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 第2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535章:“大恶人”(下)() 
杨怀仁现在懂了,什么所谓的帅毙酷炫,都不是语言能形容出来的,有时候不说话,就单纯的去刷脸,比说什么话都来的更酷。

    昏黄的火光里或许守门的兵士们还看不清杨怀仁的脸,可是他们认得围上来的那些将士们身上所穿的衣服。

    边军的军服如果放在以前,十个人中会有九个半说不如禁军的衣服好看,甚至可以说是又粗苯又丑。

    但是今天杨怀仁带着这些边军围堵了濮王府,一声令下刺死了几个不长眼的五城兵马司的兵士之后,这身军服在整个东京城的人眼里,那种威严就不一样了。

    等守门的兵士们看到他们的军服,胸中的心肝跟放到大冬天的冰窟窿里一样冰凉冰凉的,他们也终于知道骑在马上二话不说就抽了他们的袛侯一鞭子的人是谁了。

    这还了得?命还要不要了?这是正常情况下他们的第一反应。

    杨怀仁现在是什么人?无论是通远郡公的封号还是节度使的官职,其实都还不算什么,关键是他今天才传遍了东京城的大宋第一愣子的称号。

    愣子何解?无知者无畏也。无知且先不去判断是真是真假,可是无畏二字,从他们的人生经历来看,这俩字放在杨怀仁头上是最恰当不过的。

    据说他在环州,领着三千通远军的边军大胜西夏大恶人野利图里带领的两万西夏精锐,说明什么?说明他比西夏大恶人野利图里还要凶恶!

    据说他带兵砍了六千余西夏精锐的首级,这是什么概念?

    单是听数字仿佛也不是那么多的样子,可是如果六千多个首级摆在你面前,恐怕换做谁都得三五七天吃不下饭吧?

    敢领着三千人跟人家两万人干,这如果不是傻的话,那就一定是愣子无疑了。

    如果这还不能证明,那么今天的事情,更能够说明问题了。

    一个刚封的郡公,好像以前也没听说他有多么大的来头,更在朝廷里没有多么大的背景,可人家就是敢带兵去围濮王府的门口。

    嗣濮王这么高的身份又怎么样?不还是当着那么多人面前丢了脸面,还给这个愣子赔礼道歉了吗?

    张崇威的名声是彻底完蛋了,领着四百多人的五城兵马司的人,本想着去替濮王解围,自己也混个好前程。

    结果呢?人家一声令下,仅仅是一百个边军随便列了一下阵型,就把四百多五城兵马司的军爷们干的屁滚尿流,好像还刺死了几个不长眼的。

    然后呢?做了这么多事情,官家和太皇太后什么都没说,人家这不还好好的骑在马上立在咱们面前吗?

    咱们就是守城门的小兵,难道觉得自己比西夏的精锐厉害?还是觉得比五城兵马司的人牛比?

    杨怀仁进宫这段时间,他也不知道他今天做的事情在东京城里被传成了什么样子,更不知道这些守门的小兵们这会儿工夫都琢磨了些什么。

    可他们傻站在原地装泥菩萨,就是不给我这号新晋的大宋第一愣子面子了。

    不用说话,一个眼神瞪过去,脸上刚刚被抽了一鞭子的门袛侯差点吓尿了,心脏差点从喉咙眼里给跳出来。

    这小子赶忙拍着身后几个守门小兵的脑袋,大叫着,“快快快,没看见是通远公要出城吗,赶紧打开城门,瞎看什么看?眼瞎啊你们……”

    他手下的小兵呆了一下,心里也闪过一丝疑惑,这门禁不是没有被打破过,要么是有宫里的旨意,要么是枢密院的下的军令,才能在门禁的时间里开门。

    上次杨怀仁着急进城救宗泽的时候,就是拿着内卫的牌子装作是宫里下的旨意才蒙混过关的。

    这种事,当值的门袛侯会记录,也不会上报,就算上报了也不会有人真的去宫里印证,何况那些记录,也不是真的有人时常去察看。

    除此之外,就算是什么皇族的权贵或者禁军的大将军,那都是不能开门的。

    可稍微一丝的犹豫之后,小兵们还是转身飞快的跑去打开了刚刚才关闭上的大门。

    这位杨大郡公的事情他们都听说了,方才还在议论,如今见了真人,才真正感受到面对面见识到这么一号人物的时候,内心是多么的颤抖。

    对的,就是那种颤抖的感觉。濮王府的王府侍卫人家说打就打了,五城兵马司的兵士说宰就宰了。

    而且人家不是偷偷地干,而是当着数千人的面前干,一点也不怕事,更没有半分的犹豫。

    比起那些人来,自己的命好像也不金贵几分,万一杨大郡公一怒之下,要大开杀戒,那如何了得?

    不如老老实实赶紧给人家开门,一个愣子大恶人,是惹不起的。

    杨怀仁心里有点暗爽,也有一些不悦,他心里骂道,怪不得这世上不公平的事情太多了,因为人人都欺善怕恶。

    从大了说,整个大宋就好比一个大善人,以天朝上国自居,总是对别人妥协,给被人好处,和平是和平了,安逸是安逸了,可正是这种善良把自己推向了无底的深渊。

    周围的那些胡子们,并没有因为你的善良大度就尊重你,反而因此觉得你好欺负,就是喜欢欺负这样的善人。

    从小了说,大宋的所有州县,甚至乡镇村庄,基本上都有像什么这老虎那豹子似的恶人,在地方上,专门欺负老实人。

    官府没有能力管吗?肯定不是的,而是官府里享受着安逸的老爷们,不屑的管,也懒得管,他们操心的事情,不是百姓的生活过的怎么样,而是他自己要如何钻营才能升官发财。

    所以这个时代,身上披一张虎皮,就能横行无阻,换做披一张羊皮,走到哪里都受欺负。

    杨怀仁从头到尾一句话都没说,可就是做出一副大恶人的样子,比说什么都管用。

    他领着人出城了,大摇大摆地,慢慢悠悠的出了城。

    走出城门外好远,才远远的听见身后的城门“吱嘎吱嘎”缓缓关闭的声响,仿佛还看到刚才那位不可一世的门袛侯陪着笑脸目送他们离开的样子。

第536章:家和成长() 
月色皎洁,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淡淡的糖霜。

    出了城之后,杨怀仁可没有享受这夜色的心境了,因为大家折腾了一整天,也都饿坏了。

    一路猛赶,到达涡河边上的杨家庄子的时候,已近三更。

    让杨怀仁意外的是,杨家庄子没有像往常一样早早进入梦乡,而是灯火通明,就好像是在等待着英雄的凯旋归来。

    杨母和两位娘子都已经在大宅的门口等待,看到前头骑着高头大马的杨怀仁,她们才放下心来。

    送她们回庄子上,杨怀仁也不能把心中的计划全部说出来,只是告诉她们,他要办一件大事,你们放心的回庄,最多一天的工夫,他就会回来。

    其实这么说的时候,杨怀仁也是不确定的,如果他今天回不来,不知道结果会是如何。

    可当他从马上下来走到家人的面前,才发觉从她们的表情上看,似乎今天发生的事情,她们都已经知道了。

    杨怀仁有点好奇,杨家庄子距离东京城有四五十里的距离,散朝的时候都已经是日近黄昏了,她们就算知道整个事件的经过,也需要明天才对。

    杨母的身后,好像还有一个人,等那个人从几人身后闪出来,露出一张杨怀仁再熟悉不过的脸。

    是兰若心!

    这么说来,一切都能说得通了,杨怀仁从她的脸上看到了久违了的羞怯,瞬间自己也感觉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韵儿似乎察觉到了他脸上表情的细微变化,却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醋意和怒意。

    杨母很自然的捏着兰若心的手把她拽到身边,杨怀仁现在明白,兰若心已经向杨母她们交代了一切。

    无论清平关上,还是通远县城内发生的事情,她们都知道了,当然,还有回来的路上,兰若心把她告诉杨怀仁,她是为何要去环州的缘由,也一股脑儿都说了出来。

    杨怀仁本想着等心情平静一下,再慢慢把这件事情告诉母亲和韵儿的,没想到兰若心事先把整件事坦白了出来。

    和何之韵一样,兰若心也是一个曾经混迹江湖的女人,她们性格里有相悖的地方,但更多的地方是相同的。

    那就是性格激烈,敢爱敢恨,而且很执着。而在杨母心中,能为她的儿子甘愿放弃一起,包括生命的女子,她都心怀感激,也会打心眼里喜欢。

    韵儿是这样,莲儿也是这样,现在轮到兰若心这里,杨母的心情还是一样的。

    也许在以为母亲心里,儿子能吸引这么多优秀的女子,也是儿子有本事的一种体现,至于这几个女子之间的微妙关系,不是她应该担心的事情。

    就像一句老话,儿女们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去烦好了,而做长辈做父母的,只需要考虑将来能不能抱上孙儿,能抱几个孙儿而已。

    杨怀仁到了大宋这一年来,地位涨了,财富涨了,经历了这么许多事之后,性格也慢慢变得成熟起来。

    从一个后世似乎永远都长不大的中二少年,变成了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青年人。

    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似乎不再懵逼了,也不再因为有几个如花似玉的美女都欣赏自己而犯花痴了,而是能够适应这个时代的一切,并欣然接受。

    本来心里有好多话想说,无论是安慰的话,还是感谢的话,这时候忽然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在自己最亲近的家人面前,似乎一个微笑就抵得上千言万语,这就足够了。

    大宅的前院点燃了成千上百的灯烛,而且早就摆满了几十桌酒席,杨府的前院变成了一个露天的酒店的大堂一般灯火辉煌。

    庄户们面带笑容忙碌着在摆弄着桌椅板凳,上菜上酒,随园春美酒的泥封被打开,刹那间整个院子里都是迷人的酒香。

    撩人的月色,就应该是这样来享受的,杨怀仁感到很幸福,也很满足。

    内卫们和边军的将士们早已经饿坏了,只是这样的场面下,似乎刘姥姥走进了大观园,显得有些拘谨。

    杨怀仁回头拽过黄大银来,笑着骂道,“你们装什么斯文人啊,今夜好酒好菜,兄弟们不醉不归!”

    欢呼声响起,杨怀仁和杨母开始挨个拉着将士们开始落座。杨母笑得很慈祥,在许多久居边地的将士们眼里,这个满脸慈爱的老妇人,就像他们家乡的母亲一样。

    而杨母抬棺长跪宫门外的故事,似乎也感染到了每一个人,让所有人都对这位妇人又多了些发自内心的崇敬之情。

    惊喜还在继续,早已经安顿在杨家庄子里的内卫们新过门的娘子们,这时也从后院涌了出来,眼含热泪,同时又带着欣慰的笑容的她们奔向了自己的官人。

    内卫们也再一次感受到有家的幸福,家,就是离开它的时候想念,回到它身边的时候感到的温暖。

    边军的将士们这一边看着内卫们个个都有娘子,心中则是充满了无限的羡慕之情。

    这些将士们之中,有些在参军前是在老家娶了媳妇的,可这些年来,也没真正尽到一个丈夫的责任。

    更让他们惭愧的是,有些人离开家乡的时候,妻子身怀六甲,如今经年已去,除了从家信里知道家中的娘子给他们诞下了儿子或女儿之外,他们连自己的孩子生得什么模样都未曾见过。

    而他们之中更多的人,还未成家,眼看着自己的脸庞从一个未经世的懵懂少年慢慢被岁月刻画的日渐沧桑,看到这一幕,心中难免有些凄凉。

    杨怀仁和杨母同时察觉到了两边的人脸上露出了不同的神情,杨母向他微笑示意,杨怀仁也立即微笑着点了点头。

    他端着一碗美酒站出来大声说道,“诸位兄弟们,今天的事,我杨怀仁多谢大家一直不离不弃站在我身边,我先敬大家一杯!”

    说罢豪饮了一杯,又从新抱起酒坛将自己的酒碗盛满。

    “这第二杯酒,我杨怀仁把话撂在这里,咱们都是一起同浴血共生死的兄弟,有我杨怀仁一口饭吃,就绝不饿着兄弟们!

    所以说,还没成家的边军兄弟们,你们的大媒,我杨怀仁做定了!”

第537章:拟建英烈祠() 
单身的将士们听了有些腼腆,其他人一起哄,他们也只好跟着开怀地笑了起来。

    杨怀仁很想把这些边军将士们留在身边,可他也知道这些人是有编制的,要想让他们成为郡公府开府的府兵,要走很多程序的,具体是怎么样,杨怀仁也不是很清楚。

    当然,前提条件是他们必须是自愿的。

    这一点杨怀仁倒不是很担心,大家在一起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以后,他相信他们也把他当做是兄弟,当做是一个可以倚靠的人。

    将士们是从来没喝过这么好的美酒的,既然今天高兴,那就让他们开怀畅饮一番。

    杨府的厨子水平是保障的,都是经过杨怀仁调教出来的,加上杨家人对于食材都特别的讲究特别的实在,所以饭菜的水平也相当高。

    有好菜,有好酒,伴着美好的夜色,这一夜注定会给所有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只是一下子猛灌了两大碗高度的随园春,杨怀仁首先有了些醉意。

    回想起清平关之战的惨烈,还有那几个战死在城墙上的内卫,杨怀仁心里还是有些感到愧对他们的家人。

    他们的尸体早就运了回来,安葬在了庄子的墓园中,他们成家才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就这么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们的娘子。

    那几个来自杨怀仁齐州老家的女人,肯定是非常悲伤的。

    可她们并没有在外人面前表现出来,在庄子里那么多人面前得到朝廷的抚恤,她们感到一种骄傲,因为他们的夫君都是为国战死疆场的。

    但是人前的光荣,也掩饰不住人后的悲凉,一个女人,背井离乡跟着夫君来到这里,转眼间的工夫,就已经是寡妇了,她们的内心就是再坚强,也无法面对这样的现实,更无法面对无尽空虚的未来。

    杨怀仁在酒席上悄悄的把这些心里话告诉了身边的母亲和韵儿,如果她们不愿意守寡,就让她们回乡,将来的生活保障,都算在杨怀仁的头上。

    杨母和何之韵同时摇头,说她们的夫君战死疆场,对于她们个人也好,她们的家族也好,都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

    她们会选择守节,这就是这个时代一个传统的女人最值得被提倡的美德,反之,如果她们选择改嫁,反而会成为人见人骂的贱妇。

    杨怀仁有点无语,从道德上说,守节对于她们来说,或许是高尚的,可对于一个人的情感和生活来说,她们下半辈子的时光要在无尽的寂寞和孤独中度过,又何尝不是一场悲剧呢?

    他无法评判怎么做才是对的,更无法改变这个时代人们的道德准则,只能从物质上尽力满足她们,让她们衣食无忧,杨怀仁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

    不过杨怀仁忽然有了一个想法,就是在杨家庄子建一座英烈祠。

    杨家庄子原先是南阳郡王的皇庄,土地都是赵宗楚的,庄户们也大都不是本地人,而是他长期雇佣的佃户,所以庄子里,不像其他一些家族传承的庄子那样有祖祠的。

    杨怀仁的杨家祖祠在老家齐州,肯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杨家庄子再建一座祖祠,所以他觉得不如建一座英烈祠,来供奉那些为国为民做出贡献而牺牲了自己的英雄们。

    杨怀仁一提出来,便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