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波斯克列贝舍夫可谓是心知肚明,可问题放眼整个苏联,他这个苏联一秘可信赖之人却少之又少,朱可夫在军方的势力很强,但战争之后因为功高盖主被斯大林雪藏,波斯克列贝舍夫是想接触,在斯大林建在之时也不敢贸然为之,否则有可能宏伟目标未实现,自己有可能被拉下马。
情报头子贝利亚的势力也很大,不过波斯克列贝舍夫连想都不想,没办法贝利亚实在太过冷血无情,波斯克列贝舍夫是经历过30年代的大清洗的,所以很清楚贝利亚那张温尔雅的脸庞下是一颗怎样残酷阴冷的心。
想来想去,还是自己组建势力较妥帖一些,毕竟斯大林还一时半会没啥大碍,趁着这个时间,加之自己这个独特的位置,稍加运作很有可能成为后斯大林时代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于是波斯克列贝舍夫很快便行动起来,而他拉拢的第一个对象不是别人,正是在国担任苏联顾问团总顾问的科罗廖夫,当时波斯克列贝舍夫也只是向让这位好友充当自己在军方的奥援。
却没想到科罗廖夫他想象的还要厉害,不但在国的工作非常出色,而且还和别列科夫一同研发了“斯大林”速射炮,这种废寝忘食的研制精神,恰好挠到了斯大林的痒处,要知道此时的斯大林正准备继续加大军备投入,进而掀起新一轮军备竞赛。
除此之外,科罗廖夫这种既能阵杀敌,又能静下心来搞科研的将军在苏军可谓是绝无仅有,所以当克格勃局长将这条信息报告给斯大林时,科罗廖夫的名字便深深印在这位铁血领袖的脑海里,成为这位革命领袖眼新的红人。
对此波斯克列贝舍夫可谓是心知肚明,可他却装作不知道,因为他同斯大林一样,还希望科罗廖夫再进一步,于是在几番私下沟通后,科罗廖夫的简报通过秘密渠道叫道波斯克列贝舍夫手里,而柏毅等人也低调的抵达莫斯科,随后被安排在这家宾馆。
“那个光头是波斯克列贝舍夫,在斯大林身边当了二十年的机要秘,是少有的几个能在斯大林面前说得话的人”
柏毅深吸了一口烟,随后紧了紧身的棉大衣,而站在他身后的陈耀阳不由得吃一惊,他只知道给他们安排住所的老光头是个级别不低的高级干部,却没想这个人竟然是斯大林的最心腹的秘。
对此,陈耀阳可谓是深信不疑,因为他知道柏毅在苏联生活、学习、战斗将近十年,从他一身的技术以及前段时间对科罗廖夫的请君入瓮,都能看出他这个同居室友对苏联内部政治情况相当熟悉,因此清楚斯大林的秘是谁也不是什么难事,于是乎陈耀阳便有些不淡定了,一股莫名的激动将他先前的担忧一扫而空,进而用颤抖的声音说道:“这么说,咱们能成功?”
“我只能说有八成的希望,毕竟当我将条件与30mm三管速射炮的设计图纸一并交给科罗廖夫时,便完全脱离我们的控制了”
柏毅说的没错,尽管他在前世的历史资料隐约察觉到当时的苏联总顾问与斯大林的贴身秘之间有着写不清不楚的秘辛,可终究是模糊不清,更何况随着赫鲁晓夫的台以及对斯大林的全盘清算,仅有的这点模糊记载也没淹没在浩瀚的历史洪流。
所以柏毅说实在的也是在赌,赌科罗廖夫并不安于现状的野心,赌波斯克列贝舍夫想跻身苏联高层的雄心,然而事情毕竟太模糊,更何况他也不知道自己这个穿越过来的小蝴蝶,这一次翅膀的闪动会不会打乱原有的历史进程,进而令他适得其反。
更何况最终的结果是必须斯大林点头才能行,那可是斯大林,一个意志坚定得如钢铁一般的领袖,他的态度谁也不能左右,除了他自己
对此柏毅跟陈耀阳一样,除了等待,只能等待……
眼见于此陈耀阳似乎有些不甘心,刚想开口说些什么,房间的电话便突然叮铃铃响了起来,刚想开口的陈耀阳不禁一怔,旋即与回过头的柏毅愕然的对视一眼,旋即陈耀阳一个箭步接了起来,而后便听到电话那头波斯克列贝舍夫清朗而傲然的话音:“我亲爱的国同志,伟大的斯大林同志已经同意你们的计划了,你们明天可以去莫斯科第一机械厂了”
“达瓦里氏,乌拉~~”
此言一出陈耀阳顿时欢呼起来,而柏毅也是长长呼了一口气:“终于赌赢了”
:
第一百六十六章 换装德械(下)()
第二天午9点,柏毅和陈耀阳便来到莫斯科第一机械厂,早在这之前波斯克列贝舍夫已经打了招呼,所以莫斯科第一机械厂对这两位国同志的来访很是热情,一番热情洋溢的寒暄后,副厂长彼得罗夫便带着柏毅和陈耀阳来到厂西郊。 w w wnbsp;。 。 c o m
随后冲着已经被积雪覆盖茫茫原野很是豪迈的摇摇一指,用一种胜利者姿态朗声说道:“这些都是纳~~~~粹德国的机械设备,它们曾经生产的武器装备令苏联生灵涂炭,却没想到竟然会有一天成为一堆连回炉炼钢都毫无用处的废铁……”
此话一出,彼得罗夫也感觉到自己这句话有些不太妥帖,他们苏联因为新式钢铁配方的推广应用,加之丰富的自然资源,自然是看不这些二战期间的废铜烂铁,可国这个连年产量一百万吨的钢都无法生产出来的国家,眼前这一片废铁那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这好是地主家的穷亲戚,地主见怪不怪甚至嗤之以鼻的东西,或许在穷亲戚眼里那是好得不能再好的珍,如果是其他的穷亲戚还好,彼得罗夫爱怎么说怎么说。
可问题是眼前这两位国人可是波斯克列贝舍夫亲自交代的,务必要接待妥帖不能有半点差池,想到这里,彼得罗夫不由得心微微一凛,不过他不愧是这个军工大厂的副厂长,话锋一转便将之前的口误轻飘飘的揭过去:“总而言之,罪恶的纳~~~~粹得到了他们应用的惩罚,伟大的苏联终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柏毅和陈耀阳可没管彼得罗夫如何纠正口误,又如何借此机会大唱赞歌,因为此时此刻两人早已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足有七八个足球场大小的空地密密麻麻的排列着各式各样的机械设备。
皑皑的白雪将它们遮盖的严严实实,然而那高低不平的轮廓,却用一种沉默来诉说着当年的辉煌,便在这时,柏毅指着面前的一台还未被积雪覆盖的大型镗床问道:“这个大家伙是做什么的?”
“这是纳粹德国的火炮钻膛机,纳粹军队的FH18型150mm榴弹炮和LEFH18型105mm榴弹炮都是用这种机械制造出来的”
彼得罗夫将柏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刚才的失言而追究,自然乐得将这篇揭过去,于是赶紧顺着柏毅的话头介绍道,可是他的话音刚落,另一旁的陈耀阳便不解的问道:“这么好的设备,贵厂为什么不留着自己用?”
“我亲爱的国同志,您是在是太看得起这些纳粹的废铁了”彼得罗夫看着那台刻印着“克虏伯”字样的专用火炮镗床,不屑的冷笑道:“这种在计量单位完全不符合苏联标准的设备,能让它待在这里是一种恩惠了还自己用?简直是侮辱我们工人的手。更何况,我们制造的火炮不但口径大,威力足,工艺也很简单,相之下纳粹的火炮生产设备简直跟小学生一样,根本毫无可性”
牛哄哄的彼得罗夫借着这个话头又将伟大的苏联天花乱坠的夸赞一番,可说来说去将这款机龄还不到8年的镗床废弃掉,无非是两点:
第一这款德国克虏伯军工厂的专用火炮镗床为了便于生产,只标定了两个标尺刻度,即150mm和105mm,以便能够快速生产德军制式的两款火炮。而苏联同类型武器的口径却是152mm和122mm,根本满足不了苏制火炮的加工需求。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款镗床的加工过程有些繁琐,所需工艺也较高,生产周期相对较长,与之相苏联的同类型机械要简单得多,生产速度和效率更是高的惊人,正是因为以两种原因,这台镗床被苏联专家认定为不适合当下的生产实际而被遗弃。
得知这个理由,无论是柏毅还是陈耀阳都是目瞪口呆,没想到这么一个好好的火炮镗床因为不符合生产实际被丢在荒郊野外任凭风吹雨淋,简直暴殄天物至极,柏毅倒还好,吃惊归吃惊,终究是在后世的史料里看到过苏联对战败国各项资源的掠夺和处理,所以心里还有些准备。
可没有心理准备的陈耀阳,完全不同了,看着说明标牌镌刻着的1943的生产年份,陈耀阳真可谓是心疼到了极点,别人不知道他可是清楚,德制的FH18型150mm榴弹炮在抗战有着怎样的威力。
因此当他看到如此完好的德制火炮镗床这样被苏联人像垃圾一般扔在茫茫雪原之时,恨不得下一刻将这件天大的宝贝搬回白云厂,若不是柏毅事先告诉他不要过多的表露情绪,以免被苏联人看穿底牌,估计他这个时候都能扑去亲两口。
即便是可以压制,陈耀阳还是脸憋得通红,也是苏联的冬天特别冷,每个人的脸都冻得红扑扑的让人看不出来,否则陈耀阳那模样非被人看出马脚不可,于是柏毅可没少给陈耀阳各种提醒,让他淡定些,别太激动。
然而令柏毅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提醒着陈耀阳淡定,可没过多久他自己也不淡定了,因为除了这台火炮专业镗床之外,雪原还有德制的火炮拉线机、150mm和105mm弹药传送带和装填机、用于炮弹引信加工的高精度机床、若再配在场的其他加工机床和生产设备,妥妥的一套原装德制火炮生产线呀。
要知道即便是在军工大国想建一条火炮生产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是,至于现阶段的国更是想都别想,可眼下在这茫茫的雪原之覆盖着完成的德械火炮生产线,并且即将作为废铁搬到国。
尽管有些设备遭到损坏,可在柏毅眼里这点程度的损坏,远没达到弃之不用的地步,只要下点功夫,这些机械必然能够焕发出亦如当年的雄风,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或许能够赶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前,实现FH18型150mm榴弹炮和LEFH18型105mm榴弹炮的量产。
当换装德械的国炮兵,利用这两款经典的德系火炮向着敌人发出一轮又一轮怒吼,那画面柏毅只是想想便会兴奋的难以言喻……
:
第一百六十七章 满载而归(14)()
莫斯科第一机械厂的兴奋,只不过是柏毅和陈耀阳此次苏联之行的一个前奏罢了……
几天之后,在列宁格列的波罗的无线电机械厂,他们在满是污垢的仓库里找到了德国西门子公司制造的钎焊机,这可是电子无线电领域最核心的焊接设备,很多电容器,电阻器的绝缘外壳以及彼此之间的连接都需要用到钎焊机来实施焊接。
别说是眼下的五十年代初,算再过个一、二十年,钎焊机依旧是电子领域不可替代的重要加工制造设备,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纪,电子制造方面有了极大提高,那也只不过是将焊接方式变成了激光钎焊,至于基本的原理和应用范围基本与老钎焊机没什么区别,可见钎焊机的重要性。
对此苏联人也是知道的,所以将这台德国产的钎焊机当做战利运到国内时,便组织相关专家对其好一番研究,并结合搜罗来的设备图纸,在其基础重新仿制了一批符合苏联标准的钎焊机。
至于这一台被他们拆了个七零八落的钎焊机,在完成它的“教学”使命后,便被锁在冰冷的仓库里,一放是三年,眼见于此,柏毅直接二话不说,把这一堆零件化的“垃圾”全部打包带走。
开玩笑,这么好的东西,可不能在让它吃灰了,尽管整台钎焊机处在零件状态,甚至外壳都锈得有些穿孔,不过内的核心设备还较完好,柏毅有信心将其复原并回复生产能力,既然如此,自然是装箱运走,让其在国重新焕发生机。
与其类似的还有一台德国刚刚实验成功的超声波绝缘陶瓷钻孔机,利用超声波的振荡对电子元元器件的绝缘陶瓷钻孔,相较于传统的机械钻孔,不但对绝缘陶瓷的损伤小,而且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波形强度,实现不同形状的复杂钻孔,无论是灵活性还是生产效率都非常突出。
只是在当时的这类黑科技还没有完全铺开,这台超声波绝缘陶瓷钻孔机只是个半成,图纸也在战火损坏,加之苏联电子厂更习惯工艺成熟,简单易学的机械钻孔,因此这台机器便作为报废被苏联人扔到仓库里,柏毅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将其当做炼钢的废铁,与其他电子制造设备一同打包运走……
随后在明斯克特种光学制造厂,柏毅等人这在年久失修的废旧厂房里搜罗了一大批奥地利施华洛世公司的光学制造设备,其的高精度车床、铣床和磨床都相当完好,镀膜和抛光设备虽然有错损坏,但也没有到彻底报废的地步。
可是这么一整套足以加工出世界顶级水准的光学仪器的设备,却被苏联人弃之不用,别说是陈耀阳了,连柏毅也一脑门子问号,要知道在此之前苏联人遗弃德系设备也不少,可要么是觉得德国的同类产不如苏联自己的直接抛弃;要么是从里到外拆了个七零八落将核心技术学到手后扫入垃圾堆。
可问题是,苏联的光学研制技术远远不如欧洲各国不说,自身的设备也不是很精密,要知道能加工光学设备的无不是精度极高的专业机床,每一台的价值都很高,很难想象一项吃相很难看的苏联人,竟然将到嘴的肉扔到一边。
于是柏毅便好的问了其的原因,答案却令柏毅和陈耀阳啼笑皆非,原因无他,只因为奥地利施华洛世公司是享誉世界的奢侈制造商,结果被苏联高层认定为帝国主义腐朽的象征,连带着俘获过来的光学设备也被打资产阶级堕落的标签,作为批判的对象丢弃在哪里。
柏毅和陈耀阳简直是目瞪口呆,没想到意识形态居然能让一整套光学制造设备这么被当成废铁,没错,施华洛世的确享誉世界的奢侈制造商,所生产的奢侈水晶受到无数明星富豪们的追捧,说是资产阶级腐朽的代表的确没冤枉他。
可问题是,施华洛世公司可不单单是奢侈水晶的制造商,还是一家实力不俗的军用光学仪器生产商,所生产的透镜、光学瞄准仪器、成像设备直到21世纪都是享誉世界精。
不说别的,美国m1A2主战坦克光学瞄准镜片,热成像光学镜片,著名大口径狙击步枪“巴特雷”的综合标准镜都是施华洛世出产,可见其在军事光学领域的造艺之深。却没想到是这么一家有着深厚底蕴的军事光学制造厂商,却因为奢饰在苏联成为下三流的角色。
不过好在苏联人没有被意识形态彻底蒙蔽了双眼,施华洛世的苏联人看不,可纳粹德国另一家光学生产商卡尔蔡司公司却令苏联人抛却所有成见,所俘获的各类光学制造设备不但成为苏联下一代光学制造机械的范本,更直接成为明斯克特种光学厂升级换代的资本。
也正因为如此,踏入明斯克特种光学厂扑面而来的便是一股浓浓的德系风味,这令柏毅和陈耀阳不禁暗叹可惜,苏联怎么不把意识形态批判再深入一步呢?如此卡尔蔡司不也成国光学制造的奠基之作了吗?
要知道卡尔蔡司公司可是世界光学领域执牛耳者,经典的蔡司望远镜,直到21世纪都是经典的经典,其仿制更是数不胜数,其国的63式望远镜参考过德国的蔡司望远镜,还有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光学瞄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