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君临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之君临天下-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旁的朱由榔听得津津有味,从他们的对话中听得出,四人对国家大事还是十分关心的,也有几分见解,并非只会夸夸其谈,只会死读书之辈。

    明朝朱元璋开八股取士,八股文的试题出自四书五经,而考生必须依据“四书主朱子集注,易主程传朱子本义,书主蔡氏传及古注疏,诗主朱子集传,春秋主左氏、公羊、毅梁及胡安国张洽传,礼记主古注疏“,依照固定格式书写。考官又只依靠八股技巧评判文章好坏,学子为了登入仕途,非过会试这关不可,要过会试这关,非过八股文不可。

    因此考生不得不把大把精力放在如何做八股文上,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很多人即使中了进士,当了官,往往毫无实学,不知如何治理地方,只有少数聪慧之人在掌握八股技巧之后,涉猎经世致用之学。

    许久,张琦扬起双拳猛地砸在桌上,震得桌子“砰砰”作响,连酒杯都被震倒,酒水撒了一桌,愤愤道:“真不知朝廷诸公在做什么?”

    薛泽宇嗤笑一声,侃侃而谈道:“无能之辈窃据高位,朝中衮衮诸公不思为国分忧,只知党同伐异,地方贪官污吏横行,每逢水涝旱灾,不思赈济灾民,只知纵情享乐,致使民不聊生,国事糜烂。闯贼只一句均田免粮,骗了多少农民加入其中,朝廷诸公又做了什么,继辽饷、剿饷加派以后,一直加派练饷,最后不全都落到农民头上。身为兵部尚书的杨嗣昌对此竟能够说出‘无伤也,加赋出于土田,土田尽归有力之家,增银三、四钱,稍抑兼并耳’的无耻之言,他这是在逼农民不得不从贼,朝廷又如何能消灭闯贼?”

    徐道君闻听薛泽宇讽刺朝廷诸公,连已故杨嗣昌都被他扁贬得一文不值,瞥了一眼旁边的朱由榔等人,咳嗽了一声,提醒他旁边还有人,道:“薛兄,你的话太过了。朝中固然有小人作祟,但还是有不少正直的大臣。况且杨尚书。。。。。。”

    只是不等徐道君说完,朱由榔“啪啪”鼓起了掌声,起身朝薛泽宇他们走去,难得能听到一个敢于直言痛斥朝堂上那帮弄权之人,大声夸道:“这位公子说得好,字字珠玑,针针见血!”就凭薛泽宇能够如此清楚百姓疾苦,知晓加饷之害,敢于说出来,绝对算是一个人才了,大明有几人能说出如此之言。

    朱由榔的声音很大,四人齐齐望着缓步而来的朱由榔,面露异色。有人认同自己的观点,薛泽宇内心还是十分欣喜的,站起来,礼貌问道:“不知这位兄台是?”

    “在下木郎,”朱由榔爽朗回道,“刚才无意中听到兄台一番妙言,说出了在下心中所想,一时没忍住,还望勿怪!”

    薛泽宇不拘一格,哈哈笑道:“哪里的话,能在这里遇到一个志同道合之人,是你我的缘分,何来见怪之说!”

    说完,他邀朱由榔一同落座,分别介绍了他的三个同伴,张琦、徐道君、刘进虽诧异突然冒出来的朱由榔,但见朱由榔仪表堂堂,气度不凡,也是表现的彬彬有礼。

    落座后,薛泽宇双目炯炯盯着朱由榔,迫不及待道:“不知木兄如何看待大明形势?”

    “薛兄还真是急性子”朱由榔调侃了一句,然后正色道:“诚如几位刚才所说,大明的形势并不乐观,外有鞑虏频频叩关,内有闯贼、献贼肆虐,朝廷一直两线作战多年,国库早已空虚。再有吏治败坏,文官结党营私,疯狂敛财,对百姓敲骨吸髓,流民遍地。说是千疮百孔,也不为过!再不下一剂重药医治,大明亡国就在眼前。”

    “嚯!”张琦、徐道君、刘进三人闻听朱由榔一番言论,吓得他们倒吸一口冷气,这位比薛泽宇还敢说。他们和朱由榔可不熟,只感觉朱由榔胆子太大了,他们平时也常常评判时政,但当众诅咒大明亡国,借他们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说出大明亡国的话。三人对视一眼,打心底里认为朱由榔疯了,就想拉着薛泽宇远离这个人。

    朱由榔的观点惊人骇俗,薛泽宇眉头一皱,驳道:“木兄,言过其实了,虽说闯贼占据了陕西大部,献贼肆虐川蜀,鞑子控制辽东半岛,形势的确不容乐观。但我大明江山两京十三省犹存,幅员辽阔,无论是鞑虏还是闯贼所占据的不过是贫瘠之地,人口和钱粮都十分稀缺,何来亡国之说?”

    朱由榔并未因此而轻视薛泽宇,即使李自成占据了北京,大明的官员还幻想着划江而治,从未想过大明亡国的可能,更不要提现在了,耐心说道:“论地盘的话,我大明的确十数倍闯贼、鞑子,但是土地再多,也要能守住才行。朝廷既无可战之兵,又无饷银,拿什么抵挡闯贼和鞑子的几十万大军。”

    薛泽宇不服硬撑道:“朝廷还有山海关吴三桂手下的关宁铁骑,左良玉麾下二十万大军,怎说朝廷无可战之兵呢?”

    朱由榔摇摇头,似笑非笑看着薛泽宇,道:“不可否认关宁铁骑的确是精锐之兵,但人数不过数千,如何抵挡数十万大军;至于左良玉和他麾下的二十万大军,薛兄不知道左良玉为人吗?”

    薛泽宇当然知道,左良玉纯粹就是个兵痞子,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骄横自恣,在朱仙镇大败于李自成之手后,如今拥兵自重,俨若一个军阀,他麾下大都是乌合之众。只是他心里接受不了朱由榔的观点,他从小聪慧过人,又有名师指导,朱由榔稍加点拨他便察觉出了其中的重点在于军队,正因为了解大明的军队状况,他才越加担忧朱由榔的话成为现实,紧咬嘴唇,渗出丝丝血迹,眼神中带着希冀道:“我大明难道就没有办法消灭逆贼吗?”

    朱由榔缓缓点了点头,肯定道:“有!”

第84章 一语惊人() 
薛泽宇目光灼灼盯着朱由榔,脱口而出道:“还望木兄赐教!”

    朱由榔一字一句顿道:“放弃京师,迁都南京!”

    “什么?”朱由榔的话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薛泽宇还未说什么,一旁的另外三人闻听朱由榔的惊人言论,他们再也无法保持沉默,大惊失色道。

    朱由榔说的好听是迁都,说的难听就是逃跑。

    要知道自从明成祖朱棣在1421年迁都北平,并改北平为京师,两百余年一直作为明王朝首都,又因靠近边关重镇山海关,且又是天子所居住的地方,所以民间对此称为“天子守国门“。即使当初英宗皇帝被瓦剌俘虏,瓦剌大军兵临京师,也从未迁都。

    张琦气得满脸涨红,右手发颤指着朱由榔,愤愤道:“混账话!三百年前我大明将士浴血百战,才定鼎于京师,如果因为闯贼来了,便轻言放弃京师,如何对得起宗庙社稷?如何对得起京师百万生灵?天子守国门,乃是大义之正。”

    朱由榔乃是大明郡王,虽说是微服,但吴继嗣和赵子杰身为护卫可不容他出言侮辱朱由榔,相视一眼,互相点点头,两人的想法一样,从朱由榔身后移步上前,两双凶狠的眼神盯着张琦,他们知道自家郡王性子,所以并未动手,只是眼神警告了一下张琦。

    吴继嗣和赵子杰两人都长得人高马大,高大的身躯给人一种彪悍、勇猛的感觉,隐隐散发杀气。

    张琦一介文弱书生,他直感觉一股无形压力扑面而来,踉跄后退了两步,不禁咽下了一口口水,结结巴巴道:“你。。。。。。你们想做什么?难道还要打人不成?”

    朱由榔斜眼瞥了一眼两人,道:“退下!”

    “是!”二人立刻停住脚步,缓缓退下,重新回到朱由榔身后。

    见到凶神恶煞的两人被朱由榔喝退,张琦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定定心神,想起刚才的失态,恼羞成怒道:“怎么?木兄被在下说得哑口无言,竟然要让下人来出头吗?”

    薛泽宇观吴继嗣和赵子杰二人行事举止都不像普通护卫,看起来眼前这个木郎的身份也不简单,他不想好友与朱由榔起冲突,插嘴道:“木兄真是语出惊人!想我大明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迁都对于朝廷而言,意味着奇耻大辱,满朝文武又如何会同意。况且迁都可不是一件小事,说起来容易,一旦迁都,北方百姓必定人心惶惶,他们怎么办?难道要弃之不顾?”

    朱由榔对这番话不以为然,明朝的确有过辉煌,沉湎于过去,于现在有何益。明朝末年士大夫风气崩坏,乐于说空话,他们在乎的事自己的身家性命,眼里哪里有百姓,哪有国家荣辱。崇祯皇帝最终迫于文官压力屈从了,做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可是当初言辞激烈反对南迁的文官有多少人见风使舵,李自成一进京师,便屈膝投降,简直无耻之尤。

    朱由榔斥道:“迂腐!如今敌我力量悬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取死之道罢了。大明的存亡岂是儿戏,仅仅因为面子便将一国之安危置于险地,一旦皇上和文武百官陷落京师,如之奈何?

    汉高祖当年被匈奴兵围白登山七天七夜,奉匈奴金银,与匈奴和亲,忍辱负重,集三代之力,最终汉武帝北逐匈奴,打得匈奴狼狈逃窜。唐太宗被迫与突厥签订渭水之盟,将唐朝国库搬空给予突厥,后一雪前耻,灭突厥,终成一代天可汗。为大明计,为百姓计,一时忍辱负重又算什么。”

    朱由榔的话太离经叛道,与他所学完全相悖,薛泽宇一时怔在座位上,越加深思,越加佩服朱由榔的见解,半晌才道:“木兄一番话犹如醍醐灌顶,可惜朝堂大臣未必会这样想,迁都之事,难,难!”

    “哼!”张琦见薛泽宇相信了朱由榔的胡话,忍不住讥讽道:“强词夺理,不过是为自己贪生怕死找借口罢了。”

    一旁的刘进看出张琦心态不对,有意针对朱由榔,劝道:“张兄,今日我们齐聚于此,各抒己见,无非是为了找寻挽救大明之路,何必攻讦他人。”

    徐道君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朱由榔的见解,越发觉得朱由榔是个非常之人,道:“木兄的言论的确有些骇人听闻,但不可不说未雨绸缪。”

    张琦见三个好友都像被朱由榔灌了迷魂汤似的,一甩手,气道:“好,都是我的不对,你们继续各抒己见好了,小弟这就告辞。”说完,便转身就要离去。

    薛泽宇见状急忙起身,伸手拽住张琦衣袖,想要阻止张琦离开,不等他开口。张琦愤愤一挥手拍开,头也回大步离去。

    “哎!”薛泽宇向朱由榔赔礼道:“木兄勿怪,张琦脾气有些差,多多包涵!”

    朱由榔心道何止脾气差,应该是小肚鸡肠,气量狭小之辈,摆摆手道:“无妨,大家见解不同,吵吵闹闹很正常。”

    四人重新落座,继续刚才的话题。

    徐道君忧虑道:“木兄,按你所说,如果要是我大明真到了非迁都不可的话,偏安南方,会不会重蹈南宋覆辙?”

    朱由榔思索片刻,叹了口气,道:“未来之事谁又能说得准,今上自登极以来,宵衣旰食,事必躬亲,为中兴大明殚精竭虑,可谓难得的勤勉之君。倘若真的南迁,依托水师长江天险北拒闯贼和鞑子,休养生息,富国强兵,定能消灭贼寇。”

    假设之事本来就是不一定的,也许历史上崇祯南迁的话未必不能再续大明,也有可能改变不了明朝灭亡的下场,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的。

    薛泽宇刚要开口说话,楼梯口传来一阵“噔噔”的脚步声,只见一个身穿灰衣的小厮急匆匆直奔他们而来,见到薛泽宇,像是找到了救星,焦急道:“少爷大事不好了!”

第85章 找茬儿() 
(感谢名字以存在都不行100币打赏)

    看得出来青衣小厮神情十分慌张,薛泽宇认出来人是自家胭脂铺的伙计,心中有不好预感,若不是发生严重的事,添香阁的路掌柜不会派人来通知他的,道:“是添香阁出事了吗?”

    小厮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喘了口气,点点头道:“少爷,添香阁前来了一个女子,非说是用了咱们店里的水粉,毁了她的容貌,现在正在店前大哭大闹。”

    薛泽宇还以为是什么大事,不过是一个女子撒泼打诨,皱眉道:“咱们添香阁的胭脂水粉名震梧州,谁人不知,何惧他人诋毁,一个不知哪里冒出来的骗子罢了,让路掌柜打发她走不就行了。”

    “少爷,不行呀!”小厮急忙解释道:“本来路掌柜也以为来的是个骗子,可是那女子根本不惧,当场拿出水粉涂抹在她脸上,不消片刻,她的脸便红肿起来。”

    薛泽宇清楚自家水粉功效,那是他父亲辛苦多年研制出来的,怎么会有问题,失色道:“你确定她用的是咱们添香阁的水粉?”

    小厮如捣蒜般点头,十分肯定道:“路掌柜亲自确认过了,确实是咱们添香阁卖出的。路掌柜不想将事情闹大,和颜悦色的想将那女子请进去,商量补偿事宜。可是。。。。。。可是这时不知又从哪里来了两个女子,都称用了添香阁的水粉毁了他们的容貌,事情一下闹大了,闻听而来的百姓将添香阁围得水泄不通。无论路掌柜怎么劝说,三个女子都不肯进店,只是在店外哭闹,扬言报官。”

    薛泽宇从小厮的话中嗅出了一丝阴谋的味道,一个人说是巧合,他信,但是接二连三又冒出来两个怎么看都不正常。事关添香阁名声,他不得不赶紧过去处理,一个不好,添香阁的名声会毁于一旦的,起身对朱由榔歉意道:“不好意思木兄,事情紧急在下必须得过去处理下。”

    朱由榔道:“正好我也无事,陪木兄过去看看吧,说不定还能帮上忙。”

    薛泽宇没料到朱由榔这么热心,也不好意思拒绝,道:“好吧,那在下多谢了!”说完又望向另外两人。

    徐道君、刘进也看出了事情不同寻常,闹事的人明显是针对添香阁,背后必有人指使,徐道君道:“你我多年好友,我怎能袖手旁观,一起去看看这幕后之人会是谁吧?”

    时间紧迫,薛泽宇拱手一谢,一行人便匆匆赶往添香阁。

    梧州城,繁华的商业大道上,人流熙熙攘攘,来往不断。只是,一间三层的楼阁前,不知何时这里原本宽敞的街道挤满了乌压压的人群,将街道几近截断,人群中间不时传来女子的哭闹声。

    添香阁前,三个女子全部浓妆艳抹,穿得衣服也十分艳丽,其中一个二十多岁,毫无形象,躺在地上撒泼打滚,一个劲儿喊着“疼、疼啊!”,不让添香阁小厮扶。另外两个女子半边脸庞红肿,犹如包子,各自捂着,哭得梨花带雨,楚楚动人,惹得路人怜惜,纷纷开口指责添香阁,场面越加混乱。

    薛泽宇等人喝酒吃饭的酒楼离添香阁不远,等众人赶到时,添香阁早已被人群里三圈外三圈包围起来。薛泽宇几人都是书生,根本挤不进去,连喊话都湮没在吵闹声中,最终还是靠吴继嗣和赵子杰两人前面开路,硬生生挤出了一条路。

    路掌柜看到自家少东主终于来了,大喜过望。三个女子,一个撒泼,另外两个只知哭泣,如何劝都不听,他实在招架不住了,来到薛泽宇面前,羞愧低头道:“少爷,我这个掌柜失职,还劳烦您跑一趟。”

    薛泽宇没有责怪路掌柜,敌人有备而来,谁也没料到对方会在水粉上下功夫,把路掌柜拉到一旁,在他耳边低语道:“真的是添香阁水粉出了问题吗?有没有可能她们在水粉里做了手脚?”

    路掌柜在添香阁当了十年掌柜,对薛家的胭脂水粉再熟悉不过了,一脸无奈点点头,苦涩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