哪里遭受的屈辱,是能一并找回来的。

    交趾军队入侵了广西南路钦州一带,一路打劫了许多寨子。

    虽然说大多数都是僚人的宅子,但也有汉人的镇子,但他们进岭南湘军迟迟不来驱赶他们,便更加肆无忌惮,继续在大宋西南边地打劫。

    有钱人家起码有牛车骡车,自然能跑都跑了,这样一来可就苦了那些穷苦百姓了。

    老百姓本来就没多少财产,交趾人一来什么也不嫌弃,有钱的抢钱,没钱的抢人,男人女人都抢,只要比他们高比他们长得漂亮的,他们是不管男女的。

    抢回去就把这些汉人卖给国内的贵族或者富贵之家,该配种的配种,该生孩子的生孩子。

    被抢走的人虽然自由受到限制,但其实生活也还可以,起码受不了多少罪,没被抢走的反倒不高兴,扯着嗓子对着交趾人大骂,“老子是不够高还是不够英俊,你们怎么不抢老子?”

    杨怀仁在钦州的甘蔗地还没受到波及,地方上的官员也是趋炎附势的主儿,知道地是杨怀仁的,自然知道多派些兵丁民壮的照应着,生怕出了问题杨怀仁这位王爷怪罪下来,他们担当不起。

    杨怀仁也不知道他们这样是该乐该愁,他自家的利益是没收到损害,但想起那些被交趾人欺负了的大宋无辜百姓,他还真是发愁。

    所以从江阴港出发之后,武德军的舰队就没有靠过岸,杨怀仁更是吩咐水军把舰队开至离开海岸近百里的海域航行,就是不想让岸上人发现还有这么一直庞大的舰队。

    特别是到了岭南沿海之后,更是严格遵守这一点,杨怀仁也担心交趾在大宋有探子,要不然他们不会总是了解到岭南厢军的调配情况,每次都是趁着厢军换防的空虚时候进犯边境。

    这年头海边渔民出海打渔,也不过离开海岸十多里,最多也不过二三十里,商船在海上跑,也多是在离海岸线三十到五十里的海域。

    杨怀仁特意安排舰队离岸八十到一百里的航道上行进,就是为了彻底躲开了别人的视线,准备给交趾人一个出其不意。

    他从一开始也没打算正儿八经的给交趾人下战书,比如把大宋皇帝的圣旨派人交给交趾郡王李乾德,然后等着人家认错道歉。

    除非杨怀仁想朝堂上那些读书读傻了的文官们一样才会那么做,打仗玩的就是快,就是齐,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实现告诉人家你来进攻了,这不脑残吗?

    再说了,道歉有用的话,杨怀仁费力劳神的带着两万将士和庞大战舰来干嘛?

    强者是从来不跟弱者讲道理的,砂煲大的拳头就是最大的道理。

    到了琼州时,也直接让舰队往南进发,绕开了琼州。不过杨怀仁倒是打算打完了仗之后去儋州看看苏轼苏东坡先生。

    听说东坡先生被贬谪到儋州之后也并没有一个劲儿的郁郁寡欢,而是到一个地方爱一个地方,正在努力帮儋州百姓脱贫,又用自己的家产开了东坡书院,投身教育事业。

    杨怀仁觉得吧,东坡先生毕竟六十的人了,在这么悲惨的境遇之下还能为百姓着想,在这年头算是一位难得的好官了。

    只可惜这老头脾气大,嘴巴臭,本来是个中间派,党争跟他没关系的,结果他站出来对两边一通臭骂得罪了两边的人,导致了不论旧党还是新党当权,都没有他的好果子吃。

    贬配海南岛,就是宋代对文官最大的惩罚了,宋朝皇帝还真是尊重文化人,不管文人犯了什么罪,只要不是造反的不赦之罪,都不会砍脑袋的。

    最流行的就是贬配,还保留了文官的官职和功名,但贬配的地方不太好,要么是西北西南条件艰苦的州县,要么就是海南岛了。

    海南岛到近代以前,一直都很落后,除了原始的一小部分僚人,也没有多少百姓住在这里,在这里繁衍生息的,也是自古以来被发配过来的犯人以及他们的家属和后代。

    因为是流犯,所以大多数人也没有读书出仕的权力,从隋朝科举制度产生到眼下北宋末年,琼州竟从没出过一位金榜题名的进士。

    苏轼来了之后便决心积极改变这个局面,努力办学,为的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培养出琼州第一位进士来。

    没想到东坡先生的这个梦想还真的实现了,不过是在他过世八年之后,他曾经教过的一个叫做符确的弟子,成为了海南岛历史上第一位进士。

    当然这是后话。

    在征讨交趾的大战之前,杨怀仁还是要躲开陆地走的,所以舰队没有走路线更近的琼州海峡,而是选择绕行海南岛,然后向西向交趾国发起突然袭击。

    。

第1460章:夜袭(上)() 
    虽然绕了远路,但这一路走来风都特别顺,更没有遇上大风大浪,舰队只用了十二天,便到达了交趾东部沿海五十里处。

    杨怀仁特意让舰队停留在这样的位置,还是因为不能被交趾的渔民看到的缘故。

    根据情报,交趾国有两支水军,一支在交趾郡东部的吉婆岛,另一只在日南郡的象林港。

    两只水军人数其实不多,加一起也就三四千人,而且他们的战船比大宋的寻常水军的战船也好不到哪儿去。

    因为交趾国没有造大型船只的能力,所以他们的战船中最大的也只有五六百料,正常都是三百料的快舟,作用和大宋的水军差不多,只能是沿海护送本国商船。

    吉婆岛的位置比较关键,在格金河河口外,后世格金河河口的海防港是越南最大的军港,也是海军司令部所在地。

    而眼下海防市还不存在,只不过是一个小渔村而已,交趾最大的水军就驻扎在格金河河口外二十里的吉婆岛上。

    要想出其不意的进攻交趾,吉婆岛的战略位置显得格外重要。

    一来必须要先消灭交趾国的海上力量,二来格金河河道宽阔,河道很深,后世可以通行一万吨的大型船舶。

    杨怀仁不知道现在格金河的水文是个什么情况,所以还不敢保证能顺着格金河逆流而上直捣升龙城。

    但起码格金河河口和吉婆岛这个军事要地,他是一定要先占下来的,先给武德军找到一个合适的大营驻扎地,进可攻退可守,最不济也可以逃到海上。

    交趾国南部的九真郡和日南郡两郡,地形狭长,军事力量有限,不过也不能就此无视。

    杨怀仁准备派出一支两千人的军队,去占领九真郡的郡守所在地胥浦城,这样可以把守住从南部两郡前往北方交趾郡的要道,防止南部军事力量得到消息后赶来救援。

    而大军则直接进攻吉婆岛,占领格金河河口的战略要地,如果格金河可以走大船,便让舰队逆流而上一路进攻,直到升龙城下。

    如果格金河口不能通航大型战舰,就以格金河河口为根据地,步军沿着格金河一路打上去。

    基本的战略定下来,一些细节方面,军中的将领比杨怀仁有经验,在侦查和保密方面,他们都提出了不少很不错的建议。

    小七率领的千人的斥候部队,专门负责侦查、预警和信息传递工作。

    彭保率麾下两千水军进攻九真郡胥浦城,杨怀仁给他的任务是攻下胥浦城之后守住二十天。

    如果大军进攻顺利,打下了升龙城,那么接着就会扫平升龙城周边的各州各县,然后移军南下,占领整个交趾国。

    若果大军进攻不顺利,彭保率领的两千水军很可能会面临腹背受敌的情况,所以二十天的期限,也是考虑到这年头信息传递,以及交趾军反应过来然后发起反攻的时间。

    到时候不论如何彭保都必须带领手下将士弃城而走,回到海上才能更加安全。

    徐泾和史云则带领四千水军进攻吉婆岛,占领格金河河口,给大军提供一个驻扎地。

    到了陆地上之后,剩下的事情便可以交给步军了。

    杨怀仁这次只带了五百名骑兵,这个数目很少,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武德军中总共也只有一千余骑。

    而运输马匹要占用太多的战船资源,所以只能带五百匹战马,骑兵虽然很少,但对交趾国来说,这个数目也够用了。

    交趾国虽然也有骑兵,但军中骑兵比例和大宋差不多,也只有百分之三到五左右,算起来数量不过三五千人而已。

    尽管听说交趾国的骑兵部队都是禁军,而且大都是这些年来交趾国从大食人那里买回来的大食马。

    但交趾国打仗其实用到骑兵的机会并不多,骑兵作为禁军,也不过是为了交趾国君的仪仗能好看一些罢了。

    杨怀仁这可不是猜,风神卫收集的情报上就是这么说的,交趾国骑兵其实很少真正骑马出去作战,和交趾的地理情况也大有关联。

    交趾国虽然大都是平地,可惜这些平原地带广种水稻,全都是水田,根本不适合马匹奔跑。

    其余的则都是热带雨林了,丛林作战,就更用不上骑兵了,所以交趾国花费大量国帑打造的这只骑兵部队,怎么看都像是李乾德为了自己的威严才拼凑出来的。

    一支没有作战经验的骑兵,要说有很强的战斗力,那就有点太假了。

    而武德军中的骑兵,则大都是当初西北边军通远军中的骑兵,他们作战经验丰富,五百骑的数量决定了他们的机动性。

    在步军作战为主的战场上,五百骑经验丰富的骑兵,正好可以起到一定的战术作用。

    战事正式开打之前,杨怀仁下令全军将士白天里全部回舱睡觉休息,傍晚时刻起床然后饱餐一顿,携带好半月的压缩军粮,做好一切准备。

    等天色暗下来的时候,则有经验丰富的水军水手掌船,整支舰队在黑暗里快速的向交趾国东部的海岸线航行。

    大战即将到来,杨怀仁这位主帅心里也难免会有紧张,旗舰排在两艘小型探路的快艇后边静静地航行着。

    杨怀仁领着一种甲胄鲜明的将军们站在船头,在黑暗里向前方望去,可惜除了深不见底的黑暗,什么都看不到。

    一切都很安静,只听见战船破开海水的哗哗声和风帆被风吹的猎猎声,没有人哪怕讲一句话。

    因为是夜袭,所以舰队进行了灯光管制,所有的灯火都熄灭了,只剩下惨白的月光为整个舰队指明方向。

    将士们心中应该也有些紧张吧,杨怀仁是这么想的,毕竟武德军里很多人也没有参加过真正的战争。

    他们平时的训练是刻苦的,也是优秀的,杨怀仁觉得他们已经是大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