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 第4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汉人文官当官是为了啥?有的人为利,有的人为名。

    史孝忠生活节俭,不太追求物质上的享受,那么他就是为了名声了,三朝元老史孝忠,这名头说出来不光他自己,他全家,甚至他的子子孙孙都感到脸上光彩。

    有这么一个名垂青史的机会,他怎么会错过呢?

    既然如此,众人也渐渐想通了,眼下确实没有更合适的人来继承皇位了,与其再犹豫不决,不如顺应天意,也争一争这个拥立之功。

    于是乎众人纷纷靠口道,“史大人说的有理,吾等也愿意拥立南院大王成为新的辽国之主。”

    官员们意见统一了,那些契丹贵族们虽然考虑的没那么多,但他们心里也清楚,局势如此,他们站出来唱反调,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他们看了看草地上没有被清理掉的鲜血,依然那么的触目惊心,想到耶律跋窝台的狼军就在营地之中,谁又敢说个不字呢?

    大多数契丹贵族也站出来说道,“耶律跋窝台本就是皇室的一员,陛下生前也非常信任他,重用他,要不然他也不会成为南院大王了。

    我们契丹人看重的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既然耶律跋窝台刚才已经证明了他的能力,朝臣也都拥护他成为辽国之主,我们也没有反对的意思了。”

    还有少部分契丹贵族没有站出来说话,是因为他们之中大多数都是和萧撒弼有亲戚或者姻亲关系的,刚才萧撒弼造反之时,他们也是第一批跪地拥戴之人。

    眼下忽然间变换了风向,他们也始料未及。他们心里难免有些担忧,萧撒弼造反,他们虽然没有实际参与,但他们又跟萧撒弼多多少少有些亲密的联系,如果他们现在拥护耶律跋窝台,那将来他继位之后,会不会找他们秋后算账呢?

    史孝忠是个明白人,一看还没有站出来的那些人,便猜到了他们心中所想。

    “你们也不用担心,南院大王宅心仁厚,宽宏大量,你们又不是真的参与了萧撒弼的谋反,何况方才大家慌乱之下没想清楚做了些难言之事,也并不是不能原谅的。

    老夫相信,只要你们以后忠于辽国皇帝,为国为民多做有益之事,南院大王一定会网开一面,不会找你们的麻烦。”

    这些人立即求饶似的看向了耶律跋窝台。

    耶律跋窝台轻咳了一声,“萧撒弼和他的谋反党羽,本王一定不会放过,不过你们并不属于此类人,你们的所作所为,也只是求生本能罢了,所以本王不会跟你们计较。

    不过如史大人所说,以后你们一定要多做利国利民之事,来证明你们的清白才是。”

    这些人一听耶律跋窝台没打算找他们算账,便赶忙道谢,也站出来表示赞同耶律跋窝台继承大统。

    这时耶律跋窝台却对众人说道,“本王无德无才,腆居南院大王之位,已经感到力不从心,所以推举本王继位为帝之事,还请诸位大人再议。”

    杨怀仁这会儿也只有摇着头暗自叹气,“影帝啊,影帝!”

    史孝忠一副决然的样子,“南院大王何苦推辞呢?你若不能担当此大任,恐怕辽国上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能堪当此任了。”

    耶律跋窝台又推辞道,“事关重大,本王不敢答应,还望诸位大人另选贤能。”

    史孝忠见他还在推让,便证明了耶律跋窝台并不是贪恋权柄之人,更加笃定了要拥护他的决心。

    他忽然跪倒在耶律跋窝台面前,带着哭腔道,“大王不应顾虑过多,还应以大辽的江山社稷为重!

    大王若是不肯继承大统,辽国危矣!请大王顺应天意!”

    众人见史孝忠都跪下了,也跟着跪倒了一片,耶律跋窝台赶忙去扶众人,可谁也没有被真的拉起来。

    耶律跋窝台一脸苦相,“诸位这是何苦呢?”

    说完不知是怎么了,本来站在远处的狼军将士也忽然跪倒了一大片,齐声大吼道,“请大王顺应天意!”

    上万人大声呼号,场面甚是震撼,仿佛整个营地都跟着颤抖了起来。

    “唉……”

    耶律跋窝台这才叹了一口气,很为难地说道,“既然如此,本王便暂且答应了你们,请诸位快快起来吧!”

第1142章:下毒的真相(二十三)() 
    恋上你看书网 W。630BOOK。LA ,最快更新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金帐中的宿卫将军一直在观察帐外的情况,见耶律跋窝台的狼军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了萧撒弼的造反,这才放下心来。

    他手里拿着两张黄绢,是耶律洪基弥留之际留下来的遗诏,其中一张,是要把皇帝之位传给耶律延禧的圣旨,而另一张,则是赐封杨怀仁为南方王的旨意。

    宿卫将军走出金帐,却又经历了朝中众臣推选耶律跋窝台为新帝的过程,他本想站出来宣读耶律洪基的遗诏的,可这一刻里,他呆住了,站在原地,不敢动弹。

    眼前的一幕,给了他巨大的心理冲击。群臣并不是不知道先皇在位时一直都在栽培皇孙耶律延禧成为继承者,但几百个贵族和大臣,几乎同时推举了耶律跋窝台成为新帝,完全抛弃了耶律延禧。

    宿卫将军立定原地,却发现再想向前迈进一步,是那么的困难,好像双脚被钉在了地上一般。

    有些事,大家心里都明白,只是不能说出口。

    耶律跋窝台再三推辞,是他真的不想成为辽国皇帝吗?答案很简单,那绝对不可能,权力对这些身居高位者的诱惑,就像是毒药,一旦中毒,便再也无法自拔。

    他推来推去,也不过是做出一番姿态罢了,换另一种角度看,便是拉拢人心。

    宿卫将军回想了一遍耶律跋窝台和先帝曾经谋划的事情,目的是达到了,但结果却是耶律洪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让他不得不去想,萧撒弼设计谋反,耶律洪基设计了计中计意图除掉萧撒弼这个眼中钉,那有没有可能,耶律跋窝台设计了一条更精妙的计中计中计,既除掉了萧撒弼,同时毒害了耶律洪基,而让他顺理成章的继位为帝呢?

    宿卫将军越是这么想,他越是感到头皮发麻,恐惧的感觉好像一堆毒虫蛇蚁在阴暗里慢慢爬上了他的心脏。

    下意识的,他竟然看向了杨怀仁!

    他发现杨怀仁也在对耶律跋窝台说着恭喜的话,可表情上,却又隐隐有一些言不由衷,特别是从他眼神的那一丝狡黠里,似乎还有一些难言的诡异。

    也许杨怀仁和他一样,也想到了这一点,只不过,眼前的形势,不允许他把真相说出来,那相当于自寻死路。

    宿卫将军心中苦笑,这也许就是杨怀仁这一刻能做出来的唯一的选择吧。

    笑完了别人,他又开始笑自己,杨怀仁没有选择,他有吗?他连想都没有去想,便微微摇了摇头,这种问题还用想吗?太可笑了。

    作为宿卫将军,他的使命便是忠于皇帝,保护皇帝。

    原来的皇帝被毒杀身亡,阴暗的金帐里的尸体已经开始渐渐变冷,新的皇帝在帐外的灿烂阳光之下,接受者百官的朝拜。

    或许光明和阴暗的分别,本就没有那么清晰。

    如果单单是从使命的角度讲,他应该带领他的属下忠于先帝,待颁布完了先帝的遗诏,他便可继续他的使命,忠于新帝。

    但眼前的情况,忠于先帝,便无法忠于新帝,忠于新帝,便辜负了先帝,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困难的问题?

    他手里握着的两张圣旨,不知为何开始变得发烫,宿卫将军也不明白为什么,他的手心里传来了阵阵的灼烧之感,而且那种灼痛的感觉,顺着手腕往上爬,最后来到了心脏。

    他自嘲道,原来文人们口中所说的什么烫手的山药,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耶律洪基的遗诏,到底念还是不念?

    宿卫将军似乎没有了选择。他想起了他的家庭,上了年纪的父母,刚刚学会了走路的孩子,还有温柔贤惠的妻子。

    还有如今就在他身后守卫在金帐周围的那些宿卫军将士们,他不得不去考虑他们的未来,这一刻,他感觉肩上的压力好大,好像一座山,重重压了下来。

    宿卫将军低头看着手里的两道圣旨,如果第一道成立,似乎第二道才能成立,这是杨怀仁答应过耶律洪基的。

    但现在什么都变了,第一道已经完全不可能成立,那么第二道,他又应该如何处理呢?

    他再次看向了杨怀仁,忽然觉得也许杨怀仁的做法,也许对他来说时候指引意义的。

    他的确要旅行他作为一名宿卫军的使命和职责,但同时,他也要顾及他的家人和手下的将士们的安危,逆势而行,对他没有半点好处。

    他最后转头看向了金帐,脸上充满了愧疚之色,微微张口,喃喃道,“陛下,请你不要怪我,我真的没有选择。”

    说罢宿卫将军大步走向了人群里,高高的把手中两道圣旨举起来大喊一声,“诸位王公和大人,末将这里有两道陛下的遗诏在此。”

    众人这才想起耶律洪基还有遗诏来,这才又装作一副悲伤的样子,向着金帐的方向叩拜哭泣。

    宿卫将军身旁一个大臣问道,“不知陛下的遗诏里说了些什么,请将军当着众人面前公布一下吧。”

    宿卫将军并没有理他,依然高举两卷黄绢站在原地,似乎在等某个专门的人,来接这两道耶律洪基最后的圣旨。

    史孝忠似乎想到了什么,扭头用一种很奇怪的目光看向了耶律跋窝台。耶律跋窝台会意,上前一步,恭敬地在宿卫将军面前伏下身去,“臣南院大王耶律跋窝台接旨。”

    宿卫将军勉强挤出一丝笑意来,把手上的圣旨直接交到了耶律跋窝台手里,解释道,“这两道圣旨,一道是给所有人的,一道是给某一个人的,请南院大王代为颁旨吧。”

    说罢躬身推开了几步,然后跪在了地上,群臣见状也伏下身去,把脑袋深深低了下去。

    耶律延禧本来已经对自己不抱任何希望了,可耶律洪基最后的两道遗诏被拿出来之后,他似乎又看到了希望,好像深不见底的深渊里,又有了一丝微微的亮光一般让他精神重新振奋起来。

    他忍不住去幻想,如果祖父的遗诏里点名了说要把辽国皇帝职位传给他的话,那群臣是不是不会违逆先帝的遗愿,重新考虑一下,把皇位让他来继承呢?

第1143章:下毒的真相(二十四)() 
    耶律跋窝台从史孝忠的眼神里,读出了很多。

    其实从宿卫将军高举遗诏进场的那一刻起,他心中还是忍不住慌乱了一下,如果宿卫将军坚决的支持耶律延禧,以耶律洪基的遗诏为证,逼他把皇位还给耶律延禧的话,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让出来?那不可能。他费了那么大的力气和脑筋,隐忍了那么多年,为的便是这一天,他能登基大宝。

    可如果他不让,便会留下一个逆旨夺位的骂名,尽管当着他的面前,群臣都拥立他为新帝。

    耶律跋窝台不傻,他心中自然清楚这些朝臣们没有反对他,是因为他的狼军在此,可将来呢?总会有人制造些谣言,来讽刺他今天的行为。

    更可怕的是,萧撒弼的余党,会掀起一股反抗他的浪潮,甚至是那些小部族,也要重新站队,辽国大乱不可避免。

    这不是他想要的。

    好在宿卫将军看他的眼神里,似乎已经告诉他,他已经投诚了。

    直接把耶律洪基的两道遗诏交给耶律跋窝台,而不是任何一个别的什么人,看起来也许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这样的细节里所包含的内容,确实十分复杂和丰富的,耶律延禧看不懂,还心生幻想,那是因为他太蠢。

    耶律跋窝台这样的人,能预谋这么大一个计划谋权夺位,如何不懂得宿卫将军此举的深意?

    群臣跪拜在地,只有耶律跋窝台站在原地,紧张地打开了耶律洪基的两道遗诏。

    他看到的第一道遗诏,让他有点惊讶,竟然是给他的新姑爷杨怀仁的,而且直接把杨怀仁这么一个宋人赐封为南方王这样的王爵,还破天荒的给了他两州之地的封地,让耶律跋窝台有点哭笑不得。

    不过转念一想,耶律跋窝台似乎很快就想明白了。

    刚才耶律洪基传召杨怀仁进帐的原因,似乎就在这道旨意里显现了出来,情况似乎不难猜,应该是耶律洪基让杨怀仁这个能保持中立,同时又有足够的聪明才智的人来查找下毒的真相,然后许诺查到真相之后,给他一定的好处。

    杨怀仁也确实用他的推理证明了萧撒弼给耶律洪基下毒并借机造反的“真相”,算是达成了耶律洪基对他的要求。

    如今给他留下一道遗诏来满足他的条件,也许只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利益交换,想到这里,耶律跋窝台便觉得似乎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而且耶律跋窝台看到那两州的名字之时,便也放下心来,作为南院大王,州和莫州便在他的治下,实际情况他再清楚不过,说是两州,其实只有两县之地而已。

    杨怀仁如今是他的乘龙快婿,他又是宋朝皇帝的心腹之臣,给他的两州之地在宋辽交界之处,又是在他析津府的眼皮底下,耶律跋窝台也不会担心什么。

    往长远了看,目前和宋朝保持一个和平友好的关系,对他顺利继位,稳固朝政也是有极大的好处的,至于他更大的野心,他并不着急,也不想冒进,完全可以从长计议。

    第二道遗诏被打开的时候,耶律跋窝台看到了耶律延禧的名字,可这时他竟然镇定了下来,反而一点也不慌张了。

    下意识的,耶律跋窝台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等待着他念出圣旨的宿卫将军,满意地点了点头。

    果然不出他所料,耶律洪基这个老家伙还是要把皇位传给耶律延禧,若是这道遗诏先落在某个其他人手里,他倒要紧张一下了。

    可宿卫将军偏偏交给他,个中用意,不言自明。

    耶律跋窝台觉得,也许这就是天意,或者说,什么叫顺应民心,这就是顺应民心,连耶律洪基最信任的宿卫将军,这一刻都站到了他这一边,那又有什么能阻止他成就大业呢?

    耶律跋窝台先默读了一遍,接着便朗声把两道遗诏念了出来。

    杨怀仁听着耶律洪基的遗诏,心里偷笑。

    一来他觉得耶律延禧无法继位为帝,也就代表着他没有达成耶律洪基最后的意愿,他们的交易中,他并没有达成所有的条件,那两周之地,他是得不到了。

    可耶律跋窝台念出来的,却是刚才金帐之中,他们约好了的版本,即便实际上耶律洪基提出的两个条件里,他都没有达成,但他还是得到了南方王的爵位,还有那两州的封地。

    辽国的群臣对这么一道奇怪的遗诏,也心中暗暗称奇,耶律洪基的意愿竟然是赐封一个宋人当辽国的王爷,任谁听了心里难免都有些不解,当然,也很是不服。

    可很快众人也渐渐想明白了杨怀仁能被赐封为南方王的理由,用一段推理证明萧撒弼造反,这样的本事,并不是随便一个人能有的,而这样的功劳,封一个王爷,似乎也并不过分。

    况且如今耶律跋窝台即将继位为帝,杨怀仁可是他唯一的宝贝女儿的金刀驸马,谁又敢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呢?

    其实这一道遗诏,大家也不算很关心,杨怀仁无论如何也是契丹人的驸马了,也算是半个自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