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的时候,大多都是明争暗斗不断的。汪精卫和其长兄这一支,由于父亲早逝,并不受重视。所以,汪精卫和其长兄长嫂并没有少受同族人的闲气!
这样的日子过起来自然是闹心不已,不得欢愉,年少的汪精卫又反抗不得,便只能闷头读书。久而久之,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虽欲求自立,却以妥协避让为先的处事风格和个性。
而汪精卫也并非没有热血的时候。一九一零年,他和黄复生等在北京,策划刺杀摄政王载沣!却最终失败!
在狱中,原本准备以身殉国,赋诗曰——“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便是这一句诗,成就其一生政治生涯的基础。可是,世事往往出人预料。汪精卫在武昌起义后,被袁世凯开释出狱,死里逃生。反而更加惜命了。
后来因为其为人谦卑圆滑,长于调和,能左右逢源,既得左派支持,又避免右派的敌对,所以被推为广东国民政府的主席。他的性格,算是最传统的中国政客性格。未必欺软,却绝对怕硬。
一九二六年,汪精卫因为蒋介石对“中山舰事件”的处置先斩后奏,汪精卫大怒,指使朱培德和济深扣留蒋介石,但居然指使不动。汪精卫见蒋介石势大,故态重萌,一九二六年五月,便以“迁地就医”为名,引咎辞职。
而这样的以身体不适为由的逃离还有很多。一九二七年,广州起义,汪精卫出国。一九三二年,张学良抗命,汪精卫请病假去德国看病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
筒子们不好意思,更的有点晚,琐事忙完,清唱争取明日就恢复两更哈另外,再次感谢书友将进酒我不停喝。
第六十四章 不可接受的妥协(第一更)()
汪精卫于一九零三年,公费去往日本留学时,曾亲眼看见日本由虚张声势的衰弱,在获得中日甲午战争的巨额赔款后,飞速的发展与强大。
所以,自中日两国对抗开始,便不认为中国可以战胜日本。汪精卫曾有言道:“须知数十年来,中**事经济,在物质上着着落后,固不待言;即组织上亦幼稚不完善。”
另据记载,某次汪精卫曾问冯玉祥,大家都呼“抗战到底”,这个“底”在何处?冯说打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便是底。在汪精卫这个秀才听来,“这简直是一个丘八的狂妄无知”。
所以,汪精卫自一开始选择的路线便是对日本人妥协。
至此,便牵出一个历史性的谜团。当年汪精卫在重庆,在由戴笠的军统无孔不入的重庆,是如何做到联络日本人而不被发现的?又是如何顺利离开重庆的?军统连自己人都有例行监视,为何单单漏掉了汪精卫一人?而汪精卫在离开重庆时,又为何给蒋介石留书道“今后兄为其易,而弟为其难。”?
而在李宗仁回忆录中,又为何会说——“说一句公道话,汪兆铭当了汉奸,却没有做积极破坏抗战的勾当。他投敌后,向与其渊源最深的将领,也未尝作片纸只字招降,如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和第五战区内第十一集团军司令黄琪翔。大义所在,汪氏也知道自我抑制。”?
后世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教授、中日战争史专家约翰亨特博伊尔在中日战争时期通敌内幕一书中分析——当并没有把握确定战争的胜利到底属于哪一方的时候,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两边投注!
汪精卫站在日本人一方,蒋介石站在美国人一方。如果日本人胜利,汪精卫便在新秩序中会有一席之地。如果美国人胜利,那么和日本人签订的所有条约不过都是废纸而已。并且,战后无论同盟国胜利还是轴心国胜利,中国都是战胜国。
所以,究竟是汪精卫和蒋介石反目成仇还是两个人很有默契的眉来眼去,真相并不得知。而且,以战争后期戴笠能和日本人谈论私人物品的操行来看,这样的猜测并非没有道理!
只是,无论真相怎样,汪精卫对日本人的妥协都绝不被中国人接受。汉奸之名,实至名归。
******************
而就在丁默邨准备对中美日报动手的时候,中美日报却率先发难。
此时,能在上海滩生存下去的报刊杂志,一般身后都会有一股势力,而这些报刊杂志不过是这些势力的喉舌而已。至于,中美日报的创办人吴任沧,便是中统一系!
由于此时上海租界环境特殊,报纸挂洋商招牌可以避免日伪当局的新闻检查。所以该报在创办时,就由罗斯福出版公司在美国德拉威尔州注册,聘请在沪经营药业的美籍商人施高德为发行人。而该报实际上是国民党的中央直属党报,每天出对开两大张。
有了这些后台,中美日报便敢报道一些针对日伪和汉奸的消息,有的消息甚至算得上是绝密。该报的教育版,曾经刊登上海教育界总清算一文,将暗中与日为勾结的附逆学校及其负责人姓名,全部揭露得底朝天。
而在丁默邨动手之前,中美日报连发两条重要消息。一条是揭露日汪密约,不但将密约的全文刊登出来,而且逐条批驳痛骂。另一条是转载吴稚晖与杨公达发表斥责汪精卫卖国言行的论文。一时间,汪精卫颜面扫地。
丁默邨原本出身中统,虽然投靠了日伪,却也知道中统的根基和底蕴,不想轻易动手。在接到南造云子的命令后,总以时机不到推诿过去。而中美日报这两条消息一发,再不动手却是不行了。否则,日本人就会怀疑丁默邨是不是仍心怀旧主。就算不出去丁默邨,他的晋升之路也断了。
所以,一九三九年七月二十二日夜,丁默邨派手下大将吴四宝突袭中美日报报社!
丁默邨选择这一天,并不是因为看了黄历。而是根据天气预报,得知七月二十二日这一整天,都会是天阴,并伴有暴雨。这个时候,人的警惕性是最低的。突袭成功的可能性也会高许多。
而且,以租借巡捕平日的操行,绝对不会在暴雨天出门巡逻,大多会就近找个避雨的地方,舒舒服服的休息。所以,这一次突袭不可能有人阻拦。
然而,丁默邨仍旧是小视了老东家中统。中统在当年可是国家机器的一个分支,在丁默邨和李士群带着南京和上海的中统站投敌之后,中统便暗中在中美日报的外围配上了数挺轻机枪。并且,有大量的外围人员保护,明明暗暗的岗哨至少有十几处之多。把中美日报报社围了个水泄不通。
所以,吴四宝带着二十几个人,开着车,这么大的动静,还没等到中美日报报社的门口,便被人察觉到了。发出警报。
按照吴四宝原来的计划,是要带着这二十几个人从正门杀入,然后将报社里的人乱枪打死一个不留的。可是,却万万不曾想到,中美日报报社外,有轻机枪这种高端配置。和手下人刚开了几枪,打死几个过路的人清场后,便想往里冲。
却不料,中美日报报社外的轻机枪开火了。七十六号的汉奸们并无防备,一时间,死伤一地。连吴四宝也差点受伤。见事不可为,吴四宝只能带领众汉奸离去。
吴四宝回去,告诉丁默邨和李士群详情。二人见不可强取,便想出一个迹近无赖的馊主意——既然我动不了你的报社,但是我可以动你的报纸啊!
第二天,从中美日报拿到最新一期的报纸,还没等售卖,便被凭空冒出来的几个大汉抢劫一空,或者裹挟而去,或者当场撕毁。反正,能流传到市面上的,完好无损的报纸并没有几张。一时间,上海滩大哗,啼笑皆非。
中美日报就此名扬天下。
第六十五章 中统受奖(第二更)()
中统这一系的首领人物是陈立夫和陈果夫,此二人是中华革命党江浙派领袖陈其美的侄子。早在蒋介石得志之前,便和蒋介石有着极深的关系了。
于此同时,陈立夫和陈果夫也在中统的架构之上,建立起cc一系。cc名称的来历缘起于一九二七年九月,在上海成立的“中央俱乐部”,即tralclub的简称。cc一系之说虽流传甚广,但除了一些口耳相传和间接的忆述文字外,从未有过什么有力的直接物证。
并且,陈立夫和陈果夫兄弟数十年来,也一直否认cc系的存在。其骨干分子亦大多缄口不谈。cc系是一个政治派系,cc系的实力主要分布在国民党中央党务部门尤其是组织部、中统局、地方各级党部和教育系统——尤其是大学中。而其核心的骨架,便是中统局!
中统局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的简称。正式成立于一九三八年年八月。其前身是一九二八年成立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到了一九三五年,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扩大为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党务调查处。一九三七年的时候,曾并入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为第一处。
中统局在国民党各省、市、县党部都有分支机构,以党政机关、文化团体和大中学校为活动重点,特务活动遍及全国。从中央党务学校、政治学校等处选派骨干人员。
而中统虽然自成立起,便和军统互相敌视,缠斗不休。但实际上,和军统还是有区别的。中统的工作,大多对内。而军统的工作,大多对外。
老蒋听闻此事,自然高兴。他和日本人会战十几次,败多赢少,心中自然也有些憋屈。所以,也对投敌叛国之人很不爽。中美日报这一次重挫七十六号,便让老蒋心中一直憋着的一口气吐了出来。对中美日报不由得重视了起来,又加派了许多人手。
*****************
且不提外界纷纷扰扰。自黄道会灭亡后,余生似乎便已经远离这些风波争斗。至少算是在幕后待得很舒服。
在大闹天宫成功上映后,余生和万氏四兄弟振奋不已,已经开始准备西游记系列动画的下一部了。
而这下一部,被余生命名为高老庄!孙悟空虽然仍旧是主角,但毫无疑问,这一段最出彩的人物是猪八戒!
孙悟空被如来佛,悲催的压在山下五百年。以猴子爱玩闹的脾性,都快憋疯了。而此时,观世音菩萨出现,给了孙悟空一个当保镖,保护唐僧去往西天取经的人物。
孙猴子一琢磨,觉得这不是个苦差事。自己已经长生不老了。花费个十年八年的去趟西天,简直就和自助游差不多。便一口应允下来。而观世音菩萨则化身为一个老僧,去往长安!
而此时人间大唐太宗李世民当政的贞观盛世!高僧玄奘得观音开导之后,决定往西天取经。唐太宗亲自排驾送行,口称玄奘为御弟,赐尊号为三藏,一直送到长安城外。
唐僧上路,饥餐渴饮,数次遇险。几天后唐僧到了五指山,按照观音指引,揭去封条,孙悟空崩山而出,唐僧收悟空为徒,称为孙行者,一同西行取经。
师徒二人一路前行,这一日孙悟空杀了六个拦路抢劫的强盗,唐僧心软,便对孙悟空抱怨不已。孙悟空听得心中不爽,便一个筋斗去往东海找龙王喝酒去了。
而正当唐僧一筹莫展的时候,观音菩萨送来了一顶嵌金花帽,叫唐僧给孙悟空戴上,并传授了唐僧几句紧箍咒。当孙悟空听从东海龙王劝解,回来找到唐僧时。唐僧便让孙悟空戴上了花帽,谁知一戴上,孙悟空头上便套上了一个金箍,怎么也取不下来。只要唐僧念起紧箍咒,这个金箍就会勒的越来越紧,让孙悟空头痛难忍。孙悟空无可奈何,只能被唐僧就此束缚住,表示不敢再违背师言。
师徒继续前行,途经蛇盘山,唐僧的马匹被鹰愁涧中小白龙吃掉。而这小白龙,便是因为犯了天条,在此待罪苦度时光的西海龙王之子。在观音菩萨说明情由后,小白龙便化身白龙马,驮着唐僧一路西行。
一直到了高老庄。唐僧和孙悟空打算在此投宿,高太公因招了个妖怪女婿,正在烦恼,打发下人去找降妖的法师。听了孙悟空能降妖附魔的话后,便求孙悟空替他家降妖除魔。
于是,孙悟空变成太公之女,迷惑妖怪,随后现出原身,同妖怪大战。妖怪化为狂风逃入山洞,取出九齿钉耙来斗行者,当听到孙悟空说起唐僧的名字时,妖怪丢下钉耙,央求孙悟空带他去见师父。此怪原是天宫的天篷元帅,触犯天规被罚往人间时错投了猪胎。唐僧收了他,取法名叫猪悟能,别号八戒。
这一段的剧情,大部分化用八六版电视剧。趣味并不在于唐僧有观音菩萨做后援降服孙悟空和白龙马。而在于当孙悟空与猪八戒相遇时,孙悟空对猪八戒的戏弄,两个人有趣的对话和追打。
以及其中猪八戒执着的凡心。虽是修道之人,却并不高冷,反倒是充满烟火红尘的气息,十分的亲切有趣。
原本八六版的西游记中,有取材于民间社戏的猪八戒背媳妇的诙谐插曲。
都说俺老猪肥又胖,肚皮大呀,耳朵大,有呀有福相!
老猪俺今天喜洋洋,背着俺的新媳妇,一边走一边唱,一呀一边唱(哈哈)
出了高老庄,一路好风光啊,叫声娘子,听俺把话讲!
都说俺老猪肥又胖,你比俺还有分量,像座山压身上,压呀压身上!
老猪俺累得汗直淌,脚发抖来直摇晃,倒在这大路上,大呀大路上(哎呀)
娘子咧嘴笑呀,对俺现本相啊,原来新媳妇是那猴头装!俺老猪俺老猪背媳妇背媳妇现了丑,现呀现了哟丑(哎呀)
但是,余生怎么听怎么觉得,这首歌虽然诙谐,但是作为主题曲,却并不合适。毕竟,歌词与曲调的描写范围只局限于猪八戒和孙悟空的对手戏,实在是没有什么代入感和普适性。
第六十六章 猪之歌(第一更)()
不过,后世还有一首很是好听并普适的歌曲,非常切题。并且,非常适合童声歌唱,毕竟最喜欢动画片的不是大人,而是孩童。
余生便找来三十六个孩童中,唱歌最好听的阿花,把后世那首笑翻许多人也温暖了很多人的猪之歌一句一句的教给她。
“猪,你的鼻子有两个孔,感冒时的你还挂着鼻涕牛牛!
猪,你有着黑漆漆的眼,望呀望呀望也看不到边!
猪,你的耳朵是那么大,呼扇呼扇也听不到我在骂你傻!
猪,你的尾巴是卷又卷,原来跑跑跳跳还离不开它!
哦,猪头猪脑猪身猪尾巴,从来不挑食的乖娃娃!每天睡到日晒三杆后,从不刷牙,从不打架!”
“猪,你的肚子是那么鼓,一看就知道受不了生活的苦!
猪,你的皮肤是那么白,上辈子一定投在了富贵人家
哦,传说你的祖先有八钉耙,算命先生说他命中犯桃花!见到漂亮姑娘就嘻嘻哈哈,不会脸红不会害怕!”
“猪头猪脑猪身猪尾巴,从来不挑食的乖娃娃,每天睡到日晒三杆后,从不刷牙,从不打架!
哦,传说你的祖先有八钉耙,算命先生说他命中犯桃花!见到漂亮姑娘就嘻嘻哈哈,不会脸红不会害怕!你很像她”
不得不说,阿花的天赋确实很高,在学了两遍之后,便能准确的把握住调子记住歌词。而且,自从阿花住进余生的别墅后,起居饮食都有了规律。脸也逐渐长开了,不再是初遇余生时,那种干枯瘦吧,只有一双大眼睛的样子了。
如今的阿花,在上学后已经学会了干净整洁,青小艺也很喜欢这个有灵性的小姑娘,所以,把阿花打扮的白净漂亮。与以前判若两人,只有一双大眼睛和铃铛般的嗓音还能让余生认出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