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状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少年状元-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他们说:“你们俩都已成家,抛下舅母和幼小的孩子,一走多年不合适,外公外婆年龄大了,也需要有人照料,再说我们家现在家大业大,更需要有人打理。”

    二人听后,觉着唐尧说得合情合理,所以也没有再坚持。就这样,唐尧和虞苗唐兴三人,表面看俏无信息,却在暗地里紧锣密鼓的准备着。唐尧已说服了二舅的丈人,他决定留下一小部分人,交与儿子打理,自己带着大多数人跟着唐尧走。

    唐尧郑重的对他说:“三年以后,你会为你今天的这个决定,而感到这是你一生中最正确的抉择。”

    虞利上一次就想跟着唐尧走,当时唐尧没答应。这一次他坚定的对唐尧说:“我一定要跟着你们出去闯天下,不管你答不答应,我是铁了心要跟你们走了。”

    唐尧仔细想了想,最终还是答应了,并对义父讲:“最好在外公家附近重建一处宅院,虞利不在,我大舅二舅可便于照应。”并轻轻地对义父说:“这院子里的血腥气太重了,已经不适合住人了。”

    义父看唐尧一脸的郑重,觉着他说得非常有道理,点头答应,按唐尧说的办,并尽快的动工。

    两个月后,传来了舜帝升天的消息。最吃惊的有两个人,一位是禹王,两个月前,唐尧向他奏明时,他心里还有些将信将疑,没想到这事这么快就应验了,并且是在唐尧所说的准确时间内,唐尧所提到的事情,已经有两件确定了。禹王对唐尧从内心里更增加了信任。此子上晓天文,下懂地理,精通农、医、工、商、武、土建等真是旷古奇才,若为我所用天下定矣。

    另一个人是唐兴,听到消息后吓了一跳,心想;这小子真是神机妙算,竟能料人生死,唐兴这次是彻底的服气了,决心下辈子就跟着唐尧拼一把了。

    一个月后,唐尧和虞苗虞利,带领着一队人马,在大邑与唐兴会合。两队人马,晓宿夜行,向崇南开进。半个月后,大队人马来到崇南。按照唐尧确定的方位,在将来的城中心扎下了帐篷。

    唐尧将唐兴。虞苗。虞利,还有二舅的丈人叫在一起,让他们一起看了新王城的规划图,并将王宫的详细图形及结构,交给了二舅的丈人,并对他说:“今后建王宫的人数,无论增加多少,都归你管,等到王宫建成后,禹王看着满意一高兴,说不定能封你个大官干。”

    二舅的丈人见唐尧说得认真,满心欢喜。心中暗想;这小子真神,几年前给他们家盖房时,他曾说过,以后的王宫可能都由我来建,没想到真应验了,这小子到底是人啊还是神,怎么桩桩事,他都说的这么准。

    然后,唐尧又对唐兴说:“接下来要看伯父的能量了,去如何说服和调动那些州邑的诸侯们。”

    又郑重的对虞利说:“你的任务就是跟着伯父,保证他的人身安全,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离开他。”

    “ 三舅你要在训练卫兵的同时,带领他们开垦稻田,尽最大可能的,在周边征收佃农,多开垦稻田,争取今年能收更多的秋粮,这样,随着人越来越多,可以多分出一些人来垦田,我们就能自行解决吃饭的问题了。”

    四个人见唐尧分配的责任明确,指挥有方,佩服得五体投地。

    最后,唐尧与唐兴细细地筹划了应付各州侯。邑侯的说辞。并对唐兴说:“禹王治水,是先从冀州。梁洲。雍州开始的,在此三州深得民心,三个州又远离帝都,对朝廷大事消息闭塞,你可将三年后的王权所归晓与他们,让他们认清,禹王才是众望所归,千万不能一时糊涂,跟错了人,到时候侯位不保,后悔就晚了。并且你要一路上隐秘地散播;禹王是谦恭,在国丧之内,暂时让权的。你在做这些事时,表面上看上去还要低调,最好利用一下我们生漆盟的关系,我看你就先从雍州开始吧。”

    唐兴和虞利在通往雍州的路上,一会飞驰,一会慢行,并且一路上散布禹王如何仁德,让权与舜帝的儿子,众大臣不服,不久禹王还要重掌王命的消息。

    一个月后,二人来到雍州,见雍州虽地处边陲,但人稀物丰。二人在城内一路打听,来到了漆布盟商姬主人的商铺中,小二见二人不凡,热情地向前打着招呼。

    唐兴问小二:“你们卖的生漆和几种漆布的价格几何,如果要的多,价格能不能降。”

    小二报的价格,吓了唐兴一跳,比他们盟约约定的高出了三倍还多,小儿告诉他们;如果要的多,最多可以降一成。

    唐兴问小二:“这么高的价格,你们能卖得出去吗?”

    小二一脸傲气的说:“我们的东西,全雍州独一无二,主要卖给那些大户。首领和外番,一般的小户想买,我们还不卖呢。”小二见唐兴只问不买,脸上表露出些许不耐烦,只是看他俩不是善茬,所以没敢发作。

    唐兴看出了小二的脸色有变,直截了当的对小二说:“你去禀告你家姬主人,就说大邑的唐兴求见。”

    小二一听,脸上一怔,马上点头哈腰的施礼说:“请唐盟主恕小的有眼无珠,实在不知是唐盟主大驾光临,多有得罪,请唐盟主责罚。”

    唐兴对小二说:“不知者不罪,何来责罚,你快去禀告你家主人即可。”

    小二赶忙向后院跑去。不一会,就见姬主人急急忙忙地迎了出来,向唐兴深施一礼说:“不知唐盟主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得罪了。”

    唐兴一听哈哈大笑说:“我也是闲来无事到处走走,来到姬主人这方宝地,叩扰了。”

    姬主人忙说:“那里的话,唐盟主平时我们请都请不到,能来到我们这偏远之地,我高兴还来不及呢,请盟主正厅坐。”

    唐兴随姬主人来到后院的正厅坐定,姬主人殷勤地招待,并马上吩咐管家,去请雍州城内的名流,款待唐盟主。

    唐兴顺时对姬主人说:“实不相瞒,我这次来雍州,还有一件大事要办,不知姬主人能不能给我引见雍州侯。”

    姬主人听后,对唐兴笑着说:“这有何难,雍州侯是我家长兄,吃饭时请他来便是。”

    唐兴听后暗自高兴,想不到这生漆盟还真的派上了大用场,还是唐尧这小子有远见。

    中午吃饭时,雍州的各方名流几乎到齐,雍州侯是最后一个到的,众人都起身相迎。唐兴见雍州侯长得和自己差不多高,仪表堂堂,颇具威仪。两人相互见礼。雍州侯得知唐兴是尧帝的长孙,也不敢怠慢,两人言来语去,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唐兴见时机成熟,借着话题谈起了天下大势。

    唐兴问:“姬侯对舜帝后天下大势,有何高见。”

    姬侯沉思片刻,说:“雍州离帝都甚远,消息闭塞,对朝廷内各方势力,所知无多,因此不敢妄加猜度,不知唐盟主有何高见。”

    唐兴暗想,姬侯所说,虽有躲闪之意,也不失事实。客气地对姬侯说:“请恕唐兴直言,禹王治水几十年,深得天下万民之心,自舜帝禅位,已有十七年多,禹王仁德宽厚,谦恭避于阳城,时下舜帝归天,依我看,三年国丧期满,禹王定不负众望,奉承天命。”

    姬侯稍稍沉思说:“我与唐盟主心念相同,只是至今无缘与禹王相见,听说他隐居阳城,无论是谁都避而不见。”

    唐兴见姬侯说到此处时,一脸的迫切,对他的心思已猜出了几分,不急不缓地对姬侯说:“几个月前,我刚刚进见过禹王,听禹王讲了许多更新天下的高论,听后犹如黑暗中见到了光明,受教良多。”

    姬侯一听,脸露羡慕之色,问唐兴:“不知唐盟主能否帮忙引领拜见禹王?”

    唐兴对姬侯说:“饭后恰好有要事与姬侯相商,此事姬侯若能办好,唐兴敢说,姬侯定能成禹王的座上宾。”

    姬侯一听,心中大喜,暗想;我若等到饭后谈此要事,岂不显示我有傲慢之行。随即吩咐姬主人:“我与唐盟主有要事详谈,你马上去给我安排一间密室。”

    姬主人哪敢怠慢,领着两人来到后院,推开了一间密室的门。

    两人进入密室后,唐兴掏出了禹王令,姬侯跪地相迎。唐兴宣读完禹王令后,交于姬侯验证,姬侯见到上面禹王专用的玉符,恭敬地双手奉还给了唐兴,并向唐兴保证;要人出人,要物出物。

    唐兴想了想说:“雍州离崇南路途遥远,物品运送麻烦,我看就免了吧,姬侯只要能多找一些能工巧匠,和精壮的劳役就行,只要比其他州邑的人马提前赶到,就是首功一件。”

    两人又商议了好多细节,双双回到了席前。姬侯心情大好,笑逐颜开,并邀请唐兴,一定要到侯府做客。

第五十章 ;大禹王万众归心() 
姬侯一连留了唐兴十几天,陪吃陪喝,游山玩水。唐兴觉着再也不能耽误下去了,他向姬侯辞别,姬侯挽留不下,就答应了。

    唐兴离开雍州向梁洲进发,当他和虞利快到梁洲的时候,发现前面有二三百人的队伍,他向一个头领模样的人一问,才知道是赴崇山的役工。唐兴顿悟;姬侯留自己十几天,是怕让梁洲的人马抢了先。

    雍州的役工头领告诉他:“后面还有人马陆续的赶往崇南。”

    唐兴在马上暗自发笑,认为这是一个好兆头。

    梁洲侯是炎帝的后人,和姬侯一样,正苦于不能与禹王搭上关系。唐兴的到来,自然欢喜。这时又听下人来报说;雍州的役工人马已经过境。他急令手下召集役工,并准备上好的木料,与役工一同,赶赴崇南。

    唐兴没想到事情如此的顺利。待梁洲事定, 唐兴虞利直奔禹王治水的第一站冀州而去。禹王在翼州深得民心,冀州侯无丝毫怠慢,迅速下令,召集能工巧匠和精壮的役工,以及所属的物料,赶赴崇南。

    唐兴离开三个月后,崇南已聚集了两千多人,唐尧将所有的能工巧匠安排建筑王宫,剩下的约两千人一半垦田,一半挖河筑城。护城河宽三丈有余,河深一丈半,挖上来的泥土,正好用做筑城。现在几乎每隔三五天,都会有役工往这里赶,五个月后,这里已有六千多人。

    幸亏开始时唐尧先利用低洼和容易开垦的地,开垦好了近一千亩田地,秋收收获了近万釜稻谷,这样才勉强地解决了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现在这些人,唐尧做了合理的安排,无论是建王宫的,筑城的,开垦稻田的,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唐兴这时也回来了,他对唐尧细述了这次的所见所闻。

    唐尧感慨地说:“真心为民办好事。办实事者,方能赢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自古亦然。”

    唐兴又对唐尧说;“就是那个舜帝的长孙青州侯虞青,没给面子,还说什么国丧期内不宜动土,禹王大位未定建什么王城等。”

    唐尧听后说;“日后我去会会这个青州侯虞青,看他到底是人是鬼。”

    开工第二年的 夏历一月,城外的土地已开垦完。唐尧算了一下,开垦出的良田,竟有近八千亩。他让这些开垦稻田的人,稍事休整了几天。二月初,就全部的投入到插秧,二月中旬,稻秧全部插完。然后挑选了几百个会种田的人,加上招收的佃奴,担负田间管理,其余的人,全部加入到筑城墙的队伍,四月底,城墙筑完。城墙高约两丈,宽约一丈多,城墙上可以跑马,城四边各有一个高大的城门楼,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看,都彰显出壮观巍峨。这在当时的人,根本都没有见过。一时间在神州大地传颂开来。

    正如唐尧所料,王宫周围豪宅的价格被大臣和贵族把价抬的吓人。还有主街上铺坊比豪宅还高,连唐尧都认为这些人是不是疯了。凡是争到位置定下来的,担心建完后价格提高,或被别人高价抢了先,都没按照所定的六成付定金,而是全部一次交清。宫前街两边的铺坊,还没开建,就已经全部卖完。

    面对滚滚而来的财源,唐兴对唐尧说:“你这是用了什么仙法,让这么多人,像着了魔一样,往这里送钱,看得我都有点心惊肉跳,照这样下去,全天下的财富,不都成了我们的。”唐尧笑而不答。(唐尧心中暗想,我这算什么仙法,这是二十一世纪,房地产商坑老百姓的办法,没想到现在的这些古人,比二十一世纪的老百姓还要疯。)

    这天有十几个人骑马来见唐尧,拿出了禹王的书信交于唐尧,并对他说:“我们是禹王派来帮助你的,从今天开始,任由你安排驱使。”

    唐尧对他们逐一询问了各自的所长,根据他们的所能做了安排。

    又对唐兴虞苗说:“今后对这些人,一定要礼敬有加,让他们自由发挥所能,遇到大事或难事,就让他们去办,在办这些事情上,对他们不能客气。”

    唐尧又拿出了一个建城详细的周期表,主要街道铺坊的图形,和王城周边豪宅的图形,以及城内各街道的布局和宽窄等,一并交给了唐兴,并告诉他:“下一步先以修路为主,路修好后,先建王宫周围的豪宅,和主街两旁的铺坊,最后再建次街的铺坊民宅。”

    到了收获第一季稻谷的时候,城内的路已经修得差不多了,唐尧让唐兴停下来,全部参与收获稻谷。待收获入仓一算,竟然收获了九万多釜。唐尧高兴的对唐兴说:“现在我们不但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就是役工全年的工粮,两季稻谷收获后,已是绰绰有余。”

    唐尧见一切都走向了正轨,给唐兴和虞苗把一切都交代清楚后,独自踏上了游历的路。

    他的第一站,是兖州的岱岳。唐尧在二十一世纪时,利用假期和古亦玉去过泰山,他要看看四千年前的泰山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来到岱岳一看,这里哪有四千年后泰山的影子,山下面根本没有人家,是一片丛林野坡,山上全被原始森林覆盖,根本没有上山的路,他只能沿着下雨时流水冲出的水沟向上走去。幸亏唐尧有五年在神农山采药时,翻山越岭的经历,所以对岱岳这小小的群山根本没放在眼里。他在翻越了几座小山峰后,才看到了岱岳那雄伟高耸入云的主峰。

    唐尧来到岱岳山下,见有一深潭,潭水如墨,闪现幽光,唐尧明白,此是水深和深潭在山阴之处的缘故。并不是水黑,因为那从山上蜿蜒而下的溪流,水是非常清的。

    唐尧心想;顺着溪流而上,岂不是上山的一条很好的道路吗,他沿着溪流,一路观景,一路慢慢地向山顶攀去。黄昏时分,他恰巧来到了一处有几丈方圆的平坦地方,坐下来休息了一会,见四周无任何异常,闪身进了炼石神谷。在神谷内修习了天元神功,泡完温泉后,在竹床上美美地睡着了。

    第二天走出神谷时,太阳已升出了山头,这时他才觉着这一年来,是有些太累了。他继续沿着溪流而上,发现溪流中有一种从来没见过的,闪着银光的鱼,这种鱼,最大的也就一尺来长,身体细长,通体银色,在水中游动,非常漂亮。唐尧向鱼群快速地抄去,一下抄起了好几条,他把它们放入了炼石神谷内的小溪中。就这样,他一路走,一路抄,也不知抄了多少条。

    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半山腰,见此处有一片黑松林,这片黑松,又粗又高,遮天蔽日,不知长了多少年。他被这片松林所吸引,信步向林中走去。走进去不远,微微闻到一股腥气,他顺着腥气传来的方向走去。当看到一处绝壁时,只见绝壁下,一条粗长的白蛇正冲他吐露着红信,两眼发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