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院院判吴大夫; 精通岐黄之术; 当年名震吴地,是我
从清江把他领到大业的,袁相若是不弃,便去寻他看一看,他是山里大夫,不比太医院那些老骨头只懂得中庸之道。”
太医院那些大夫; 常年替宫中贵人治病; 每回用药必得遵循古方; 点明出处,每张药方都两位院正看过,哪里还敢用重药,惯常都是用些温补的药方,既不能根治,又吃不死人。
不比民间大夫,一是病例看得多; 二是敢用重药,秦昭虽不知袁礼贤得的究竟是什么病,也知道他说出来必要引得袁礼贤猜度,却依旧说了。
袁礼贤微微点头:“多谢晋王关怀,若还能进京,必要找吴大夫看一看。”不论真假,他都算是承了秦昭的情。
袁礼贤心志已定,再难更改,他让童儿送秦昭上山,自己依旧在书斋中夜读,一窗灯火映在积雪上,秦昭矗立片刻,
积雪在秦昭脚下发出碎冰声,秦昭才刚与袁礼贤对谈时心中清明,出了竹屋倒有些茫然了,不知明日泰山顶上正元帝会如何作答。
此时已是深夜,泰山半道上并无灯火,童子点了一盏琉璃灯,照得山路积雪似有霞色,秦昭温声对那童子道:“你且回去罢,袁相也要安歇。”
童子躬身回道:“相爷每日批阅书文都到天明方才安歇的。”
二十五年来,日日如此,秦昭闻言,一语未出,自己提了灯笼,让童子回去:“你去厨房要些软和的吃食给袁相送去。”
童子圆团团一张脸,很是讨人喜欢,看秦昭执意如此,自己也正可省去这一趟的山路,还能到厨房吃些热汤,伶俐一个转身,往山下去了。
秦昭在阶上立了一会儿,只觉得心头震动,只当自己最会揣摩人心,不意也有看走眼的一日。山风灌了满袖,冬日枝间少有乌鹊声,山风一过,松叶上的落雪便被一堆堆吹落。
积雪化了三日,凝结成冰,压断了松枝的枝条,秦昭踩在雪上听见“噼啪”脆声不断,跟着就是轰然一声巨响,他提灯照路,就见泰山山道上那棵几人合抱的老松,枝干开裂,从中间裂成了两半。
那棵巨树也不知在泰山立了多少年,断裂开来巨大的树身挡住了山道,秦昭纵身跃过去,回身一看,山道被阻,明日的封禅大典又要生出枝节来了,可明日已经有这么个惊天巨雷,哪里还再顾得上这一桩,掸掸衣角依旧向前去了。
回到行宫中时,卫善还没从松涛阁回来,太初睡着了又醒不见娘亲在身边,眼睛里含着泪花就要哭,被白姑姑抱到秦昭跟前。
秦昭把女儿搂在怀里,太初扒着爹爹的脖子,把圆脸蛋搁在秦昭的肩膀上,瞪圆了眼睛问:“娘呢?”
到底还是跟娘亲,秦昭捏捏她的小鼻子:“你娘去看你四叔了,再有一会儿就回来了。”话音未落就见卫善进殿来,两人目光一碰,便知不顺,卫善解了斗篷伸手接过太初:“怎么醒了?”
太初腻着要跟爹娘一起睡,一家三口卧在床上,她自个儿睡在中间,笑嘻嘻拱过来拱过去,非把头钻进卫善胳肢窝里,她才刚睡了一觉,精神足得很,在被子里头钻进钻出。
屋里烧了地龙,屋子里暖烘烘的,太初就穿着单衣在床上玩耍,一会儿去勾床上挂着的铜香球,一会儿又去把玩卫善的头发,一只脚踩在秦昭的鼻梁上,父女两个玩闹个不住。
今夜的风格外大,每日廊下都要砸一回冰棱子,到了夜里又结上细细的长条,被风一吹“棱棱”作响,太初夜夜听着这个入眠,把脚丫子抱在怀里,跟着铃铃声哼哼,一面哼一面阖上眼睛,自己把自己哄睡着了。
有了女儿作疏散,两人心里都更好受些,到太初睡了,秦昭才开口:“袁相是必要如此行事了。”
卫善睡在床里,挨着厚床帐,身上盖着毛皮被子,手脚都极暖和,可耳朵里全是外间松涛声,她没有回答秦昭的话,反而道:“昰儿并不想当皇帝。”
与其说他不想,不如说他不懂得,他还没成长到能够理解皇帝究竟是什么的年纪,就早早的让他开始学习他并懂得,也不喜欢的帝王之道。
送走卫善的时候,秦昰眼中依旧迷惘,他像个大人似的把卫善送到殿门外,吩咐小安子点上松灯照亮,还和卫善说了许多话,说给斯咏预备了新玩意儿,是小太监们救下的翠鸟,伤了翅膀,等到治好了翅膀就把鸟给斯咏送过去。
他还说他的功课,比原来要好得多了,每日里都在飞龙厩骑马,又去演武场射箭,兴兴头头的比划给卫善看:“师傅说等到我二十岁,也能拉开十四力的弓了。”
还让卫善伸手捏他的胳膊,硬绑绑的,已经很有力气了,可他作出这付欢喜的样子,卫善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她越是笑,就是明白姑姑为了什么心酸,她当年不忍心勉强弟弟,此时也不忍心勉强儿子。
秦昭听见她的声调,就知她心中所想,伸出手去,隔着太初搭在卫善的肩膀上,两人把头靠在一起,似这样的一家三口睡在一处听松涛雪落的时光,恐怕不多了。
卫善伸出手去,和秦昭的手紧紧交握,她的手掌一如往常的柔软干燥,包裹住秦昭微凉的指尖,两人一个字都不再多说,耳里听着泰山山间无尽的寒风,被子里的太初翻了个身,一脚踢在秦昭的肚子上。
第二日四面号角声响,正元帝亲登祭坛,随列臣子紧跟在后,一共两列,秦昭与袁相的并列,皇子中以他最年长,臣子中又以袁礼贤为首,秦昱再不甘愿,也只得跟曾文涉排在后头。
他望着秦昰的眼睛淬了怨毒,连日里在殿中一番荒唐也没能撒掉心中的火气,明明他才是离帝位最近的人,明明父皇交待他这么多的差事,如此夸奖他,仿佛对他寄予厚望,可竟然依旧是秦昰亚献。
秦昭侧脸看他,他便立时扯出笑容来,一付无比敬畏的神情,等到封禅大典终献之后,秦昱待想上前说些恭贺的话,袁礼贤就在此刻出列。
他身上是素面紫色官袍,外头披着冬日里的灰斗篷,步态有力,声音沉稳,对着正元帝行大礼,正元帝一见袁礼贤出列,情知没有好事,怎么也料想不到,袁礼贤竟有胆子在此时请立太子。
“请陛下策立太子,以安国祚。”长篇大论在紫宸殿中不知说了多少,到得此时只有短短一句话,袁礼贤说完,零零散散有官员出列应和。
正元帝才还登坛祭天,手里五色土的泥沙还未拍散,就见这许多官员出列,站在袁礼贤的身后,他鹰隼一样的眼睛紧紧盯着袁礼贤的脸,目光似针刺一样落在他的脸上,又似针刺一般收了回来。
秦昭垂下眼,支持袁礼贤的人,不似昨日集会的人那么多,消息能传到秦昭耳朵里,一样也能传进正元帝的耳朵里。
秦昱满面惊容,跟着眼睛里又浮现喜色,知道袁礼贤此举,正元帝是再不会容他,说不定他都走不到京城去。
正元帝身子微微向后仰,两只胳膊垂在身前,脸上显出点笑意来:“袁相心系黎民,是百姓的福气,也是朕的福气。”他说着突然伸手指天,斗篷从他肩上滑落,山风吹拂着袁礼贤的官袍,也吹拂着正元帝的衣袖:“我心中已有太子人选,封在玉策之中上告天下示地。”
百官哗然,袁礼贤一直垂着眉头,此时抬起,看向正元帝:“陛下既已告知天地,江山将承继哪位殿下之手,可否告知臣下?”
正元帝收起笑意,看着袁礼贤的目光微带讥讽,昂起首来,目光落在玉皇观的观顶上:“妖星现世,我于明堂祈福百日,上天见我赤诚,予我警示,夜梦中有龙珠入怀,醒来承吉正在我怀中。”
他一面说一面盯住了袁礼贤:“上天警示一事,想必袁相是最有所感的。”
袁礼贤骑青牛遇明主是上天警示,正元帝夜梦龙珠入怀也一样是上天警示,君臣二人相对,袁礼贤阖上双目,一向挺直的身躯终于微微颤动,曾文涉袖手不动,魏宽一步上前扶住了袁礼贤。
第273章 纷乱
魏宽一把托住了袁相; 袁礼贤轻得好似没有分量,他没有说话; 余下这些臣子没有一个人说话,岂可质疑上天。
秦昭早知是这个结果; 却难免对袁礼贤起了敬意,到此时才抬头,对着正元帝躬身施礼:“父皇英明; 诸君已定; 国祚绵延; 大业之福。”
秦昭率先开口,正元帝睨了他一眼,跟着百官零零落落的开口,重复秦昭的祝词,可却再没有了方才封禅念颂词时的整齐洪亮。袁礼贤说的大臣难附,由此起始。
秦昱立在秦昭的身后; 无论如何都不敢置信; 他茫茫然看向正元帝; 嘴巴跟着群臣的话嚅动,可却一点声音都发不出来。
正元帝却没有看着他的儿子们,秦昰方才亚献,也孤伶伶的立在祭坛边,他先看袁相,再看正元帝,最后目光落在秦昭的身上。
秦昭冲他示意; 目光让他安心,秦昰还露出一点笑意来,也想让袁礼贤和秦昭宽心,可心里却仿佛被车辙碾过。
承吉被礼官抱在怀里,他哪里懂得出了什么事,只觉得各方人都在打量他,可他从小就被看惯了,只觉得礼官抱着他的手一紧,跟着人人看他,小儿心中到底害怕,张嘴叫的就是最亲近的人:“阿翁。”
正元帝应得一声,方才他一对眼睛还在百官的面上搜寻,一听见孙子叫他,眉头舒展,笑眯眯的冲着承吉点头。
若是秦显还在,他是不会这么宠爱一个庶出的孙子的,可秦显没了,所有的宠爱便都落在承吉的身上,又因为遗憾,加倍了这些宠爱。
袁礼贤孤主一掷,却成全了正元帝在百官和上天的面前宣布继承人的心愿,他满意之后,愿意给这个老臣一点体面:“袁相可是身子不好,既然礼毕,便把他扶回行馆,派太医看诊罢。”
袁礼贤精神一散,立时便似个老人,显出从未曾在人前流露的老态,魏宽轻轻松松用一只手便扶得他稳稳的,旁人只道成国公力巨,却不知是袁礼贤轻得只有一把骨头了。
官员七零八落的说完了贺词便都垂头丧气,靠前的几排,人人都没有好脸色,其中有的人主张立嫡,有的人主张立长,无人得遂心愿。
封禅已毕,行宫设宴,可宴上却无人有心思吃酒,与甄家往来密切的官员相互祝酒,秦昭与秦昱分座两桌,秦昭的身边尚且还有官员不时过来搭话,人人都有些意兴阑珊,提不起劲头来。
秦昱死气沉沉的坐着,眼睛却不时往那些互相敬酒的官员身上扫过,半晌不曾言语,也没有人到他身边去,若不是曾文涉死死按着他,他早就回了西殿。
秦昰坐在秦昭的身边,他只坐得片刻便对秦昭说:“我想去瞧瞧袁师傅。”袁礼贤称病不出,袁系的官员有些去竹屋看望他,有些坐在席中不动,还有些往祝酒的官员中活动,秦昰也想去瞧,可哥哥们都坐着,他不好自己去。
秦昭拍拍他的肩:“等宴散了,我陪你去。”
也许是秦昭昨夜的话让袁礼贤松动了一些,他到底没有一开口就把秦昰的名字提出来,而正元帝也没给他第二次机会。
袁礼贤没在泰山顶上倒下去,到了行馆再也支持不住,太医替他诊治,摸到脉像时暗暗吃惊,似他这样的诊像,不该还能站立办差,早就应当卧床养病才是。
开出几帖药,再看一看他原来吃的那些,效用是有的,可太猛了些,如今他身子更差,也受不住药
性,添减几味,这才抱着医箱去正元帝处复命。
卫善一早就去了卫敬容的寝宫,因要斋戒,帝后二人并不同居,卫善到的时候,就见姑姑已经起了来了,让宫人大开着寝宫的窗,从窗中正能瞧见玉皇观的鎏金观顶。
她看卫善来了,冲她点一点头:“善儿来坐罢。”两人都在等一个消息,卫善心中忐忑,坐都坐不定,在殿里来来回回,卫敬容偶尔抬眼看她一眼,又垂下目光,摸出一双做了一半的鞋子来,卫善看是一双男鞋的样子,还当她是做给正元帝的。
卫敬容头也不抬:“再有些日子就是显儿的忌日了。”
卫善一怔,卫敬容仿佛意有所指,说了这一句,依旧穿针引线,替秦显做的是一双软鞋,到了那头,也再不必穿军靴了,山头上钟鼓器乐一响,卫善就忍不住提起心。
卫敬容看侄女这样,才要说话,杨宝盈和太子妃一起来了,说是给母亲请安,卫善看这二人的神色,还并不知道玉皇观前要出什么样的事。
当着卫敬容的面,卫善还可放纵,当着杨宝盈和太子妃的面,她便很持得住,太子妃看见皇后做鞋子,也当作是做给正元帝的:“母亲的手真是巧。”
这对父子连鞋子的大小都一样,卫敬容搁下手里的活计,卫善只当她要提点太子妃,在秦显忌日的时候预备些东西,可她侧身让结香上茶。
太子妃捧了茶盏吃茶,不时去看金顶:“也不知道承吉怕不怕,鼓声钟声这么响,别震了他的耳朵。”她话音一落,杨宝盈就咯咯一笑,拍她一下:“嫂嫂可真是,唬着哪一个也不会唬住了承吉。”
杨宝盈说着拿眼去看卫善:“斯咏怎么不在?”
卫善实在懒得同她们打这些眉眼口舌官司,笑一笑道:“她昨儿夜里闹腾,这会儿还在睡呢。”待听见鼓声第二次传来,知道是秦昰亚献祭酒。
几个人围在一处,听着钟鼓声来算时候,等山顶上献礼一毕,卫敬容便道:“他们前头摆宴,咱们也摆宴罢。”
卫善让小福子及时禀报泰山山顶上情况,小福子拎了一盒富贵神仙饼来了,卫善一见他的神色就知有事,当着人问了一声:“可都下山来了?你去瞧瞧王爷,可不许他吃酒。”
小福子一点头:“咱们王爷和四殿下一并去行馆看望袁相了。”
正元帝欲封孙子为太孙,还未曾下旨意,百官皆知,可后宫不知,卫善一听这话,就知道这事果然没成,对卫敬容说道:“我去瞧瞧袁相罢。”
杨宝盈一眼瞥过来,嘴角暗藏讥讽,却不曾说话,卫敬容点一点头:“你替我去看看也好,叫结香取一枝山参来你送去。”
结香取了一枝百年老山参,杨宝盈照例夸上两句,她排行最小,送卫善出门去,心里知道有事,可袁礼贤病了就是好事,心里松得一口气,秦昱今日回来倒有些好脸色了。
卫善一出殿门就问小福子:“怎么回事?袁相怎么会病倒?”他确是病了许久了,能这么不管不顾就是身子确实不好,可他绝不会在封禅大典的时候倒下去。
小福子满面菜色:“陛下说他夜梦龙珠入怀,上天启示当立太孙。”一面说一面觑着卫善的脸色,跟着又道:“老大人们都去看望袁相了,我是等人差得不多了才来的。”
卫善脚下一顿,奇道:“袁相竟没驳?”他有这个胆子在泰山封禅时问请立诸君,就有胆子顶撞正元帝。
小福子缩着脖子把正元帝那番话给说了,卫善缓缓吐一口气,袁相病倒会不会觉得这是因果报应,当年青牛峰遇明主的故事流传的有多广,此时只怕就有多悔恨。
卫善去时,碰见了秦昭,秦昭一来,那些官员便都回避,当真不去宴会的没有几个,都来匆匆看望过袁礼贤,接着又去赴宴,生怕在正元帝的心里挂上号。
竹屋之中已经无人,袁礼贤卧倒在床,听见秦昭的声音张了张眼皮:“晋王来了。”目光依旧清明,可在看见秦昰的时候,嘴唇不住颤动,半晌说不出话来,只有一声叹息:“我与雍王师生一场,如今也只有一句话说,早些就藩罢。”
到了藩地,便能培植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