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军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崛起军工- 第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点火器,引燃弹头内的爆炸物。

    随处可见的物体静电原理,普普通通的静电接收电路,便可早就一款杀伤力十足的静电近炸引信,对飞机这种随时都会因告诉而产生数千静电负荷的物体来说,静电近炸引信正当其用,更何况这款成熟有效的近炸引信早在二战时期便被德国所应用,只不过那时候的德国将其视若珍宝,非顶尖的精确制导弹药,绝不会安装此类引信。

    也正因为如此,德国的防空火炮虽多,却没有英美等盟国的防空部队犀利,不过这一切却都因为柏毅而完全改变,因为他已经责成陈耀阳等人,借助斯图腾贝格等德国专家,将其应用在防空炮弹之中……1

第三百二十五章 雷达困局() 
如果柏毅穿越到二战时期的德国,提出静电近炸引信用在普通的高炮炮弹上,绝对会招致一堆德军将帅的反对,只因为这种堪比杀手锏的装备,要用也应该用在更尖端的武器中,不然怎会体现杀手锏的价值?

    正因为如此,静电近炸引信刚刚诞生便被德国有意无意的雪藏起来,加之最终战败,使得静电近炸引信这颗明珠彻底的沉沦在无线电近炸引信的光环之下,没办法,正如斯大林的那句名言,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武器装备也一样,哪怕是并无大错的静电近炸引信也不得不在整体战败的沮丧中,逐渐被人遗忘……

    好在柏毅前世读大学时,曾经对引信产生过浓厚的兴趣,找来不少相关书籍细细研究,终于在某部不知名的军备史料里找到有关静电近炸引信的出处,正因为如此,当数日前,总后首长莅临白云厂,并找到他询问有什么好方法保障后勤物资能够穿越美军的空中封锁线运抵前线时。

    柏毅第一时间便想到将静电近炸引信应用到高射炮弹之中,不仅仅是因为这种引信简单、实用、符合中国现有的即使能力,更重要的是他手上有一批甚至此道的德国军工专家。

    只不过虽然明白有这批德国专家在,静电近炸引信的研制生产并不是问题,但柏毅却没有亲自开口,之所以如此,无外乎他一开口,斯图腾贝格必然会把相关的研制工作一股脑的丢给他。

    阿尔弗雷德·卢克和冯·莱曼学生的BUFF光环可不是那么好顶的,柏毅至此一路通畅的同时,免不了有些副作用,而斯图腾贝格等一众德国专家们时不时的求教,或是干脆将难解的技术瓶颈直接丢给他去攻克便是副作用中最令人头疼的。

    静电近炸引信说难不难,只要通晓其中的原理和电路,自然迎刃而解;可说难还真不容易,因为那套电路对柏毅这个穿越者来说,不是什么问题,但对其他人却是犹如隔了层窗户纸,根本看不透里面的东西。

    而那87名德国专家中只有几个有引信研制的经历,但却不是最核心的一流专家,充其量不过是助手级别的存在,或许听说过静电近炸引信,但想要他们短时间内攻关出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正因为如此,若是柏毅贸然开口的话,斯图腾贝格估计二话不说,直接又把皮球扔给柏毅,然后将那两个从事引信研制的德国助手派过来,以“协助”的名义,将德国这款经典的近炸引信重新学到手。

    若是平时还好,双方互为补充,共同进步,但关键是总后首长已经向军备首长强势推荐了他,并很快达成了交换共识,当他得知总后首长和军备首长之间关于他自己隶属关系的转换后,柏毅当时就傻了眼。

    对此,总后首长只能对他报以同情的一笑,温言安慰道:“我以后主抓国民经济,至于军工发展则会逐步交给军备首长,你有什么好点子就直接跟他说,那老家伙脾气是大了点,但还是听得进意见的!”

    两位老大就这么完成地盘的划分,他这个做小弟的,就这么浑浑噩噩的改了堂口,柏毅自觉位卑言轻也就不说什么了,关键是军备首长这位新老大,还真如总后首长说得那样,对意见那叫一个从善如流。

    刚从总后首长哪里得知他的不成熟意见,便直接给总后首长打了个电话,只有一句话:“让那个叫柏毅的小子赶快过来,我这里是没辙了,反正是死马当活马医,他要是能行,我全力支持!”

    就这么直接,就这么霸气!

    于是乎,柏毅带着浓烈改行当兽医的冲动,接受了军备首长那个名为“命令”的大麻烦,既然大麻烦缠身,柏毅自然不可能李辉斯图腾贝格这种死缠烂打的小麻烦,于是写了一份静电近炸引信的技术要点给陈耀阳,让他去找斯图腾贝格。

    当然,在此之前柏毅还是给了斯图腾贝格大大的好处,开展通用机枪和火炮的预研便是柏毅送给斯图腾贝格的礼物,想要恢复德国军工产业,不把当年德军经典装备吃透怎么能行?

    更重要的是,柏毅还透露了几种稀有金属的勘探情况,相比于技术上的温故知新,斯图腾贝格更看重资源上的合作,因为他很清楚,几年后返回德国,他就能够利用今天结下的人脉,获得中国的基础矿产,无论是对他本人还是整个专家团队,乃至整个德国都有着无法言喻的好处!

    柏毅可谓是挠到了斯图腾贝格的痒处,也正因为如此,当陈耀阳找他时,尽管知道自己又掉进柏毅挖的坑,不过想想日后能获得的巨大利益,斯图腾贝格还是咬咬牙忍了。

    于是白云厂很快组成联合攻关组,得益于柏毅留下的文稿和德国专家丰富的经验,静电近炸引信进展的很快,等柏毅离开新义州,乘火车南下平壤时,联合攻关组已经开始静电近炸引信的试验模拟测验了……

    接到这个消息,柏毅尽管高兴,但还算镇定,姜振海却跟打了鸡血似的,兴奋的在车箱里来回走,尽管因为得不到无线电近炸引信有些小失望,但静电近炸引信减轻未来后勤压力的事实却是板上钉钉的。

    只要是个后勤军官梦寐以求的就是用最轻的保障资源,令一线部队取得更大的战果,如今的静电近炸引信便能实现这个目标,别说是姜振海,就连位于平壤的军备首长都为之兴奋的难以入眠。

    然而这种好心情,刚一到平壤就被一个坏消息彻底打得烟消云散,因为数遍整个志愿军,竟然没有一部能够安装到火车上的雷达,这让柏毅简直要抓狂,雷达可是他整个列车伴随防空体系的“眼睛”,没有“眼睛”就算列车上装满了高炮,那也是睁眼瞎一个,到时候别说运送物资,能不能自保都是个未知数……1

第三百二十六章 雷达困局(下)() 
“雷达我们高炮部队是有,但却没有柏同志您要的那种,最轻便的也就是松—6雷达,可超过三十米宽的天线展幅以及十余吨的重量,根本就没办法安装在火车上……”

    平壤西郊的志愿军后勤部驻地内,柏毅眉头紧锁,听着对面后勤部作战处处长宋天明的情况说明,他比柏毅早几个月被军备首长从某高炮团参谋长的位置上调入后勤部作战处,主要职责便是组建随车的高炮部队。

    不得不说宋天民还的确很厉害,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从各高炮部队中精选出一批精兵强将,组成随车防空部队,起初这支部队的确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不过当美军加大对志愿军后勤补给列车加大打击力度后,这点作用也基本上等同于零。

    以至于从三月初的头三天竟然没有一列车穿过美军的空中封锁线,自身却遭受极为严重的损失,无奈之下,后勤部的官兵们只能咬着牙,拼了命的往前冲,在付出极大的代价后,终于在五号下午,令一列满载物资的火车冲过美军的封锁,抵达前沿作战地域。

    一线的志愿军指战员们因为这列火车的到来,得以缓上一口气,继续同疯狂反扑的美军进行作战,然而原本齐整的志愿军后勤部却因为此次运输,可谓是元气大伤,先不说损失的二十台机车头,也不说数百节的货运车厢,单就人员而言,伤亡就超过了四成。

    宋天明所指挥的随车高炮部队更是首当其冲,原本四个营的参战部队,等回来时竟然连一个连都不到,至于装备更是损失殆尽,可以说经过这一役,随车高炮部队已然是被打残,毫无再战之力。

    对此宋天民心里可谓是憋着一口气,不单单是想要找回场子,更是要为逝去的战友们报仇,正因为如此,当他看到柏毅的随车方案后,简直欣喜若狂,别人或许不清楚,但他这位高炮部队的军事主官却比谁都明白,柏毅的这套体系一旦架构成功,其防空能力势必会提升数倍,甚至数十倍。

    于是直呼怎么自己没想到?

    不管想到还是没想到,按柏毅的规划重新筹备部队的工作势必需要展开,其中最关键的便是需要一款能够安放在火车上的雷达时,宋天民二话不说,便一头扎进志愿军的高炮部队中,开始寻找堪用的雷达。

    结果宋天明在朝鲜北部饶了两大圈,走了二十多个高炮部队和空军场站,愣是连一部合适的雷达都没找到,只能垂头丧气的返回平壤,想着联系联系国内,看看有没有符合条件的,却没想到柏毅竟然在这个时候赶到了平壤。

    本来宋天明准备一切做好再去见素未谋面却钦佩自治的柏毅,哪成想军备首长一声令下,让他立即向柏毅进行情况说明,军令如山,宋天明只能硬着头皮来见柏毅,将最坏的消息原原本本讲出来……

    “目前的情况就是这样,等下我准备连联系国内,看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

    记得当初看柏毅的随车防空火力架构方案时,宋天明还以为柏毅应该是个高炮作战领域的老手,不然又怎么能做得出如此惊才绝艳的随车防空的火力架构方案呢?

    可直到他见到本人方才发现,柏毅根本不是什么老前辈,而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这让刚刚三十出头的宋天明很是诧异,但同时也暗自松了口气,这么年轻怎么看也没有雷厉风行的影子,估计此时比毛头小子还拿不定主意,最后还得按他的路子来。

    想到这里,宋天明说话的语气也足了一些:“从目前来看,也只能这么办了,毕竟国内几个大城市周边的要地防空装备还是比较先进的,多方排找应该能找到符合咱们条件的雷达!”

    “国内的高炮用雷达,再先进能超过松—6雷达?”

    “这个……”

    宋天明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可最终还是被他咽了回去,然而坐在他对面的柏毅,却在这个时候站起身来,沿着办公室的空地上转了两圈,这才皱着眉头若有所思的缓缓道:“记得二战时期的美国一共生产了两型高炮防空雷达,一个是SCR—268,另一个则是更先进的SCR—584。

    苏联通过种种手段,仿制了这两款雷达,SCR—268的仿制品便是咱们现在用的松—6雷达,而另一款SCR—584则是苏联目前使用的松—9雷达,较之松—6的硕大,松—9雷达不但结构更加紧凑,性能也更为出色,最重要的是它的体积,只有货车车厢大小,很容易就能安装在火车上,既然如此,联系国内有什么用?直接去找平壤附近的苏联人不是更便捷些?”

    听着柏毅的问话,宋天明登时就张大了嘴巴,他没想到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不但懂得防空火力配置,更对各型雷达的转承关系如数家珍,要知道这其中的很多东西还是他在朝鲜的时候,请教苏联教官才隐约知道那么一星半点。

    可柏毅却是极为的熟稔,以至于宋天明再想,面前的柏毅真的只有二十出头,不会是那个老家伙生的一张娃娃脸,让人看不出真实年龄?

    “老宋……老宋?你怎么了?难道不看好从苏联老大哥哪里借松—9雷达?”

    愣神的宋天明被柏毅的这句话彻底给拉回现实,消化了一下柏毅的话后,宋天明这才无奈的点点头:“困难到谈不上,但被拒绝的几率却非常大,毕竟苏联的防空部队主要为了保护他们作战飞机……您也清楚,军备首长是求过苏联人的,可惜……所以……雷达什么的,怕是有些麻烦……”

    军备首长请求苏联空军越过平壤元山一线,为志愿军后勤部队提供支援的请求被苏联人拒绝,着实令后勤部官兵的心里蒙上一层阴影,苏联人连军备首长的面子都不给,其他人就更不说了。

    柏毅对此也没什么好办法,于是整个小办公室顿时陷入了沉默,然而就在此时,外间的走廊忽然传来一阵凌乱的脚步声,旋即姜振海焦急的指令便彻底打破后勤部的寂静:“苏联老大哥的飞机又出事了,快,小王,立即组织人手协助苏联老大哥保护人员和装备……”

    “是!”

    小王应了一声就开始挨个屋子叫人,不一会儿的功夫便叫到柏毅所在的办公室,柏毅和宋天明只能无奈的互视一眼,便随着一众人赶往不远处的备降机场……

第三百二十七章 迫降的米格—15() 
(防盗章节,明天8点前修改!)

    “在那边,堵住,别让他们跑了……”

    随着一声厉喝,前方唰的一下窜出四、五个穿着相同的杀手,手持利刃,冲着正在奔逃的中年人猛的劈砍过来。

    然而正身在半空的中年人并没有减速,更没有防御,只是在千钧一发之际,紧了紧身背后束缚的背带,低声嘱咐道:“小东,抓紧了!”

    话音即落,便凭空跃起,眼见于此那四名挡在面前的杀手面色无不骇然。

    可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中年人便如同炮弹般从天而降,双手横立胸前,冲着那四名杀手猛的劈下。

    只听“轰~~”的一声炸响,方圆十数米好似刮起了剧烈风暴,顷刻树木寸断,草削横飞。

    待风暴过后,万物归于平静,留下的除了狼藉的树木草削,便是四名杀手血琳琳的尸体,除此之外空无一人。

    “想跑?没那么容易!”

    参天古树上,正冷眼旁观的神秘人,眼见中年人背负着三岁大的娃娃冲向山谷,身形轻轻一动,下一刻便出现在中年人面前。

    中年人想也没想挥动手臂便朝着神秘人的面门劈了过去,神秘人却如中年人先前那般不闪不避,只是微微一笑:“你的切削刀是不错,可惜,还是敌不过我的焊火!”

    说话间中年人的切削刀已经切刀眼前,凶猛的刀锋破开空气,已经搅动起神秘人的发丝,然而那位神秘人却不为所动,毫无烟火气的伸出右手的一根食指,就这么冲着中年人劈来的刀锋就这么点了出去。

    看似轻柔,趋势缓慢,时则力大无穷,奇快无比!还不及眨眼的功夫,便已经贴近刚猛的切削刀,与此同时指间微光闪耀,一团淡蓝色的火花顷刻闪现,旋即化为实质,突兀的点在凶狠的刀芒之上。

    只听中年人“哎呀”一声惨叫,紧接着蹬蹬急速后退数步,再抬起胳膊时,赫然发现原本完好无缺的手掌赫然被烧穿一个窟窿,中年人顿时骇然,不禁惊呼道:“凝实焊火!”

    “看来你还有点见识!不过区区2200摄氏度,但足够将你化成蒸汽了!”

    神秘人前一句话还是一脸的人畜无害,还饶有兴致的吹了吹手指上残留的火花,可在下一刻却登时变了脸色,话音未落便飞身而起,向着中年人扑了过来。

    中年人脸色异常的难看,自知不敌神秘人,也不多说废话,翻身便朝着密林深处急速退去,神秘人不屑的冷哼一声,身形一闪,便出现在中年人身后,伸手一探便将中年人背后背着的那个娃娃给抓了去。

    中年人只觉得背后一轻,赶紧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