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之重走人生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同人)红楼之重走人生路-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真不算是什么大病,二房就算是最快康复的薛蝌都病了大半个月呢,薛二婶甚至被激起了旧疾,这一病就咳了一冬天。

经历过南北方冬天差异的人都知道,北方冬天虽然气候冷一些,但是北方人毕竟会有各种取暖的手段,再加上都已经习惯这种气候了,自然还比较好过。而南方那边……最起码在没有对气候突然转凉有所准备的时候,也就只能抓瞎了。

和金陵城里其他不少人相比,薛家这样其实还算好的呢。

薛姨妈自己就是正经京里出来的姑娘,哪怕嫁到南边的年岁久了也不至于把原先在娘家见过的对过冬的储备全都忘了。再加上黛玉前些年身体不好惯了,总是惹不得凉不得的,薛姨妈自然也习惯了每年冬天前都在家里屯上一堆好炭,就算哪一年冬天用不完也无所谓,左右放在库里哪怕屯一年不太新鲜了来年的时候也能给下人用。左右自家里的人口少用的不多,这么来回倒腾的也损失不了几个钱,再加上薛家最不缺的就是钱财了,自然不担心浪费的事情。

因为早有准备的缘故,虽然今年冬天莫名就突然冷下来没来得及赶制好冬衣,薛家也依然能用好炭将房里熏得暖洋洋的,一点都冻不着人。

至于那些准备不足的主子又多的人家,自然吃了大亏,不过好歹家里有钱倒也不至于苦了多少,顶多就是一时没准备好东西亏了两天,然后再花钱出去赶冬衣买好炭呗。

不过有钱人家身体都娇,只略微亏了这么两天就病了一堆,黛玉略相熟的几个手帕交小伙伴几乎一个都没逃过去。

但这不是薛姨妈平日里不太出门所以也没什么交好的当家太太,在这上面的消息难免有些闭塞,并不知道那么多人都因为换季染了病。只觉得既然她自己和儿子薛蟠都没病,那女儿病了肯定是因为别的缘故。

举凡天下疼爱孩子的父母都有的共性,就是总觉得哪怕真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也一定不是自己孩子的不好,总归要么是别家孩子带坏的要么就是有其他原因促使的,总之自家孩子一定是天生完美挑不出一点毛病的。

这种想法放在别的事情上就罢了,要是把如正常生病的这种事也算进去那就真的是坑人了,但谁让薛姨妈在自己儿女的事情上总是习惯性的无理取闹呢,也没人拦得住她呀,只能由着她心里嘀咕了。

可巧薛家最近也是没什么事情发生,一片和平到连下人拌嘴或挨罚的事情都没有。更别提因为家里主子不多偏家生子不少,能在家里服侍的丫头小厮都是精挑细选过的,身体健康总是最基本的要求。薛蟠那头就罢了,毕竟他的年纪已经渐大有了自己挑人的审美,他从小又是个健壮的,并不用薛姨妈太操心。而黛玉这边因为小时候身体弱,她身边的人自然得经历重重遴选,能让黛玉见到的丫头无不是薛姨妈小心翼翼的挑出来的,她还精心备了一堆候选的人,凭哪个有半点不舒服的就得立刻放到外头养着,再不敢让人往黛玉身边凑,惟恐沾了病气上身。

所以在薛姨妈将所有的可能排除了一遍之后,这才想起来之前元春带着孩子来自家拜访的事情。

讲真的,黛玉的病可真和元春没半点关系的。虽然孙家的确是病了个最小的姑娘,但那更多还是初来乍到水土不服的不适,别管这病是有多严重,可没听说水土不服还会传染给人的,真要将罪名归到她身上那可是得六月飞雪的,更别说那天孙家被带来薛家的两个孩子可都是健健康康的没半点毛病的,那个不舒服的孙二姑娘则干脆在家里调养着并没出来见人。

但谁让薛姨妈不相信意外又已经找不到其他的理由了呢。

还记得黛玉三岁多的时候来的那对僧道吗,别看中间隔了五年的时间,因为薛家为了林家配那副药费了不少力气再加上那对僧道格外辣眼睛的模样,薛姨妈对此印象深刻。

薛姨妈这八年里头为了黛玉的身体不知想了多少办法,请医问药的自不必说,金陵城外每一间佛庙道观里头都留下过薛姨妈的足迹,每年在长明灯上头不知花费了多少灯油钱,又在各家庙宇里头养了好几个出家的替身儿,各种风水明理宜忌都牢记于心,连黛玉身边的丫头都精心配的一定得是和她八字相合最好是能旺主子命格的,可以说打从守寡以来,薛姨妈至少得有□□成的精力都放在这上头了。

在这种情况下,元春让薛姨妈惦记上了真不算冤枉。

谁让曾经有人说过“日后除亲生父母兄弟外,凡有外姓亲眷一概不见,方可平安”呢,大房在金陵除了本家八房人之外几乎没什么亲眷,黛玉平日里倒也和族里姑娘们一道顽一顽,能和她相熟的亲戚可不都是姓薛的,完全没有外姓人。

元春已经算是第一个见了黛玉的外姓亲眷了。

也是黛玉身子调养得比幼年好很多,连去了一趟白事灵堂都没有什么病症,让薛姨妈开始有些放心了,这才在元春来的时候没意识到这一点,让黛玉见了元春和孙家的孩子。

——元春是薛姨妈的外甥女和黛玉的姨表姐,孙家的几个孩子也算是黛玉的外甥,自然算是外姓亲眷,再加上黛玉正好是在元春来之后没多久病倒的,就正好让薛姨妈起了疑心了。

作为金陵四大家族的王家嫡支主脉的女儿,嫁到了四大家族中唯一一个还常驻在金陵的薛家主支做了家主夫人,虽然薛姨妈没有如娘家嫂子姊妹们一样嫁到官家得诰封穿霞帔戴凤冠,在金陵一带也算是头等体面的人物,就算低等官家也等闲没人敢去招惹她的。

要不然薛姨妈也不能将黛玉娇宠成这样,家里身为金陵护官符的体面是一回事,而且作为商户人家避忌少一些,就算任性一些也没人会管。

可以说在元春来之前,整个金陵里头除了甄家嫡支的几位太太之外,薛姨妈几乎可以算是没什么人敢惹的。毕竟四大家族同气连枝,想排挤个出身不高的官员可不是难事。

而元春这边……别看她是小辈儿,可也是贾家的姑娘王家的外甥,要是元春真的对薛姨妈这个长辈跋扈不恭敬也就罢了,但要是薛姨妈这边单方面无理取闹,只怕就是王子腾也不会向着自己妹妹的。




作者有话要说:
作为东北人……

关于南方人过冬的问题,完全是我的亲身经历。甚至不用说什么建筑的保温层或是管道的防冻指数什么的,就考虑冬天的生存能力就值得吐槽一回了

之前毕业旅行跟团去冰岛看极光,和我同屋的是一个海南的女孩(海南的冬天特别温暖),到冰岛的第一天就遇到了据说六十年以来最大的雪,能让交通完全瘫痪的那种……然后上午我们就在酒店附近玩……

那个女孩儿也是提前做好准备的,她的装备有登山衣登山服若干,都是防风防水的,都是为了出来玩特地买的,然后把自己裹成了个球,然而依旧冻得瑟瑟发抖。

对比一下吧,我是从学校出发的,因为学校那边的气候还好所以我的行李有限,比较厚的装备只有一件大概在东北十一月份穿都觉得有点冷的薄羽绒服(好在是长的,到小腿),一条完全不防水的棉裤,以及一双普通的还是夏天穿的漏风的旅游鞋。

然后出门的时候区别在哪儿……那姑娘没带帽子没带围脖光着腿穿裤子,风还挺大的,就呼呼的从领口袖口裤腿等等等等的地方往里灌,而且因为只能踩在雪里走道(没人扫雪……雪大概厚七十公分左右,我俩都是160左右的身高,基本上大半条腿都埋在雪里)所以没多久脚上就冰凉了,她看见雪巨兴奋,比我早五分钟说要出门感受一下,到室外之后不到一分钟就被冻回来了……(然后我把我的备用围脖帽子借她了,还友情贡献了几个塑料袋和几个暖宝宝)

我带着帽子围脖,在袜子外面套了个塑料袋,在羽绒服里面穿了件雨衣,棉裤里面穿了一条绒裤还贴了满腿的暖宝宝,在脚底也贴了暖宝宝,感觉全身暖洋洋的,然后欢实的在雪里狂奔躺在雪地里拍照,滚的全身都是雪……

然后我想起来大概08年左右在深圳玩的时候经历了那个号称多少年不遇的寒冬,除了南方的建筑的抗寒能力不强(水管被冻爆了)之外,我身边所有南方朋友都是把所有衣服裹起来发抖,然后我教他们带围巾戴帽子会暖和一些,实在不行就穿雨衣往身上裹塑料袋取暖……

所以……完全可以想见某年南方冬天突然降温,取暖方式是个大问题……没经历过寒冬的人不一定知道怎么保暖……





第79章 黛玉宝钗(三十九)
第七十九章

哪怕薛姨妈心里因为林家的事情对那对僧道的话非常相信,但也是无论如何不可能把这件事说出去的。

一是这种冥冥之中的神鬼的说法未必能够取信于人,二来也是闺阁里女儿家身体不好的事情从来都是得瞒着不能让人知道的,要是让外头人知道黛玉的身体不好,她女儿还要不要嫁人了。

所以这一回黛玉病了一回的事情悄然无声的也就过去了,尤其最近不少人家的女眷都因为换季而着凉了,黛玉的病又根本不重,藏在大军里面自然更没人关注了。

尤其是在金陵眼见就要出大乱子的时候,谁还能关心一个商户人家的遗腹女。

元春家里算是为数不多的没病倒的人。她虽然祖籍在金陵这边,自己却是土生土长的京里人,在过冬抗寒方面自有一些心得。她之前自己也没来过南边对这边温度之前估计的有些失误,备的冬衣理所当然的厚实不少,再加上之前新妇进府为了显示自己贤惠大方,她还特意在自己嫁妆里头挑了几件价值不错的大毛衣裳给了家人,从夫婿婆母到三个儿女的加在一起也总有百八十两银子,抗寒能力自然不会差。于是这回降温就算牵累了大半个金陵也连累不到她,连带着孙家上下也都因为预防得当的缘故一个个健康得很,连小辈里头身体最弱的二娘都没病倒。

但家里没人病倒也不代表她家就没事啊,元春照样有数不清的事情可愁,尤其是在又见了不少自家在金陵的老人了之后。

这孙家是来金陵做一府知州的,以元春女婿孙煦只是个前科普通进士的身份做到从五品的位置,哪怕外官并不比得上京官体面,但从五品的外官也比得上六品的京官了,这份仕途亨通比起金科状元也不遑多让——所谓枪打出头鸟,他凭借着娶了个好妻子仕途顺畅的时候也自然会被人惦记上,和他同科的那些里头不知有多少人等着看他的热闹呢。

这年的冬天冷的有些邪性,对于这件事,如薛家这样商户里头的也没什么忧国忧民的情操,不过嘀咕了一句就算,甚至若是冬天真落了雪珠子对他们而言也还是雅事。但是将这事放到官宦人家里面,却难免有人会未雨绸缪的想到了其他的。

如富贵人家这样不缺钱财冬衣银炭的都因为措手不及而病了一轮,更别提那些本来就没什么余钱的平民百姓家里了,只怕会更惨一些。

这做一件棉袄的价格比粗布麻衣贵了何止数倍,这往年金陵的冬日里虽也寒冷一些,但是毕竟比不上北边严寒,身体壮一些的人还能熬一熬,所以不少人顶多就一件棉花都絮了的薄棉袄,甚至还有不少没舍得做棉袄只多做了几件粗布衣裳叠在一起顶着过冬的。

这么样的人可真不少。穷人家原就是苦惯了的坯子,没富贵人家的精致能耐,这棉花的价钱可不便宜,一年又其实穿不了太多次,再加上棉花放久了用久了难免结絮不保暖了,真能有件薄棉袄的都算是家底厚实的了,剩下的真穷困的人家谁家不是粗布麻衣补丁摞补丁,能给家里男伢子多做一件衣裳都是疼孩子的,至于家里头别的人怎么样也就只能随缘了。

往年冬天都是靠着身体壮硬熬过去呢,在这种情况下,今年突然降了温度,可不就害苦了贫苦百姓了。

别说冻病了的,等气候再冷一冷的时候就是冻死了也没什么稀奇的,而且这穷人家病倒了哪有舍得花钱请大夫的,可不也只能硬熬一熬,死亡率当然直线上升。等过阵子再算上病死了的和又病了的,估计若是没人出头去管这件事的话,只怕今年冬天对南边的人口会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江南虽然是国内顶富庶的地方,但这财富上的事情从来都是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这江南财物还是多在富商手里头聚集着的,老天可并不会因为江南整体富裕就少了贫苦人。

这年头的官员清算政绩的方法堪称简单粗暴,除了能靠巴结上峰动手脚的吏部考核之外,就是看赋税看人口看任下有没有发生案子之类的了,若是一切俱优等任满了自然能连任或升职,若是考核成绩不理想,估计下一任也就和这样富庶的地方没什么关系了。

哦,对了,要是后者真出了比较明显的乱子被捅到了上头,那么就算你再去巴结吏部官员,也很难将差评改成上评。

至于什么叫做比较明显的乱子,简单粗暴点说,像是这次的任下人口锐减肯定算得上了是大问题了。

所以元春才愁啊。

女人家自出嫁之后,下半辈子能指望的不过是夫婿和儿子而已,元春既然已经嫁了又没自己亲生的孩子,就总不可能盼着孙家有什么不好的。而且当初王子腾之所以暗箱操作的将孙家任职的地方放到了金陵,可不是瞧着外官在任职地天高皇帝远的更容易攒功劳,而金陵这边又是贾王两家的老本营,有着这几家的帮衬,便是孙煦真是个刘阿斗在这也总惹不出什么事,只有白捡功劳的份。

理想是美好的,但谁能想到他们家刚来金陵的头一年,就出了这样的大事呢。

其实算起来也不是大事。毕竟老天爷就算再怎么不开心了也不可能撇开别的地儿单给金陵下冻作法。今年这会儿整个江南一带甚至再南方一些的地方都难免受了灾,而金陵这边目前看来还只是因为天寒冻病了一批人,那些说什么哪怕未来有什么不妥的再惹人不快,倒不像是受不住的燕子。而再南边种两季稻的地方虽然也还没冻死人,但是第二季的收成却未必保得住,可见定然是得直接少了一半的赋税。

这官员就是再能耐的也顶多能管的住任下不出现人祸的事情吧罢了,至于要是遇上了天灾什么的却只能认命了,好在吏部那头也不会为了一年天灾弹劾官员,顶多就是得自认倒霉多蹉跎几年呗,左右谁家做官也没有从头到尾的一帆风顺的,只不过孙煦的坎坷提前了一些而已。

但谁让孙家还有个贾氏元春呢。

作为王夫人的女儿,她总是不可避免的会被王夫人影响,比如王夫人总说什么贾敏走了狗屎运,一副尖酸相还能白捡个良婿,还说什么同样是贾家嫡出的姐儿,元春一副富贵样子一定比贾敏还有出息。

而且贾家其实对科举方面了解的不多,还以为同样是科举出仕的,林如海不过好运的比孙煦考的高几名,差的总不会太多。元春从小听家里说自己命格尊贵,听得多了也难免信几分,只觉得哪怕没福气做金凤凰怎么也该有个一品诰命夫人的命吧。再加上贾家都不知多少年没出过外官了,元春对于这些事情的接受能力总归弱一些。

人总是在渐渐成长的,从挫折中累积经验吸取教训学习手段也是人之常情,谁也不会苛刻到觉得所有人都该是生而知之。孙煦在官场上还年轻着呢,太早出头也并不是什么好事。

但元春要明白这些,估计也不是勋贵人家的女儿了——四王八公十二侯作为传统勋贵都有些自视甚高的毛病,觉得自家子弟为官合该是步步顺畅才对。而且孙煦既然娶了贾家的姑娘,自然也有急于求成要借助贾家的势力做官的意思,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