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君临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之君临天下- 第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无论是先前的铁球,还是木球、石球,它们在空中都会受到阻力,不过因为阻力太小,相对于它们的重量而言可以忽略不计。假如没有了这股空气阻力,即使白纸和铁球在同一高度放下,也会同时着地。

    至于其中详细的缘由,接下来大明日报还会刊登,老夫相信你们仔细研究过后,会发现其中奥妙的!”

    一个个新鲜的词汇从宋应星口中嘣出来,听得众人是云里雾里。

    蔡豫行见众人被忽悠,恼怒道:“什么狗屁空气阻力,我只知道眼见为实。还有我大明如今正值危难之际,我等更应该苦心向学,报效朝廷,谁有空研究你这劳什子空气阻力?”

    skbshge

第200章() 
蔡豫行的一番话立刻得到了他手下一帮人的喝彩。

    尤其是孙泰手舞足蹈,兴奋道:“先帝被逆贼逼得殉国,大明如今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我等怎能把时间浪费在这上面!”

    “说的不错!”

    。。。。。。。

    大明如今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雪花般的消息从京师传到江南,无一例外全部都是某某地官员投降李自成,或者是传言李自成兵锋正盛,不日将进攻江南。

    有良知的士子们这时候更想做的是出仕,报效朝廷,挽救大明。蔡豫行的话确实说道他们的心坎上了。

    宋应星不急不慢,并没有因为眼前的状况而慌乱,坦然道:“那老夫倒要问一问在场的各位,你们为何读书?”

    这个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读书当然是为了做官,但是你不能明说,说出来必定落人口实,指责你贪图功名。

    蔡豫行面露不屑,心道屈屈雕虫小技也想难道他,挺胸抬头,面朝北方,拱手道:“我等读圣贤书,自然是为了上报君王,下恤黎民,为了一展胸中所学,匡扶社稷。”

    蔡豫行说得是铿锵有力,不卑不亢,站在众人前,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俨然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宋应星继续问道:“那老夫问你,你读的什么书,学的又是什么?”

    蔡豫行听得宋应星问得如此愚蠢的问题,哈哈大笑道:“读的自然是四书五经,学八股文,难道老丈还要我将四书五经一一列出来吗?”

    “可还读算学、律法、农学?”宋应星又道。

    蔡豫行不屑道:“此乃杂书,与科举何干?也只有老丈这样的人才会读吧!”

    陈上庸怒道:“无知!”

    宋应星却处之坦然,不理会蔡豫行的嘲讽,眼神一一扫过众人,沉声道:“那你等可通农政、懂水利、能否理财?若是尔等有朝一日金榜题名,为政一方,不懂这些,你等又凭什么为政一方?”

    蔡豫行反驳道:“这些事交由下方官吏处置即可,我等只要洁身自好,公正廉明,自然能管理好地方。”

    “果真如此吗?”宋应星眼神犀利,盯着蔡豫行道:“假若下方官吏欺上瞒下,中饱私囊,胡乱作为,你不懂这些,还不是任其愚弄?”

    蔡豫行一时词穷,急得额头冒汗,结结巴巴道:“我等还可以历练学习,谁天生就懂这些?”

    宋应星厉声道:“这关乎国计民生,关乎百姓生死存亡,岂能拿老百姓的生死当做儿戏!历练要多久,一个月?一年?还是三年?那这些日子老百姓该怎么办?”

    孙泰见蔡豫行被逼得节节败退,冷哼一声,道:“大明的官员哪个不是读四书五经,经科举而登上朝堂,然后才熟悉政务。”

    “不错!”蔡豫行一听孙泰的话,反应过来,又不是我们如此,人人如此,我有何不对。

    宋应星摇头道:“老夫从未否认读四书五经无用,不过若是尔等想要治理好地方,就必须通农政、懂水利、能理财。”

    蔡豫行不服气道:“不熟读四书五经,不习八股,通不过科举这关,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无用!”

    宋应星道:“那你告诉我,大明又有多少读书人能通过科举?”

    蔡豫行当然清楚能通过科举,入朝为官者,百里挑一,扬声道:“科举志在为朝廷选拔贤才,在精不在多!”

    “那落地的读书人又该如何?”宋应星问道。

    蔡豫行毫不犹豫道:“技不如人,自然是发奋努力,重新来过!”

    宋应星摇摇头,语重心长道:“你等不妨听听老夫的故事,老夫万历四十三年举于乡,那年老夫二十七岁,第二年会试名落孙山,之后老夫四次入京,四次落榜,那时老夫已是四十五岁。屈指算来,老夫将人生最好的年华全部落在了科举之上。”

    这时,孙泰嗤笑道:“这只说明老丈自己不适合科举之路罢了!”

    不是所有人都有孙泰如此想法,宋应星二十七岁中举,已经比这里的很多人强了,他们中有不少人甚至连乡试都没通过。宋应星的亲身经历更让他们看到了科举路上的残酷。其中不少人,此时都有些不知所措,不知是不是应该还在科举之路上一熬到底,直到白发苍苍。

    孙泰见无人响应,感到尴尬万分,不再言语。

    宋应星道:“老夫只是想告诉你们,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科举这条路,适合当官。能考上进士,金榜题名当然值得高兴,但是如果考不上呢?是否只有这条路?”

    人群中的刘进听完宋应星的话,让他深受感触,他已经两次参加乡试,可却始终不能通过,不免心灰意冷,当下站出来,躬身拜道:“还望先生告知我等,还有何出路?”

    宋应星缓缓开口道:“那要看你等是否真心实意想要为百姓做事!”

    “当然是!”

    “老夫以为你们也可以放下身段,走由吏到官之路。”宋应星说道。

    宋应星的话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时候士子向来看不起吏员,即使吏员擢升为官员,还是被他们看轻。

    底下众人开始议论纷纷,有的开口直斥此言大谬,和刘进有同感的人却静待宋应星的下文。

    宋应星不为外物所动,继续道:“吏员做的多是事实,无论是收税,还是农桑,他们都是亲身经历,更能与老百姓接触,清楚朝廷所施行的政策,哪里好,哪里不好,我朝自神宗皇帝,已经放开由吏员升官的通道,此路更能锻炼一个人。只要圣天子在位,吏治清明,你等也能施展胸中一腔抱负!”

    宋应星在紫竹林寺的一番言论,一经传出便引起了轩然大波,公然鼓励士子从事吏员之职,想不引人注意都不成,连带着宋应星的背景也被人找了出来。

    这一查,惊掉了众人的眼珠子,宋应星原来曾担任凤阳亳州知府,更夸张的是他主动辞官了。这还不止,他的曾祖竟然是宋景,嘉靖朝时曾担任京师都察院左都御史,死后被追赠太子少保,吏部尚书。

    而且连带着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也火了一把,不少读书人找来,开始细读,想要看看这个大放厥词之人写的书究竟写了什么。

    skbshge

第201章 玻璃() 
蔡豫行只是匆匆将《天工开物》翻了一遍,便弃之如敝履,他本以为宋应星能写出什么样的书,结果却只是一本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的书籍。

    这本书看不懂的始终看不懂,能看懂的自然能认识到他的伟大之处。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除了读书人买之外,梧州的商人也是闻风而动。不少读书人出身商贾之家,立刻意识到了这本书中所传授的内容究竟有多么重要。

    陶瓷、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哪一项不是梧州商人所需的,而《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技术,对于这些商人而言,太过重要,一时间《天工开物》洛阳纸贵。甚至不少人专门前去拜访宋应星,一时间宋应星成了商人眼中的香饽饽。

    朱由榔在书房静静听完吴继嗣的汇报,会心一笑,这其中当然少不了朱由榔的推波助澜。他相信梧州的手工业经此一役,必定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

    聊完宋应星之事,朱由榔伸了个懒腰,来到窗边,眼睛微眯,问道:“我那三哥现在是什么情况?”

    自从上次朱由榔和朱由楥谈过之后,虽然他派了四个账房先生到作坊,但也没在插手作坊之事。不过,朱由榔更关注的是朱由楥的身体状况,这可关系到他将来能不能么顺利登上皇位。

    吴继嗣接到朱由榔的命令,丝毫不敢耽误,立刻派暗影之人混入了朱由楥的院内,探查情况,终于得到了一条重要消息。

    吴继嗣禀报道:“回殿下,世子的身体状况恐怕很糟糕。”

    “嗯?”朱由榔疑惑道:“本王之前见过三哥,他面色红润,不似抱恙在身?”

    吴继嗣道:“殿下有所不知,世子的病之所以好的这么快,完全是因为一张偏方的缘故。卑职让手下偷偷将残余的药渣进行过鉴定,世子喝的药都是虎狼之药,虽然表面看起来精神奕奕,其实徒有虚表。最重要的是,卑职手下打探到世子还曾吐过血。”

    朱由榔眼中精光一闪,这对他来说倒是个好消息,要是朱由楥自然死亡那再好不过,省得他费手脚。

    朱由榔沉思片刻,叮嘱道:“继续派人盯着,不要松懈,记得随时向我汇报!”

    “卑职遵命!”

    下午,朱由榔一身便服,低调来到一处守卫森严的瓷窑。

    随着崇祯吊死煤山,朱由榔越发觉得时间紧迫,香皂、肥皂的敛财速度让他觉得有点慢。于是他秘密招募了一批烧制瓷器的工匠,日以继日研制玻璃,终于有所成。

    说起来,玻璃的制作工艺不是非常难,只要有石英砂、纯碱、及石灰石等原料,再经过高温融化,然后碾平便可制成。

    大明的瓷窑已经非常发达,足可以达到相应的温度。朱由榔找的这批工匠都是经验丰富烧制瓷器的泥匠,他们对于瓷窑温度的掌握,还是非常有把握的。他将玻璃制作的一道道工序从头到尾讲给这些工匠后,便命他们开始研制。

    朱由榔到达瓷窑后,工匠们早就在仓库外等着。

    工匠们虽然不知道朱由榔的身份,但心里却清楚朱由榔的身份绝对不一般,自从他们来到瓷窑,便被要求一年之内除了可以和家人通信之外,绝对不能外出。

    不过工匠们也没反对,因为朱由榔给他们每人发了十两安家费,而且承诺事成之后还有赏金,他们当然愿意了。

    宋清是工匠的头,五十多岁,在瓷窑做了半辈子,炉温度全靠他多年的经验来掌握。

    宋清见到朱由榔来了,急忙上前见礼道:“拜见公子!”

    朱由榔道:“起来吧!我听说你们已经将玻璃制作出来了?”

    “是的,公子!”宋清听朱由榔提起玻璃,一时间兴奋不已。当他们自己看到烧制出来的玻璃时都惊得张大了嘴巴,都能够塞进一个鸭蛋了。

    宋清将脚下的一个大木箱打开,道:“公子请看,玻璃就在这里!”

    “真是玻璃!”尽管朱由榔已经做了充足的心里准备,但是当他亲眼看到玻璃的时候,还是吃惊不已。

    朱由榔伸手轻轻触摸,冰冰凉凉的感觉,告诉他这一切都是真实的。

    这时候,大明的玻璃都来自海外,大的不过一尺见方,但是价格却高的吓人,多达几十两银子。而他眼前的这块玻璃无论是透明度,还是尺寸,都远远超过从海外运来的,起码得值个数百两,这才是真正的暴利行业。

    朱由榔哈哈大笑道:“好!好!你们做的非常不错,本公子有赏!”

    宋清长长吁了一口气道:“谢公子,这一切都是公子指导有方!”

    “现在,产量如何?”朱由榔问道。

    宋清心里本来很高兴,听得朱由榔的问题,脸色立刻大变,惶恐道:“启禀公子,现在只此一块乃是最成功的。”

    朱由榔没有因此而生气,既然已经有了第一块,那么第二块、第三块。。。。。。也就不远了。

    他鼓励宋清等人道:“好好努力,争取早日能够大规模生产,到时少不了你们的赏金!”

    “小人必定不会令公子失望!”

    朱由榔点头道:“你们继续吧!”

    时间转眼到了五月中旬,福王朱由菘正式在南京登基称帝,算是为这次皇位之争彻底画上了句号。

    不过坏消息也接踵而来,李自成兵败山海关,狼狈逃回了陕西,但是狼走了,又来了一只更凶残的猛虎。

    这个消息传到梧州,更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先前还曾嘲讽大明日报的人们立刻闭上了嘴巴。眼见着大明日报上刊登的文章一个个全部正确,他们还能说什么。

    朱由楥在得知父王继位的消息后,一阵郁闷,他本来还心存幻想,直到此刻才彻底死心。

    朱由榔的郡王府已经基本上建成,他不得不离开桂王府就藩,这意味着他不得不交出作坊的权利。

    到了这时候,他即使搬出桂王妃也已经没用了,毕竟作坊属于桂王府。当然他也能得到作坊三成的利润,可是朱由榔清楚朱由楥必定会对这笔银子动手脚,不会让他的日子过得太过舒服。

    skbshge

第202章 易主() 
桂王府,朱由楥已经袭承桂王之位,他一身朱色蟠龙袍,头戴乌纱善翼冠,腰盘玉带,端坐在椅子上,脸上涌现一丝病态红,神情激动。

    底下的王春也是满脸堆笑,禀报道:“启禀王爷,永明王刚刚已经彻底从王府搬出去了,奴婢亲眼见所见。”

    “好!”朱由楥大喜,他现在最见不得的就是他这个四弟,终于从他眼前消失了。

    王春转念一想到作坊的利润要分三成给朱由榔,胸口就隐隐作痛,好似在他心口上割了一刀肉。

    “王爷,咱们真的要将作坊的利润分给永明王三成啊?”王春一脸不舍道。

    如今的作坊规模扩大了两三倍,日进斗金都不为过,好不容易轮到他来管理作坊了,却要这么一大笔银子交给他人,他舍不得呀!

    朱由栩瞪了王春一眼,道:“当然了,这都是父王生前定好的,难道你要孤违背父王的意愿吗?”

    “奴婢不敢!”

    朱由楥轻啜了一口茶,悠悠道:“不过,这三成利润具体是多少,父王可没有规定,到时候孤找个由头,随便给他点儿就行了、”

    王春一听朱由楥的话,马上明白过来朱由楥的打算,谄媚道:“王爷英明!”

    朱由楥心满意足点头,道:“王府现在有多少银子?”

    “奴婢点算过了,大概还有十五万两银子。”王春禀报道。

    朱由楥听到这个数字,脸上笑得像花一样,道:“吩咐下去,孤的桂王府一定要见得比永明王府建得更加宏伟,更加壮观!”

    朱由楥现在住的桂王府虽然地方够大,但是要和衡州的桂王府比起来,这就是一个茅草屋,根本没法比。朱由楥早就厌倦了这里,如今手里既然有钱了,他自然要享受真正属于大明亲王的待遇。

    王春一脸严肃道:“王爷放心,奴婢早就让韩统领派人盯着他们加紧施工,一定让王爷早日搬过去。”

    “你办事孤放心!”朱由楥大大咧咧道。

    王春踌躇片刻,小心翼翼询问道:“王爷,那作坊?”

    朱由楥摆摆手道:“去吧!交给你管理了!”

    “哎!奴婢谢王爷!”王春笑逐颜开道,转身就要去正式接管作坊。

    朱由楥忽然叫道:“回来!”

    王春还没走几步,闻言,诧异道:“王爷,您还有何吩咐?”

    朱由楥眯着眼,紧紧盯着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