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舍中因为有了炭火,十分暖和,薛庭儴也不觉得手脚冰凉了,此时他颇有一种岳步巅的豪迈,尔等蛇鼠之辈,奈我如何?!
就在考生们专心致志的写考题的同时,之前第一场的考卷,已经完成了最初的整理。
一些有破损或是污渍的试卷俱都被剔出来,送至大公堂,自是做落卷不再他想。剩下的则是送至弥封所和誊录所,进行糊名和誊录。
誊录所的工作量最是繁重,需用朱笔将考卷一字不落的誊抄一遍。这也是所谓的朱墨卷,考生亲笔书写的是墨卷,誊录则是朱卷,这样也是防止考官认识字迹,由笔迹来选择是否取中。
誊录完,还需送至对读所,由对读生将朱墨两卷对一遍,确认是否一致。自此外帘处理完试卷,将试卷送给内帘收掌官。
外帘官和内帘官是不允许交谈和接触的,内帘官接到送卷的通知,便会主副考官连同其他的房考官一同前往。双方遥遥相对,由两队号军互相交接,然后捧给内帘官,这也是为了防止内外帘官串通舞弊。
之后这些内帘官就会根据有多少房考官,将试卷分为若干不等份,由这些房考官共同抽签。抽到几,谁就对号入座负责批阅那一批考卷。
批卷是不能私下背着人的,而是在衡鉴堂,主副两位考官及众房考官都在,另有监临大人带着一众监视官陪之。一日批不完,次日再批阅,离开的时候需要所有人都在场看着大门落下锁。
等第三场考罢,贡院这里也开始批卷了。
考生们可以回去好生歇息,静待结果,而考官们才刚刚开始。
认真来说,作为考官是极为辛苦的事,不过这种辛苦的话,却多的是人抢着干。无他,光是桃李满天下这一项,就足够为其的仕途增砖添瓦了。
诸考官已经连着批阅了十多日的试卷,所有人都是筋疲力尽。到了此时,大抵也是看多了考卷,所有人都有些麻木了。也许在前面的日子里还能让人为之一振的文章,此时让他们来看,不过也就是将能入眼。
可越是到了最后,大家越是谨慎。
作为考官,风光的同时,背负的责任也越大。朝廷历来重视乡会两试,每次放榜之后,是允许考生们查阅考卷的。若是有考生产生质疑,因此而闹出什么事来,谁负责批阅那批考卷,谁就要被追究问责。
所以,明明感觉也不过如此的试卷,考官们还是会暂且放置一旁,稍后再看一遍,若实在是不出挑,就只能被落卷了。
当然若是碰见让他们觉得好的试卷,会直接在上面画个圈,并在其上贴上一张评语,盖上自己的官印,交给副考官。若是副考官也觉得可以,就会也在上面画个圈,并贴上评语交给主考官。
这就是所谓的荐卷。
到了主考官这里,若是他也满意,就会在其上写个取字,这就是代表中举了。若是不满意,就会打下来。
一般被打下来的试卷,都是做落卷处理。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房考官或者副考官实在觉得文章不错,再次往上荐卷,这又称之为‘抬轿’。
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到底房考官不过是来陪太子读书,捞名头的是主副两位考官,又何必与人较劲,平添不睦呢。
苏由涧将一份试卷掷于脚下,在他脚下像这样被落卷的还有很多。他已经连着批了一整天的卷子了,到了此时已是极为疲累。他喝了半盏热茶,才拿起下一份卷子看着,本以为不会有什么意外,谁曾想却是不由的身躯一震。
这是第一场的考卷,写的是四书题。
历来科举重首场重首题,这都是墨守成规的。虽是乡试也重后两场,可能不能中看首场所在的比例极大。
这么说吧,若是将三场分为十分,首场占了六分,后两场各占三分。首场文章写得好,即使后面两场不中,顶多也就是名次差一些,到底还是会中。可若是首场不行,后面两场再行,恐怕能中的几率是微乎其微。
这道‘天子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文章,苏由涧已经看过了无数篇。不光是看这一科考生的,也是很多年前他作为一名考生时,也曾研究过前朝的程文墨卷。
这道题算是一道极为出名的题,前朝考过很多次,先帝在时,也曾做过会试的题出过,也就是俗称被考烂了的大题。
而苏由涧虎躯一震的原因,不是此人的文章写得多么让人惊讶,恰恰是其文章光明中正,让人有一种看到程文之感。
苏由涧几乎是下意识觉得,光靠此篇文章,此人就足以中举了。
无他,如此替当今歌功颂德的文章,谁敢随意罢黜,这不是明摆着说人家说的都不对,也是在说‘自天子出’不对。
没人愿意因为一篇文章,给自己自寻烦恼,反正谁都是中,谁中不能中呢?
苏由涧又继续往后看了第二篇第三篇,越看越满意。
此人文章称不上奇峻,但胜在四平八稳,光明中正。凡是考官,大抵没有人不喜欢这样的文章,奇峻的文章性格太强烈,做不了程文,虽是别具一格,夺人眼球,但喜则喜,不喜就是十分厌恶了。
可这种凡事挑不出错的文章,就十分讨喜了。
想起自己今天倒霉,看了一天的废卷,已经一天没往上头荐卷了,苏由涧便执笔在卷子眉头画了个圈,并在一张小纸条上写下一行小字——
格调弘整,器局高淳。
想了想,他又在上面加了两字:高荐。
也就是强烈推荐。
之后拿去给了叶莒。
叶莒看到上面高荐两个字,看了苏由涧一眼,将试卷接过来。
一一翻阅过后,他边沉吟边执笔在纸条上写下:浑穆雍容,文章中可窥开基之气,后来作者皆不能出其范围矣,藏巧法于至朴之中,布远势于短幅之内,此古人所不及也。
苏由涧震惊,竟是如此高的评价。
叶莒又道:“此人可列经魁。”
经魁也就是乡试的前五名,又称五经魁。乡试历来是看四书定取中,五经题定名次的。
就在这时,坐在首位的黄明忠咳了两声,叶莒和苏由涧互相对视一眼,两人一同来到黄明忠的面前。
“主考大人,您看看。”
黄明忠接过卷子,目光首先便落在考卷正上方的座位号上。
火字七号。
黄明忠目光一凝,不动声色,继续往下看着。
草草翻阅一遍,他递了回去:“太过中庸。”
这就是被打下了?
苏由涧不禁去看叶莒,叶莒没有说话。
他四十多岁的年纪,身形消瘦,目光沉静,浑身带着一股书卷气,俨然一副文士的模样。实则也确实如此,国子监司业,既不位高权重,又是个闲差,清贵之中,也就沾个清字罢。
他将卷子接来,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苏由涧虽心中有些不服气,到底他不是主副考其中之一,也用不着为了一个不相干的人,去得罪堂堂的礼部侍郎。
实际上苏由涧并不怕黄明忠,不过是觉得不值当罢了。在朝为官,不是利害关系,还是以不得罪人为妙。
他回去继续批卷。
外面天色渐渐暗了,堂中添了烛火,照得满室通明。有人困倦,不禁打了一个哈欠,可看看还剩不多的试卷,又是精神为之一振,觉得马上就可以结束了。
这时突然有人动了,却是那叶莒。
他拿着一份试卷再度来到黄明忠面前,苏由涧目光一凝,心想可是方才的那份试卷?
很快他就知道了,他听见叶莒道:“大人,还是再看看罢。”
这边的动静,让其他房考官俱都抬起了头,监临朱志也看了过去,一屋子目光俱都盯在那处。
因为方位关系,只能看见叶莒消瘦而挺直的脊梁,至于黄明忠的脸色却是看不清。
实则黄明忠颇为不悦,眼含不耐地看着叶莒。
叶莒似未察觉,又道:“大人,还是再看看。”
黄明忠突然轻笑了一声,端起桌上的茶盏来,啜了一口:“叶大人似乎很执着。”
叶莒坦言道:“十年寒窗苦读,不忍一朝白费。”
这话说得有些刺人了,意思就是指黄明忠的随意之举,让人十年寒窗苦读都白费了?
作为考官,只有两怕,一怕科场舞弊,二怕被人说不认真审卷,因为这是玷污,唯恐毁了清誉。
黄明忠心里暗骂一句书呆子,口中却道:“既然叶大人如此执着,本官就再看看。”
他又将考卷翻阅了一遍,这次翻阅的速度要比之前慢多了。看完,他道:“其实这文章写得还算不错,就是太过中庸,没什么味道。”
本来一句还算端正的话,因为加了后面一句没什么味道,而显得有几分随意。黄明忠没有再和叶莒说什么,而是问一旁的监临官朱志:“朱大人,还不知已经取了多少名了?”
“黄大人稍后,本官这便命人查调。”
不多时,有人报来:“已取了七十名。”
不用朱志再言,场中所有的人都已听见,大家当即松了一口气,面露轻松之色。
之所以会如此,俱是因为乡试取士是有定数的,像山西这样的省,每次乡试取士也就是在五十人到七十人之间。
也就是说,五十人之上随意,但绝不能超过七十,不然会被礼部问责。
黄明忠面露遗憾之色地看了叶莒一眼,站起身道:“唉,只能说此人运气太差了。”
叶莒还没说话,一旁的朱志便道:“咱们累了这么多日,终于能歇一歇了。本官以为不若明日再决定名次开封填榜如何,各位大人?”
其他房考官俱是连连点头:“自是极好。”
没有人去在意这份被遗憾了的考卷,多日以来的紧绷,如今终于可以放松了,大家都有一种即刻离开贡院,回家沐浴好好歇一晚的冲动。
众人甚至都离了座椅,打算相携离开,剩下的还有数十份考卷竟是打算不看了。
叶莒却是一动不动拦在那里。
“叶大人?”
“尔等万万勿要忘了当初十年寒窗苦地之辛劳,也万万勿要忘了朝廷开科取士的目的。假如当年诸位大人应试,恰巧试卷就在那些之列,想必今日也看不到诸位大人了吧。”叶莒指着那十多份被人遗忘的考卷说。
堂中一片寂静,众人面上都不禁露出几分羞愧之色。
也是朱志的话诱导性太盛,他们竟是忘了若恰巧剩下的那些试卷中,有什么让人惊艳绝才之辈,对方再是个较真的,恐怕所有人都将被追责。
一时间都是冷汗直流,已经有人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了。
“副考大人所言极是,也不过还有十多份,咱们一人一份,很快就阅完了。”
“差点给疏忽了。”
众人一番圆场,便坐下打算将剩下的考卷都看完。
“还有这份试卷,本官兹以为可列经魁,可主考大人却认为只是中庸,又因名额已够七十,只能落卷。请诸位大人等会儿都阅上一遍,并写上自己的评语,是时本官会向礼部上书原因,也免得若此考生真追究起来,本官无辜担了责任。”
“这……”
一众人俱都是面面相觑,而黄明忠已经保持不了镇定,面色变得十分难堪。
“叶大人,你这是在指责本官?”
叶莒回身行礼:“不敢。下官不过是国子监小小的一个司业,位不高权不重,下官不过是怕担了干系,连司业都做不成罢了。”
黄明忠被气了个仰倒跌,他铁青着脸道:“继续批卷吧,批完了把这七十一份卷子重新审一遍,我倒要看看这火字七号能不能入闱。”
……
一直到快子时时,这共计七十二份卷子才又重审了一遍。
之所以会多出一份,是因为后面那十几份中,又审出一份出类拔萃者。
最后这第七十二份已经上升了两位,归类到了七十份之内,唯独有两份卷子让所有人都为难上了。一份自然是七十份中排行最末的那个,至于另外一个还是那火字七号。
现如今所有考官都对这火字七号记忆尤深,恨不得把那弥封给拆了,看看到底是谁如此神通广大,竟让主副两位考官相持不下。
主考官明显是看不中那火字七号,可偏偏副考官十分看重,如今就是一个问题,到底要不要得罪主考官。
见诸人犹豫,叶莒道:“既然还是没有结果,诸位还是写上评语,由本官交由礼部磨勘。”
考卷审出来,是要交到礼部进行最后的复核的,不过一般都只是走个过场,也就检查一下考生字写得工整与否,大多不会出意外。
可若是主副考官因为一份考卷生了不同意见,就需要礼部组织人把所有入闱的考卷重审一遍,是时这些同考官都跑不掉。就不提主副考官,你们这些同考官是干什么吃的,就非要闹到这一步?
苏由涧率先站了出来,道:“本官乃是荐卷之人,就不用再写了吧。”
这算是表明态度了。
之后,方晋、周作新等人纷纷站了出来,每个人写下一条评语,共计十一张评语将这份卷子的第一页是贴得满满当当。
叶莒看了那些评语一眼,拿到黄明忠面前:“黄大人……”
黄明忠粗鲁夺卷的动作,打断了他的话。黄明忠拿过卷子一看,十一条评语,几乎都是极尽夸赞之言。
好你个沈家,竟然如此和本官顶牛。这样一份试卷真交去礼部,他就贻笑大方了。
他笑得十分僵硬道:“既然诸位大人都对此卷有如此高的评价,看来本官得反思反思是不是因连日来看卷太多,审美疲劳了。大家也都辛苦了多日,咱们不用再为此事纠结,众人说好,即是好,那就取吧。”
他快速地在卷头上写了个取字,似乎十分怕自己写慢一点,这卷子就被递到礼部了。
“那这名次?”
“当得魁首!”
这种贴了这么多评语的卷子再不能得魁首,今年的乡试就成笑话了,作为主考官,还是要贻笑大方。
黄明忠再度执笔写下:“庄重典雅,当为第一篇文字。”
第115章
乡试三场考完,八月已经过去了大半。
不过参加完乡试的考生一般都不会离开,要等着九月初放榜。
放榜的时间不固定,不过一般在九月初十之前就会放榜,也就说考生还要等大半个月的时间。
这段时间,经常可以看见成群结队的士子们出没于各处酒肆、茶楼,青楼楚馆自然也是不少的。他们通宵达旦,夜夜笙歌,俨然一副最后的疯狂之态。
而薛庭儴第三场考完出了考场,就病倒了。
也是那几日连着阴雨天,即使他准备已经足够充足,还是着了凉。这期间静卧养病自是不提,岳步巅也曾上门专门来探望过薛庭儴。
等薛庭儴病好之时,时间已经进入九月。
转眼间就到了填榜日,每逢到了这一日,即使明知道放榜还得明日,一众应试士子也是非常兴奋。
甚至有不少人去贡院探听消息的,毛八斗想着薛庭儴闷在房中多日没出,便想拉他同去,哪知却被他拒了。
明知道探听不出什么,去了不是白去,还不如等明天正日子。
到了第二日,一大早北麓书院的人就穿戴一新准备出门。林邈并不打算去,他见多了桂榜前悲欢喜乐,这次就不打算去凑热闹了。
等薛庭儴几人到了贡院,贡院大街上已经围满了人。
针插不进,水泼不入,哪怕以毛八斗这种身手,也只能望洋兴叹。
“罢,我们还是回去吧。就这样挤进去,不死也脱层皮。”
于是一众人也只能回去了。
回去后,林邈见学生们个个蔫头耷脑,不禁摇头一笑:“静静等候吧。”若真是中了,不用去就能知道,是时报喜的自然就上门了。
过了会儿,岳步巅也来了。
看他的模样似乎也去了贡院,却是没挤进去转回来的。
“你们怎么没去,像我这样的不去也就罢,你们该是凑凑热闹才对。”
岳步巅也知晓薛庭儴等人都是头一次参加乡试,第一次下场的愣头青总是信心满满的,恨不得亲眼看见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桂榜上,哪还能坐得住。
“岳大哥不是也没去?”
岳步巅哈哈一笑,挠了挠头:“我就算了,反正希望也不大。”
“岳大哥不该如此说,以你的人才早晚都会中举,还是不要灰心丧气的好。”
岳步巅呵呵一笑没说话,薛庭儴自然也不会再多说。
屋里太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