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君临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之君临天下- 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念至此,不少士子顿时感到呼吸急促,血液沸腾,齐刷刷盯着锦衣卫手中的卷筒。

    黄智诚一看到这局面,急了,双眼布满血丝,瞪得犹如牛眼般,想要张口说话,却被锦衣卫紧紧捂住,嘴里只能发出无力的呜呜声。

    陈进忠朝身后锦衣卫千户石星使了个眼色,石星立刻会意,一队队锦衣卫开始护送卷筒前往各地衙门。

    士子们不由让出一条通道,只不过双眼却一直停留在卷筒上,直到锦衣卫消失不见,才恋恋不舍收回目光。

    “怎么?你们不赶紧跟着去看一看?”陈进忠调侃道,“晚了,没准儿就挤不进去了?”

    这时,士子们才如梦初醒,有的当即转身急匆匆追过去,这时候天大的事都没有他们看这份模拟试卷重要。

    转眼间,原本人山人海的街道,只余数十士子,之前与陈进忠辩驳的士子周清正赫然在列。

    周清正望了一眼还在苦苦挣扎的黄智诚,不忍曾经的同窗沦落至此,壮着胆子为他们求情道:“这位公公,他们不曾犯下大罪,功名来之不易,朝廷能否从轻处罚?”

    虽说周清正给陈进忠的印象还不错,但也仅此而已,只道了一句,“此乃圣上亲自下旨”,便转身离开了。

    只此一句,周清正知道黄智诚他们功名算是彻底没了,他一个秀才又能奈何。

    黄智诚只感觉心如死灰,双眼暗淡无神,他做梦也没有料到自己会落得这个下场,一句轻轻飘飘的话,就将他十几年的努力化为乌有。

    一旁的马守直等人也好不到哪里去,远处的林正茂、张子聪同时叹了一口气,他们该劝的都劝了,彼此摇了摇头,也离开了。

    与此同时,朝廷张贴模拟试卷一事不胫而走,广州城内未曾参与行宫前集会的士子们在听到这一消息,也纷纷跑了出来。

    skbshge

第337章 沸腾() 
自从朝廷传出改革科举之后,广州城内就流传着不少关于考卷的消息,但这些消息五花八门,难辨真假,再加上后来黄智诚他们搅风搅雨,考卷之事反而渐渐淡了。

    人人都有好奇心,更不要说这些读书人。

    广州府学外,随着锦衣卫将试卷张贴完毕,率先飞奔而来的士子迫不及待就要冲上去,一观试卷全貌。

    一群士子犹如潮水般涌了上去,人挨人,人挤人,争先恐后,生怕晚了一步。

    至于姗姗来迟的士子只能远远站在身后,踮起脚尖,拼命伸长脖子,眯着眼望去。

    最前排的士子们睁大了眼睛,一眨不眨盯着墙上张贴出来的试卷。

    试卷共四张,一眼望去,白纸上密密麻麻的全都是试题,起码有十几道题,完全不同与以往科举。

    有的士子看到如此之多试题,起初有些发懵,毕竟他们都是参加过多次科举之人,深知科举之难,这么多题,他们得做到猴年马月,但细细一读,再稍微这么一琢磨,他们才发现试题并不难,和传言中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不由露出一丝笑容。

    比起以往科举,他们需要绞尽脑汁写八股文,这试卷真是太简单了。

    当然,并非人人都如此认为。

    四书五经为儒家经典,乃读书人必读之书,他们早就背的滚瓜烂熟了,只看到考四书五经试卷的士子认为试题简单,但是另外三张试卷下的士子,却没有那么乐观。

    律法卷还好,毕竟你一个读书人连大明律都不清楚,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读书人。虽说题比较难,但仔细推敲一番,还是能够解答的。

    历史卷比较难,但士子也不是不能接受,当然了,对于那些一心扑在四书五经上的人来说,就算是灾难了。

    至于算科卷,大部分士子却是紧皱眉头,有的更是抓耳挠腮,估计是想要找纸笔算一算。

    算科卷考的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加减运算,有要求设计疏通河道的题目,有的涉及农田分配,还有关于行军速度之题。。。。。。

    不少士子看到这些题,感觉头都要爆炸了,这是要难死人的节奏,真有人能做出这些题吗?

    “荒唐!荒唐!”有士子恼羞成怒,破口大骂,“算科不过小道,朝廷竟独设一科,此乃本末倒置,还不如考八股文!”

    “这位兄台说的不错!”

    “我也同意!”

    。。。。。。

    不少感同身受的士子,一同附和。

    “哈哈!真是可笑!!”士子中不乏见识卓越之辈,忍不住讥讽道,“一群井底之蛙!”

    这话一出,立刻惹得他们怒目而视,“你说什么?”

    但见一名士子气定神闲道:“你们自己做不出来,竟埋怨朝廷。这算科中包含大学问,你们连这都看不出来,真不知你们这功名怎么得来的?”

    “狂妄!”

    “安敢辱我?”

    。。。。。。

    正当他们吵得不可开交之时,一旁却传了一阵惊呼声,立刻吸引了众人的主意。

    此次,朝廷不仅张贴了四张考卷,还有一张榜文。

    士子们一窝蜂冲到了考卷前,后面的人想挤进去,奈何寸步难行,于是便有士子来到了榜文前。

    这一看,他们才知道原来榜文中详细介绍了此次恩科考试规则。

    首先,此次恩科试卷采用百分制,总共四百分。

    其次,规定了考试次序,第一天上午考四书五经,下午考历史科,第二天上午考律法,下午考算科,时长都是两个时辰。

    还有,院试、乡试、会试人数录取率。

    。。。。。。

    这些都没什么,最重要的是在最后一点,评分标准。

    榜文上清清楚楚写着四张试卷朝廷都有统一的标准答案,阅卷官只能按照朝廷给的标准答案打分,并且朝廷会在科举结束之后,公布答案,供考生对照。

    士子们光是看到这里已经不能自已,惊呼出声,有的更是喜极而泣,直呼皇上英明。

    大明科举号称公平,但是世上哪有绝对的公平,即使你文章写得再好,考官不认可,一个不顺眼就能让你名落孙山,你连怎么落榜的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其中的暗箱操作。

    朝廷此举对于他们这些考生来说,无疑是天大的惊喜。

    这还不止,榜文更是提到,若是榜单名次出来后,你若觉得榜单上的分数与你自己估算的分差巨大,可以向当地有司衙门申请查阅自己的考卷。

    当然了,查阅考卷也不是随便一个人想查就能查的,付出的代价也不小,一共两个限制条件。

    其一,十两白银的查阅费,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不过,银子倒还是其次,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命运,这点儿银子又算得了什么了。

    关键是后面的一条限制,让考生们不得不得好生思量。

    其二,每名考生一生只有一次查阅试卷的机会,加了这条限制,考生们就不得不好生考虑何时使用这项权利了。

    要不然,天知道这些考生会不会都跑去查阅自己的考卷,那还不全乱套。

    这不,有士子看完榜文,一脸希冀道:“哎!要是每次科举都能查阅成绩,那该多好啊!”

    “朝廷能允许咱们查阅一次,这已经是天大的恩典了,别不知足了。”

    “是啊!”

    “没想到科举新政竟是如此,这真是我等读书人之福啊!”

    “不错,幸好皇上英明,坚持废除了八股取士,天佑我大明!”

    。。。。。。

    随着这些人的议论,一传十,十传百,周边的士子一下子都知道了。

    “这是真的吗?”

    “假的吧?”

    。。。。。。

    榜文就在那里,上面盖着皇帝大印,想假也假不了。

    到了这个时候,刚刚理直气壮贬低算科,嚷嚷着恢复八股取士的士子们一个个张口结舌,犹如傻了般矗立在榜文下。

    他们要是还坚持恢复八股取士,那脑袋就真是秀逗了。

    科举最重要的是什么,两个字“公平”。

    毫无疑问,这次朝廷的科举新政将公平做到了极致。

    此时,府学街上不少士子仰天大笑,有的则嚎啕大哭,他们因科举新政而喜,也因科举新政而哭。

    skbshge

第338章 落幕() 
广州城,大明日报总部已由梧州搬迁至广州,此刻亦是忙得不可开交。

    报社二楼,陈思恭口如连珠炮,有条不紊下达着一条条指令,不断有人接到任务,匆匆离去,丝毫不敢耽误。

    直到最后一人离开,陈思恭望着空空荡荡的大厅,紧绷身体这才骤然一松,长长吁了口气。

    按理说陈思恭曾是桂王府长史,又是最先跟随朱由榔,算是从龙之臣,此次朱由榔登基称帝,怎么也得封赏于他。

    可是,最后朱由榔并未给他加官进爵,而是仍命他执掌大明日报。

    陈思恭对此却没有半分不满,随着大明日报影响力逐渐扩大,他越是深入了解大明日报,越是感觉压力山大,有时候甚至会感到莫名的恐惧。

    如今的大明日报不止读书人在看,而且已经渗透到百姓的身边,有专门的讲报人为那些不识字的百姓讲解报纸上的大事,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再也不是空谈。

    皇帝在大明日报上费了多少心思,陈思恭光是报社从锦衣卫中得到的消息就能窥得一二,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新的消息,没有庞大的经费是绝对支持不了的。

    府学街早已人满为患,不时有赶来一窥榜文的士子。

    陈邦彦与好友黎遂球、邝露听闻之后,也曾赶去,不过去晚了,连挤都挤不进去,只好在附近找了间茶楼,边聊边等,准备人少些再去一看。

    “真是没想到朝廷竟会有如此魄力。”黎遂球望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忍不住感叹道,“此榜文一出,纵使有人再反对科举新政,恐也会无疾而终。”

    邝露亦是展颜一笑,道:“是这个理儿,此乃我辈读书人之福。”

    三人闲聊间,陈邦彦见得街上一蹦一跳的卖报小童,挥手招呼一声,从小童手中买了一份最新的大明日报。

    小童兴高彩烈将铜钱揣入衣兜中,接着又从布袋中掏出一叠试卷,一脸兴奋道:“老爷,这里还有今早朝廷新出的模拟试卷,您要不要也来一套?”

    “哦?”陈邦彦望着身前半大的孩子,诧异道,“你们大明日报这么快就印刷出来了?”

    “嗯嗯!”小童像小鸡啄米一样使劲儿点着头,信誓旦旦保证道,“绝对错不了!”

    陈邦彦呵呵一笑,摸了摸小童的头,和蔼道:“好!”

    黎遂球望着小童离去的背影,再瞅瞅桌上摆放着的模拟试卷,惊叹道:“这大明日报的办事速度也太快了吧!”

    三人倒也没有怀疑这试卷有假,以大明日报如今的知名度,犯不着弄虚作假,一番震惊过后,便将注意力集中到了试卷上。

    审题、思考、解答,三人此时已被这新颖的试卷吸引住了,不用挖空心思考虑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只感觉思绪如飞,犹如一匹在草原飞奔的野马,酣畅淋漓,这是三人共同的想法。

    “好!好!好!”

    半晌,陈邦彦率先回过神,拍桌高声叫喊,难掩心中喜悦之情。

    大明日报上更是专门刊登了一篇文章评价此次科举新政,“公平”、“公正”、“公开”这些字眼可谓深入读书人之心。

    这一天,广州城不知多少士子遥望皇帝行宫所在,泪流满面。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大明有多少读书人三次、五次不第,输得不明不白,是他们学问不如他人吗?还是他们不努力?

    他们抱怨过、怨恨过,可是最后要么咬牙坚持,要么做个闲云野鹤,但是从今天起,一切都将改变。

    何吾驺回到府邸后,就将自己锁在了书房内,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出乎他的预料,无论是皇帝改革科举的魄力,还是革除士子功名的果断,都令他措手不及,更重要的是榜文一事,他竟丝毫不知情,这才严重。

    不知过了多久,何吾驺才从书房出来,立刻就将曹烨、关捷先等人召集了起来。

    大厅内,灯火通明,一众人按次序列坐,脸上不见半分喜色。

    他们都已知晓今天的事情,科举改制之事几乎已成定局,尽管有些读书人还在坚持,但效果甚微,这对他们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

    何吾驺瞧众人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冷哼一声道:“怎么?你们这么快就泄气了?”

    “我等不敢!”

    何吾驺继续道:“这件事到此为止,皇上既然想要改科举就让他改吧!让各大书院抓紧时间熟悉新的试卷,争取这届科举,咱们的人能够多些人高中。”

    “是!”

    曹烨他们也不好说什么,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之前,书院一直将重心放在八股文身上,就连何吾驺创办的香山书院也是如此,书院学生其他方面难免相形见绌,这也是何吾驺坚持八股取士的原因,因为只有如此书院的学生高中几率才最大。

    说完这件事,何吾驺沉声道:“经过这件事,我相信你们也看出来了,内阁、六部中咱们的人还是太少了。”

    何止是少,简直是少得可怜,内阁就何吾驺一人,六部中不是丁魁楚的人,就是皇帝提拔的人,他们一方的压根儿没有。

    本来原广东布政使顾元镜一直与他们交好,谁知丁魁楚当上首辅之后,直接投靠了过去,这让他们恨得牙痒痒,不然他们也不至于如此被动。

    曹烨紧皱着眉头,担忧道:“阁老所说甚是,但怕是很难啊!而且在科举之事上,我等站在了皇上对立面,皇上心中难免心有芥蒂。”

    曹烨的一番话说出了其他人的心声,这次榜文一事,丁魁楚、陈子壮他们肯定知情,唯独何吾驺一无所知,便能窥得一二。

    何吾驺反而并未在意,淡淡道:“若这大明还是太平盛世,自是不容易,可你们别忘了,大明如今是何光景?江山半数沦丧,兵祸连连、天灾人祸不断,处处需要钱粮,唯独广东未受战火影响,这便是咱们下手的地方。”

    关捷先眼前一亮,道:“阁老的意思是从税收下手?”

    不止关捷先反应过来了,其余人也马上明白了何吾驺的意思,广东是他们的地盘,只要他们稍稍使绊子,户部收不上银子,顾元镜这个户部尚书难辞其咎,到时候,他们的机会就来了。

    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朱由榔贵为皇帝,面的税收这个老大难,他也不得不好生思量。

    一念至此,众人脸上渐渐恢复了往日神采。

    skbshge

第339章 北上() 
广州的士子大游行以及其余地方士子闹事随着朝廷的一纸榜文,再加上大明日报铺天盖地的宣传,基本消弭于无形。

    八股文注定要随着时代消失,尤其是明末这个思想碰撞激烈的时代。

    当一种更公平、更先进的考试方式出现之后,读书人不傻,他们自己也会做出选择。

    至于还有少数死硬分子依旧坚持八股取士,朱由榔也懒得理会,由着他们去闹,大势所趋之下,他们根本翻不出什么水花。

    恩科时间已定于十月初五、六,时间可谓十分紧张,只剩不到两个月,考生们不得不抓紧一切时间用来温习功课。

    新的试卷,新的考试题目,一切既陌生,又熟悉。

    陌生是因为考试规则的改变,熟悉则是因为有的题看起来都曾好像似曾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