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后来克瓦什宁终于想明白了,若是其他国家或许都不会如此,但苏联却有一百个理由不惜代价,因为苏联空降兵尽管是个兵种,但却是隶属于最高统帅部,执行的是战略值班任务。
如果说核武器是苏联领导人的大棒,那么空降兵部队则是他们手中真正的杀人利剑。
正因为其使命独特,提高空降兵作战能力一直是苏联领导人和军方的永恒不变的目标。
所以柏毅所提供的无动力滑翔伞,与其说是帮着苏联军队提高战斗力,还不如说是戳中苏联高层的点,投其所好,必有所回报,而这个回报便是对白云厂彻彻底底的改造和重建。
光各类机械设备这一项,就达到六千多台套,除此之外还要增设特种钢冶炼高炉、轻质合金加工车间、电子仪器生产车间以及精密仪器铸造车间等等十多项重点建设工程,等同于把白云厂推到重新再建。
然而就这么一项浩大的建设项目,中方只负担其中的30%堪堪2亿卢布,至于剩下的4亿卢布完全由苏联无偿援助。
尽管以克瓦什宁的眼光来看,苏联的援助并不划算,但作为深受国际红色主义影响的一代人,克瓦什宁有着强烈的国际主义意思,觉得苏联援助中国,将其打造成繁荣富强的工业国,正是国际红色主义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历史课题。
是以他对援助中国可谓是义无反顾,尽心尽力。
列宾也是深受国际红色主义影响,但相较于克瓦什宁的纯粹,列宾却多出了许多超级大国的自豪感和优越感。
是以他对昨天柏毅在特种钢高炉技术方案论证中的强势非常不爽,觉得这么个年轻的上位者,就凭着几份战功就想在他亲自设计的高炉技术方案上指手画脚,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所以心里便存了将柏毅挤走的想法,在他看来柏毅只是嫌贫乍富的投机者,年纪轻轻便登上高位难免根基不稳,更何况还只是个副总设计师,他们苏联人专家动动嘴皮子,挤走还不跟玩儿似的?
是以,当他早上上班时听到人们的议论,心里登时乐开了花,只觉得这是个绝好的机会,哪成想,人家柏毅是很年轻,但背后的事情却十分不简单,竟然有苏联军方的影子和克林姆林宫的那位至尊。
这让列宾有种一脚踢到铁板上感觉,很疼,很受伤。
克瓦什宁哪里看不出列宾的沮丧,摇了摇头,便将一份技术文件递给列宾:“多想想我们来这儿的目的,是为了造就一个现代化的中国,收收你的不平心,好好安心工作,或许你会发现,那些中国同志其实很值得尊敬,哦……对了……”
说着,克瓦什宁看了看手腕上的表,继续说道:“8点半还有个会,记得准备一下!”
话音未落,克瓦什宁便夹着公文包,走出了办公室,只留下抿着嘴唇,紧皱眉头的列宾,直愣愣的待在原地……
而此刻,同样皱着眉头的还有柏毅,他站在厂部西侧的技术科绘图室的大黑板前,看着下面一个个低头不语的白云厂技术骨干,深深吸了口气,用手中的粉笔咚咚~~的敲了两下身后的黑板,恨铁不成钢的说道:“同志们,你们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可不行……”
第四百七十章 白云厂的冒进风()
柏毅的话音在偌大的绘图室内回响着,直听得下面的一众骨干沉默不语,直将求救的目光投向最前排的陈耀阳。
在柏毅前往朝鲜的这段时间,白云厂的技术带头人就是陈耀阳,因此相关的项目规划也是由他亲自确定的,是以当他听到柏毅的话后,也不禁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待柏毅语气稍一停顿便开口解释道:“不可否认,一些研发计划是操之过急了,但同志们急于实现国防现代化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此话一出,在座的技术骨干们纷纷点头,陈耀阳说得没错,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无比渴望实现军工领域的现代化,特别是随着一大批德国机械设备和专家的融入,白云厂的技术水平有了本质的提高。
再加上朝鲜战争期间的几次武器装备改装和仿制的经验,让整个白云厂的技术队自认为自己已经都充足的能力去承接更为复杂的武器装备研发项目。
正因为如此,就在柏毅奉命从朝鲜返回白云厂之前的一个星期,白云厂召开了一次临时党委扩大会议,将柏毅原先制定的以新式自动枪族和通用机枪为重点的身管武器研发计划,拓展为涵盖枪炮研发、装甲车辆、航空制造、精密加工等四大门类,十二个分数子项目的庞大武器装备研发计划。
当柏毅看到这份庞大的研发计划时,整个脑袋都是晕的,因为里面除了核武器以外,基本上海陆空天全都涵盖了,这哪里是什么武器研发计划,简直就是白云厂准备上天的吹牛书。
于是柏毅二话不说,在审议这项计划的党委会上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新任厂长兼党高官宋继学,在听取柏毅的意见后,也觉得如今的白云厂是有些过于盲目冒进,应该适当的调整一下。
有宋继学这位党政一把手定调子,其他党委成员也就不好说什么,于是在宋继学的提议下,厂党委责成柏毅,整顿一下厂里的技术队伍,好让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再次深入人心。
于是便有了今天绘图室里柏毅恨铁不成钢的一幕。
然而柏毅在白云厂技术队伍里的威望虽高,说出的话的也没人能够反对,但在座不少技术骨干的心里却对柏毅的批评很不服气。
原因很简单,现在的白云厂照比以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先不说四大生产车间的机械设备全部换成德系设备,但就技术队伍而言,经过德国专家近半年的集中培训和教导,其水平早已是一日千里。
很多解放前不敢想、不能做的工件、装备,如今却轻而易举的就能实现,特别是防空列车、改进型t—34坦克、红外夜视系统等一大批新式装备的研发制造,更让白云厂的技术队伍信心爆棚,甚至有些人认为已经摸准了未来武器装备发展的脉搏。
既然如此,那还等什么?直接弯道超车就是了。
正因为如此,当他们骤然遇到柏毅的冷水时,尽管将表面上的明火给浇灭了,但潜藏在心里的底火却始终在暗暗燃烧,否则他们也不可能在柏毅苦口婆心之下选择沉默,更不会在陈耀阳明显开脱的解释面前各个眼底放光。
是的,他们真的十分迫切的要实现国防现代化,因为那段战火连绵的苦难日子他们这辈子都不想再次经历。
柏毅又不是刚进厂里的雏,技术队伍的所思所想他那里不知道,要说想实现国防现代化,他比在座的各位技术骨干更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恨不得第二天就把99式主战坦克,歼—10战斗机,052d驱逐舰给弄出来。
可问题是现实的状况根本就没办法实现这些宏伟的目标,与其最后沦为无用的幻想,还不如脚踏实地将基础打好,如此才能平地起高楼。
正因为如此,白云厂这股盲目冒进的风必须要停住,不然的话,必然是眼看他楼塌了的结果。
于是在陈耀阳说完此话,在座各位技术骨干低声议论之际,柏毅并没有直接出言反驳,而是点点头:“我承认耀阳说得对,大家都是出于一片好心,出发点是好的。”
此话一出,场间众人微微一怔,没想到先前疾风骤雨的柏毅,竟然给了他们肯定,别说是他们,就连与柏毅最为亲近的陈耀阳也是愣了一下,要知道他已经做好了被柏毅批评的准备,却不成想柏毅竟然给了他肯定的评价,这让他惊讶之余也有暗自松了口气。
其实他并不是真想跟柏毅对着干,可他很清楚柏毅的性格,平时的时候大大咧咧,平易近人,口口声声怕麻烦;可一旦认真起来绝对是眼里容不得沙子,绝迹是主动找麻烦的人,因此很容易得罪人,而且不计后果。
所以陈耀阳很担心这一次柏毅会不管不顾的给技术队伍骂一个狗血淋头,导致刚刚凝聚起来的向心力土崩瓦解,影响今后的技术工作,是以出言缓和一下,如今柏毅的语气缓和下来,不管之后的话又怎样的转折,只要柏毅能火气压下来,陈耀阳也就可以放心了。
陈耀阳的心思,柏毅还是知道的,或许是在战场上混迹久了,也养成了说一不二的臭脾气,或许是见到一个又一个熟悉面孔走向战场至此一去不复返,心中积郁了太多伤感,柏毅的脾气是比先前大了许多。
但脾气大不等于智商就低,如果能骂一顿就解决问题,柏毅估计早就火山爆发了,之所以能忍到现在而不爆发,就是因为他很清楚,这股冒进风根本不是一顿骂就能解决的。
于是柏毅深吸一口气,那双漆黑如墨的眼眸扫视了一下在场众人,这才缓缓的继续说道:“但出发点好,不等于结果就是好的,在这里我想让大家听听我在朝鲜战场上统计的一组数据。”
说着,柏毅将手中的粉笔放进一旁的粉笔盒里,拍了拍手上的粉笔灰接着说道:“就先说说咱们厂出产的50式自动步枪吧,咱们设计时的理论枪管寿命是一万到一万两千发;枪机组件则是两万到三万发左右。
然而真实的情况又是如何?实战当中50式的枪机组件的寿命不到一万发,枪管更是连五千发的最低标准都达不到,我想问问在座的同志们,这是为什么?”
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实战为准绳(上)()
一句为什么,犹如晴天霹雳,让在场的各位技术骨干们悚然一惊。
50式自动步枪可以说是白云厂最为自豪的产品,不单单是因为得到部队的好评,更重要的是这款枪完完全全是靠着白云厂独立自主完成设计与制造。
毫不夸张的说,50式自动步枪就是白云厂的名片,让人记住的同时,也奠定了中国军工界不可撼动的领先地位。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令白云厂上上下下为之骄傲的产品,却被柏毅的一句话,彻底揭开了光鲜亮丽的外衣,露出期内丑陋斑驳的底子。
震惊、惊慌、不解,种种情绪在一个个技术骨干的脸上不停的闪现,最终集合成浓烈的难以置信,定格在台上的柏毅身上。
“你们不要用这种眼光看着我!”
面对众人难以置信的疑惑目光,柏毅的回应有些简单粗暴,但却力道十足:“或许有人会说,只要能打出子弹的枪就是好枪,至于其他的都是次要的,毕竟战场上的巨大消耗是任谁都避免不了的。”
此话一出,场间众人还真有几个赞同的点了点头,就连曾经参与研发50式自动步枪的绘图室副主任王德化也是一脸的深以为然。
其实50式自动步枪实战中的低可靠性,早在列装意识就已经反馈给了白云厂,对此相关的改进方案和计划也不是没有,奈何白云厂根本就没有合适的材料和工艺从本质上解决整体的结构强度。
是以相关的改进方案也就无法进行下去,再加上惨烈战争带来的巨大消耗,最终导致50式的改进计划被迫搁浅。
但也正是因为战争的消耗,让不少人生出了够用就行的想法,毕竟在战争这头洪水猛兽面前,与其想着如何延长装备的寿命,还不如安下心多生产几支堪用的步枪。
于是乎,50式的改进计划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彻底的被人遗忘到了角落,若不是今天柏毅提到了50式自动步枪,估计在座有不少人都不记得这款给白云厂带来无数荣耀的拳头产品竟然还存在无法回避的缺陷。
正因为如此,有些人羞愧的低下了头,但更多的人却是满脸的不以为然,笑话,小小的自动步枪早已不能代表白云厂的实力,只有火炮、坦克甚至是更高端的飞机才是白云厂今后真正的背书。
既然如此,哪还有什么好说的,赶紧揭过这一篇,铆足劲儿搞正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重装备才是王道,于是待柏毅话音既落,便有一名技术骨干起身回应道:“柏科长说得没错,50式自动步枪的确存在缺陷,但在高强度战争面前,巨大的消耗足以抵消微不足道的缺陷。”
“是呀,是呀,新来的苏联专家不是说了,真正的战争就是个无底洞,真要是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现有的武器装备的寿命甚至连一周都坚持不到。”
“就算抛开战争的巨大消耗,我们也不应该再在自动步枪上耗下去,毕竟咱们白云厂应该着眼于更为先进的重装备,至于类似50式这样的轻武器,完全可以让其他兄弟厂接手。”
“没错,咱们厂现在是应该挣脱枪械大厂的桎梏了!”
“对,对,发展重装备才是正确方向”
在那名技术骨干的带动下,场内的议论声骤然响起,恨不得下一秒白云厂就能生产全套的飞机大炮,实现中国军队的机械化!
然而这真的可能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既然是否定的,那柏毅也就没有什么好客气得了,于是也不等议论结束,柏毅便高喝一声:“安静!”
旋即冷冷的扫视全场,语气严厉的说道:“盲目自大,好高骛远说得就是你们!”
这句话犹如一记闷雷,登时让场间众人变得鸦雀无声,诧异、彷徨、不解、暗怒,还有一丝难以言说的不甘,都在这句话落下的一刹那,在众人脸上不停的闪动,变幻不定,霎是难看。
然而柏毅却连看都懒得看一下在座众人的反应,将手里的茶杯重重的墩在面前的桌子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而今天我想说的是,连一把枪都造不好的军工厂,又如何能造得好飞机大炮?”
“答案显而易见,绝对不能!”柏毅说着,那张伏在桌子上的大手便重重的敲在桌面上,如同那掷地有声的话语,在众人的心灵深处回响着:“原因很简单,枪械的机械结构和材料选择算是军工行业里较为简单的一类装备,不说别的,但就钢材来说,一般的合金钢就可以用在枪械制造上。
可火炮呢?也能用这样的刚才吗?那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在火炮巨大的高温高压下,你做出的炮管绝对会被炸断;还有坦克上的装甲,其强度要求跟炮钢的要求一样的高,试问现在的白云厂能生产吗?”
“炮钢我们可以慢慢研究,但在坦克装甲领域我们并非没有成功的先例,改进型t—34上的附加装甲就是很好的例子,既不用太好的钢材,又不需昂贵的材料,却达到相当强的防御效果,难道这不是一条正确的路吗?”
一名技术骨干有些不服气,他曾经参与附加装甲的攻关,临津江装甲战都他还参与了改进型t—34坦克的毁伤评估,是以当柏毅谈到装甲方面,他很是有些意见。
然而柏毅却微微一笑:“附加装甲是很不错,但为什么不错?难道你在前线调研时没发现一个事实?”
“什么事实?”
“出其不意!”柏毅掷地有声:“因为敌军基于二战经验以为破甲弹是最有效反装甲武器,而我们的附加装甲恰好针对的就是破甲弹,可如果敌军使用他们全新的动能穿甲弹呢?别告诉我你在调研时没看到美军m48坦克和应该的“百夫长”坦克上的新式动能穿甲弹,在它们面前我们的附加装甲跟纸片没什么区别。”
第四百七十二章 以实战为准绳(下)()
“这……”
听了柏毅的话,那名技术骨干鼓了鼓腮帮子,还想再说什么,可到了嘴边的话,愣是一句也说不出来。
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