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带着空间的日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七零带着空间的日子-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一天碰到一个老婆婆在卖房,她在旁边观察了一会,这个老婆婆不要钱只要粮食。李沫想看看房子,如果合适她想买下来。
  等人都走了她才走过去,那个老婆婆说了声:“三百斤粗粮,不要钱。”
  三百斤粗粮李沫没有这么多,在村里发的她都吃了。
  “细粮要么?”
  老婆婆抬头看了她一眼,过了好一会才说:“细粮我要一百五十斤。”
  李沫想了想,这粮食她有但不能这么出。“老婆婆这粗粮和细粮换可都是三比一呢。”
  “那你用粗粮换。”
  李沫想先看看房子,满意后再谈价钱。于是对老婆婆说:“可以先去看看房么?”
  “你跟我来吧。”
  李沫看了是个小洋房,里头家具齐全,看上去有挺多老件。这就不太好办了,这婆婆不知道有没房产证,这得是她自己的行。
  “老婆婆你有房产证么?”
  老婆婆这才正式的看了她一眼:“这是国家奖励给我丈夫的,我这辈子也没个孩子,丈夫去世了,好多人都打它的主意。我干脆卖了,不想那些白眼狼得到我的东西。”
  李沫听了挺同情老太太的:“那房子卖掉您还有住的地方吗?”
  老太太怕李沫不买,赶紧说道:“有,还有个小房子够我住了。”
  李沫又问道:“这房子可以过户吧?”
  “可以。老婆婆看出李沫对那些家具感兴趣又对她说:“姑娘你要是想我那些家具也一起卖给你了。”
  这回李沫真的是特别心动了,连忙问道:“您一共要多少粮。”
  “粗粮四百斤,你要是给细粮就给我二百五十斤。”
  “我能不能粗粮细粮各给您一部分。”
  老婆婆想了想说:“二百斤粗粮,一百斤细粮。”
  李沫的空间里有一袋红薯,还是她在知青点每天偷偷放一点存下来的。最多才一百五十斤,她得去黑市再换点。
  “那我到时候上哪给您粮食?”
  老婆婆也很犹豫不知道放哪里,这个房子要卖掉,那个小房子不安全。
  “婆婆我说个法子,您看能不能行。咱把房子过户后我暂时也不会来住,钥匙您留着一把。我先给你一部分粮食放在这洋楼里,您需要就来取等过几个月您粮食差不多吃完了我再给您汇包裹过来。”
  老婆婆活了大半辈子识人无数,这样的小姑娘一看就知道深浅。她这回应该是遇到了一个好姑娘了。
  “姑娘我信的过你,咱们今天就可以去房管局过户。”
  房管局的人看到她们来过户还挺好奇的,这老太太他知道是个可怜人,还好上头有人暗中关照。虽然这房子她娘家侄子、夫家侄子都在谋算,但是老太太不点头谁也弄不走。谁知道最后归了一个不声不响的小姑娘了。
  他还特意问了老太太一句:“老太太您的房子确定转给她?这是你什么人啊?”
  老太太说“这是我认得干孙女,小赵啊你帮我把房转给她把。老婆子还拜托你件事,这房子的事你就别说出去了。”
  “好,我一定保密。”
  过完户后李沫又送老人家回去,老婆婆现在住的房子不大,楼道里住了好几家,特别拥挤。
  “婆婆要不您还是在洋楼子里面住吧,这里人太多了,不清净。”
  “我一个老婆子了住哪里都没事,就在这也有点人味。”
  “那您先休息,我明天早上给您送点吃的来。再去洋楼放一部分。”
  第二天早上李沫挎着一个布袋子出门了,袋子里装了点玉米面,这事准备给老太太这几天吃的。她昨天看了下,老太太家存粮不多了。
  她走到金奶奶家的时候,邻居们都偷偷的看李沫,有些人还死死盯着李沫的袋子。还好她没有带很多东西,就三两玉米面。自己真不安全,自己给金奶奶粮食不能拿到这里来,最好是老太太在那边做饭。
  进门之后李沫赶紧和金奶奶商量:“金奶奶,这里太不安全了,你要不还是去那边住吧。那么大一个房子,房子老多的。这边你吃点什么都被别人看到,起了歹心怎么办。”
  “孩子我就不过去住啦,这里住习惯了。我偶尔过去拿一点粮食回来,能藏住的。”
  “我想了一下,粮食每个月邮寄也很危险,洋房里有没有地窖?”
  “有一个大地窖和两个小地窖。”
  “这样,我把粮食大部分藏在这三个地窖,还有一小部分找个仓房锁住,您平常就在那边做一顿饭,回来吃两顿。暂时也只能这样了。”
  “好,听你的。以后你就说是我娘家远房侄孙女,两家人很久没走动过了。”
  “行,那您在家休息吧。对了我给你带了一些玉米面,您弄着吃吧。有没有煤炉子,白天可以在房里做饭加餐,晚上千万记得拿出去。”
  “行,丫头你去忙吧。”
  李沫又偷偷的去了小洋楼,找到金奶奶说的地窖,每个地窖里都平均的放着一些食物用东西封好口。又在一楼找了间小房子做仓房,放上一点红薯。
  干完这一切李沫锁好门又偷偷的离开了这,回家的时候姥姥姥爷在等她吃午饭。
  “沫沫?”
  “姥姥是我,您还能认出来啊。我以为我妈都认不出来。”
  “你咋弄成这样了,赶紧来吃饭,姥姥也差点没看出来。”
  “嘿嘿,这样出去没有人认识我。”
  “你干啥坏事还不想让人知道啊?”
  “没有,我就是帮助了一个没有孩子的老人家,太可怜了。”
  “你可得注意安全,能力范围之内帮助人家,可不许逞能。”
  “行!都挺您的,您是咱俩的大领导。”
  “你啥时候回乡下呀?当时怎么就让你给下乡了。”
  “不是说每家孩子都要有下乡的,不是我那就得是我弟我妹了,都差不多。”
  “你以后有啥吃的自己偷摸着在那里吃掉,别弄回来了。现在你哥哥嫂子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和孩子,你也得开始为你自己打算了。”
  “您放心我肯定是心里有数的,这不是孝敬长辈他们跟着享福吗?”
  “你呀手太松了,姥姥告诉你不管对谁得留三分心眼儿,就算是你妈,她还有几个孩子呢。人心难测,你一定要记住了。”
  “姥我记下了,我注意的。”
  “还有啊,你不要随意的就在乡下和人家结婚了。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你没有经验不知道深浅,找对象一定要找机会回来让我们看看。”
  “知道了姥姥,你真好。”
  “就你会说好话,姥姥说的话你都要记住啦。”
  “过完元宵我就得回去了,也不知道啥时候再能回来。”
  “能回来的,你这回的事让你小舅帮着办漂亮了,下次有机会他们才会让你回来。”
  吃完午饭后李沫没事就陪着老太太唠嗑,能陪着家人的时间也不多了。过几天就是元宵节,过完了她就得继续去修地球。
  第二天李沫和姥姥说了声就回了她妈那,老太太带着蛋蛋在楼下和别人唠嗑。看见姑姑蛋蛋马上叫了声姑,李沫摸了摸他的头顶。
  “你不搁你姥家呆了?终于回来啦?”
  “哎呀,妈。我这几天住家里,元宵节前再去一趟姥家,舅舅给我弄的东西也还得找时间去领。”
  “你说你们村也是,你一个女同志让你带这么多东西,”
  “都不容易,他们出门一趟不方便,也对城里不熟,来了指不定东西买不到人都要走失。”
  “看你说的,这么夸张。咱回去吧,你姐在家呢,得去看看。”
  和几个大妈说了声夏梅就上楼了。
  元宵节前两天李沫去了趟姥姥家,跟着舅舅去厂子里购买了农具,舅舅朋友私下里给她优惠了不少,还多分了一些名额给她。
  现在的人也有做假账的,给李沫开的单子是原价,他自己那边是算的内部账。这样李沫倒腾这批农具回去钱也赚了名声也赚了。
  李沫本来不想要操作空间里分出来的钱,但是舅舅让她收着。
  看舅舅那样和这个人关系是好到一定程度的,用以后的话说呢就是基友了。
  这么一想有点莫名其妙的兴奋,但又强压住了。这样不好不好,作为侄女在这yy舅舅。现在的人思想还不行,老夏家就靠老舅传宗接代了。
  夏刚可不知道侄女脑补了什么,不然指定得抽李沫一顿。
  李沫办完事后又去找金奶奶一趟。
  “金奶奶,我就这两天就得走了,您注意安全,粮食我放好了。我到了会给你写信。”
  “行,你安心的去吧,我知道老婆子多谢你照顾这么周到了。”
  “您不是说了我是您亲戚,咱们互相帮助。”
  李沫找了一天特意去去买了火车票,之后又给村里发了一张电报。实在是农具弄了太多,她一人弄不回去。“农具超预计望接车沪北GT062。”
  元宵节这天姥姥她们也来了李家,因为李沫要离开了,大家一起过一个热闹的元宵节,然后送她上火车。
  十六一早全家人就起来准备送李沫去火车站,夏梅本来给李沫准备了很多东西,但都被她拿掉了。
  这些农具就能让他半死不活了,再加上她妈准备的东西就不用活着下火车了。
  以前听说这个年代火车上的奇葩事比较多,她坐了几次好像也没遇到,安全顺利的到达。
  村里的支书和几个生产队的队长来接的农具,对不是接李沫。他们为了第一时间瓜分农具,都来了。
  不过农具确实多,都来了大家分分,都轻松点。
  村支书看到这么多农具惊到了,“李沫同志,你怎么弄到了这么多农具。”
  “我想咱村里挺缺这些东西,一定要买着好的。所以就央着我老舅帮忙弄,他费了老鼻子关系找了个在厂里的朋友。”
  “好好好,多亏了李沫同志你还有你舅,给村里帮大忙了。”
  “就是吧这东西它便宜不了,只能说多给点名额咱。我想着这东西走哪里都供不应求,就让我舅先给把钱垫上了。主任您老村里要不要这么多啊,不要我只能退回去了。”
  “怎么能不要,这农具真是越多越好,村里没几件像样的家伙什了,还要感谢你弄回来这么多呢。到时候你拿着厂里来的账单子跟我去会计那把少的钱给你补上。”
  “谢谢刘支书。”
  “这一次必须给你在村里进行表扬,评个先进。你也别想着推掉,你的优秀大家都知道,办成了这么老些事。”
  “那您怎么说我就听您的指挥,好好的干。”
  “行,这就是好同志。”
  到了村里,支书先让会计清点了农具,又拿着账单算了后就让他把钱补给李沫了。
  “刘算盘,你把少的钱赶紧给李沫补了,这是个好同志超额完成任务还垫上钱了。村里不能让好同志吃债务。”
  刘会计一听马上把钱准备好递给了李沫“小同志真不错,有奉献精神。”
  拿了钱李沫就走了,他还要去知青点收拾,其他的事都是村里领导要管的,她只负责带回来。


第29章 29
  李沫回了知青点收拾东西,离开很久了房里都是灰尘。
  她先和知青点的人都打了招呼然后去收拾房间。陈丹和吴萍霞也来帮着她收拾。
  村里边支书和几个干部在一起吗商量这批农具的分配,顺便提了一句给李沫评一个先进。几个干部对比意见不一。
  “我同意,李沫这个还是自从来了村里就勤勤恳恳的做事,不闹幺蛾子,这一次还给我们村帮了这么大的忙。”
  “她又不是咱们村里人,这不好评吧?”
  “有什么不好评的,她来下乡户口和粮食关系转到了我们村不就是我们村的人吗?”
  “我同意,这种同志得表彰,激励更多人为咱村为集体做出贡献。”
  ……
  ……
  最后村支书说道:“咱们举手表决吧,少数服从多数。”
  大多数的人都举起手了,村支书看了看点头说道:“咱们这八个人有六个举手了,那这个事就这么定下来了。到时候村里开大会一起表彰。”
  两天后村里开大会,就在村里的晒谷厂。村支书敲响了村里的大钟,通知村里人开会。
  “都静一静,听我说。
  新的一年来了,咱们梨花村去年呢表现不错,不管是从思想上还是生产上,咱们的社员都完成的很好。”
  “我接下来要说几件事,第一件事是公社领导在大会上表扬了咱梨花村粮。咱们村的社员们都干的很好希望今年继续努力干。”
  底下的村民们都喜笑颜开,能被公社领导在大会上表扬真是光荣的事,说出去可涨面子了。
  “第二件事就是公社领导奖励给我们一个开办小学的名额。所以在春种之前咱们村主要的任务就是把学堂建起来。”
  这会村里人更激动了,村里有了小学了,孩子不用再走老远去上学了。这村里的小伙子大姑娘说亲又容易了不少,只要说是梨花村的都抢着嫁娶。
  “第三件事呢就是我们村的知青李沫同志在这次回上海探亲期间,给咱们村弄到了一大批农具,咱村以后上工就能每人分到一把农具了。
  我们村里干部决定将李沫同志评为咱村的先进分子,在此做出表扬。”
  底下顿时炸开了锅,有人关注点在农具上,就说李沫这姑娘厉害,有门路。
  有的人觉得凭什么一个知青能评上先进,愤愤不平。
  也有人觉得这姑娘干了大好事,评个先进也行。
  “好了,事就是这么多事啦,你们要是没问题的话就散了。”
  村里的倒挂户仇婶子说道:“支书,凭什么她一个知青小丫头片子能评上先进?”
  周围的人倒是哄笑起来了。
  “婶子您家还倒欠村里不少呢,人家给村里做了大贡献,咋就不行?”
  “就是,人家李知青人好又勤快,我们都同意。”
  村支书满意的看看下头,李沫还是会做人啊,要是今天大部分的人不同意,这事也成不了的。
  知青点的人纷纷恭喜李沫。“李沫被评先进了高兴不?”
  “李沫恭喜你了。”
  “李沫这是好事啊,你得请客,咱们要吃大户。”
  李沫笑着接受,说着:“谢谢大家了,我这次也是侥幸运气好。你们无论是干农活还是其他的都比我厉害多了。去年一年多亏各位帮助,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其他人明显表情又真诚了许多,要说没别的想法是不可能的。李沫一个新来的女知青,没有一点干农活的经验
  评先进谁也不服。
  是啊,她运气好,在上海帮了弄了一大批农具,不然也不会评上先进。这么一想大家心里就舒坦了不少。
  李沫看他们的表情又说:“为了感谢你们过去一年的照顾,咱今儿就加餐吃肉吧。我这还有年前分的最后一块肉,不多就半斤,你们也别嫌少行吗。”
  鲁平道:“妹妹你都这么说了,我们这些哥哥姐姐哪有嫌弃的理。走吧大家回去吃肉。”
  另外几个知青们也跟着打趣,人心的纷扰就这么算是平了。
  吃了饭李沫还要给家里寄信,不过出名了还是有好处的,听说她要寄信,村里有去镇上的说可以帮着稍过去。
  李沫写了三封信,分别给她爹妈、她姥姥姥爷还有金奶奶。都报了个平安,还和她爹妈姥姥姥爷说了评先进的事。
  村里的小学如火如荼的建设起来了,农村的房子都是自己建,整个村的人都积极的帮忙,个把星期房子就建好了。
  学校建好后去公社报告然后公社给分配校长和老师。
  因为乡下没有城里的正式工院子下乡,所以村里的小学可以自己找临时老师。
  这个老师公社里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