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寂寞啊。
    崇祯一死,陷入的权利真空状态,让很多野心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郑芝龙扶持唐王难道只是为了混个大明第一权臣的位置,恐怕不是那么简单,他是想学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罢了。
    既然大家都有想法,那就只能用武力解决,只是现阶段后金的突然出现,让各方都腾不出手来大打出手。
    两广新军的成立,将会打破南方的力量平衡,这一点是绝对可以肯定的,两广新军传承于澳洲军,就算战斗力没有其师傅那么强悍,但至少也会有一半吧,这一点至少可以肯定。
    而且从他的武器配属来看,完全采用的是火器,26磅火炮的装备非常多,光是两千人就装备了三百多门的火炮,这个数量远远的超过了南方其他的势力。
    这样一支武力超群的部队就在身边,也让其他人感觉到了压力巨大,原本只是担心后金的力量,现在还要随时防备垫付在身边的这么一支强大力量纯在。
    要说唯一不担心的可能也就实力最强的郑芝龙,广东与福建虽然靠的近,但在海上他可以袭击对方的码头,所以沈犹龙即使要扩张势力也不会首先打到自己头上来。
    两广新军成立的仪式自然是逃不过后金细探的眼睛的,他们将消息送了回去,多尔衮第一次感觉到,后金要想统一南方两广将会是最为棘手的一处,这里使用的火炮和火器最多,也是和澳洲人走的最为贴近的,在购买澳洲装备上靠着海直接就可以运来,所以多尔衮下令继续监视两广新军的动向。(。)
    :
第496章 与澳洲人合作() 
尝试到了澳洲火器厉害的后金贵族,深刻的认识到作战除了需要勇猛的士兵之外,武器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就拿攻城来说,几十门火炮往城下一放,就把大明守军将领吓得不行,要是直接开炮,还没两下,他们就直接开城门投降了,所以武器的重要性一直被多尔衮多次在军事会议上提到。
    后金的大神器加农炮还在制造中,多尔衮对这样的神器一直比较关心,他认为光是把这个炮摆出来就能把对方吓的立刻投降,所以让后金的营造坊工匠加班加点的研究澳洲人的火炮。
    据说不久前他们已经试射了一次,不过是一次失败的试射,不但炸死了几名试射的工匠,炮弹没有打出去直接在炮管里就爆了炸,当时要不是离的远,多尔衮恐怕也就要追随他的哥哥皇太极一起去了。
    所以试射新炮是一个危险活,多尔衮自打有了这个教训之后,防是试射仿造出的火炮,都会让汉人奴隶来做,工匠是个稀有货,必须保证他们的安全。
    从这点来看,多尔衮对工匠还是比较好的,和对读人尊重是一样的,虽然有时候对他们凶了一点,但也知道工匠的作用。
    从广州发回来的消息,让多尔衮意识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沈犹龙组建新军高喊着驱除鞑虏复我大明,这样的口号就绝对表明了他不会投诚,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坚决的反对派,面对这种人往往的做法就是打败他,然后杀了他,让更多向他一样的人知道,不投诚就只有这个下场。
    当然后金与沈犹龙的正面冲突还没那么快,毕竟前面还有弘光政权需要对付,和两广正面冲突可能性太小,现在只能对他们进行关注,不过有一点是绝地可以提前做的。
    如果能和澳洲人合作。让其不要贩卖武器给对方的话,那将会大大减少日后的阻力,不过要说以和澳洲人之间的关系,沈犹龙明显要比后金与他之间的关系亲密的多,双方不但亲密的合作伙伴,就连军队都是澳洲人帮着训练的。
    要想让澳洲人不卖武器给沈犹龙,就必须拿出更大利诱出来。否则以澳洲人的那点心思可不会这么轻易答应。
    就拿澳洲人现在在扬州的行动来说,多尔衮和阿济格等于是给了澳洲人面子的。大军原本可以直接开往扬州,却是绕道了别处,就是为了避免与澳洲人直接冲突。
    就是吴三桂南下嘉定,也没有直接围城,而是在三十里外驻扎,观察澳洲人的行动。
    澳洲的军舰和雇佣的商船已经连续载人一周了,这一周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跟随澳洲人走,因为后金的军队已经逼近,在加上一些从后金控制地区逃过来的难民诉说的暴行。更是让一些贪生怕死的感觉到要尽快离开。
    虽然前往澳洲这样一个不熟悉的地方生活,但是至少能保住性命啊,这是富户士绅们的想法,他们当中当然也有部分选择前往广州和香港的,一些对局势分析的比较透彻的则会直接前往澳洲,认为目前只有那里才是最为安全的。
    当然了还有一部分是没有选择的穷人,他们要么走。要么就是在这等死,走的话,澳洲人能给他们分房分地,还负责发放耕种的种子,这样的好事可不是哪里都能找到的,一些实在不愿意远距离移民的则被安排在了大员岛。
    这些人去哪里对于后金来说并没有问题。相反的是,他们觉得大明的人口实在有点多,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在那,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威胁,毕竟后金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一旦没有了汉人的支持他们根本统治不了这片江山。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对于澳洲的拉人行动他们自然就睁一眼闭一只眼懒得管了。而且暗地里还有意的将一些人往南方敢。
    阿济格和吴三桂对扬州和嘉定分别没有攻打,这一点就充分说明了问题,根据冯自海送来的消息,后金贵族内部正在商讨与澳洲展开合作的可能性。
    这个合作当然只是生意场上,如果是军事合作,那就意味着大明的江山要分一半给澳洲,多尔衮自然是不愿的,好不容易打进了关,到手的江山分一半出去,那自己还费那么大劲干嘛,不如直接收兵好了。
    消息已经送回了国内,国内对于这个消息很是重视,因为后金这次是要想澳洲合作,从哪个方面来说澳洲都不应该在和后金合作,这样会有损在大明百姓当中的形象,同时也会让沈犹龙反感。
    现阶段,这位老爷子虽然是听澳洲的话,可是一旦澳洲和后金有合作了,那可就说不定了,这位可是一个民族主义者,绝对不会接受这样的事情,所以在权衡利弊上澳洲必须要考虑清楚。
    与后金的合作最多是生意上,尤其军事武器上,这个政府是绝对不能参与的,现在后金与南方的大明势力已经有了接触,澳洲火器也不能在这么明目张胆的贩卖了。
    沈犹龙据说就已经过问过这个事情,看来人家不是不知道,只是不说罢了,以前后金没有入关,自然是可以卖,管不着,现在入关了可就是正面冲突了,那就是不一样的态度了。
    澳洲国内对于此事的重视程度一旦也不比多尔衮差到哪里去,要求近期在大明的商人要尽量避免与后金的直接交易,以此减少南方政权对澳洲的怀疑态度。
    澳洲高大上的形象必须保持住,可不能因为一点生意就坏了名声,要知道澳洲还准备打算从这里移民的呢。
    所以与后金的合作以及大炮计划的实行,必须要做出调整,不能在明面上让大明人看到澳洲政府也参与到了这件事情中来,即使被发现也要让人误以为只是民间的私自行为,这样才有利于澳洲日后为抽身做准备。
    对于后金贵族的想法,澳洲政府决定让冯自海继续监视。(。)
    :
第497章 避难() 
发生在大明的大事件经过曼城日报的报导,让生活在澳洲的所有国民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崇祯上吊,闯贼入京,吴三桂开山海关,放清军入关,这一切都的一切对于来自大明的移民们都太震撼了,简直不敢想象,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发生了这么多事情。
    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区域据说已经沦落在了八旗军的控制下,京城的皇宫里也换了主人,如今是真正的异族皇帝坐在那张龙椅山。
    对于吴三桂这个大汉奸,很多人比恨李自成还要恨之入骨,这家伙简直太没有人性了,先皇待他不薄,居然有负皇恩,放八旗军入关也就罢了,还帮助他们攻城掠地,简直可恶。
    一想到自己还生活在大明的亲人,有些老移民就非常担忧他们的安全,报纸里可是将满清的罪行写的清清楚楚,甚至还富有插画。
    一时间澳洲国内个城镇陷入到了一片低潮之中,大部分从大明来的移民都不自觉的拿出一些香纸在门口祭拜起来。
    对于民众的祭拜行为,政府自然是不会管束的,也会阻止,甚至对于这种行为还比较赞成,只有将仇恨拉到一定的点才能在未来出动军队干涉的时候不至于遭到反对。
    而且现阶段军队正在扩编之中,一些从大明来的移民知道发生在那片土地上的事情之后,对于参军也会更加积极。
    报纸几乎每周都会报道一次大明的局势以及澳洲军事专家的分析和见解。
    看报是每个留学澳洲的留学生必须学会的一件事,因为从报纸中他们可以了解到这个国家最新的发展动态以及最新的国内新闻,其中曼城日报里有专门分别设定的版块为大明,以及东南亚版块的报导。
    这几个版块的新闻都是从这些地区和国家专门收集整理而来,最具有看典型的新闻。
    郑森知道崇祯煤山自杀的消息是两周前,当时他还不敢相信,李自成的军队居然能一路攻进京城,简直太让人匪夷所思了,因为据他了解大明至少还有几十万军队和他对峙着,怎么打也没有那么快。
    可报纸的报导却是那么真实。军事专家的分析解释说,如果那几十万军队不投诚,大明的局势也许会是另一种局面,八旗军也不能可能入关。
    所以这里面还是存在着统兵将领有着自己的想法,就拿吴三桂来说,他是可以出兵来救驾的,但是他没有。而是选择了保存实力,难免不是想着增加与李自成谈判的筹码。
    只是李自成这个蠢货。居然杀了吴三桂的家人,造成了不可谈判的后果,最后导致吴三桂开关放清军入关,共同对抗他,最终败走。
    所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可以说已经不具备在问鼎的实力了,经过山海关内的一战,在加上一路撤退所受到的阻击,李自成的部队已经没有多少人了,目前人还在大山里转悠没有出来。
    据说他的目的是湖边。两湖总督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只是有一点让郑森非常恼怒的就是,南方的这些势力居然到现在还没有认识到危机的来临,不能团结一致恢复北方失地,而是在内讧争夺谁是正统的位置上真的你死我活。
    最让他受不了的是,自己父亲居然也是参与者之一,来到澳洲留学郑森经过近一年多的学习,已经有了完全的改变。知道什么叫大局观,什么叫团结就是力量。
    澳洲了内部也有党派,只是人家在对外的事务上,几乎是一致的,同一个声音出口,这样的国家不想强大都难。
    郑森也深刻的认识到。澳洲的强大不完全只是武器装备上的强大,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是大明的数倍,在关乎到国家未来战略问题上的事情,他们总能很好的解决。
    大明发生的事情,郑森已经通过自家的商号捎来了信件,让其在澳洲好好念不要挂念,近期会将一些郑家其他子弟也送往澳洲求学。
    虽然信中没有明说。但是郑森可以感觉到,父亲应该是感觉到大明的局势会越来越不稳,而且战争就要爆发了,所以把家族中的子弟送到澳洲来避祸的意思。
    郑家将后辈子弟转移到澳洲来看样子,郑芝龙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眼下能算的上安全的地方估计也就澳洲了,至于说香港,那地方距离广东太近了,一旦发生战争,这澳洲人完全乘船离开,其他人就难说了。
    至少这段时间把家里的后辈送出去避一避,是绝对没有错的,甚至老郑为了避免别人说闲话,还让唐王也把孩子送到澳洲去,毕竟吴三桂与阿济格的联军已经到了嘉定。
    就浙江鲁王那点兵力想要抵抗人家,根本就和鸡蛋碰石头差不多,不在一个级别,一旦没有抵挡住,自己就是最先受到冲击的对象。
    看出父亲大人的意思的郑森,想着国破家何在,这等时候了,自己应该回过为朝廷效力,正是朝廷需要自己的时候,他不信八旗军就强大到如此地步,郑家有十万私军再不济也能抵抗一阵。
    想到十万私军,郑森就对父亲的短视感到悲哀,要是早听自己的将军队按照澳洲人的训练方式来训练,至少现在郑家的军队会成为南方派系里主力部队,完全有能力抗衡住八旗。
    两广成立新军的事情他也通过报纸知道了,沈犹龙能够这么开明有见解的承袭澳洲的将军制度,未来两广这支军队看来会是主力。
    越想到如此,郑森就越觉得自己该回去,只是来送信的家将告诉他,如果他回去,老爷就与他断了父子关系,让其好好安心留在澳洲求学,将来学成,郑家的军队改革就靠他了。
    听到这句话,才让郑森安心不少,看来父亲大人也不傻,知道未来的军队必须走澳洲模式,否则难以生存下去,就连八旗军都开始配备大量的火器了,要是在不变化就只能等死。
    望着海港外不远的一艘客轮,郑森陷入到了漫长的思考之中。(。)
    :
第498章 有理想有抱负() 
郑家的避祸也可以说是战略性转移,郑芝龙早年有做海盗的经历,所以懂得狡兔三窟这样的道理,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一个地方。
    把人送到澳洲,将一部分资产也随其转入,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大明的局势不好,真的到了待不下去地步了,那就去澳洲,扬帆出海,自己拥有几百条船,定能混个一官半职,据说郑彩那家伙都混了什么官。
    随着远处的客轮越来越近,等船靠岸后他的眼睛就一直没有离开下船的乘客。
    “大哥,大哥。”
    一个身穿儒杉的少年,叫喊着,身后还跟着几个同样打扮的男女,以及一些年龄相对较大的中年人,这些都是郑家的老人。
    这次把人送来澳洲,郑家已经在曼城购买了一栋大别墅供这些子弟居住,并且与澳洲商谈过让这些孩子进入学校学习。
    那名少年叫喊着就想要跑过来,不过被港口的一名士兵给拦住了,这样来自大明的客轮乘客,必须是要在港口的浴室经过洗漱才能进入市区的,这是为了保证他们身上的传染性疾病不至于传染给曼城市民。
    这一点郑森自然是知道的,所以,他朝着那名士兵走了过去,拿出了自己证件,士兵看了看证件,随后敬了一个军礼,让郑森走了进去。
    “先去浴室好好洗漱一番,换上干净的衣服,这是入境澳洲的规矩,待会在带你们回家把行李放好,晚上我在黄鹤楼订了一个包间给你们洗尘。”
    郑森走了过去,拍了拍少年的肩头,很是一副大哥大的派头说道,随后又对着那几名年龄相对较大的中年人笑着称呼。
    “仲叔,丽姨娘,你们一路来辛苦了,弟弟妹妹们可没有少给你们添麻烦吧。”
    “不麻烦。他们可乖着呢,大木,那番兵咋让你进来,其他人不让。”仲叔有些好奇的问道。
    “这个嘛,肯定大木哥在澳洲做了大官呗,”那名少年呵呵笑道,他是郑森的弟弟郑恩。与大哥的关系也最为要好,所以两人见面格外亲近。
    “恩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