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隋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路隋行- 第3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尤其是燕十三率领高句丽使团在都斤山住下不久,就得到消息称隋朝的使团现在也正在都斤山,这就激起了他和隋朝来使一较高下,坚持说服突厥起兵攻隋的斗志和争胜之心。


………………………………

第914章 三箭镇外藩(上)

    于是,燕十三在以高句丽特使的身份参加了宇文般若的葬仪之后,正式向都蓝可汗雍虞闾呈交了国书,请求突厥履行承诺,自五原城发兵南下,攻占白道州,进逼雁门关,高句丽则同时从辽东发兵,攻占营州,直取临榆关。

    不出他意料,雍虞闾看罢国书,断然拒绝了与高句丽联手起兵攻隋,并特地将隋朝使臣长孙晟请了来,当着长孙晟的面儿重申了突厥无意与大隋为敌,愿意继续与大隋和睦修好的态度。

    “据外臣所知,可贺敦与隋朝的皇后不同,本就有参与军国大事的权利,我王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才与贵邦的江上源特勤商定,指派外臣来此与大可汗商定起兵攻隋事宜。”燕十三不顾长孙晟在场,与雍虞闾争论道,“如今大可汗却以可贺敦未经您允准,擅自派使臣出使本邦为由,一口回绝了此前贵邦首先提出的请求,难道就不怕此事传将出去,招人耻笑,谴责突厥出尔反尔,惧怕隋朝吗?”

    燕十三论年纪不过十六七岁,却敢当众指责自己背信弃义,雍虞闾当时脸就撂了下来,却目视长孙晟,希望他出面来教训一下这个狂妄无礼的小子。

    长孙晟明白,这是雍虞闾趁机向自己示好,同时也不无自抬身份的意思,希望借自己的口来驳斥燕十三,如此一来,突厥在隋朝和高句丽之间便可占据主动,凸显其战略地位的重要了,遂冲雍虞闾微微点点头,上前向燕十三抱拳说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贵使数月前是和我一道从长安返回高句丽的吧?想不到回国不到百日,就被委以重任,出使突厥来了。”

    当雍虞闾命人请长孙晟前来时,燕十三就打定了主意,今日一定要当着突厥大可汗的面儿挫一挫隋朝使臣的威风,以便劝诱突厥履行承诺,答应起兵攻隋,遂不客气地回敬长孙晟道:“我与贵使不同,贵使是为挑唆突厥内斗,杀人来了,而我,是为与大可汗结盟,给突厥奉送利益来了。尔今贵使的目的已然达成,我劝贵使还是赶紧回朝请赏去吧,免得走得迟了,待大可汗省悟过来,就走不成了。”

    他一开口就揭出了长孙晟蓄意挑唆雍虞闾斩杀宇文般若的实情,倒激起了长孙晟的火气,抬高了声调说道:“贵使指责我挑唆突厥内斗,请拿出证据来。若无凭证,但凭你红口白牙一派胡言,仔细着大可汗将你逐出都斤山!再者,今日若非大可汗请我前来,我还不知高句丽表面向我大隋称臣献贡,背里地却打算起兵造乱,此事我是一定要禀报给圣上的,怕就怕到时高元不敢承认吧?”

    “你!”燕十三无论从城府还是出使的经验上都远不如长孙晟,三言两语过后没气着长孙晟,反被他气得说不上话来,强压着心头的怒火,转而向长孙晟挑衅道,“在下虽然年轻,却久仰大隋朝有一位长孙晟将军,极擅射箭,曾经一箭贯双雕,在下不才,今日愿当着大可汗的面儿向长孙将军讨教一二,不知长孙将军愿意否?”他自恃是高句丽第一神箭手,口头上从长孙晟那儿讨不到半点儿便宜,便想借与长孙晟比试箭法之机扳回劣势,同时也叫突厥人见识见识高句丽的实力,增强他们起兵攻隋的信心。

    燕十三冷不丁地提出要与长孙晟比试箭法,正称了都蓝可汗雍虞闾的心意。

    原来,雍虞闾天生神力,也极擅长射箭,掌中一把天狼弓,在做王子时就有突厥第一神射手之称。这么多年来,他与长孙晟多次打交道,一直想找机会和他在箭法上一较高低,今见高句丽这位年轻的使臣竟要和长孙晟比试箭法,当即点头道:“不错,本汗不止一回地听父汗夸赞长孙将军箭法乃当世无双,却一直未得机会当面见识将军的神射。今日天朗风清,不如咱们暂且罢议国是,一同到校场射上几箭,活动活动筋骨,如何?”

    长孙晟明知燕十三提出和自己比试箭法,正搔到了雍虞闾的痒处,遂淡淡地说道:“外臣素闻大可汗乃突厥第一神射手,今日若能亲眼目睹大可汗神射,也算得是一件幸事。外臣情愿奉陪。”

    “来人哪,在校场上准备好一应物事,本汗今日要与长孙将军箭法上见个高下!”雍虞闾浑然未将燕十三放在眼里,只冲着长孙晟说道。

    燕十三见雍虞闾如此小瞧自己,不免气恼,遂上前抱拳提醒雍虞闾道:“大可汗,过会儿还是先由外臣陪长孙将军练上几箭,替大可汗热热场子吧。”

    雍虞闾这才恍然想起方才的确是燕十三首先提出要和长孙晟比试箭法,不禁用怀疑的目光盯着燕十三问道:“看你小小年纪,练过几年的箭啊?”

    燕十三自负地一笑,答道:“在下练箭年头虽远不及长孙将军,但若论准头,也称得上是箭无虚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在我的箭下逃得性命。”

    雍虞闾听这少年口气如此之大,心念一转,遂冲长孙晟哈哈笑道:“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燕十三既如此盛情相邀,将军就叫他开开眼?”

    长孙晟伸手冲燕十三说了个“请”字,率先走出了大帐。

    都斤山的校场距大可汗牙帐不过两箭之地,待众人簇拥着雍虞闾、长孙晟、燕十三步行来校场时,只见校场上已准备停当:一边摆放好了力道不同的十几副弓箭,另一边,在距众人百步之外,排设好了一溜箭靶。而在弓架旁,巍然挺立着一名突厥勇士,怀中抱着天狼弓、天狼箭。

    燕十三一眼看到雍虞闾的这副天狼弓、天狼箭,登时来了兴致,几步走到那箭奴身边,凑近了仔细打量着他怀中的弓箭,转身向雍虞闾问道:“大可汗的这副弓箭能否借在下一用?”

    雍虞闾本就惊讶于燕十三口放狂言,胆敢向箭法天下第一的长孙晟挑战,此时见他一到校场就要借自己心爱的弓箭来与长孙晟较量,忍不住劝他道:“要想使得这副天狼弓、天狼箭,两臂须有二三百斤的力气,且天狼箭较寻常羽箭长了尺许,掌控起来更加不易,你还是到弓架上选一副称手的弓来使吧。”


………………………………

第915章 三箭镇外藩(下)

    “大可汗,这副弓箭可准许我上上手?”燕十三根本听不进劝,反问雍虞闾道。

    雍虞闾打心底里也不愿燕十三轻而易举地败在长孙晟箭下,本是出于善意,劝燕十三挑一副称手的弓来使,眼见他不听自己的好心劝告,非要用自己的天狼弓,只得向箭奴点头示意,将天狼弓交给了燕十三。

    燕十三接过天狼弓,拿在手里惦了惦份量,指着百步之外的一溜箭靶又冲雍虞闾和长孙晟说道:“大可汗、长孙将军,咱们今日比试箭法,若只是射这箭靶,不免惹人非议,不如你们随意替在下指一目标,在下若一箭不能中的,便算输给了两位。”

    雍虞闾唯恐长孙晟给燕十三指定一十分难射的目标,使得燕十三一箭落败,衬托不出自己箭法的高超,忙抢先指着箭靶上方的一段树枝说道:“贵使如用本汗的天狼弓、天狼箭,一箭射中百步之外的那段树枝,便不算输。”

    燕十三顺着雍虞闾手指的方位瞧了瞧,伸手从箭囊中取出一枝天狼箭,瞄都没瞄,张弓搭箭就是一箭。

    众人瞧得清清楚楚,燕十三射出的这一箭不但准确地射中了那段树枝,更是一箭将那段树枝射落在地,不仅准头极佳,单凭这份力道,就足以使围观众人瞠目结舌了。

    “只射死物,有什么意思?”燕十三却仍不满足于箭断树枝,不待众人回过神来,紧接着抽出第二枝箭,依然是瞄都没瞄,抬弓向上,朝着正飞过校场上空的一只鸟儿又射出了第二枝箭。

    众人顺着箭飞出去的方向望去,只见半空中那鸟儿被燕十三一箭贯穿身体,叫都没叫一声,就一头栽下地来。

    “好箭法,好神射!”转观众人中有人带头叫好道。

    燕十三接连射出两箭,非但箭箭中的,而且两次射箭都是瞄都没瞄,眨眼之间就精准地射出了两箭,令素有突厥第一神箭手的都蓝可汗雍虞闾也大吃了一惊,瞪大了眼睛望着燕十三,心中暗道:这少年的箭法绝不在自己之下。

    唯有长孙晟对燕十三接连射出两箭,一箭射断百步之外的树枝,一箭射落半空中飞着的鸟儿似乎充满了不屑,在众人的一片叫好声中躬身抱拳对雍虞闾说道:“晚辈后进不知箭法奥妙,还是请大可汗令他开开眼吧。”

    雍虞闾本想请长孙晟先射,自己垫后再射的,一则因燕十三使用的是自己惯使的天狼弓、天狼箭,二则也被长孙晟恭维得心里痒痒的,一时不免起了与燕十三争胜之心,遂走到燕十三身前,从他手中要过天狼弓,却一把从箭囊中抽出了三枝天狼箭,分上下搭在天狼弓上,仰面看看空中,对燕十三说道:“长孙将军曾经一箭贯落双雕,今日事不凑巧,空中只有一只苍鹰盘旋,且看我三箭同射一鹰吧。”话音未落,已是三箭连发,三枝天狼箭照着校场上空高高飞翔着的一只苍鹰射了出去。

    弓弦响过,燕十三仰面再看时,只见头顶高高盘旋着的那只苍鹰已一头载了下来,落在百步之外的地上。

    立马有突厥军士飞奔过去,从地上捡起苍鹰,高举在手中,冲众人大声叫道:“大可汗连发三箭,三箭都射中了苍鹰……”

    “大可汗神射,当世无双。”

    “大可汗连发三箭,三箭皆射中同一只鹰,论箭法,当在一箭双雕之上。”

    “大可汗箭法天下第一。”

    围观众人纷纷称颂起雍虞闾的箭法来了。

    与众人此前夸赞燕十三的箭法时迥然不同,这次,长孙晟也抱拳称赞雍虞闾的箭法道:“大可汗三箭贯一鹰,令在下今日大开眼界,自愧不如呀。”

    雍虞闾被众人恭维得浑身舒坦,但仍没忘了请长孙晟也亮一手箭法,好使自己与燕十三、长孙晟三人当场排定个座次,分出个高下。

    长孙晟亲眼目堵雍虞闾三箭贯落一鹰,一则的确佩服雍虞闾神妙的箭法,更主要的是不想抢了他的风头,遂躬身逊谢道:“大可汗这三箭射出,只怕从今往后再无人提起在下昔日的一箭双雕,天下人该效仿、敬仰大可汗的三箭同贯一鹰了。在下实无力与大可汗这三箭媲美,就不再献拙了吧。”

    一旁的燕十三却不答应了,语带揶揄地冲长孙晟说道:“在下箭法虽较大可汗略逊一筹,但今日欲讨教的是长孙将军的箭法,怎么,长孙将军不会连这天狼弓也拉不开吧?”

    雍虞闾存心要长孙晟射上两箭,好坐实自己天下第一神射手的名头,也哈哈笑着说道:“今日本就是将军与这位燕十三比试箭法,本汗方才不过是替两位助助兴而已。长孙将军,请吧。”

    长孙晟眼见推辞不过,同时也怀着给燕十三一点颜色的心思,答应一声,却不接雍虞闾递来的天狼弓,口中说着:“大可汗天生神力,非我等所及,我还是挑副称手的弓来使吧。”

    虽是如此说,待他走到弓架前,却是瞧也不瞧一眼,随手摘下了一副长弓,同雍虞闾仿佛,也从箭囊中抽出了三枝寻常的羽箭,抬头望了望空中,略带惋惜地向雍虞闾说道:“可惜天上此时无鸟也无鹰了,我就随意射上几箭,给大伙取个乐子吧。”

    话音方落,只听弓弦响过,众人循声望去,长孙晟已向空中射出了一箭。

    “长孙将军,你这是……”雍虞闾顺着箭射出的方向望去,却空无一物,正欲开口问长孙晟这一箭射的是什么目标,就见长孙晟紧接着又射出了第二箭。

    恰在第一枝箭力道将尽,即将从半空中掉落之际,第二枝箭射到了,正射中第一枝箭的箭尾,打得第一枝箭箭羽纷飞,又径直向前方飞去。

    紧接着,第三枝箭射中了第二枝箭,打得第二枝箭将落未落之际,又向前飞去……一时间,包括雍虞闾、燕十三在内的围观众人望着三枝羽箭在半空中做着接力,一枝比一枝飞得更远,射得更准,不由得都被这神奇超准的箭法给惊呆了。


………………………………

第916章 高颖还朝

    二月二龙抬头,循例,隋高祖杨坚率领在京的藩王、勋戚及文武群臣在这一天举行了隆重的启耕大典,而在今年的启耕大典上,最引人注目的既非主持大典的皇帝本人,也非仍留在长安尚未返回江南的晋王杨广,甚至也不是久病初愈、在同一天率领朝廷敕封的命妇们在后宫举行亲蚕大典皇后独孤伽罗,而是奉旨还朝执掌朝政的朝中首辅——尚书左仆射高颖。

    自开皇九年兴兵伐陈前,高颖奉旨与太子杨勇结为了儿女亲家时起,直至去岁因太子妃元氏离奇暴亡引起的一场废立太子的风波中,高颖力挺太子杨勇,迫使皇帝打消了另立太子的念头,在群臣眼中,高颖无疑是太子杨勇最为重要的朝中强援,他的奉旨还朝,并出现在二月二朝廷举办的启耕大典上,使得一度以为皇帝即将再次行废立之事的朝中群臣们心里不免又犯起了嘀咕:近两个月来,晋王杨广回京省亲以来,接连主持查破了猫鬼案(因裴蕴是晋王府僚属,在群臣眼中,将查破猫鬼案的功劳归结于杨广身上也属正常)、秦王杨俊被王妃崔氏毒杀案,而与此同时,太子杨勇却被传与猫鬼案有牵连、并有趁宫中闹鬼之机篡夺禁军兵权,私募东宫六率护从的嫌疑再次受到皇帝的猜疑,虽没有被削去佐理朝政,执掌禁军之权,但从皇帝授意中书省凡藩王和各大州总管向朝廷所上奏章,概由中书省直接向皇帝本人呈递,不必经过东宫,以及任用已故太子妃元氏之族兄五原郡公元敏为右卫大将军,入宫值宿这种种迹象上,朝中群臣明显地感觉到皇帝有冷落太子,重要晋王的意思,并据此猜料,如照此形势发展下去,不出半年,东宫必将易主,晋王杨广必将上位,成为大隋朝的东宫太子。

    然而就在此时,高颖的还朝执政又给渐趋明朗的朝局走向带来了一个变数,群臣心里都在琢磨:既然皇帝将行废立之事,本不该征调与太子杨勇关系密切的高颖还朝执政的,莫非朝中、宫中又发生了什么不为人所知的变故,使得皇帝又改变了主意?

    身为当事人一方的晋王杨广却对个中缘由心知肚明,因为向父皇杨坚建言,征调高颖还朝执政的人就是他。

    杨广之所以建言父皇杨坚征调高颖还朝执政,首先基于长孙晟奉旨再次出使突厥,不但成功地促使都蓝可汗雍虞闾亲手斩杀了宿敌宇文般若,更迫使突厥拒绝了高句丽遣使邀其联手起兵攻隋的要求,在北方孤立了野心勃勃的高句丽,进一步稳固了突厥和隋朝的关系,在长孙晟的提示下,东突厥两位可汗——都蓝和突利都向隋朝提出了和亲的请求,表示永做隋朝的藩属。北境局势恢复了平静,就为召回高颖创造了客观条件。

    其次,面临着太子杨勇的步步紧逼,杨广早有返回江南,回避与杨勇相争的心意,趁原本在朝执政的尚书右仆射杨素自请外调避祸,朝中无人执政的机会提出召回高颖,也有向太子示好,息事宁人的考虑。因为,他日渐发觉,父皇杨坚将清查顾生谋逆一案的差使交给了他,无异于把将长久羁留在了长安,而身为一名奉旨抚绥江南的藩王,且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