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 第4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政变。

    结果是趁着梁乙逋得病之时,从他手上夺回来朝政和兵权。

    但梁太后并没有实际操控朝政和军队的能力和经验,她大权在握之后,撤换了前线作战的原来梁乙逋主要的心腹将领,任命了一批她的亲信之臣,但这些人更没有什么带兵打仗的经验和实力,战事由此发生了转折,西夏便在僵持中败下阵来。

    宋军接连几场大胜,打的西夏军溃不成军,并借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路打到了兴庆府城下,逼的梁太后和皇帝以及一班朝臣弃城而逃,向贺兰山北逃去。

    若是放在以前的历史里,西夏皇帝这时候再次想宋朝俯首称臣,宋军便可以撤军了。

    但章惇此人够狠,根本没给西夏皇帝投降称臣的机会,继续向西追赶,西夏最富饶的河西之地,尽在宋军铁蹄之下。

    自此开始,西夏虽然没有彻底灭亡,但国力缩减大半,再也不能成为大宋西北最大的威胁了。

    因此一战,大宋打通了和西域的商贸通道,而河套以北的优良草场,也尽数被大宋收为领土。

    战争的结果有点出乎耶律跋窝台的预料,他搞不明白一直弱软的宋军,如何短短几年之间变得如此勇猛。

    而在更多细节上,他没有想明白,宋军入西夏作战,除了前期还有运送粮草的后勤保障之外,后边宋夏两军进入胶着期和后来宋军一路所向披靡的两月之间,是如何吃饭的。

    夏军就算战败逃跑,也不会给宋军留下粮食,按照正常的战争习惯,粮草带不走,就算烧了也绝对不会留给敌军。

    直到后来在西夏的契丹暗探带回来的绝密消息,着实吓到了耶律跋窝台。

    他那两个一直都想不通的问题,也得到了答案。

    宋军勇猛,除了受到环州之战大胜的鼓舞有了信心之外,他们自身的作战技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连西夏军也没想到明白,为何宋军上到将军下到小卒,为何跟换了一帮人似的,个个作战勇猛,和以前印象里的宋军完全不是一回事。

    耶律跋窝台得到的消息是宋军从去年开始了一种新式的训练方法,虽然具体不知道是什么训练方法,但这种训练方式的源头,追查之下得出来的两个名字,龙武卫和虎贲卫。

    耶律跋窝台对这两个军卫的名字一点儿也不陌生,因为之前在调查杨怀仁的时候,便知道杨怀仁如今在军中有了个头衔,便是龙武卫大将军。

    虽然宋朝都有不少人认为这不过是杨怀仁众多虚衔之中的一个罢了,杨怀仁本人更不可能懂得如何练兵。

    但耶律跋窝台可不这么想,这天底下的事情,都是有缘由的,为什么是龙武卫和虎贲卫开始的新式训练方法,而不是别人呢?

    从他这些日子接触杨怀仁,对杨怀仁的了解来看,杨怀仁的本事,绝对不仅仅限于厨艺和那点小聪明。

    加上杨怀仁平时说话做事从来都是特立独行,便让耶律跋窝台对他起了疑心。

    第二件事不难调查,宋军之所以能不用后勤粮草保障便敢深入西夏和夏军作战,原因便是每个军士都自带了粮食。

    耶律跋窝台一开始不相信,军队机动作战,随身携带的粮食不宜过多过重,否则会影响作战效率,一般带半个月的粮食属于正常,再多就完全是累赘了。

    可宋军竟然能一人携带自己两个月所用的军粮,而且并没有影响作战能力,这就有点不合常理了。

    他得到的理由,是宋军新开发出一种新式的军粮,只有普通粮食的十分之一的重量,却能满足正常粮食三倍的供给。

    宋军选择四月份开始跟西夏决战,更因为这是草原上草疯长的阶段,根本不缺草料,所以在没有以前的隐患和限制的情况下,一蹴而就获得了正常战争的胜利。

    回过头来深究宋军的新式军粮的出处,得到了一个名字,还是杨怀仁。

    这就让耶律跋窝台不淡定了,杨怀仁的能力和智慧,远比他之前想象的还要强大,如果把他就这么轻易的送回大宋,无异于纵虎归山了。

第1167章:嫁出去的女儿(上)() 
鬼姐是最了解耶律跋窝台的人,她也发觉了耶律跋窝台在知道杨怀仁拒绝了他的好意,执意要回大宋的那一刻,眼睛里流露出的一丝丝异样的神采。

    加上杨怀仁这句叹气的话,鬼姐立即明白了,耶律跋窝台如今对杨怀仁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是不可能轻易便放杨怀仁回大宋了。

    鬼姐想到,耶律跋窝台的选择很简单,要么把杨怀仁留下来,给他高官厚禄,让杨怀仁为他所用,否则,也绝不能让杨怀仁成为自己的对手。

    意识到杨怀仁有危险,鬼姐忽然停住了脚步,他抬头望着杨怀仁,这个已经成了她男人的男子,有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忧虑之情。

    “官人稍等我片刻。”

    说罢鬼姐往回跑,又回到了耶律跋窝台面前。

    耶律跋窝台见鬼姐去而复返,父女俩的眼神一对上,便知道各自心中想的什么了。

    鬼姐也不多说废话,开门见山道,“父皇,你绝不能伤害杨怀仁。”

    耶律跋窝台面无表情,“那你就尽力把他留下来!难道你心里,就不希望他永远留在辽国,留在你的身边吗?”

    “我希望。”

    鬼姐毫不犹豫,“但我更不希望看到他不快乐。所以我宁愿跟着他去宋朝生活。”

    “别傻了,”耶律跋窝台语气开始有些严厉,“女儿,你在辽国是公主,是朕的掌上明珠,你可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人之下,千千万万人之上。

    可你去了宋朝,又能干什么?只不过是一个小小郡公的夫人而已,还不是长房妻子。你真的愿意和其他的四个女人分一个丈夫吗?

    之前让你做戏比武招亲,那是为了咱们的大事,如今大事已成,何苦为难自己?”

    鬼姐争辩道,“一开始的确是为了父皇的大事,可如今,女儿已经彻底爱上了他。难道我不知道他已经有了四房妻妾?

    但当我跟他在一起的时候,我根本就不会去想那些事情,那一刻的我是快乐的,我就足够了。”

    “儿女私情,耽误大事。”耶律跋窝台很不屑。

    鬼姐又辩,“那父皇和母亲呢?”

    “放肆!”

    耶律跋窝台忽然大怒,可随机也意识到对宝贝女儿太严厉了,又换了慈父的样子,一脸担忧地说道,“你母亲和我,唉……可你们……”

    耶律跋窝台也说不下去了,当年他和鬼姐的母亲,也曾经爱的天崩地裂,那段日子虽然不长,但回想起来,几乎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日子了。

    从那之后,耶律跋窝台再也没有遇上那样能让他痴狂的女子,如今的夫人虽然也相处的相敬如宾,但再也没有那种让心脏炽热起来的感觉。

    他理解女儿,但从心底里,却不允许女儿为了一个外族的男子,放弃了家庭和国家,跑到外国去生活。

    “女儿,你听爹爹说,爱情虽然美好,但这世上美好的东西,总是很短暂,如果你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将来留下的只能是无尽的相思之苦。”

    耶律跋窝台眼神里有了些悲伤,“为父是个过来人,怎么能不懂你现在的心情呢?可你们的婚姻,注定了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你想办法把杨怀仁留下来,让你成为他唯一的女人。

    要么……就毁灭他,不论对你,还是对为父,还有整个大辽,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杨怀仁的才华和见识,远远超出了我们之前的想象,把他放回大宋去,将来对我们大辽,就是一个极大的威胁,这一点,你懂吗?你现在能明白为父的苦心了吗?”

    “我……明白了。”

    鬼姐一脸的愧疚,眼里噙着泪,“我会听父皇的教导,一定想办法把他留在大辽的。”

    说罢便转身走了出去,耶律跋窝台望着女儿的背景,也有些愧疚之情,唉声叹气着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女儿啊,希望你一定能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杨怀仁看见鬼姐再回来,心里有点疑惑,只是看着她微微泛红的眼睛,却不好开口去打听她又回去和耶律跋窝台说了些什么。

    鬼姐挽上了他的胳膊,这才露出一个笑脸儿来,“我刚才回去跟我父皇说了,给你一段时间,让你考虑一下,他已经答应了。”

    “哦?哦。”

    杨怀仁心里搞不清鬼姐的话是真是假,但他不知为何有了某种自信,不管鬼姐对他说的是不是实话,但她绝对不会伤害他,更会为他做出对不起她父亲的事情来。

    鬼姐又道,“明日天色好的话,咱们去东郊的啦日湖游玩,最近发生了那么多事,咱们也好散散心。”

    杨怀仁有点迷糊,难道他刚才说的话,鬼姐没有明白他的意思?怎么忽然间又想起来去东郊的什么湖游玩散心了?

    不过宫里人多口杂,来往的内侍和宫女很多,杨怀仁也不好直接过问,只得被她挽着除了宫门。

    等二人上了自家的马车,鬼姐才忽然换了一副紧张的样子,示意杨怀仁噤声,又小声说道,“回府你就和你的人收拾行装,要偷偷的做事,明日咱们作势去东郊游玩,等出城十里之后,咱们便走向南的官道,回宋朝。”

    杨怀仁吓了一跳,“怎么回事?”

    鬼姐一脸焦急,“我知道你一定不会答应我父皇的要求的,你一定会想尽了办法回到大宋去。

    所以这件事,越早走对你越好,走晚了,怕你再也离不开辽国了。”

    杨怀仁心惊,“耶律跋窝台对你说什么了?”

    “没说什么,”鬼姐有些发愁,“只是我和你感受到的一样,我父皇可能会想尽一切办法,把你留在辽国了。

    而且……如果你执意要回大宋的话,我怕……他会对你不利。”

    杨怀仁脸色立即黑了,愤愤道,“我可是他的姑爷,他会对我这么狠?”

    鬼姐毫不迟疑的点了点头,“我以前也不信,以为顶多他只会软禁你在南院大王府里,但刚才我回头去见他,便确认了这件事,他已经感到你是对他,对大辽的一个巨大的威胁也隐患了。”

第1168章:嫁出去的女儿(下)() 
杨怀仁立即懂了,应该是耶律跋窝台知道了关于他的很多隐秘的事情,决定不能放虎归山。

    杨怀仁也开始心情紧张起来,前几天他的手下人手又走了一百多个,目的是先让羊乐天父子俩能提前回大宋,他身边只留下一百多人。

    现在想起来,也幸亏他有些先见之明,万一真有个什么意外,大家都走不了了。

    让他感动的是鬼姐的表现,她能背叛她的父亲,愿意跟着自己回到大宋,这个决定,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做出来的,可见她对杨怀仁的感情之深。

    也不知道古代的女人,是不是都这样,嫁出去之后,真的一切都为了丈夫和孩子着想,正应了那句老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真不好说是贬义的还是褒义的。

    对杨怀仁来说,鬼姐能这样对他,他有点意外,也感到了内心里极大的欣慰。

    起码这个时代的女人,尽管还被封建的礼教禁锢着思想,但她们的内心里,确实敢爱敢恨,敢付出,不计较得失。

    其实鬼姐已经得到了她想要的一切,杨怀仁对她的感觉,也渐渐从只是接受,转变成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

    回到南院大王府,杨怀仁和鬼姐便暗地里分别去交代了自己的手下人,为了明天的出逃收拾行装,做充足的准备。

    一切都很匆忙,但并不慌乱。杨怀仁的兄弟们,也早就想家了,而且他们心里也不是没想过,他们会用这样的方式逃回大宋。

    杨怀仁同时也派人去风神卫北风堂送了信,让他们务必隐藏下来,按照刺探耶律跋窝台执政后辽国的变化和动向。

    同时,杨怀仁让轻功最好,也最容易暗中行动的小七哥哥,直接走向南的官道,去告诉龙武卫将士们,让他们在宋辽边境及时准备接应。

    第二天一大早,鬼姐派人进宫知会了耶律跋窝台一声,只说驸马最近心事重重,压力有点大,公主便陪着他去大定府东郊的啦日湖游玩散心,并假意说争取劝说杨怀仁留下来。

    送信的人被安排了固定的时间才出府进宫送信,当他走出王府的那一刻,杨怀仁和鬼姐早已经出城而去了。

    北方的春天短,转眼已经是暮春,本来还是万里无云,忽然间天色突然变得有点灰蒙蒙的,不时传来几声闷雷,看样子一场雷雨即将到来。

    南风被忽如其来的北风又顶了回去,激烈的碰撞之下,天空里划过一道闪光。

    这样的天色里,说是出城游玩散心,是糊弄不了任何人了,鬼姐和杨怀仁都换了简便的常服,骑在马上望见这样的天色,苦涩地相视一笑。

    宫中,其实不用鬼姐来告知,耶律跋窝台也早就知道了杨怀仁的一切行踪。

    拿着鬼姐的信,耶律跋窝台叹了一口气,“这孩子还是太任性了。”

    接着他挥挥手,把门外的宿卫军将军唤了进来,把鬼姐的信件往他面前一推,宿卫将军规规矩矩地弓着身子接了过去。

    看了完了信,宿卫将军有点疑惑,公主和驸马出城游玩散心,这个信陛下特意给我看,是个什么意思?

    耶律跋窝台见宿卫将军一脸懵逼,心中苦笑,又抬手指了指窗外的天色,宿卫将军才恍然大悟,这眼看要打雷下雨了,公主和驸马出城散的哪门子心?

    “陛下是要末将把驸马追回来?!”

    耶律跋窝台皱着眉头想了想,才缓缓道,“要活的。”

    宿卫将军领命而去,刚迈了一步,忽然听见背后耶律跋窝台又加了一句,“尽量要活的。”

    ……

    刚出中京城,杨怀仁的出行队伍不好走的太快,怕引起一些不必要的怀疑,尽管因为阴天打雷,一路上遇到的人并不算很多。

    走出城约十来里路的时候,是一个十字路口,继续向东自然是那个假的目的地啦日湖,而转头向南,则是连接中京道来州的官道,杨怀仁可以经来州,向南走道州的路线回到大宋。

    不过鬼姐的计划里,这么走的话,如果耶律跋窝台知道了他们的目的,很容易猜到他们的回宋路线,如果立即下令沿路各州各县对他们进行阻拦,单凭杨怀仁现有的一百多号人,恐怕很难逃出重围。

    鬼姐打算向北走,然后围着大定府绕个大圈,然后向西进入西京道,经大同府,从朔州一路回大宋。

    这个主意听起来好像很好,但杨怀仁此时还没有打定了主意,按照鬼姐的走法,路途实在太遥远了,他们一百多个人,很难一路上不引起旁人的怀疑。

    而且如今缉拿萧撒弼造反余党的事情还在进行,而那些造反余党基本都是向被向西逃窜和隐藏,杨怀仁向北绕圈子走的话,怕是要遇上缉拿造反余党的人,还是难以躲过截查。

    既然已经出来了,回头是不可能了,恐怕耶律跋窝台会直接软禁他不让他离开,那么剩下的,只有最后一条路,继续向东。

    杨怀仁提出来的时候,鬼姐有点疑惑,向南向北,都不安全,向东是相对安全了,但向东回不了大宋啊。

    杨怀仁笑着摇头,“你再想想。”

    鬼姐想了一下,忽然喜上眉梢,“走水路?!”

    “对!”

    杨怀仁道,“走陆路的话,路上盘查太多,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