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抗日上海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文娱抗日上海滩- 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日本人,却没有这么好的条件。虽然他们掠夺了的财富。黄金,白银,珠宝,古董,文物典籍等等。但是,这些东西不能吃喝,和平时期还好,到了这个时候,却根本换不成粮食等紧缺物资。换句俗话,就是有钱也没地买去!

    此消彼长之下,中**队日盛,而日本军队日衰。虽然历史车轮的轨迹没改。但是比起余生记忆中,抗战末期几乎算是静默的对峙却也有些不同。中国人的反攻势头,明显比他记忆中凶猛了起来。日本人没有青霉素救治伤兵,伤亡极为惨重。

    当然,余生的事迹,也不只是在中国一地传播。无论是在重庆,还是在敌后抗日根据地,都有数量不少的外国记者存在。特别是在重庆。有的美国士兵和战地记者。苏联、英法以及欧洲其他各国的记者也不是没有,只不过数量比美国人少了许多。

    余生这一批物资对国内的影响,被这些记者如实的转变成英文,报道到欧洲和苏联去。一开始在前线打仗的欧洲大兵和家破人亡的难民们,对一千万美元这个数字也没什么概念,但是当知道这一千万美元的物资中,有数百吨的斯帕姆午餐肉,并且,这数百吨斯帕姆午餐肉只是这批物资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时,肚子里不由得咕噜一声。无数唾沫从嘴里咽了下去,羡慕嫉妒恨从心底里冒了出来——话说,这批物资要是捐给咱们该多好啊?咱们的富豪们哪里去了?

    当然,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回答,不过余生的名字却开始在这些人中广为流传,并得了一个外,叫做——别人家的富豪……

    而这个“别人家的富豪”,还在挣钱忙活。青小艺自从知道了洛杉矶旧货市场的好处后,便会隔三差五的去一趟。平日里除了要掌管青鱼中餐馆之外,倒也过得优哉游哉。而余生除了要一下几部电影拍摄进程之外,还要illusion这款饮料的销售情况和自己名下农场和牧场的运营状况。虽然这几门生意都已经走上了正轨,余生所需要做的。不过是每天看看报表而已。但是,因为生意门类太多,每天虽然不会累着,但也绝对算不上悠闲。

    而且。牧场和农场在这一两年,由于要捐出的农产品和肉类,运回国内,所以,不但没有什么收益。而且还需要余生投入的资金维持。余生维持自己手中的资金链不断,只能从illusion饮料的收益和青鱼中餐馆的收益中抽出资金来。如此一来,illusion饮料和青鱼中餐馆的发展速度,便大受影响。不过能平稳维持而已。

    余生开始思考,在这个时代,还有什么漏是他没捡的?话说,怎么才能的再赚一笔呢?

    正所谓,吉人自有天相,正在余生考虑该怎么发财的时候,有个馅饼却从天而降。当头砸了下来!

    这一日,正在余生看报表的时候,他在牛头牧场雇佣的一个牛仔给余生打来电话,问余生道:“老板,有人上门买咱们牧场的牛,价钱给的很高,咱们是否要考虑一下?”

    余生原本给牧场中几个牛仔下的命令是,这些牛一头都不卖。屠宰加工后,运到中国去,除非。一头的价钱能换来十头。当然,后面的那一句是余生的玩笑之语,一般来说,只要智力没有重大缺陷。是没有人会拿十头牛的钱,去买一头牛的。

    所以,余生很奇怪的问道:“价钱给的很高?那是什么价钱?”

    牧场的牛仔报出了一个比市场价高五倍的价格,余生一愣,难道这个世界上真有脑子被驴踢了的人存在么?这么鲜明的价格对比中,谁都知道该怎么选。余生正要答应的时候。却心中一动,想起一个后世看过的,这个时代的商业传奇来。

    于是改口问道:“嗯,这头牛有什么特别之处么?”

    “老板,这是头母牛,已经怀孕了,我估计对方是冲着肚子里的小牛崽子来的。这头牛前几个个月刚配过种。配种的那头公牛不错。据说,那头公牛的主人已经给那头公牛起了名字,叫做——埃里克王子!过几天就要上拍卖会了!”

    余生大吃一惊:“埃里克王子?”这头牛或许如今还名声不显,但是在后世,却随着商业奇才哈默的名字,名扬全世界。被人称为二十世纪最好的公牛之一。

    随后余生追问道:“来买牛的是什么人?”

    “来买牛的也是个牛仔,这个牛仔的老板新建了一处大型种牛繁殖牧场,正在到处收罗种质优良的牛犊!虽然他们出的价钱很高,但是,这个价钱只是对普通的安格斯肉牛而言,如果这头母牛真的生下一只种质优良的小公牛的话,那么他们会捡到大便宜。当然,如果生下了的是一只小母牛,那么他们也会亏本!”

    “那个牧场的老板叫什么名字?”

    “哈默,阿曼德哈默!”

    余生心中一喜,果然是这个人。于是便对电话另一头的牛仔道:“这头牛不卖。下个月举办拍卖会的时候,把埃里克王子买下来,无论花多少钱都可以!”

    阿曼德哈默也是犹太人,出生于纽约布朗克斯,对商业有天生的精明。并且,出身不错,算是个小小的富二代。不过,哈默却不是纨绔子弟。也不是依靠父辈的钞票,才获得的财富。算是“白手起家”。

    后世的人,经常在讨论阶层固化的问题。有许多人认为父母那一辈是打工的,挣钱不多,以至于到了自己这一辈,因为没有本钱,所以也不过就是个打工的命。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自己的子女也将陷入这个恶性循环中,以至于穷一代逐渐演变,变成穷一二三四五六甚至更多代。

    并不是因为这些人不想改变自己。而是因为眼界不够,经验不够,不够。所以,真正能做到白手起家的人少之又少。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该如何聚敛财富,即便是积攒出来一点小小的,也会因为没有经营经验而惨遭失败。只有少数人,能凭借运气,获得财富,摆脱穷困。

    之所以,哈默的白手起家是带着引的,就是因为哈默虽然本身并没有借用父辈的钱财,但是由于其出身商业世家,所以许多经商的经验和方法,几乎是在父辈的潜移默化中,便获得了言传身教。眼界可很开阔。所以,即使他没有一分钱,也可以“白手起家”。

    十六岁时,哈默从哥哥那里借钱,买了一辆旧的敞篷车,然后用这辆车做在圣诞节其间,为糖果公司运送货物的生意。美国人的圣诞节,糖果的消耗量极大。作为拥有自己汽车的物流小哥,哈默在两个星期内就赚够了他所借的钱,并且,还积累下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毕竟,当时美国人送货,大多还是以马车和自行车为主,甚至还有步行的。拥有自己汽车的哈默,送货的数量和速度,自然远非这些人能比,赚到这些普通人几十倍的钱,自然是理所当然。

    随后,哈默在商业上的才华,锋芒毕露。在他在哥伦比亚医学院就读时,他的父亲因为原本是俄国人,并且对苏维埃有许多好感。所以,生意陷入僵局。哈默便在就读医学院的同时,接管了父亲的制药厂。在改变了药品的包装方式,以及和分销商、医院的交货方式后,不但扩张了药品的销售网络,而且减少了的运输成本。利润滚滚而来,大学还没毕业的哈默,迅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富翁。(。)

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好哈默() 
当然,这些小打小闹并不是哈默名动后世的理由。几乎的富豪,都有从无到有的过程,各有各的。哈默真正的之处,在于沟通了原本因为体制与理念不同,而对立的美苏贸易。

    一九二一年,哈默携带的医疗器械和药品,到达苏联。原本是想替自己父亲对原本的老家做一些捐赠的,但是,刚刚经历过一战,穷困潦倒的苏联,却被哈默这个商业天才发现了巨大的商机。他做的事情,和余生做的事情其实差不多。

    此时的美国,因为农业的高度专业化,与大农场的规模生产开始,所以,农产品经常过剩。粮食虽然接连大丰收,但是粮价却下跌的厉害。算一算价格,农场主反而赚不了多少钱。而苏联此时,却是粮食眼中短缺,只有当年沙皇时代遗留下的白金、宝石、皮毛和自然是。只是,这些东西不能吃喝,在经济困窘的时代,基本上没什么作用。

    所以,哈默便向苏联高层建议,他将投入一百万美元的资金,购买美国的粮食,运到彼得格勒,换取白金、宝石、皮毛以及其他,运回美国。正为粮食和国内饥荒而焦头烂额的苏联高层,几乎是立刻答应了哈默的提议。并且,邀请哈默去往莫斯科。而到达莫斯科后,哈默受到了列宁的接见!

    列宁不但鼓励哈默在苏联投资办厂,而且允许哈默在西伯利亚地区开采石棉矿,就此,哈默不但打通了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商路,而且,成为苏联第一个获得矿山开采权的美国人。

    列宁对哈默的接见与鼓励,几乎成了哈默在美苏贸易之间的护身符。这一项横跨两大国家,利润巨大并且几乎是哈默独家的贸易哈默的财富迅速的膨胀了起来。即便是列宁在一九二四年逝世,哈默在苏联的生意也能够下去。

    并且。在一九二四年,哈默从苏联普及教育政策中,也发现了巨大的商机。他发现苏联人用的铅笔居然是德国制造的,并且。价格是美国同类铅笔售价的十倍之多。于是,哈默又在苏联办起了铅笔制造工厂,并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制造工厂。虽然后来在冷战期间,哈默的生意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但是。由于他和美苏两国上层的良好关系,到了后世一九七二年,哈默又与苏联人做成了一笔年限长达二十年,资金量达二十亿美元的化肥生意。

    并且,后世的哈默还将生意做到了中国,受到了在中国南海边划了一个圈的那位老人的接见。成为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美国企业家。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便是哈默的投资项目,也是当年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后世余生的家中,还留有当年老一辈看报时剪下贴在本子里的新闻,这条新闻还历历在目。

    所以。余生对哈默的印象极深。在后世广泛商业案例时,把哈默的资料完完整整的看来一遍。哈默做过什么生意,捡过什么大漏,心中自然是清晰至极。他记得很清楚。

    此时的哈默,正值盛年,财富无数的他,非常喜欢吃牛排。因为有一次买了一头怀孕的母牛,而激发了他饲养种牛的灵感。在他花十万美元买下后世著名的埃里克王子后,这头公牛繁衍出的上千头牛犊,有六头获得了世界冠军。仅此一头牛,便为其带来了数百万美元的纯利润。

    如今看来,哈默还没有拍下那头著名的埃里克王子。余生此时不截胡,更待何时!几天后。牧场的牛仔依照余生的吩咐,以十二万美元的价格,拍下了埃里克王子。比余生记忆中历史的价格,贵两万美元。而哈默的电话也打了过来,用非常柔和的语气余生见一面。余生欣然应约。

    虽然余大财主自己没什么感觉。但是,对于其他的人来说,余生已经算是个商业奇才了。他的几笔投资都大获成功,而且,每一部电影都叫好叫座。赚到的钱,如果倾力而为的话,已经能影响到中国的战局走势了。而这样的人生,几乎就是美国人梦寐以求的模板。更不用说,余生今年不过二十余岁,还有大好的人生他去享受!

    而同为商界奇才的哈默,在看过余生履历后,自然也不会对余生轻慢。不但准备了上好的牛排,还有上好的威士忌。寒暄之后,余生问道:“哈默先生,你是想买到埃里克王子么?”

    “没错,余,我知道同为商人,难免会有相同的眼光。埃里克王子是我见过最好的公牛,只要我能按部就班的将其培养成熟,并进行配种,那么获得的利润便是不可估量的。而且,出于私人爱好,我很喜欢牛排。也希望有上佳的牛肉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余生一摊手:“可是,我的牛头牧场也需要埃里克王子。哈默先生有什么折中的办法么?”

    “当然,我会按照十二万美元的原价买回埃里克王子,用于我的牧场种牛的繁育,但是,亲爱的余,你可以有百分之二十的配种权。也就是说,埃里克王子十次配种中,有两次,可以是牛头牧场的牛!如果余,你觉得这个价钱不合适,我们可以再商议!”

    余生笑道:“其实价钱倒是小问题,我可以将埃里克王子原价卖给哈默先生,但是需要哈默先生回答我一个问题。”

    “哦?什么问题?”

    “以哈默先生的财力,不要说十二万美元,就是二十万美元、三十万美元也是出得起的,为什么不叫价了呢?”

    “这个,余,你应该明白,如果我叫价的话,固然能拿下埃里克王子,但是,恐怕会多花十几万美金。简直是太不值得了!而我在你成交后,与你单独交易的话,那么十二万美元便是底价了。在买卖双方都知道底价的基础上,即便是涨价,又能涨到哪里去呢?暴利可是只有在买家不知道成本、信息不对称的时候,才会产生!在这种情况下。不叫价,就是给我自己省钱啊!”

    说罢,哈默和余生一碰杯,两个人相视而笑。很有老狐狸遇到了小狐狸的默契感。余生将杯中的威士忌一饮而尽。然后和哈默讨论起他的威士忌来。

    哈默的威士忌酒。也是他的一个传奇。在苏联人从一战中缓过来,经济逐渐复苏后。便不再需要哈默从美国运来的粮食了。而哈默的铅笔生意,也受到了苏联本土商人的影响。斯大林开始对外国人提防,并且在一九二八年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了苏联的计划经济。哈默不得已结束了在苏联的生意。回到美国。

    此时,正是美国经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后的大萧条时期。但是,哈默却发现,越是在这种经济萧条,生活困难的时期,人们越是需要精神上的抚慰。而对于禁酒令的废除,便成为美国人普遍的需求。一九三二年,美国大选时,民主党的罗斯福将禁酒令的废除,作为其竞选的卖点之一。瞬间获得了广泛的民众。

    美国人对酒的态度。远远比中国人要来得严苛。即便是在后世,美国人想要合法的饮酒,也需要在二十一岁之后,但是在中国,由于人情交际文化的需求,许多人在少年时期,可能就尝过。而后世初中与高中的分别宴会,更是许多人生平第一次痛饮。而一个人酒量和酒品究竟如何,于此时也清晰分明。

    美国人对酒的严苛对待,源于其建国之前。在早期的清教徒移民到美国后。便倡导一种遵循教义的节俭生活,戒酒便是对其信仰的遵从。实际上,在一九一九年,美国的戒酒法令颁布之前。便已经有二十六个州,在一九一六年,便已经宣布酒类买卖非法了。

    当然,到了近代,宗教绝对不是禁酒的唯一原因。的工厂主发现,工人饮酒后。会降低工作效率。而由于女性地位的逐渐提高,酒类导致家庭暴力的言论也时常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此时的美国可不是后世,家庭里男性饮酒后,酒品不好的揍老婆一顿,绝对是家常便饭。

    所以,美国国会于国会于一九一九年颁布了宪法第十八条修正案:“自本条批准一年以后,凡在合众国及其管辖土地境内,酒类饮料的制造、售卖或转运,均应禁止。其输出或输入于合众国及其管辖的领地,亦应禁止。”

    到一九二零年,一月十七日凌晨,美国宪法第十八修正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