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君临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之君临天下-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由榔啪啪鼓掌道:“你说得不错,非常好!现在本王正式任命你为作坊的坊主。”

    “遵命!”王佳胤神采奕奕道。

    朱由榔也不得不感叹自己这个小舅子确实有两把刷子,自己或许有超越古人的稀奇点子,但就做生意而言,自己还真不擅长。朱由榔将作坊生意交于王佳胤,依靠他的商业头脑,赚钱速度想必会加快不少。

    朱由榔又少了一块儿心病,心情舒畅多了。

    这两日,朱由榔基本上全部和长史陈思恭探讨学问,话题最多的还是关于徐光启。

    在和陈思恭探讨了徐光启的一生,朱由榔感叹道:“真希望我大明的官员都能以徐少保为榜样,多学些经世致用之学,为大明百姓谋福祉,少些蝇营狗苟!”

    陈思恭和朱由榔熟络起来后,越发觉得朱由榔不凡,没有大明藩王的嚣张跋扈,待人处事和蔼和亲,而且不耻下问,更重要的是陈思恭看得出朱由榔是真的关心大明底层的百姓。

    陈思恭毕竟当过知县,对朱由榔的感叹深有感触,道:“殿下说的极是,如今的大明程朱理学盛行,大多士子只知穷嚼蛆,好不容出易出了个主张知行合一,致良知的阳明心学。可阳明公死后,阳明心学四分五裂,分为多个流派,相互攻讦,争先建造书院,到处讲学,这哪是一个士人该做的?”

    朱由榔听到陈思恭提及书院,脑海中马上浮现明末著名的“东林书院”,心里厌恶之极,恨恨道:“圣贤用经书垂训后世,国家以经书教育百姓。书院那群混账标榜门户,聚党空谈,一无是处,真正做学问的人,应将平日所学的经书义理,笃实讲求,躬行实践,不惧荣辱,奋勇向前。只说不做,他们和废物有什么区别?”

    一旁的陈思恭不知朱由榔为何突然发这么大火,如此厌恶书院,直言他们是一群废物。

    陈思恭觉得朱由榔太过武断,道:“殿下,书院中确实有不少害群之马,但也不能否认,还是有不少有识之士的。”

    朱由榔反驳道:“大明如今内忧外患,真正的有识之士应该想办法解决困境。流贼因何而起,还不是连年天灾,田地绝收,外加贪官污吏压迫百姓,致使百姓无路可走。天灾不可敌,但甘薯耐旱、耐贫瘠,而且高产,如此利国利民之物,为何那些有识之士不学徐少保去推广?”

    陈思恭看着气呼呼的朱由榔,一时语塞,这其中的原因太多了。一方面正如朱由榔所说,太多的官员只会说大空话,确实不做实事;另一方面,大明又有几个官员能够放下身段,如徐少保般亲力亲为。

    朱由榔发泄了一通,心中郁气少了不少,歉意道:“陈长史,本王刚刚失态了。”

    陈思恭理解朱由榔的心情,拱手道:“殿下也是心系百姓。”

    朱由榔道:“长史,本王想出资在梧州修建一座学院,专门教授西学、数学、机械、水利、农学等实用之学,你觉得如何?”

    陈思恭不是腐儒,对农学、水利并没有偏见,可是这不代表其余士人都这样想。大明士人读书多是为一朝金榜题名,卖货帝王级,当官发财才是他们的目的。朱由榔的想法很好,实实在在为百姓着想,但又会有几人来学呢?

    陈思恭没有正面回答朱由榔的问题,道:“下官十分钦佩殿下的想法,只是想请问殿下,学水利、农学、机械的出路在哪里?朝廷可会安排这些人?”

    “不会,”朱由榔当然知道如今想要当官唯有科举,但之后又补充道:“现在不会,但将来谁又说得准呢?”

    “呃?”陈思恭不明白朱由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不过未来的某一天他才懂了朱由榔这具话的含义。

    陈思恭见朱由榔还没有放弃,继续道:“殿下,将来充满变数,可能是一两年,也可能是一两百年,试问有多少读书人能等得起?就算殿下修建了书院,殿下肯定会有人来吗?。。。。。。”

    朱由榔阻止陈思恭继续说下去,道:“本王就问你,农学、水利等是否于国于民有利?”

    陈思恭无法反驳,点头道:“有利!”

    朱由榔继续道:“既然有利,那就去做就行了,你不去做,又怎么会知道不会有出路呢?路是人走出来,总要有第一个人走在前头,去开辟,本王愿做这第一人。”

    朱由榔的话令陈思恭振聋发聩,念头通达。

    朱由榔道:“学院本王是一定要修建的,本王也会有办法让人来学的。现在,孤就问你,你愿不愿意当这座学院的院长。”

    “什么?”陈思恭惊呼道。

    朱由榔问的太过突然,陈思恭一点儿准备也没有,他怎么也没想到朱由榔打算让他主持这座书院。

    朱由榔看得出陈思恭对名利看得并不重,见他反应这么大,皱眉道:“怎么?陈长史也是眷恋官位之人?”

    “不,”陈思恭摆手道:“殿下误会了,下官只是太意外了。”

    陈思恭被朱由榔的一番话惊醒了,自己留在王府又能做什么,徒耗时光罢了。

    朱由榔道:“这么说,你同意了?”

    陈思恭摇摇头,道:“殿下,下官才疏学浅,当不起如此重任。”

    不等朱由榔发怒,陈思恭继续说道:“下官愿为殿下推荐一人,他的才能胜我十倍,比下官更合适!”

    朱由榔疑惑道:“何人?”

第143章 校场训话() 
陈思恭并非谦虚,那人是可以说除徐光启外,他最佩服的人,眼神中带着敬意,说道:“凤阳府亳州知州宋应星。”

    “是他!”朱由榔惊呼道,“本王怎么把他忘了?”

    陈思恭诧异望着朱由榔道:“殿下知道?”

    陈思恭和宋应星是在京城一次会试中认识的,两人统统落榜。宋应星那时已经四十五岁了,那是他第五次参见会试。和宋应星交谈中,陈思恭被宋应星的渊博学识深深折服,可是就这样的人却五次会试失败。

    听完宋应星的经历,陈思恭有感于士子埋首四书五经,饱食终日却不知粮米如何而来;身着丝衣,却不解蚕丝如何饲育织造,于是决定不再应试,安心从江西兴国县教谕做起,踏踏实实为百姓做实事。

    朱由榔呵呵一笑道:“一本《天工开物》包罗万象,本王还拜读过,如何不知?”

    “殿下竟然连《天工开物》都知道!”这次换做陈思恭吃惊了,虽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早在崇祯十年刊行,但是此书于功名无用,所以几乎很少有人注意,更别提花时间读了。

    朱由榔一想到明末大科学家宋应星能够来这里,心里简直乐开花了,不过宋应星现在毕竟是一地知州,他会放弃高官,来梧州主持一座名不见经传的书院吗?

    朱由榔惊疑不定道:“陈长史确定宋知州会来梧州吗?”

    陈思恭本想拍胸脯说没问题,不过两人毕竟多年未见,虽时有通书信,但宋应星毕竟是亳州知州,思虑片刻,请求道:“宋兄不是贪图名利之人,下官愿尽力一试。”

    朱由榔最终还是答应陈思恭的请求,他内心还是十分期待宋应星到来的,或许他的到来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桂王府西边校场,刘毅率领他招募的四百名护卫,静静站在校场中央,等候朱由榔的召见。

    说起来,刘毅招募护卫也费了一番功夫。虽然有了典吏杨哲瀚的协助,但是百姓一听是到桂王府服徭役,一个个避之如虎,推出来的人选,都是老弱病残。

    刘毅见状,不得不给他们解释,将桂王府的待遇清清楚楚告诉他们,可是百姓根本不信会有这么好的事。最后还是苍梧知县冯元凯亲自告诉他们,这件事确实是真的,百姓们这才相信,争先恐后的报名。刘毅按照朱由榔的要求对报名人员进行了测试,挑选出来了四百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年龄全部在二十岁至二十五岁之间。

    五十名王府护卫人人身穿一套朱红皮盔的皮甲,手持一杆白蜡杆长枪,警惕守在校场四周,以防发生意外。

    招募的四百名青壮初来乍到,刚进桂王府时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兴奋的不得了。等到他们到了校场,看着四周面无表情的护卫和在阳光下散发着阵阵寒光的枪头,心有畏惧,有的底下头,不敢直视。

    朱由榔今天身穿元青色团龙袍褂褂,不怒自威,大步来到校场最北端,后面跟着陈进忠,登上高台,俯视台下众人。

    陈进忠扯着嗓子喊道:“永明王驾到!”声音响彻整个校场。

    “拜见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刘毅带头跪拜道。

    刘毅身后的四百青壮何时这么近距离见过大明王爷,急忙有样学样,跪拜道:“拜见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不过众人喊得参差不齐,有的人都已经喊完了,有的人才刚开始喊。

    朱由榔也没在意这些,高声道:“平身!”

    刘毅起身后,大步上前禀报道:“启禀殿下,四百青壮招募完毕,刘毅前来复命!”

    朱由榔看着高台之下排成一个方阵的四百青壮,满意点点头,道:“做的不错!”

    台下四百青壮恭恭敬敬站在原地,大气不敢出一下,一动不动,生怕会引起朱由榔的不满,被驱逐出王府。高台上站着的是高高在上的大明郡王,也是决定他们今后命运的人,他们来到这里就没想过要离开,一两银子银子的银俸太吸引人了。

    朱由榔朗声道:“孤很高兴告诉你们,你们已经通过了初步的选拔,一只脚迈入了桂王府的大门。

    但是你们也不要高兴的太早,另一只脚能不能迈进来,还要看你们今后的表现。刘队头会对你们进行一个月的严格训练,凡是考核不通过的,通通滚蛋!孤要的是敢打敢拼,能够保卫王府安危的护卫,不是废物!听清楚了吗?”

    “是!”台下的青壮一个个憋红着脸大声喊道。

    朱由榔看着被激起斗志的四百青壮,道:“孤希望一个月以后还能看到四百人站在这里,一个不少。”

    说完这些,朱由榔对刘毅道:“孤给你的训练手册,你掌握的怎么样了?”

    刘毅回禀道:“卑职已经全部掌握!”

    朱由榔点点头,道:“那就好,接下来你就按照训练手册的方法训练他们,孤要他们一个月内脱胎换骨!”

    “卑职定不辱使命!”刘毅抱拳道。

    朱由榔嘱咐完刘毅,便转身离开了校场。

    刘毅身着画彪武官服饰,走到四百青壮面前,神情严肃道:“本官是桂王府正六品典仗衔的王府护卫队头,今后你们的训练全部由本官负责。现在本官宣布你们在王府应当遵守的规矩。

    你们初来王府,没有本官的命令,只能在营房和校场活动,任何人敢擅自迈出规定的范围,立刻逐出王府。

    卯时一刻起床,洗漱,偷懒不起床者,杖责三十,迟到者,杖责十五;嬉戏耍闹者,杖责三十;王府内不得打架斗殴,否则杖责五十,逐出王府

    这些规矩都记住了吗?”

    “记住了!”众人声音参差不齐道,底气不足。

    刘毅皱眉道:“记住了就说记住了,没有就是没有。否则你们要是违反了殿下制定的规矩,本官可不会留情。本官再问一遍,都记住了吗?”

    “记住了!”

    “没有!”

    这次校场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

    刘毅高声道:“没记住的出列!”

    四百青壮中慢慢走出一百多人,一个个脸色涨红。

    刘毅并没有批评他们,道:“很好,起码你们没有对本官说谎!本官最讨厌欺骗,现在本官再最后说一遍,你们好生记着!”

    于是刘毅又将刚才的规矩重复了一遍,再次问道:“现在呢?”

    “记住了!”一百多人齐齐道。

    不过还是有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人群中低声道:“没有!”

    其余人全部齐刷刷朝说话之人望去。

第144章 开始训练() 
熊山被几百人盯着,显得有些局促不安。熊山人如其名,在几百人中,他长得最为高大,最为壮实。可是老天给了他一副好身板,偏偏脑子记忆东西却是十分费力。

    刘毅开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熊山红着脸,说话却声如洪钟,道:“熊山”

    震得他身旁的人,耳膜嗡嗡作响。

    刘毅道:“本官不会再重复,你自己想办法吧!”

    熊山抓耳挠腮,不知所措,还是他身边一个矮个青年捅了捅他,轻声告诉他,私下里可以询问他。

    刘毅没再去管熊山,道:“现在你们有一刻钟的时间回营房,营房上有你们各自小队的号牌,床铺上有给你们准备好的衣服。一刻钟后,换好衣服,回到校场,去吧!”

    营房就在校场南面,众人全都朝着营房走去。

    刘毅为了方便管理,早早就将四百青壮分作十队,一队四十人。

    熊山跟在刚才提醒他的矮个青年身后,瓮声瓮气道:“谢谢你!你叫什么?”

    矮个青年转身笑道:“小事一桩,我叫侯飞,咱们同在一个小队,互帮互助是应该的。话说你这身体是怎么长的?”

    侯飞仰着头看着犹如铁塔般的熊山。

    熊山摸摸自己的后脑勺,嘿嘿笑道:“我也不知道,吃着吃着就长成这样了。”

    侯飞看看自己的身材,再看憨憨的熊山,一个顶自己两个,一脸羡慕,真是没法比啊!

    众人找到各自的营房,匆匆换好床铺上为他们准备好的衣服,便重新回到了校场。

    此时校场上,刘毅身边又多了十人,一字排开站在众人前。

    十人正是周明、张奎等人,朱由榔特意将他们从作坊调回王府,协助训练新招募的护卫。

    四百青壮身穿统一黑色队服,焕然一新,比起先前众人脏兮兮的衣服,不可同日而语。

    刘毅指着周明等人,道:“从现在起他们就是你们的教官,负责带领你们训练,表现优异者,训练结束后,本官会提拔他当小队长。现在本官宣布每天需要训练的项目:

    卯时三刻,围绕校场跑二十里;辰时至午时二刻,训练走正步;未时一刻,训练俯卧撑、蛙跳、举重。”

    刘毅的话听得他们如坐云雾,跑步、举重他们之前都参见过测试,因此知道是做什么。可是走正步是什么,走路还要训练吗?蛙跳更令他们蒙圈,这是要让他们学青蛙跳吗?

    刘毅看出了众人的疑惑,道:“接下来,你们的教官会给你们示范如何走正步、俯卧撑以及蛙跳,睁大你们的眼睛看清楚!”

    “是!”

    刘毅朝周明等人点点头,示意他们可以开始了。

    周明站在十人最前头,高喊道:“稍息、立正。”

    十人动作如出一辙,干净利落。

    “齐步走!”

    砰砰砰!

    霎时间,校场上就响起了整齐的脚步声。

    强劲有力的脚步声,整齐划一的动作,极具冲击力。明明眼前只有十人,但是给众人一种一往无前,坚不可摧的感觉。

    四百名青壮从来不知道人还可以这样走路,目不转睛盯着周明他们。

    “立定”

    随着周明一声大喊,十人“咚”的一声立在当场。

    周明等人走完正步,立刻双手撑地,身体上下起伏。

    众人这才明白俯卧撑是怎么回事,熊山悄悄小声对侯飞说道:“这不是挺简单吗?我还以为会教咱们武艺呢?”

    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