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君临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之君临天下-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胡地十知道眼下情况十分危急,想要突围,只能趁后面的吴继嗣等人还没追上来之前,回头看了一眼他手下的二十名骑兵,眼神中都是惧色,举起铜锤大喝道:“兄弟们,前面也只有数十骑兵罢了,想要活命就给老子从前面冲过去!”

    山匪也知道胡地十的话没错,深知胡地十的勇猛,而且眼前只有一条出路,想要活命,只能拼命。

    胡地十头脑有些简单,但是还是十分勇猛的,要不然如何做的了山匪的头,此刻心中也是发狠,拎着双锤,催马冲向刘毅等人。

    山匪们见胡地十带头冲锋,一窝蜂地冲了上去。

    刘毅一路上解决了官道上的山匪后,直奔山谷,以防胡地十逃跑,还好,及时赶到了。

    刘毅虽不认识胡地十,但见来人面容凶狠,心中也猜到了几分。刘毅一抖大刀,催马上前与胡地十战到了一起。

    胡地十双臂一抡,双锤便“呼”的一声狠狠砸向刘毅。

    刘毅也毫不示弱,举刀“当”的一声架住双锤。胡地十又抡起右锤砸向刘毅的脑袋,刘毅头一歪,躲过胡地十的袭击,用力向前格挡开胡地十的铜锤,连人带马向后退了好几步,胡地十在马背上也摇摇晃晃,坐立不稳。

    刘毅呼了一口气叫道:“胡地十,你空有一身好武艺,却助纣为虐,残害百姓,不思报效朝廷,真是白瞎了你这一身武艺。”

    胡地十不认识刘毅,哈哈大笑道:“老子这一身武艺都是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人活一世,凭什么那些地主老财坐在家里锦衣玉食,老子每天地里刨食,吃糠咽菜,到头来还要把粮食交给他们,自己都吃不饱,老子就是要杀死这些看不顺眼的人。”

    刘毅见他无可救药,举刀与胡地十再次战到一起,二人打得难舍难分,刘毅一时不能将其拿下,甚至没有多少便宜可占。

    山谷后面被胡地十丢弃的四五十步卒山匪,在吴继嗣和张奎等骑兵的冲击下,全线崩溃,都被吴继嗣等人杀死。

    吴继嗣骑马赶到谷口看到胡地十和刘毅激战正酣,刘毅短时间难以擒杀胡地十。

    见此情景,吴继嗣从弓兵手中拿过一副弓箭,将其偷偷地掩于身后,接着一抖缰绳,径直朝胡地十扑去。

    激战这么久,胡地十知道逃跑无望,此时早已放弃了突围的想法,只想杀个痛快。他看到吴继嗣扑来,心中的怒气一下被点燃了,如果不是吴继嗣,他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胡地十运足力气,猛地用双锤磕开刘毅的大刀,驱马挥舞着双锤便朝吴继嗣杀去,哈哈大笑道:“今日老子就是死也要拉你一个垫背的!”

    刘毅刚刚和胡地十激战良久,深知胡地十异常勇猛,大声提醒吴继嗣道:“小心,这厮厉害。”

    不用刘毅提醒,他从后面也看到了胡地十不好对付,根本就没打算和他正面对决,趁着胡地十说话的间隙,吴继嗣隐蔽而又迅速地射出了一支箭,“嗖”的一声,在距他十步远处,正中胡地十的咽喉。

    胡地十手中双锤“腾”的一声坠落在地,他用手紧紧捂着咽喉,死死瞪着吴继嗣,满眼不可置信,他竟然这样死了,想要说什么,嘴里咕隆出一团血水,也没说出来,在马背上晃了两晃,便翻身栽落马下。

    刘毅看到胡地十被吴继嗣一箭射死,心中亦是松了口气。

    不知谁喊了声“大王死了”,山贼们看到胡地十果然被杀,哪里还有有心恋战,心中更加恐惧,四散要逃跑,结果被刘毅和吴继嗣前后夹击,全部被杀。

    一番大战下来,山谷狼藉一片,遍地死尸,鲜血染红了白雪。

    刘毅与吴继嗣汇合后,看了眼死不瞑目的胡地十,道:“刚才多谢吴兄出手相助。”

    吴继嗣摆摆手,道:“哪里的话,就算我不出手,我相信刘兄也能擒杀胡地十。”

    刘毅摇摇头,感叹道:“没想到一个小小山匪头子都如此勇猛,若是他能投军,报效朝廷,也不失一个猛将,可惜!”

    “他们这些山匪,心中无君无父,又哪里晓得这些大义。”吴继嗣不敢苟同道。

    刘毅也没和吴继嗣多做争辩,道:“如今山匪都被剿灭,留下一队人打扫战场,你我二人去回复殿下吧!”

    吴继嗣同意道:“嗯,走吧!”

    此时,朱志明在赵子杰护卫下缓缓朝湘江口行去。

第41章 离开() 
吴继嗣和刘毅离开山谷后,在官道上看到正缓缓而来的朱志明等人。

    二人下马,吴继嗣上前禀报道:“殿下,胡地十和他带来的山匪已经全部被杀。”

    “嗯!”朱志明点点头,示意他知道了,既然胡地十这只拦路虎已被消灭了,朱志明心中再无牵挂,道:“前面带路,本王去看看你买来的两艘船。”

    “遵命!”

    湘口,一眼望去,隐约能看到一座小岛,横在江中,江水急流翻滚,一浪接一浪,像游龙奔马,东闯西撞,不断拍击着小岛的一块块大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好似冬雷炸响的轰鸣,不绝于耳。

    朱志明等人骑马走了三四里路,沿着官道很快来到湘口,远远就能看到两艘船停靠在码头。

    吴继嗣指着岸边停靠的大船,说道:“殿下,那就是属下买来的两艘浅船。”

    朱志明点头,他也看到了,两艘船都是浅船,长约八丈,阔约二丈,朱志明估计船有五百料左右,船上不时有人来回穿梭,忙碌着。

    江边寒风呼啸,吹得朱志明衣衫猎猎,手冻得有些发青。

    朱志明搓了搓手,哈了口热气,下马道:“走,陪本王上船看看。”

    吴继嗣买回船后,找来一些船工,命令他们连日将船中的杂物收拾干净。

    朱志明蹬上一艘浅船,举目望去,甲板被刷的光洁如新,也不见船上有杂物,看着还让人舒服。进入船舱,一股香气袭来,想来也是吴继嗣让人准备的。他本以为船上会是脏乱不堪,臭气熏天,被吴继嗣一番收拾,还以为是一艘崭新的浅船。

    朱志明在船上转了一圈,十分满意,道:“吴继嗣,你这件事办得不错。”

    “谢殿下夸奖!”

    朱志明顺着湘江望去,道:“现在乱匪已被剿灭,船也有了,通知下去,后天出发前往梧州。”

    “是”

    初七,永州府衙外,不断有人搬着大箱子从府衙出来,搬上马车,这些都是朱志明好不容易得来的钱财,马车周围十几个护卫身穿一身崭新盔甲,笔直护卫在周围,警戒着。

    不多时,箱子全部装运完毕,陈进忠喜滋滋,禀报道:“殿下,东西都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出发。”

    “嗯”朱志明道:“那就走吧!”

    王千甫已然知道朱志明今天离开永州,此时同朱志明站在府衙台阶上,忍不住道:“殿下,是不是多等些时日,让朝廷派兵护送殿下前往梧州,这样更加安全。”

    朱志明回头望了眼王千甫,一眼看透他的心思,王千甫这是担心他一走,怕永州再出个什么事。朱志明此刻恨不得立刻离开永州,哪里还肯停留,摆摆手道:“不用了,本王相信护卫们会保护本王的安全的。”

    朱志明在陈进忠伺候下,蹬上一座马车,回顾四周,最后看了一眼这个有些陌生的城池,不知道这座城池今后又要经历几番战乱,百姓又要陷入怎么样的水深火热之中,可是如今的自己亦无能为力,只能化为一声长叹,吩咐车夫驶离永州。

    马车在吴继嗣等人的护卫下沿着官道,一路渐行渐远,永州城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

    湘口,人头攒动,一幅热火朝天的样子,男女老少,忙碌着将行李搬到船上。

    这些都是朱志明护卫的家人们,古人家乡情结还是十分重的,更别说举家搬迁,不过在护卫们的劝说下,言道跟随永明王的好处,总好过待在永州受冻挨饿,家人们还是最终同意了。

    小孩子永远是无忧无虑的,对于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们并不清楚要去哪来,只是知道一会儿能坐这么大两艘船,开心的不得了,十几个调皮的孩子穿着一身新棉袄在船上来回跑来跑去,一会儿上来,一会儿下去,惹得大人们呵斥,他们做了个鬼脸,继续玩耍着。

    朱志明的马车离码头越来越近,不知谁家的熊孩子,朝马车扔了一块石头,正中马头,马儿突然受到袭击,一下扬起马蹄,有些发狂,想要挣脱缰绳,好在驾车马车技术一流,始终牢牢控制着,受惊的马才渐渐安静下来。

    朱志明一直坐在马车里闭目养神,马车突然晃动,免不了磕磕碰碰。

    陈进忠也是一样,马车平稳后,他仔细察看朱志明有无受伤,见朱志明没有受伤,心中松了口气,接着怒不可遏,一把掀开车帘,朝车夫怒道:“怎么驾车的,你想要死吗?”

    车夫自然知道里面坐车人身份尊贵,慌忙指着不远处的小孩儿,解释道:“公公,不关小人的事啊!刚一顽童用石子打中马的头部,因此马儿才受到惊吓。”

    陈进忠听到车夫,果然看到不远处有个小孩儿,手里还攥着没有丢完的石子,朝四周护卫望去,阴沉着脸道:“这是谁家的孩子?”

    一直护卫在马车旁的周杰看到自家孩子闯下大祸,早已吓得七魂丢了六魄,听到陈进忠问话,急忙下跪求情道:“小儿顽劣,惊扰了殿下,还望看在他年幼无知,饶恕小儿。”

    吴继嗣、赵子杰等人都和周明相熟,见此情景,纷纷下马,跪地替周明求情。

    刚才丢石子的熊孩子见到这种情形,知道也闯了祸,呆立在原地,不知所措。

    陈进忠脸色铁青,他自从知道朱志明体质特殊,不能轻易受伤后,一直紧张不已,刚刚朱志明要是受了伤,他都不知道如何饶恕自己,“呵呵”一声,冷笑道:“你们可知道,冲撞大明郡王该当何罪?”

    周明听得冷汗淋漓,他没想到福还没享受到,就被自家儿子坑了。

    朱志明从车内也听到了车夫的解释,看到不远处瑟瑟发抖的小孩儿,不过六七岁的样子,扎着两个羊角辫,小脸冻得红彤彤的,长得虎头虎脑,只是此刻眼神中充满恐惧。

    朱志明下了马车,一步步朝小孩儿走去。

    周明看到朱志明朝他儿子走去,心急如焚,只能拼命地磕头求道:“殿下,都怪属下教子无方,惊扰了殿下,所有罪责属下愿一力承当。”

第42章 周广() 
朱志明径直走到小孩儿跟前,微微一笑问道:“你几岁了?”

    朱志明的笑容犹如和煦春风,小男孩儿没有刚才那么害怕,扔掉手中的石子,掰着一根根手指头数,数了几遍才抬头,脆生生道:“九岁了。”

    “刚刚是你拿石子扔中了那匹马吗?”朱志明指着远处的马车道。

    小男孩儿听到朱志明的问话,有些心虚,圆乎乎的脸上一对大眼睛飘忽不定,不停看向他父亲周明,犹豫片刻,点点头道:“嗯!”

    “敢作敢当,不错!”朱志明见他没有撒谎,夸奖道,“你刚刚是从这里打中马头的吗?”

    小男孩儿本来还忐忑不安,担心会被臭揍一顿,但见朱志明依旧一副笑脸,没了刚才的害怕,指着脚下道:“就是从这里打的。”

    朱志明打量着小男孩儿和马车之间的距离,两者之间少说也有四五十步之远,一个小小孩童能把石子扔这么远,可见力气之大。

    朱志明盯着眼前半大的孩子,个头不高,长得到是结结实实,问道:“刚才打中马头是你瞎蒙的吧?”

    小男孩儿一听朱志明的话,不高兴了,嚷嚷道:“才不是瞎蒙呢!就是再远一些我照样能打中!”

    “哦?是吗?”朱志明有些怀疑道。

    小男孩儿鼓着腮帮子,道:“不信,我再打给你看。”

    说完,他弯腰,从脚底下,挑选了一个枣子般大小的石子,正准备打出去,一双大眼看到他父亲周杰给他使眼色。

    周杰跪在远处,听不到朱志明和他儿子说什么,只是见朱志明并未惩罚他儿子,才放下心来,就见到他儿子,又从地上捡起石子投掷,吓得他赶紧使眼色制止。

    小男孩儿畏惧的看了看父亲,又抬头看向朱志明,小手举着石子,不知该扔不该扔。

    朱志明抬头撇了眼看到远处跪在地上给小男孩儿使眼色的周明,周明迅速低下头,朱志明对小男孩儿说道:“放心,打吧!你看你父亲这不是不反对吗。”

    小男孩儿懵懵懂懂,但见他父亲低着头不再反对,重新拿好石子,小手一挥,石子“嗖”的一声疾射而出,正中五十步外的马的额头处。

    马儿又被石子打中同一个地方,额头处有鲜血渗出,吃痛之下,来回扭动身体,拼命的摇着脑袋,仰天发出悲鸣声,好似在诉说着它有多痛。

    朱志明一直盯着,眼见小男孩儿将石子打在同一个地方,高声叫道:“好!”

    小男孩儿听到朱志明的夸奖,有些得意,昂着头。

    朱志明忍不住伸手在他小脑袋上摸了摸,道:“小家伙儿,这打飞石的绝技是谁教你的?”

    小男孩儿骄傲道:“是我爷爷教的。”

    朱志明看了眼远处的周明,没想到周明的父亲还有如此绝技,道:“那你为什么要学这打飞石的绝技?”

    听到朱志明的问题,小男孩儿眉飞色舞道:“我将来也要像那汉朝李广一样,当飞将军。”

    朱志明闻言莞尔一笑,道:“那你可知道飞将军李广是何人?”

    小男孩儿从小听爷爷讲各种故事,熟悉无比,道:“我当然知道,爷爷经常给我讲,李广是汉朝的将军,骑马奔跑如飞,射箭又准,行踪忽来忽去,匈奴都被他打怕了,就给了他起了个外号‘飞将军’。还有一次李广瞧见山脚下草蓬里蹲着一只斑斓猛虎,拱着脊梁正准备扑过来。他连忙拿起弓箭来,使劲地射了过去,射中了老虎。他手下的人跑过去逮虎,他们走近一瞧,原来中箭的是一块好像老虎的大石头,箭射进去很深,拔也拔不出来。”

    朱志明没想到他就一问,小家伙儿知道的还不少,道:“你也说了李广擅射,用的是弓箭,可不是你用的石子?”

    小男孩儿听到朱志明的话,有些沮丧道:“爷爷说我还太小,不让我用弓箭,等我再长大些才行,先让我练习打飞石。”

    “哈哈!”朱志明大笑道,“本王在问你一个,你若回答对了这把匕首就是你的了。”说完,他从身上摸出一把精美的匕首,在小男孩儿面前摇了摇。

    小男孩儿盯着匕首,眼睛一眨不眨,眼睛直冒精光,他从小到大,都没拥有过一把真正的武器,只有木质的玩具,此刻听说要给他一把匕首,兴奋地不得了,道:“问吧!”

    “那你听好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诗中的飞将是何人?”朱志明随口道出一首王昌龄的《出塞》中的诗句。

    小男孩儿书读的不多,要不然刚刚也不会掰着手指头数数,但他脑子不笨,转眼一想就想到了,飞将军与飞将只有一字之差,肯定说的也是李广,张嘴就道:“是李广。”

    “答得不错!这把匕首是你的了。”朱志明见他反应机敏,伸手把匕首递给了小男孩儿。

    小男孩儿一把接过匕首,双手拿着,不停抚摸,有些爱不释手。

    朱志明看着小男孩儿把玩匕首,道:“小家伙儿,本王还不知道你的名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