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唐潜没想到这一去竟是再难回归。
大军到达周口,两军交战多次,两个月时间,终于拿下周口。同时也听到了都城家人的消息。
原来唐潜的夫人发觉自己被困在唐府之后,担心唐潜遭人陷害,多次请求见唐潜一面,未果。之后与包围唐府的官兵发生冲突,重伤昏迷。
这消息来的诡异,开始唐潜并不相信,以为是敌军故意散播的消息来扰乱他的心。可是有一天,他偶然发现皇帝亲自指派的副将偷偷处死了一个细作,而那个细作竟是他从前的副官,因为腿受伤落下残疾,不宜随军作战。他便让其做他两个幼子的武术师傅。这个时候他应该人在都城,却出现在兵营,并且被当做细作处死。
他发现时,人已经没救了。他没得到任何确切的消息,却也知道,都城唐府一定是出事了。心中记挂妻儿,在随后的作战中,竟然一个失误,受了伤。
之后两军稍作休整,欧阳镇一方挂出休战牌,唐潜意欲潜回都城,一探究竟。奈何身边的人总是盯着他。他心里的不安在扩大,整日整日的难以入眠。
休战五日后,欧阳镇出兵突袭,周口再次失守,大军只得退回庆关。
这次唐潜接到了皇帝的亲笔书信,虽然委婉,但依然是指责他指挥不力之过,未提及他妻儿的只字片语。
转眼已经到了年底,两军僵持不下。唐潜屡次向朝中发信,问及妻儿,直说一切安好,让他切勿挂怀,专心抗敌。
大燕历三百九十三年元月十五日。唐潜带兵突袭欧阳镇大营,却因为叛徒出卖深陷敌营。唐潜奋力拼杀冲出包围,带领大燕将士与欧阳镇大军血战八个日夜,最终不敌欧阳镇,重伤之下,落下战马,英勇就义。大燕军队立刻乱作一团,欧阳镇带领大军,占领了庆关。
庆关之战,是唐潜人生中最后一次战斗,也是唯一一次战败。
而他直到死,都不知道在都城的妻儿到底如何了。
妙龄当然不知道这段历史,史书中对唐潜这个人,也只是寥寥几笔的描述而已。尤其着重描写了其在庆关之战中的战败,是南晋顺利胜出,建立新政权的重大转折。如果当年唐潜不败,欧阳家不知道要晚多少年才能建朝立国。
但是听段傥讲述这段她根本不了解,并且看似和段傥也没有任何关系的历史人物,她不免心惊,难道唐谦怀与唐潜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关系吗?还是说,唐潜就是唐谦怀,就是段傥的父亲?
她被自己的这个想法吓了一跳。直觉的摇摇头,唐潜应该是比唐谦怀大很多才对,应该不是的。
“唐潜将军,是大哥的亲戚吗?”妙龄问了一个很傻的问题,她知道,段傥不会和她说无关紧要的人。
段傥点点头。
如果不是知道真相,他也会觉得唐潜是和他没有任何关系的陌生人。他的一生太短暂了,十三岁开始征战沙场,三十五岁殁于战场。作为一个将军,辉煌又悲壮。如果他的人生之停留在三十五岁,那么他至少是圆满的。可是上天似乎偏爱折磨唐家人。
作者有话要说:
当年的真相渐渐展开了。
☆、破阵子3
唐潜在战场死去,却在敌营醒来。睁开眼睛的那一瞬,他还以为自己刚才做了一个梦。此生无败绩,却在梦中败了,也死了,倒是死得其所。可是下一瞬立刻明白,他是真的败了,却未能死得其所,他竟然还活着。
欧阳镇在乱军中找到唐潜的尸体,命人带回,军医查看伤情,却发现唐潜上有一丝气息。身中数刀,已经血肉模糊的人,竟然还活着。欧阳镇命军医拿出最好的药,一定要让唐潜活下来。
对唐潜,欧阳镇是欣赏的,人的一生中,知己难求,旗鼓相当的对手更难求。
在欧阳镇的大营昏睡了四五天,唐潜醒了。欧阳镇以为唐潜会愤恨难当,宁死不屈。结果他只是沉默的看着他和周围的几个军医。不顾身上的伤也要坐起来。
他说的第一句话,问他,“我家中妻儿遭遇不幸的消息可是你的手笔?”
欧阳镇摇头。确实不是。
他知道唐潜是被皇帝半欺骗半威胁的弄到战场的,他也知道唐潜是个难对付的敌手。手下有人建议而已散播唐潜家人遇害的消息离间唐潜和皇帝,但是还未能实行,那边就已经传来这个坏消息。他当时为唐潜惋惜了好久。只是看他日日迎战,似乎全然不受影响的样子。此刻问出来,欧阳镇才不得不佩服,这个年轻人,实在是太能忍了。
听到欧阳镇的回答,唐潜身形一顿,一口鲜血吐出来。瞪着猩红的双眼,晕厥过去了。
再醒来已经是两日后。
唐潜依旧不能下床,欧阳镇偶尔会抽时间过来和他说说话,宛如一个长辈对晚辈那般。
唐潜没再问关于自己妻儿的事,他心灰意冷,哀莫大于心死。除了偶尔与欧阳镇交流几句,便是整日整日的沉默。
这时候欧阳镇已经在庆关建立了临时都城,成立了南晋朝,登基为帝。至此大燕江山一分为二。而欧阳镇的野心不仅仅是满目疮痍的北面半壁江山,他的目标是整个大燕。
他对唐潜说,大燕经历三百多年,从兴盛到衰落,长达百年,这一百年间,多少百姓无辜死在权贵之手,多少百姓被苛政逼迫背井离乡,又有多少百姓是在灾年活活饿死?而那些朝廷供养的官员,只想着如何中饱私囊,如何搜刮民脂民膏,一个国家的官员,如果不能为百姓谋福利,如果不能在百姓需要的时候,出手,那他就不配为官,同样,如果一个皇帝只想着都城的繁华,皇宫的壮丽,每天生活在酒池肉林,山珍海味,三千佳丽之间,那么他就不配做一个皇帝。
紧接着他又提出许多自己的政治设想,大到建城,小到农耕,远到开放通商,近到灾民饱暖。欧阳镇是个肯做事实的人,这让原本一直沉默着的唐潜抬起了头。他问欧阳镇,“你要我帮你打天下?”
欧阳镇一愣,点点头。是的,他一直难于出口的事,原来唐潜早就清楚。他一直担心唐潜心里放不开,败给敌军却又被对手所救,这不是谁都能接受的了的。如果是别人或许早就羞愤欲死了。唐潜没有,并不表示他就会答应投诚。这是一个军人的原则。
“你可以以救命之恩来让我帮你。”唐潜说。
欧阳镇听到这话,却哈哈大笑。
“年轻人,我不惜一切救你,是因为你身中数刀,却依旧活着,你坚强的意志让我佩服。救你,从来不是为了让你报恩,而是因为我欣赏这样一个对手,在老夫这个年岁,还能遇到如此敌手,是我三生有幸。”
“我希望你与我一同打天下,不是为了报答我救你的恩情,而是对天下万民有责任。你也是个将军,保家卫国,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本就是一个军人该有的责任。只不过,之前是大燕让你担起这个责任,现在是南晋。政权在谁手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为百姓好。你说是吗?”
不得不说欧阳镇是个了不起的说客。唐潜第二天便答应欧阳镇,愿意和他一起保家卫国。只是,他无法再以唐潜这个身份面对大燕,而在他心里,唐潜已死。
于是,大燕历三百九二三年,南晋历元年,夏。在大燕和南晋时隔半年的再次交锋中,南晋大军中一元名为唐谦怀的猛将横空出世,两个月内,接连夺下汉州,株洲两座城池。南晋大军士气更振。
自此,南晋大军一路南下,南晋历元年年底,南晋大军占领都城,大燕皇族被迫迁都泾阳。
南晋二年元月一日,欧阳镇下令犒赏三军,终于在经过几年饥饿及战乱之后,北部百姓又过上了一个热闹的年。
然而,就是在这一天,发生了一件让军中高级将领都不愿提及的事。
这一晚,城内欢庆,城外却涌来十几个难民。这些难民各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最当中一个妇人,两手一边牵着一个男孩子。难民们在城下高喊,请守门将士开门。将士不敢轻易开门,问其来历,那些人却说是唐谦怀将军的家人。
守城士兵不敢开门,差人去传话,传话回来的人却说唐谦怀将军说了,他自小孤苦伶仃,并无家人。下面难民却乱了套,他们大声高喊唐谦怀,见无人应,便直接喊出唐潜的名号,楼上士兵听闻唐潜名号,新生慌乱,正好有副官过来,问其情况,他如实说了,副官望向城楼下,见十几个人中,其中有四五个人,身上带着武器,站在一侧的妇人只抬头望着城楼,目放寒光,她身边的两个孩子,似乎已经饿得不行,勉强偎在母亲怀里。
副官看着楼下这些人,越看越觉得可疑。如今城内欢庆,如果贸然放人进来,如果是大燕派来的,就危险了。于是吩咐士兵,无论如何不能开城门。
就这样,十几个难民在成楼外等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城门一开,十几个人忽然窜出来,直奔城内跑去,换班的士兵不知缘由,下令阻拦。双方在城门口厮打起来。
唐谦怀天亮时出来巡视,听到换岗回去的士兵说起昨晚的事,一惊之下,问其事情经过,不待士兵回答完,只听到一个妇人带着两个男孩,便一口气跃至城下,却听到城门入口处一阵骚乱声,他赶到时,只来得及救下乱箭中瘦弱的妻子。
唐谦怀的两个儿子,已在厮杀中不幸遇难,太小,身体又不好,救下的时候还有气,两天之后就都去了。孩子连一声父亲就没叫出来。
唐谦怀的妻子穆怀挽虽然身受重伤,但却万幸的活了下来。痛失两子之后,穆怀挽整日浑浑噩噩,一段时间竟疯疯傻傻,偶尔对着唐谦怀叫出孩子的名字。每每面对爱妻,唐谦怀总是放下一身冷漠,任她胡闹发疯,陪着她,开导她。
欧阳镇要砍了当日犯下错误的将士的头,唐谦怀只是挥挥手。他对于生死早已看淡,在他心中妻儿早已在九泉之下等着他了。只是这种失而复得的喜悦,让他一下子又活了起来,听到消息时,他在内心感谢上天,祈求她们都还活着。可是看到城门那场骚乱之下,倒在地上的身影,这瞬间而至的得而复失的悲哀,将他又打回地狱的更底层。而这种大喜大悲的转换之间,他也似乎变得超脱了。生死本就不能人为控制,再强大的人,打败得了人,大败不了命运。他甚至觉得这是自己一生征战疆场,杀人无数的报应。而自己的妻子还能活下来,是老天给他的补偿。
在之后半年里,唐谦怀不再在前方作战,只在都城陪着妻子,半年之后,妻子好转。一日醒来,看见唐谦怀,问他,“夫君怎么不在前线打仗?”唐谦怀笑着说想陪她。
“夫君,不可如此,你既已决定为百姓而战,怎可因我一人放弃。如今我们再不能失去什么了,夫君放心前去吧。我在这里等夫君得胜归来。”
于是穆怀挽依旧住在都城,这次是真的有人在保护着她,只是她已经不在乎了。每隔一段时间,唐谦怀的家信就会送到穆怀挽的小院里。送信的人每次都很奇怪,别的人家收到前线的信都是满脸笑容的,只有这个唐夫人一脸平淡,似乎那信无关紧要。
在这个小院里,一等五年,唐谦怀终于带领大军得胜归来。那时唐谦怀已过不惑之年,第一时间回到家中,看见院子里正晒被子的妻子,平平静静的对他笑,“我就知道夫君今天回来,特地晒了被子。”
这时候的穆怀外也已经是四十岁的妇人了,五年时间,她似乎圆润了不少。那一刻他们仿佛又回到了新婚的那段日子。平静而幸福。
天下一统,皇帝犒赏三军,御赐金银无数。
唐谦怀作为战功卓越的将领被封为大将军王,另有苏哲和洪汉两位被封为大将军。
一将功成万骨枯,经历过战争洗礼的这三人,都省了退隐之心,奈何天下初定,时局不稳。欧阳镇真心挽留,三人无奈,只得答应。
苏哲被赐封为镇远侯,爵位世袭,为欧阳镇镇守西疆。洪汉作为将军,回到自己的老家东北,为欧阳镇守住北边防线。
唐谦怀原准备回老家萧县,被欧阳镇强行留下。欧阳镇对唐谦怀最是愧疚,当初如果不是那些守城士兵,断然不会让唐谦怀如今一子都没留下。他不希望唐谦怀再去戍边,他想让唐谦怀在京城休养,以后辅佐太子顺利登基。
唐谦怀回家和妻子说起此事,穆怀挽只是笑着说,“我喜欢这个院子。”
于是,两人便留在京城。
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唐谦怀每日里忙得不可开交,但每天都会回小院里吃妻子做的饭。
第二年,边陲萧县蝗灾严重,颗粒无收,唐谦怀得到消息的时候,家里族人已经在来京城投奔他的路上了。唐谦怀并不希望加来族人再来京城。不过皇上听闻唐家族人来京,十分高兴,他总是觉得欠唐谦怀良多,希望能给予补偿,如果不是他们夫妻情深,他都准备送一批美人给唐谦怀了。
老家的族人也不多了,来到京城的时候,三辆破乱的马车,一共二十几个人。唐谦怀和穆怀挽亲自到城门口迎接,因为皇帝赐给的府邸正在修建,一时间也安顿不了这么多人,只好先将族人都安排到了客栈,等宅子建成了,这二十几个人还是住得下的。
作者有话要说:
☆、破阵子4
南晋历五年,将军府建成,皇帝亲临将军府庆贺。唐谦怀携所有族人在将军府前厅叩首谢恩。
一时间将军府的落成仪式街头巷尾人人热议。
同年年底,西疆快马加鞭送来苏哲苏老将军回京述职,半路病逝的消息。皇上在朝堂之上大惊失色。
皇上感念苏老将军对南晋的重大贡献,下令全国新年之日茹素以祭奠苏老将军。
苏哲老将军的病去,给皇上很大的打击。整整半个月早朝上岁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致来。这个年更是过得十分沉闷。当年和他一起征战疆场的三位大将,如今就只剩下他唐谦怀一个了。去年洪汉刚到任没几天就去世了,欧阳镇当时诸事缠身,虽然难过,却也坚持了下来。才过一年,苏老将军竟然也病逝了。苏哲和洪汉都是和欧阳镇年纪差不多的老将军,比唐谦怀更早跟在欧阳镇身边。欧阳镇是个很重感情的人,对那两位老将军尤其重视。
年后苏哲的长子继承了爵位,西疆一切安定。
南晋正一步步走向繁华。而欧阳镇这个太祖皇帝的身体却每况愈下。
太子之位早早定了下来,是比唐谦怀稍小五岁的皇长子欧阳榆,欧阳镇自知身体越来越差,朝事渐渐全部交给太子做主,唐谦怀从旁辅佐。
一切都按照欧阳镇预想的那样发展着,未来智能越来越好,只是他却没有机会看到了。
年岁越大,他就越喜欢和当年一起上阵杀敌的人聊天,唐谦怀偶尔被皇帝叫到皇宫里陪皇上聊天,说说当年,说说以后。
南晋历十年夏,某日唐谦怀下了早朝被皇上叫到御书房,两人先是下了两盘棋又谈了谈朝堂之事。之后,皇上郑重的将一块兵符交给唐谦怀,是当年洪汉的掌管的两枚兵符中的一枚。
洪汉无后,去世之后,由其下属刘文涛接替将军之位,驻守北方。虽然也是一起从战场走出来的人,但刘文涛不是汉人,非我族人其心必异,所以不得欧阳镇的信任。当年洪汉去世后,皇上收回兵符,新指派的将军,只得了版块兵符。两枚兵符同时使用可以条用东北军十万人,但是单有一枚兵符只能调动两万精兵。如今皇上将这枚兵符交给唐谦怀,目的是希望他能牵制东北军和太子。这几年太子越来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