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玉冠少年见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怒气冲冲的走进来冲他嚷嚷,却没听懂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敢问兄台,为何生气?何为装逼?滚犊子又是何物?”

    杨怀仁撒完了心中的怨气,听他问出这么白痴的话来,先是一愣,接着就乐了,决定逗他一逗。

    “我说这位公子,你这么大了连装逼都不知为何物,我能不生气吗?”

    “哦?那就请教了。”

    玉冠少年虽然言语自大,但读书人之间的礼仪还是做得周到,抬手作揖,然后行了个叉手礼。

    礼多人不怪,抬手不打笑脸人,人家礼数做得周全,没理由让自己显得粗鲁,于是也学了样子还了一礼。

    “这装逼嘛,就是说你不要装作自己有见识,会被雷劈的。滚犊子嘛,就是我们店的规矩,按号吃面,没号你还想吃,让你该去哪儿去哪儿。”

    杨怀仁笑嘻嘻的说得高兴,不料立即就遭了报应。

    “哦,原来如此,受教了。看来公子是有真见识,不用装逼,是真逼。

    小弟徐昭,开封人氏,敢问公子名讳。”

    杨怀仁直觉一道天雷从天上劈下来,不偏不倚正劈中了自己的天灵盖。心里暗骂道,你姥姥的,既然老子笑不死你,那就馋死你。

    “在下正是随园的杨掌柜,方才你说这天下没有你吃不到的东西,我看不见得吧?我随便说出几样来,你肯定没吃过。”

    徐昭自负的一笑,好像在说这种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冰激凌你吃过吗?肉松饼你吃过吗?烤地瓜你吃过吗?嗯?说你装逼你还不信。”

    “哦?杨公子说的这些都是什么食物,小生闻所未闻,更不用说吃过了。贵店菜单上可有这些,不如请杨公子亲自做几样出来尝尝。”

    废话!杨怀仁心道,你没吃过正常,你要吃过的话,那哥们在大宋就不用混了。你想吃?我还想吃呢!

    “不做不做!”

    杨怀仁摆摆手,一瘸一拐的就要往后厨走。一直站在徐昭身后的褐衣男子不干了,伸出手来拽住了杨怀仁,瞪着眼珠子喝道:

    “你好大的胆子,我家主子的要求你也敢拒绝?”

    杨怀仁甩开他的手笑道:“咋?还不让走啊?你还想上天台是咋的?你家主子又不是我家主子!”

    “不得无礼!”

    徐昭示意褐衣男子松开,陪着笑,又向杨怀仁揖了一礼,“原来杨公子有伤在身,那就下次吧,告辞。”

    说罢转身离开了随园。

    走出几十步,褐衣男子低着头轻声说道:“官家,这姓杨的小子太不识抬举了……”

    赵煦打断了他的话,“不怪人家,咱们是微服出来玩的,去人家店里吃饭,是要遵守人家店里的规矩。只是……”

    赵煦回味着刚才的场面,觉得杨怀仁和他以前见过的书生们不一样,身上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灵气。

    他在宫里呆的久了,虽然说他是一国之君,但是并没有皇帝的实权。权力全都在他祖母高太皇太后手中。

    他九岁登基的时候,还是个单纯的孩子,对朝堂上的事情也不感兴趣,如今他都十五岁了,到了满怀雄心壮志的年纪,但即使他是皇帝,也实现不了。

    他面前那座大山,是无论如何也逾越不了的。前段时间出了南阳郡王受贿案,他的祖母气的生病卧床不起,他以为他把朝政大权取回来的时机到了。

    可是官员们根本不是他想象的那么好掌控的,他郁闷,偷偷微服出宫想散散心。

    在皇叔嘉王赵頵的归雁楼吃到了一碗牛肉面,他惊讶于民间的美味比皇宫里做的好吃多了,当听说这牛肉面最正宗最好吃是在随园,于是他和内侍苏桂来到踩水河畔,发生了刚才那一幕。

    他觉得他真的像杨怀仁说的那样,他的见识太短浅了,以前觉得自己高高在上,现在觉得他只不过是关在笼子里的一只美丽的金丝雀而已。

    “苏桂,我们回宫吧,唉,咱俩啊,朕就是装逼,你就是装二逼。”

    经过刚才那么一闹,杨怀仁心情好了许多,何之韵却阴着脸好像有什么心事的样子。

    “韵儿,谁惹你不高兴了?为夫弄死他!”

    何之韵从怀里掏出了那个她师父留给她的玉佩,递到杨怀仁手里,“你就自作聪明吧,你没发现刚才那公子腰间也戴着一块一样的玉佩?”

    杨怀仁收起了搞怪的样子,胸有成竹的说道:“我当然看见了,这玉佩上雕刻着团龙的图案,实在太显眼。”

    “那你知道刚才那人是什么身份吗?”

    “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吧。这天底下谁能用团龙的图案?只有皇家龙族。

    你师父说过这块玉佩是高太后赐给你的,所以能有这样的玉佩的人,都是皇子龙孙。

    我第一眼就看到了,那小子穿那么花里胡哨的,本就不是俗人,当时见他在随园门口装逼,我其实是想揍他的。

    后来看到那块一模一样的玉佩,加上他身边那小子阴里阴气的,我就猜到他是当今圣上了。”

    “那你还拒绝给他下厨?你不要命了?”

    杨怀仁轻轻抚了抚何之韵的后背,让她平静下来,“不是我不要命,我这么做正是因为我要命。”

    何之韵不解,皱着眉头等着他解释。

    “小皇帝微服出宫,就是找好玩的好吃的,我若果让他得逞了,他下次还来,他吃上瘾了,不把我弄宫里去专门给他做饭吃啊?

    所以索性就装傻,死活都不能给他下厨做菜。我可不想进宫,我还要和我宝贝韵儿白头偕老呢。”

    何之韵抓住他偷偷摸下去的手嗔道:“屁股中了一剑还不老实!你就一点也不怕官家记恨你吗?”

    “我怕他个鸟啊!他这个当皇帝的在大殿里都是个摆设,看他那病怏怏的样子,哪有哥哥我这么威武?”

    杨怀仁牛逼吹的高兴,给何之韵递了个暧昧的眼神,拍拍胸脯说道:“再说了,论起来你是他堂姑姑,哥就是皇帝的堂姑父!”

第三十七章: 开心农场() 
杨怀仁实在不想跟皇帝扯上什么关系,他觉得他就是个普通的厨子,宫里边的事,是离的越远越好。

    王明远修养了两个来月,在莲儿的精心照料之下,已经能正常下地走动了。

    他觉得自己还不到四十岁,老这么闲着也不是办法,想起当年也是念过些书的,于是提出来替女儿分担些工作。

    杨怀仁觉得这样挺好,人不能闲着,一闲着反而容易胡思乱想,爽快的直接把府上的总管之职交给了他,而莲儿则专心做她的随园掌柜。

    从郡王府里赎回来一百多口人,杨怀仁也很开通,愿意走的,还了他们的卖身契,送盘缠回乡。

    愿意留下来的,给他们安排活计,府上也好,店里也好,庄子上也好,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和个人意愿来安排。

    结果一百二十六个人,没有一个要走的,都愿意留下来,大多都是自幼被卖进王府的,根本就无处可去,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懂得知恩图报。

    四十五个丫鬟妈子,留在府上做工,或者去临时的豆腐坊里做豆腐。

    剩下的男人们,根据他们自己擅长的能力分派的工作,这么多人府上也盛不下,大多数人要安置到杨家庄子去,让他们自食其力。

    杨怀仁的屁股受了伤,却不敢在家里静养,庄子里的规划是等不了的,必须提上日程了。

    幸亏丈母娘关键时刻动了善念,他屁股的伤口还不算深。为了早日让剑伤愈合,他想到了后世缝合伤口的办法。

    当然这件事只能何之韵来做,杨怀仁走路不方便只推说是崴了脚。

    要说炒菜做饭这种事他在行,但是土地规划这种事,他觉得还是找世代在庄子里种地的佃户们多提供点意见。

    杨怀仁领着一百多人浩浩荡荡的从城里出发去杨家庄子。一路上大家开开心心的好不热闹。

    这些人以前好比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如今回归大自然,心情自然无比舒畅,心里对新主家杨怀仁非常感激。

    走走停停一上午,看到涡河边上庄子轮廓的时候已经中午了。

    庄子里所有的老农户们都拖家带口的在庄口迎接新庄主,可是他们脸上就不那么好看了,一个个的都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黄老汉年近不惑,是庄子上资格最老的佃户,虽然早已须发皆白,却依然精神矍铄,身体康健。

    他有些发愁,往年给郡王当佃户,缴三成粮食的地租稍微苛刻了些,但是在好年景里,庄子上六十多户人家还是衣食无忧的,如今来了新东家,不知道平凡的生活会不会被打破。

    农户们的担心也不是多余的,隔壁朱家庄子上年后换了东家,就是加了一成地租的,后来听人说朱家庄子的农户境况日下,一年都吃不到几回猪肉了。

    大家低声议论着新来的东家,忧虑的气氛开始蔓延。

    “来了来了!”

    不知谁指着庄口喊了起来,大家纷纷伸着脖子往庄口望去,想看看新东家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看到马车后边还跟了那么多人,庄户门心里的担忧更深了,特别是那些家里劳力少的,方才还想着日后的租子,现今更担心自家还能不能留在庄子上。

    马车来到众人面前,杨怀仁被何之韵搀扶着走下马车,黄老汉迎了上来,躬身就要行礼。

    杨怀仁见这老人已是须发皆白,自己如何受得起?忙跳了两步,抢先扶住了就要拜下去的老汉。

    “老人家,这如何使得?”

    再抬起头来看后边黑压压的人群,都沉着脸面有忧色,忙问道:“这庄子上的乡亲们是怎么了,有什么困难吗?”

    黄老汉虽然没有拜下去,却依然坚持揖了一礼,躬身说道:“东家,小老儿不敢隐瞒,庄户们是怕新来的东家加租。

    以前的地租都是收三成,不知东家往后打算怎么收租?”

    杨怀仁脑袋飞快的算了一下,这年头种地,大家都没有养成精耕细作的习惯,像这片京郊的一千三百多亩上好的旱地,种麦子亩产也只有两石,另种一季粟米亩产不到一石,加一起合三百来斤。

    缴纳各种赋税和地租,就要用去一半,再留出来年的粮种,剩下的磨成平时使用的面粉,一亩地平均能有大约七十斤左右的结余。

    按平均一户五口人,一户二十亩地算,一户人家每年能收获一千三四百斤口粮。这些粮食除了自家正常食用,大概要用去一千余斤,这还不是放开了吃。

    剩下那点粮食卖了也换不了几个钱,可见农户们算是刚刚生活在温饱线之上而已。

    想明白这些,杨怀仁笑着朗声说道:“乡亲们,以前是以前,我杨怀仁做了庄主,以后咱家庄子上一分地租都不收!”

    众人瞠目结舌,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杨怀仁再次大声对所有农户们喊道:“我杨怀仁说了,以后庄子上田租全免!

    不仅如此,以后咱家庄子上还要建各种食材的初加工作坊,还要建设冬天能种鲜菜的蔬菜大棚,农闲里愿意来作坊里做工的,还有工钱发!”

    农户们还是半信半疑,没法不怀疑新来的东家是不是疯了。花那么大价钱买下庄子,却一分钱地租不收,这不是疯了是什么?

    杨怀仁没法几句话就让他们相信,无所谓一一跟他们解释清楚,只得由着他们看自己像看到怪物一样的眼神。

    “话我说到了,你们爱信不信!”

    杨怀仁有些恼了,自己一片好心,他们却把自己当疯子,看来不炫富是不行了。

    “过几天到大宅去,每一户都领一贯钱,算是我杨怀仁给各位的见面礼,另外每户发放两只猪仔或羊仔,还有三十只鸡仔,都好好养,养肥了我收购!”

    这下庄户们开始激动的互相拥抱,欢呼雀跃了,天底下还有这么好的东家,放眼大宋也就这么一个了,让他们碰上,顿感祖坟上青烟直冒。

    看到庄户们开心的样子,杨怀仁这才又放下心来,摸着下巴对黄老汉说道:“咱家庄子名字得改改了,就叫‘开心农场’!”

第三十八章: 希望的田野() 
好不容易让庄户们相信自己的承诺,杨怀仁一行人被庄户们拥簇着进了庄。

    庄子里朴实的农户们住的都是黏土块盖的土坯房子,经过岁月和风雨的冲刷,很多墙壁都已经破旧的沟壑纵横。

    庄子西南边的坡地上是一座十分显眼的背山面河的大宅,这里本是南阳郡王的别院,比起庄户们的破旧住处,却是青砖碧瓦,好不气派。

    杨怀仁吩咐看守别院的庄户把他带来的人先安顿住下,他和何之韵则在黄老汉的引领下参观这座雅致的别院。

    整个别院占地一百余亩,除了居人住的大房子和别致的小院落,宅子的南面还有个巨大的后花园。已是盛夏,花园里依旧开放了各色的鲜花。

    有一块花圃里各色的花朵特别鲜艳,杨怀仁走进了仔细查看,发现这竟然是曼陀罗!

    这种花有毒,古时用来作为麻药使用,可是这种花怎么能在相对寒冷的北方生长的如此旺盛呢?

    何之韵见曼陀罗绽开的艳丽,心中欢喜,正要伏下身去嗅,杨怀仁赶忙拉住了她,悄悄告诉她这种花有毒。

    再往花园深处走,眼前一片开朗,一片十几亩大的天然水池展现在眼前。

    池水清澈见底,五六尺深的池底,竟然有许多细微的气泡汩汩的从池底冒出来。

    杨怀仁仔细观察,发现这水池是几十个泉眼流出的泉水汇聚而成。

    黄老汉给他介绍道:“东家,咱庄子是有灵气的,这大宅后花园里的池水,是由几眼温泉汇聚而成。”

    杨怀仁一听喜出望外,忙问道:“整个后山的地下是不是都有这种温泉?”

    “有一些,不过不敢肯定,以前郡王在的时候不让庄户们打井,坡下的田地靠近涡河,取水也方便,所以也用不着费力打井了。”

    “太好了,太好了!”

    杨怀仁一路上思索了很久蔬菜大棚要如何建设,这年代没有塑料薄膜,蔬菜的冬季保温就成了急需解决的难题。

    本来他想着用上好的宣纸替代,可是宣纸毕竟还是透气的,如果给大棚加上暖气设施,一是温度不好掌握,而且费用太高。

    如今有了地下温泉,杨怀仁感叹,真是天助我也,相当于坡上的土地有了地暖系统,这样架设蔬菜大棚的成功几率又提升了不少。

    再仔细往水池里看,给杨怀仁的又是惊喜!

    池中不少身材肥胖,形状奇怪的鱼儿自由的游来游去,它们有的是豹纹斑点,有的是红鳍黑斑,脚下捡一块石头扔下去,这些美丽的鱼儿受了惊吓,突然像是气球一样鼓了起来。

    “这是什么鱼啊,真有趣。”

    “哈哈,韵儿,咱家发了,这温水池里全是河豚!”

    何之韵一惊,“这就是传说中带有剧毒的河豚?姓赵的真是变态,净养一些有毒的东西。”

    何之韵都这么说她的老爹,杨怀仁只有点头表示赞同。

    “现在便宜了咱家,这些东西虽说有剧毒,但是用得好了就是宝贝。一会找几个你山上知根知底的老人们来照顾这些花草和河豚,一定嘱咐清楚了,不要碰有毒的东西。”

    简单的吃过了午饭,黄老汉又领着杨怀仁和十几个庄户们的代表来到后山。

    后山其实也不能叫山,更像是大地上隆起的一个大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