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 第3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拨动了你心灵深处那一根柔软的心弦的那一种感觉。

    看完了听完了,不光是视觉和听觉上有了一种美好的享受,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而且能在以后的岁月之中成了你珍惜的一段宝贵记忆,每一次想起来,都让你感到整个人的状态达到了升华。

    进而这部电影,歌曲或者书影响了你,让你变得更好,更有内涵,成为一个有品位有思想,值得别人欣赏和敬佩的人。

    陈大厨指了指那个吃完了的汤盅,“就像小官人刚刚制作的这道水煮白菜,论味道,它就是不仅仅是川菜中的极品,也是所有菜式中的精品。

    但是除了味道之外,小官人的整个制作过程,每一步都让老夫感到惊叹,方才老夫不表现出来,不道出老夫早已猜到了小官人的身份,便是不想打破了你享受这个过程。

    就说老夫那两位徒儿,他们这一次也是见识了整个水煮白菜的过程了,难道他们下一次就能自己做出来吗?

    老夫看很难,也许能做出来八成像,但是很难很难做出来和小官人一样的味道,因为他们的厨艺和小官人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这个差距,并不是说华丽的刀工,或者对火候的掌握,而是对这道菜的理解,制作这道菜的时候心中所想的这道菜内在的东西,他们暂时还是达不到的。

    假如把这道菜拿出去卖,无论是什么人,美食家也好,富贵的人也好,他们享受了这道美味,也还是不理解水煮白菜的内核是什么。”

    杨怀仁忽然想到了一句话,不知觉之间竟然和陈大厨异口同声说了出来,“吃鸡不见鸡,吃鸭不见鸭”

    一老一少感受到了这种心有灵犀的感觉,忽然对视着大笑起来。

    “呵呵,”老头儿笑道,“水煮白菜乍一看是到素菜,眼睛里看到的只有清汤寡水和最简单最常见的白菜,可是它却是一道不见半点油腥的荤菜。

    这道菜的高明之处,便在于菜名叫水煮白菜,可味道却是鸡鸭猪牛肉里边的精华,通过一种繁琐和复杂的处理方式,把这些美味的精华从肉里转移到了‘水’中,在用这样的‘水’去煮了最寻常的白菜,便是这道菜的文化内涵了。

    我们汉人,最讲究的就是外在不张扬,内在包罗万象,外表平凡和内里乾坤之间,一种不同的味道精华之间相互的调和和融合,便是我们汉人精神追求的极致了。”

第800章:师徒对() 
世上难觅是知音,尽管杨怀仁很享受这种感觉,但是人生就是如此,知音与知音之间,也许并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到了离去的时候,只是一杯酒,一个眼神就足够了,很多情感,是语言没法表达和描述的。

    陈大厨没用相送,而是站在后厨的门口,目送着杨怀仁告辞离去,等那个身影模糊了,消失在了他的视线里,老头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老头不是伤心,而是开心,他感叹水煮白菜这道川菜第一经典再次现世,而且他还能在有生之年见识并且品尝的这道菜,他的此生也觉得无悔无憾了。

    只是回想起他教出来的徒弟,在厨行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也算是有不错的造诣的,做些寻常的菜式也还可以,但是真要和杨怀仁这个二十来来岁的小伙子相比,却又感觉差距实在是太大。

    他转身对身后的徒弟们问道,“你们吃过了杨郡公做的这道水煮白菜,可有什么要说的?你们之中可有谁明白了为什么水煮白菜,被人称作川菜第一菜了吗?”

    徒弟们面面相觑,心中有些想法,却又因为害怕师父责骂,没有人敢冒然表达出来。

    罗掌柜是大师兄,厨艺却屈居他的三师弟付大厨之后,所以才转做了掌柜的,让他师弟在云锦楼的后厨做掌勺大厨。

    他们二人是亲自参与到了水煮白菜的制作过程中的,要说感受,两个人肯定有一些,把杨怀仁的制作过程慢慢回味,也发现了一些他高深和绝妙的处理方式。

    要说这些方式,看上去也并没有什么,他们也不是不会,但他们却从未想过运用到制作某道菜式当中,好像寻不着那些细节的处理方式,如何运用才能让食物变得美味。

    付大厨作为陈大厨的徒弟当中厨艺最精湛的,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的,但是他又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那种疑惑感,察觉到了一些,却又不能在脑子里形成清晰的想法。

    陈大厨见这些徒弟们被问得只是低着头不说话,或者衣服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或者有什么话却又谨小慎微不敢说的样子,无奈地叹了口气。

    “你们啊,就是被自己给束缚住了。”

    他接着转向了罗掌柜和付大厨,“你们俩是亲眼见识了的,有什么想法,大胆说出来,不要怕说错。”

    罗掌柜的作为大师兄,只能带头先说,“杨郡公……他天赋过人,有些处理的材料的手法,我们是未曾见过的。”

    陈大厨也知道这话有理,可隐隐地觉得这是他的才能有限,才没有教给徒弟们更多,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徒弟们只会死学,没有自己的想法和创造能力。

    “还有呢?”

    “还有……还有……”

    罗掌柜的说不出话来,陈大厨伸出手指点了点他,又叹了一口气,“老大你最精明了,可惜心思已经不放在厨艺上了……”

    罗掌柜的觉得师父还是最了解他的,但他毕竟在当了掌柜的之后便渐渐荒废了原来的厨艺,心中顿感愧疚,惭愧地说道,“师父教训的是,徒儿知错了,以后有时间一定会重新把师父教给徒儿的东西给找回来的。”

    陈大厨摆摆手,“算了算了,这倒不是师傅要怪罪于你,只是你能找到你人生中最适合你的位置,也算是不枉此生。老三,你说说看。”

    付大厨凝眉静思了一小会儿之后,便答道,“回师父话,徒儿觉得杨郡公厨艺高超的地方,在于他方才做这道水煮白菜的过程之中,完全还原了这道菜的本色。”

    陈大厨听了这话喜上眉梢,连连赞许地点了点头,“嗯,你们几个师兄弟里就属你天赋最佳,还是你看出了点门道。你继续说。”

    付大厨缓缓说道,“这道菜,也许根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配方,就像咱们川菜最大的特点一样,就是不同的厨子,不同的手艺,做出来的这道菜,可能口味上会有些许的差异,但是这道菜精华的味道,是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的。

    徒儿发现杨郡公出了手法比较特别之外,还有一点徒儿也觉得特别关键,就是烹制水煮白菜的饿整个过程中,完全没有使用任何调味料,连一粒盐都没有加,而是完全利用了上好的食材原来的味道。

    那点淡淡的咸味,来自于云腿,而几种味道的精华合理的融合在一起,便是这道水煮白菜的本色了,正是这种把食材中精华的味道融合在一起变成了一道绝世的美味的本事,便是杨郡公厨艺精湛之所在,也是水煮白菜能成为川菜第一菜的内涵所在。”

    陈大厨这回露出了最真挚的微笑,他拍了拍付大厨的肩膀,没有多说一个字,而是转身里去了……

    离去的杨怀仁直到走出了云锦楼,才回头望了望高耸在幽幽竹林中的楼宇,他不敢去回望老人的目光,因为他知道,这样的离别,再见是没法说出口的,因为此次离去,便再也见不到这位忘年交的知音了。

    能遇到一位知音,那怕是仅仅一天的时间相处,对于人的一生,也许就足够了,不必遗憾,因为遗憾没有用,只能是无尽的伤感。

    陈大厨的人生也许很快就要走到了尽头,而他的生人才刚刚开始,他如果要想此生无悔也无憾,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成都府景色不错,可惜不能多呆了。杨怀仁留下那些随行的官员,自己则乔装出城,只有他们五人暗中先行一步进入大理。

    而他的一百名充当了钦差侍卫的府卫,也悄悄分散行事,对他们暗中保护,而连子庚这一路上联络和改编了许多原来的内卫成为新的风神卫,忙碌地没有片刻工夫歇息。

    即便如此,为了杨怀仁的安全考虑,他还是把随行的三千禁军中的一多半近两千人拆整为零,装作了地方上的厢军,移驻到了大宋和大理的边界地方,以防万一,而留下的一千来人则留在成都府城外的钦差暂住的一处别院里,让外人以为杨怀仁仍然留在成都。

第801章:鬼村(上)() 


第802章:鬼村(中)() 
“你们……找谁?阿母阿大不在家,我们家里……只有……两个……阿依……不敢给生人……开门……”

    杨怀仁仔细一瞅,是个十来岁模样的彝族小姑娘,身后还有一个六七岁的男娃娃使劲把脑袋往前挤,看样子是想从门缝里看看外边来了什么人,却被小姑娘用力顶着他,实际上是把弟弟护在了身后。

    从他们断断续续的话里,杨怀仁大致猜到了他们的汉话说的可能不好,打开这条门缝发现了来人是汉人的装扮,才用了生涩的汉话和来人答话。

    这意思就是她父母不在家,家里只剩下她和他弟弟,所以杨怀仁敲了那么久,他们姐弟俩也只是躲在门后边听外边动静,却不敢开门。

    也许是女人天生有种容易让孩子亲近的本能,所以兰若心敲门之后,小姑娘才壮着胆子打开了一条门缝,可即便如此,她的眼神里还是充满了对陌生人的恐惧。

    杨怀仁是刚刚当了爹的人,看见这么两个小孩子自然是爱怜之心爆棚,难免让他想到他的一双儿女,于是便笑着上前准备说话,却不料兰若心把手放在背后摆了摆,示意他不要吓到这里两个胆小的孩子,还是让她来和他们交流比较合适。

    “小妹小弟,我们五个人,是行商,不是坏人的,走外边的大路往南边去,可忽然下起了雨来。

    本以为这样的小雨也不算什么,可没想到正是这样细细的密雨,很快就让山路泥泞难行了,我们不得已,才走了这条小路来到了你们的村子。

    小妹妹你看看这天色,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停,姐姐都淋湿了,要生病的,能不能让我们进屋子离去避一避雨啊?那个,我们会给你一些钱的,可以吗?”

    兰若心故意放慢了语速,把话说得很清晰,语气也是非常的温和,小姑娘好似有点犹豫,手紧紧地握着门板,看样子是想开,却又不太敢开,可她看到门外的人确实已经被淋湿了衣衫,又有点担心他们继续淋雨会受凉,心里非常的矛盾。

    正在此时,杨怀仁等人身后出现了一老一少两个男子,他们都穿着粗黑色的衣衫,外边套着个毛毡挡雨,头上则缠着黑布,发髻特别奇怪,像是梳了个倒立的羊角一样,不过那样子倒是让他们的形象好似有点可怕。

    老的一个年纪得有五十多将近六十了,其实从容颜上也看不太出来,是他粗糙的手背上黝黑的皮肤显现了他的苍老,而另一个年轻人其实也应该是个孩子,面容清秀,不过眼神里显得特别青涩,估摸着也不过十三四岁的样子。

    他们沉着嗓子,紧张兮兮地问道,“你们是谁?来我们村子里干什么?”

    杨怀仁也不懂的他们的礼数,只得用汉人礼仪先抱了抱拳算是表达了尊敬,然后又把刚才的话耐心的说了一次,等说完,杨怀仁特意把双臂抬起来转了一圈,示意他们并没有武器,更没有恶意。

    其实这一老一少手中的武器,也不过是用木枝做成的木枪而已,只能勉强算作是武器罢了,见杨怀仁和他们打招呼的样子很恭敬,也很谦逊,确实不像是坏人,这才稍稍消除了些戒心。

    杨怀仁见他们脸色稍稍变好了一些,便慢慢地从怀里掏了几个银豆子出来,“我们赶不了路了,只得找个地方借宿,这里有些钱,你们拿去,给我们找个能避雨的房子停留一下,可以吗?”

    年长的好像还在疑惑,年少的那个目光直接躲开了杨怀仁摊开的手掌上的银豆子,却看向了背在天霸弟弟身上装着干粮的包袱道,“我们,要干粮,不要钱。”

    杨怀仁听他这么说,心道可算是有了点可喜的进展,要这么一直被这恼人的细细冷冷的雨淋着,还真是浑身难受,便急忙把银豆子收起来,回身去把天霸弟弟背上的包袱拿了过来。

    大包袱里是小包袱,干粮其实就是杨怀仁自制的一些饼干和点心,也有普通的炊饼,都是分门别类另用了小包袱装着的。

    他取了一包袱差不多五个炊饼作势往前递,立即便看到那少年眼神里的渴望,喉咙动了一下,正是咽了一下口水。

    年长的那个这才放下心来,从这几个人的装扮,语言和态度上来判断,他们确实不是有恶意的,而是正如他们所说,只不过是一队从山谷外的大路上过路的汉人而已。

    年长的汉子终于放下了戒备,走到屋子的门口,叫道“阿依开门”,屋里边的两个孩子立即便把门打开了,口里对来人喊着,“阿普,俄乃惹,你们来了就好。”

    “阿依,阿皆鲁,让他们进来吧。”

    这时小女孩才把门全部敞开,然后望着外边的五个陌生人,自己闪到了一边,示意他们进来。

    杨怀仁等人这才终于走进了屋子,屋子里没点灯,所以非常黑,眼睛要适应一会儿才能渐渐看清楚屋里的摆设。

    其实屋里也没什么摆设,正屋的正中间,在地上刨了个坑建了个土灶,因为灶没点,所以屋里并不比外边暖和多少,灶周围摆了几把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供人坐的凳子——实际就是几个方正的木桩,剩下的,就没什么了。

    从外边看这房子还算高,不过如果内部结构是分了层的,那每一层就显得没那么高了,左手边是一个破旧的木梯供上下楼之用,右边只有一个不知用什么植物的干茎编成的篓箱供存放东西之用。

    杨怀仁刚要感叹山里这座村子的生活条件艰苦,便发现那两个孩子的衣衫也是单薄的不行,黑灰色的一身棉袄已经非常破旧,男孩子身上那一件还明显大了一号,袄襟子都快耷拉到他脚面上了,一看就不是他的,而是什么兄长穿不上了他才拿来穿的。

    最让人觉得他们可怜的,是那棉袄,也不是棉的或者别的什么能保暖的东西,从破了空洞里露出来的,是一些看样子像是柔软一些的杂草一样的东西,他们便是穿这样的棉袄在冬天里保暖。

第803章:鬼村(下)() 
那个年长的汉子佯嗔对小姑娘问道,“阿依,天这么冷,怎么不生火?”

    “阿普……我……家里……没……没……没柴了……”

    年长汉子脸色不太好看,倒不是责怪小丫头,而更像是责怪自己错怪了她,便一边把那个小一点的男娃娃抱过来搂在怀里,用自己的身体暖和着他,然后对那个跟自己来的大孩子说道,“你回去背一捆柴来……挑干一些的。”

    接着才转向了杨怀仁他们几个,语气里有点不好意思,“几位客人,山里人家日子过的苦,也没有什么可招待的,不如大家围了堂炉先坐下休息一下,一会伢子背了柴火来,才能生活让你们取暖。”

    杨怀仁和蔼地道,“没事的,这样的天气里,能有瓦遮头,对我们来说就算不错了。”

    说罢便招呼着自己几个人围了堂屋中间的一个地炉坐下,杨怀仁又好奇的问道,“这位老伯,这个村子……怎么没见到多少大人呢?”

    “唉……”

    年长汉子叹了口气,从悬窗上透过来的阴冷的微光照在他凝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