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无非就是想法子给黄清曼打点一番,宋家这两代虽没有人入宫,但宋缜的娘与皇后娘娘还能称一声表姐妹,只要宋老夫人愿意出面,黄清曼的起点就高了一层。
黄清曼与宋绵坐在一起,向宋老夫人行了礼之后,就安静的坐着听长辈说话,单看这一份气度倒也算不错,然宋老夫人年纪大了,并不想掺和这种事,只大略问了些话,就叫宋绾带她出去玩。见宋老夫人这般安排,宁熹便明白宋老夫人的意思了,想想也是,文氏与皇后娘娘都算得上是远房亲戚了,何况文氏早就不在了,又何必为了宋绵夫家的表妹搭上这么大个人情。
宋绵何等聪明,哪能看不出宋老夫人的意思,心里难免有些不痛快,她将黄清曼带来,结果娘家人直接这么将黄清曼打发了,黄清曼会怎么想她?恐怕还要觉得她在娘家不受重视。
宋老夫人的目光扫过微微垂着头的宋绵,宋绵跟宋纩出生时,宋缜嫡亲的兄长刚刚意外过世,那孩子还没满月,没来得及上族谱,连名字都只有一个福哥儿的小名,宋老夫人既心疼又怜惜,宋纩和宋绵的出生多少带来了许多喜气,宋老夫人对两个孩子也格外疼爱。老人家疼孙辈是天性,宋绵虽然是女儿,宋老夫人也没什么偏见,可随着宋绵越长越出色,越长越喜怒不形于色,宋老夫人对这个孙女也就不知不觉的疏远了。
做长辈的是盼着儿孙出息不错,但宋老夫人瞧着宋绵不动声色的将自己犯的错推给妹妹,塑造起自己几乎完美无缺的形象,老人家心里对这个孙女就亲近不起来。而如今,宋绵只调整了片刻,便抬起头来,依然是明艳动人的笑容,道:“祖母,孙女这回是头一回领这么大的差事,清曼虽只是表妹,可母亲待她说是亲女儿也不差,孙女真怕哪里做的不好,回太原不好交代,不知能不能请娘亲帮帮孙女,也免得孙女年轻办事不妥当。”
宋老夫人静静地看了宋绵片刻,道:“这事你的意思,还是白氏的想法?”
“……”宋绵抿了抿唇,“娘虽然有过,到底是孙女的娘亲,做女儿的,怎么能心安理得的看着娘亲受委屈,我……”
“你是说我委屈了你娘?”宋老夫人语气微沉,宋绵确实聪明,不正面说白氏所求,也不提白氏做错了什么,只拿孝义说话,放白氏出来提点宋绵,回头还能再把白氏关回去?责罚之事自然不了了之。按理来说白氏都一把年纪的人了,宋老夫人也没那闲心专门做个恶婆婆拿媳妇出气,但那也得看这媳妇犯的是什么事!白氏这样,连白家都没什么话说了,她若是轻易将白氏放了出来,日后拿什么管束儿孙?
宋绵不敢跟宋老夫人顶嘴,宋老夫人这意思很明显,白氏是自己犯的错,谈不上委屈,放白氏出来的事也没什么商量的余地。宋绵心里积攒了一层怨气,举手之劳不愿帮她,一句话的事不愿意应她,就算宁熹坐在旁边一句话都没说过,宋绵对宁熹的感官又差了一层,也没了坐下去的兴致,道:“我去寻绾儿说话,晚些再来见祖母。”
宋老夫人点点头,等宋绵走远了,才道:“绵丫头这孩子小时候还是个十分可爱的孩子,四五岁时带着缜儿和绾丫头玩,还有个好姐姐的模样,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绵丫头带着弟妹们玩,就成了替弟妹们认错了。缜哥儿早早跟他师父学艺去了还好,绾丫头活生生在绵丫头的阴影下成了个冒冒失失的笨丫头。”
宁熹大致明白了,就跟宁家那个一直跟着宁珍的表妹一般,在宁家长到十四五岁,不说学到什么大家风范,认识她们的人都说那丫头又呆又笨还不懂事。然而人家那是投靠来的表妹,宋绾可是宋绵的嫡亲妹妹呢,在宋老夫人眼中,宋绵和宋绾是一样的,连亲妹妹都算计打压,老人家能对宋绵没有意见吗?
宁熹并不能体会宋老夫人的郁卒,宋绵将自己打造得太过完美,哪怕在家里,也没有什么破绽。宋老夫人活到那么大岁数,没想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内宅上面,也不可能天天盯着孙女找破绽,便是瞧着宋绾可怜,也不能随便将宋绵骂一顿,久而久之,就只能与宋绵越来越疏远。
叹了口气,宋老夫人冲宁熹摆摆手,道:“来了这么许久,阿熹也累了吧,这会儿日头不大,你慢慢儿往回走,回去歇歇吧。”
宁熹点点头,由丫鬟婆子陪着往回走,走到慧园时差不多到午膳的时候,不多时珍珠和琉璃去大厨房取午膳来,顺便提了一句:“奴婢回来时,瞧见二姑奶奶怒气冲冲的带着黄家表姑娘离开了。”
第一卷 第六十七章 礼物
宋绵去寻宋绾,难道亲姐妹还闹崩了不成?宁熹疑惑了一回,便放下了,宋绾也不是个傻的,宋绵的手段年幼时或许看不明白,长大了多少回过些味儿来,姐妹俩并不亲近,恐怕也就是一母同胞的情分罢了。
宁熹才用过午膳,宋绾便过来了,宁熹瞧她脸色不大好,便道:“四妹妹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
宋绾动了动嘴,最后破罐子破摔,道:“先前清萍姐姐出嫁,三嫂不是托我带去礼物吗?清萍姐姐也准备了礼物,拜托我带回来给三嫂,只是这些日子事情太多,每回想给三嫂送来,让什么事情一绊就给放下了,硬生生拖到了如今。”
这些天发生的事情确实太多了些,宁熹也没注意到宋清萍的回礼这回事,不过这也算不上什么大事,礼物多放几天还不是礼物,也没什么可计较的,便笑道:“原是这事,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四妹妹记起来了,给我送来便是,都是自家姐妹,还与你计较这点不成?”
宋绾也知道宁熹不是爱计较的性格,只是,“若只是这般,我与三嫂赔礼就是,可东西放在我那里,今日大姐姐过去,大约是瞧着好奇,就拿着把玩,也不知怎么的,就把盒子摔了,里面的东西也摔坏了。我来就是给三嫂赔罪的,改日我再去跟清萍姐姐赔罪。”宋绾恼的是她都长到这么大了,宋绵虽是她亲姐姐,也该留意些礼节,怎么能不说一声随便摆弄她的东西。宋绵倒好,摔坏了她屋子里的东西不说赔礼,还理直气壮地怪她小气,怒气冲冲地走了,搞得受委屈的是她一般。
宁熹想想,宋绵怒气冲冲地走了大概就是这个缘故了,这倒打一耙的姿势一看就十分熟练,估计出了门人家还说她这个嫂子欺负回娘家的姑奶奶呢!不过看着宋绾难过的模样,宁熹还是放下脑补,拍拍她的手,道:“礼物原本就是个心意,我虽没拿到清萍妹妹的礼物,但已经领了她的情了,大不了有机会再问她讨一件就是了。至于清萍妹妹那边,又不是你故意弄坏的,你同她赔罪,说清楚了也就是了,哪里就值得这样烦恼。”
宁熹这么说,宋绾心里多少好受了了些,道:“还好三嫂不与我置气,否则我都不知怎么办才好了。”
宁熹拍拍宋绾的手,道:“好了,多大点事,看你担心成这样,这会儿跑过来够热的吧,这边凉快凉快再回去。”
宋绾连连点头,她当然乐意在这边多呆一会儿,三嫂有了身孕,三哥什么好东西都往院子里弄,像桌上摆着的蜜饯碟子,放的就是外地顺福楼不外卖的蜜枣,也不知三哥怎么弄到手的。宁熹瞧着宋绾喜欢的模样,也多了些食欲,捏了一颗枣子送入口中,顺便问道:“我听说二叔和大哥今日去了杨家,可是为了大嫂的事?”
宋纩的这些事,宋绾先前还十分替哥哥烦恼,许多事情之后自己想明白了,反正宋纩如今好端端的,其他怎么折腾也轮不到她做妹妹的操心。想通了也就没有那么多麻烦了,宋绾听宁熹问起,将口中的蜜枣咽下去,道:“是啊,不过听说已经说好了,大哥一定要休了大嫂,至于杨家五姐姐么,大哥答应娶她为妻,却不愿意再办喜事。”
看来杨家也不是省油的灯,想来宋纩觉得休了杨氏更重要些,硬着头皮答应下来了,不过,“大嫂怎么说?莫非就这么甘心被休回娘家?”
“当然不会,”就算宋绾没有那么强势也知道,出嫁了的女儿被休弃回娘家能有什么好的?亏得杨氏一直没有生养,不然她的儿女日后都难以立足,“大嫂听说杨家跟宋家商议和离之后闹了好几回,杨大人气得将她关起来了,如今事情还没定下来,想来尘埃落定之后,杨家会送她离开静养。”
宁熹自己没有体会过,但可以想象,在这个时代的种种规则之下,女子想要反抗一个家族有多难。但对于杨氏,宁熹生不起什么同情心,毕竟杨氏从一开始对宁熹就没有什么善意,更不止一次试图利用她。宁熹确实不是争强好胜的,可没有人喜欢当成包子被人随意揉捏,更不用说杨氏那般狠辣的心肠,宁熹猜想,若自己挡了她的道,又在她触手可及的地方,杨氏会毫不犹豫的向她出手。
“杨家有些不乐意直接将杨五姑娘送过来,不过最后恐怕也会退让,毕竟杨家不想丢掉宋家这门亲家。”宋绾对杨五没有意见,只是对杨氏这个长嫂有些阴影,就算她作为小姑子,杨氏不曾朝她伸手,可听说杨氏手上几条人命,宋绾也忍不住生出畏惧。
宁熹点点头,若是杨氏生下儿女,哪怕杨氏被杨家接回去,两家的关系依然不会断,就像宋家和文家一样。但杨氏不曾生养,杨氏一走,还是这样的原因被送走,两家自然是没有什么亲戚关系可言,所以杨家才会绕过了庶出的四姑娘,将杨五推出来,无非是增加些分量罢了。
晚间宋老夫人召集一大家子吃了一顿家宴,提了提宋纩下个月迎杨五进门的事,虽然宋家提出不办喜事,但也不可能真直接一台小轿将人抬进来,总得简单摆上几桌,将亲近的亲友请来吃酒。
这事前后闹了好些天了,府上人心里都有个数,听到这事定下来了,多少都松了口气,这事宋家虽然瞒着,可天底下哪有不透风的墙,外头不明真相,奇奇怪怪的流言都传了几轮了。唯独白氏对此十分不满意。
第一卷 第六十八章 妄想
原本白氏对杨氏的强势就十分不满,宋纩的子嗣接连折在杨氏手里,白氏对杨氏就更加不满了,若非休妻对宋纩同样是污点,白氏就不是折腾着给宋纩纳妾,而是闹着叫宋纩休妻了。等宋纩休妻差不多成了定局,白氏虽还在禁足,就日日盘算着宋纩新妻子的人选了。
按照杨氏的想法,二房出身的宋纩虽不是世子,但却是宋家长孙,又是有前途的读书人,不说跟宋缜娶妻的标准比着来,至少不能比杨氏差。但杨氏的堂妹显然不符合这个要求,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比不上杨氏,毕竟杨氏还是长女。然而宋老夫人只淡淡的瞥了一眼,压根没有接话的意思,只吩咐兰氏提前安排着,虽然是再娶,也不能太过随意。
白氏放了碗筷,想站起来,宋老夫人面色一沉,道:“你还在禁足,若是不想吃这一顿家宴,便回去接着禁足吧!”
白氏到底不敢挑衅宋老夫人的威严,老实坐了下来,心想着等白明珠入选做了娘娘,看谁还能不将她放在眼里。这样一想又忍不住看了宋绾一眼,若非宋绾年岁小了那么一些,以国公府的地位和人脉,参加大选可不比白明珠稳妥得多,更不用说娘娘的亲娘可比娘娘的姑姑有分量多了!
在白氏的期盼中,热热闹闹的大选也终于落下帷幕,白氏寄予厚望的白明珠,宋绵有心往上推的黄清曼都在最后一轮刷了下来,周晴就更不用说了,周家再有钱,毕竟只是商户,连皇商都不是,周晴第一轮就被刷了下来。出乎大多数人意料的,这一回大选进宫的家世并不十分出色,大多是身家清白的寻常官宦人家的姑娘,有一位七品翰林家的女儿更是因为一笔好画,破格册封为丹嫔。
便是对这个结果再是不满,选妃的是当今圣上,刷人的也是当今圣上,谁敢提出质疑?什么话都只得压在嗓子眼里,接着老实做事。
国公府没有姑娘参选,谁入选了、谁落选了也没有太留心,倒是大选才结束,宁熹的舅母吴氏就带着周晴,与周氏一道上门探望宁熹。
宁熹才刚刚显怀,按着规矩往亲戚家报喜,周氏虽早就知道了,也高高兴兴的带了补品上门来探望,而吴氏,则是想着宁熹帮忙牵牵线,给周晴寻一门亲事。周晴原本年纪就大了些,大选又没能入选,十七岁的姑娘差不多能算是老姑娘了,吴氏原先担心周晴吃亏受委屈,如今担心周晴嫁不出去只得降低标准低嫁,神色一如既往的愁容满面。
周氏如今满心都是宁熹和腹中的孩子,只盼着宁熹平平安安的生下孩子,可吴氏到底是娘家嫂子,周晴也是亲侄女,求到面前了她总不能推回去,只得领着到了宁熹面前,嘴里还是提醒道:“熹熹同世子说一说,羽林军中想来有不少好儿郎,若有合适的,就给你表姐牵牵线。”
吴氏母女对周氏这个说法不太满意,周晴现在的情形,往羽林军中挑夫婿确实比其他或者官宦人家要强些,可她们看中的人选却不是寻常的羽林儿郎,求上了宁熹,自然是想要家世好些的,周氏却并没有将这一层解释清楚。瞧着宁熹也没打算问一问,直接点头,吴氏也顾不上端着,开口道:“熹丫头,你表姐虽不是公府千金,但也是千娇百宠娇养出来的,舅母不敢求公卿世家,怎么也不能比咱们家差,不是说低娶高嫁嫁嘛,熹熹你说对不对?”
“……”宁熹侧目看吴氏,想在羽林郎中挑,自然是想挑个有前程的,结果呢,不仅要有前程,还要挑家世好的,说是要求不高,还说不能比周家差,开玩笑,富商家金玉堆里长大的公子哥儿有几个能去羽林军里吃苦,其他的,便是官宦人家能有几个比周家富裕,这要求,便是周晴正当年华宁熹也办不到。
周氏脸色也难看起来,便是宁熹是国公府的姑娘,她都没想过按这个标准挑女婿,长嫂倒好,周晴拖到一把年纪了,还敢提这样的要求,便是宁熹年少不懂事,她也不会让女儿接下这种差事,刚要开口,宁熹慢悠悠放下杯子,道:“舅母信得过熹儿,熹儿心里也高兴,可这到底是表姐一辈子的大事,且不说熹儿年岁小,没那眼力,就是如今熹儿这身子,也不敢在外折腾。”
吴氏听到这里,脸上的笑容便淡了些,宁熹却没住口,接着道:“倒是理国公夫人还是舅母的嫡亲妹妹呢,不管怎么说理国公夫人是长辈,操持这些事也更合情合理些,舅母觉得呢?”
吴氏绷着一张脸,口中牙齿已经咬在一起,若是能求别人帮忙,她又怎么会找上宁熹一个小辈。她与理国公夫人小吴氏是亲姐妹不错,可姐妹俩相差十几岁,谈不上什么感情,更不用说早前因为一些事姐妹俩早就闹崩了。更何况虽同为一等公府,可理国公府比起凉国公府也好不了多少,更不用说小吴氏作为继室,在理国公府根本没什么分量。
话虽如此,吴氏自然不愿意在小姑和外甥女面前露怯,可宁熹说的也没错,如今宁熹有孕,虽然不至于在府里一呆一年半载,但若非必要,有孕妇人也不会在外面到处跑,更不用说给人拉媒牵线。
周氏见气氛冷了下来,连忙岔开这个话题,吴氏这个要求虽然过了,他们不可能硬着头皮接这种差事,可到底是亲戚,若是跟舅家闹得不好看,对宁熹也没有半点好处。没能达成目的,吴氏和周晴都不大高兴,可还记着这里是宋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